这个穿越者只想选最低难度 第172节
耶保移心中一动,小声对慕容吉道:“舅舅那么,就把你被唐人抓来之后的事情跟我说一说,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不能让唐人的计谋就这么得逞了。”
慕容吉点点头,突然左右看看,然后用很小的声音对耶保移道:“你爬近一点,我只能跟你说,我不放心帐子外会不会有人偷听?”
耶保移闻,言心里暗自想道唐人哪里有这么谨慎的想法,如果他们真想听就不会把我们关在一起了,但是虽然觉得多此一举,可此时他需要慕容吉的配合,于是连忙向慕容吉那里挪过去。
而此时在帐篷外面蹲着听墙根的王东忍不住皱起眉头。
正是关键时候呢,怎么突然说起悄悄话来了,这也听不清啊……不过自己也就是临时起意来听听墙角,现在两人说悄悄话,他就算进去人家也不会把内容告诉他,所以王东虽然心急可也毫无办法。
第二天一早,队伍继续向伏俟城进发。
看管慕容疾的人发现慕容疾今天配合行动时积极性高了许多,那个叫耶保移的家伙也没有再惹麻烦,两人都很自觉地被关上车,由人看着和队伍一起前进。
从南边绕过青海湖,然后往北而行,一路上,王东等人遇见了好几条由高山融水汇聚而成的流向青海湖的河流。因为这些河流的滋养,沿途的土地也不再干燥寒冷,而是成为了颇为湿润的草场。
这种地方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绝佳的牧场,而青海湖西侧的菜济河流域,有一个小小的向湖心的突出部,此地气候湿润,草场丰美,往西可以上青藏高原,是吐蕃等高原民族下山的要道,王东则依靠青海湖的庇护,可以防止被中原王朝的军队轻骑突进,自然就成了吐谷浑人绝佳的筑城地点。
于是吐谷浑人在几百年前便于此营造了一座名叫伏俟城的城池,作为吐谷浑的王都所在。
王东早就在资料上了解过,不止一次弗斯城的地理位置,但当真正来到这座城池边上时,他才惊讶的发现这城实在是小的可怜。
说是城,更确切的来说,伏俟城在王东眼里不如算是一座要塞,远远的看上去,简直只有一点点,而与之相比的则是伏俟城外连绵的军帐。
这也是土域魂人的居住习惯所致,历史上就记载吐谷浑人虽有城而不居,所谓的首都,也不过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地方而已,里面的常住人口并没有多少,真正当吐谷浑大军聚集的时候,其实是集中于伏俟城外建营帐驻扎。
而此时伏俟城外,因为唐军的到来,还有吐谷浑的各路贵族势力前来拜见唐军所带的兵马,大家加起来人数号称十万,是不是真有这么多说不定但起码从远处看上去,那连绵的营帐,已经扎到了天际线的尽头。
第178章 帐篷区
来到了伏俟城旁,王东也不敢造次,他连忙命令整个队伍在离中军大战几里外先停下,然后自己便带上何啰、黄起、曹正等人一起往伏俟城骑马而去。
伏俟城外围的安全自然是由唐军保证的,所以王东几人还没有来到伏俟城的大帐边上,就已经遇到了一队唐军的巡哨。
一个队正模样的人远远看见王东等人都是唐人的打扮,有些疑惑,见王东等人主动下马,于是连忙带着几个府军上前询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王东从衣服里翻出那块王会的鱼符递给对方。
那负责岗哨警戒的果真是一个唐军的队正,作为同袍,他自然也知道王会所在的这个团在几天前已经被吐谷浑人打散了,在战无不胜的唐军来说,这是一次极大的损失,也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早已经在这次到达伏俟城武装巡游的中唐军间传得人尽皆知。所以当他仔细看看王东递来的鱼符,看见上面上鄯州折冲府长史王会的名号时,不禁一愣。
“王长史你们……你们回来了?”
王东现在没时间跟这么一个小队正解释自己的情况,他必须马上去见自己的上级,所以只是含糊地点点头,问道:“此刻我们鄯州折冲府的上官在何处?”
在路上他已经和黄起询问清楚,像折冲府这种编制只是用来作战前的征召、平时的训练等工作,真正打仗之后,他们这些折冲府的军官都会被编入各个战时的作战部队,不一定还会维持原本的上下级统属关系,但因为这一次来吐谷浑境内根本就没有打算打一场大仗,唐方的定位就是武装巡游,所以唐军也没有大费周章的去改变原本各个折冲府的上下级关系,于是王东所在的鄯州折冲府依旧是以一个府级的军事建制存在的。即使在战时王会从长史变成了指挥一个团的团头,但这个府的上级单位依旧是原本鄯州折冲府的统军牛吉昌和左别将许常夫。
现在王东带领人马回归建制,自然马上要寻找这两个上级汇报自己的情况。
那队正闻言也连忙重视起来,开口道:“鄯州折冲府的各位官长都在东边的营帐中驻守,王长史可跟我来,不知王长史带来的人马有多少,我也好对上汇报。”
他心中想着王东大概也是从吐谷浑的手下侥幸逃生,留得一条小命,此时带来的无非是几十个残兵败将,能有一百多人顶天了,无非随口一问而已。
而王东倒也老实回答,对他说道:“这次和我同来的有两百多府军,还有一千多包括突厥吐蕃党项各部落在内的心慕大唐的民族首领及其随从人马。”
那队正闻言不禁张大了嘴巴。
他自己去向上汇报情况不提,王东则带着人马询问好位置之后,往大军驻地的东边走去。
走进那连绵的军帐群中,王东发现这里的帐篷群比慕容吉的中军大帐要整齐得多,明显有着比较统一的纪律规划,各个民族和部落的势力按照他们的地位和离唐人的亲疏远近以及彼此关系被严整的分开,在不同帐篷区间还流出了宽阔不一的道路。
黄起见王东一脸好奇的看着周围,心中猜想王长史以前到底是个文官,并不熟悉军中的事物,于是对王东解释道:“这乃是我唐军自有的布置手段,这些宽窄不一的道路各有分工,有的用来运粮草,有的用来紧急时方便派出兵马,还有些则是供不同人进出的路途。”
他一路帮着王东指点,毕竟是好几万人聚集在一起,规模已经相当于此时的一个小城镇,所以像这样的大军,每天的粮草供应水米补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只要想想要怎么把几万人的粮食按不同的标准做好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中,再想想这几万人马驻扎在这里要娱乐要吃喝,就能明白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大概是什么程度的难度了。
何况眼前的军帐中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前来会盟的势力,他们有些是带着奴仆来的,有些则带了大量的牛马,还有不少人心想着趁此机会正好可以和唐军这边的商人贸易一下,于是带来了许多草原上的货物,使得这现在拥有十几万人马的军帐,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在草原上夜之间出现的城市,而且还是放到吐谷浑境内堪称大城的那种规模。
王东等人走在这样的城市里,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而城市中一群群走着的则是以青壮为主的各部族和唐军的军人。这样全青壮年的十几万人聚集在一起,那场面还是相当壮观的。
王东等人徒步牵马走进站子,很快便看见路边有一队队的唐人,在营中巡逻的军士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出营做些什么事情,还有人干脆就是放松,而走到不远的地方,他们发现居然还有帐中有人在进行唱戏等娱乐活动,还有些帐子则已经被人开成了小卖店,里头有抄着关中口音的商人正在向各少数民族的人叫卖着自己所从关内带来的新奇货物,引得一众少数民族的人观看,还有一些首领模样的人,明显对那唐人手中拿着的各式丝绸颇感兴趣,不断焦急地派手下去询问价格,只是他们的手下汉语也不是很流利,两边互相打着哑谜,颇为热闹。
而就在这热闹之中,互相之间的矛盾也是有的,王东看到一个少数民族的小兵,悄悄的在那商人的帐子中伸出手去贪婪的摩梭着一匹绢布,似乎是从没见过这样的好东西,很好奇。
而下一刻,那原本满脸堆笑和民族首领介绍货物的商人,只是看了那小兵一眼,然后又对旁边一个唐军使使眼色,只听啪的一声,那唐人军官大咧咧的,一巴掌就甩到那小兵脸上去了。
那少数民族小兵看起来像是突厥人的打扮,被这一巴掌打的有点懵,捂着脸一下动了火气,哇啦大叫的看向那唐军。
而他身边几个唐军闻言,都转过头来,根本不分青红皂白,叉着腰一人一脚就把他踢了出去,然后被踢到帐外之后,便有唐军上去询问:“何事?这人做什么了?”
那个踢打那突厥兵士的唐军笑笑,指着那突厥人道:“这厮敢瞪我。”
几个唐军闻言均是哈哈大笑,接着他们也不需要多问,上去就按着那个突厥小兵开始捶打。很快那突厥人便被打的哭叫求饶。
面对此情此景王东看见一旁似乎有一个那突厥人首领的模样的人,看到这一幕,他手下的兵士气愤的想要上来帮忙,却被那突厥首领悄悄拉住,王东只见他看了看那小兵,眼神复杂,然后又看看唐人似乎颇感畏惧,斟酌一番,最终还是悄悄摇了摇头。
第179章 天下无敌
对于经常去其他历史时空,习惯了汉人彬彬有礼被少数民族欺负的王东看见此情形,第一反应就是感觉颇为奇怪,而他看看一旁的黄起曹正,还有何啰,却发现三人都没有什么反应,曹正更反而是撸胳膊挽袖子的,看着那突厥小兵被打而哈哈大笑。
王东这才意识到,在这现在的这群唐军面前,这些藩国真的是可以任意拿捏的存在。
唐军的赫赫威名是打出来的,不光王东没适应,即使身处同一时代唐朝身边许多的民族势力,在这个时间点上也完全没有适应大唐的光速崛起。
比如之前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突利可汗,敢跑到长安外四十里去劫掠,逼着李世民白马盟誓,那就是明显把自己放到了汉之匈奴、魏晋之胡人、鲜卑的地位上,想着和大唐玩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南北二原帝国体制,大唐好好发展,好好种田,然后他们不时南下劫掠一下,也好好发一笔财。
但唐朝的战力完全不惯他们这毛病。
626年东突厥打劫大唐,一车一车地往家里拉珍宝,对于好日子的憧憬渐渐开始。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大唐的作风好像和之前他们所熟悉的的汉人王朝有点不同,626年大唐怂了是因为李世民当时也正处于尴尬的处境里,毕竟同年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刚刚父慈子孝的把自己的哥哥弄死,把自己的父亲是赡养起来,天下一堆大事没平定接下来的627,628年,又是旱灾又是蝗灾的,整个大唐建国刚刚满十年,一大堆棘手的问题都没有解决,甚至628年李世民还下令让各州郡抓紧时间把隋末大乱那些被砍死的人的尸首弄到土里埋了,不要整天堵在官道上,怪吓人的,可见当时大唐的情况。
这时大唐明显一堆问题,李世民自己关内的事情都收拾不过来,哪里还有能力去管东突厥?
上一篇:我是荒天帝的小哥哥
下一篇:武道24小时自动苦练我直接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