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诸天地球大融合

诸天地球大融合 第346节

寇准点了点头,“崇祯天子,你意下如何,谓之可是个难得的能臣。”

寇准现在作为第一任的大宋首相,对南北之争是要一碗水端平的,不能有一丝的偏颇,所以对丁谓又回到了师生融洽的阶段了,丁谓的想法,他还是知道的,不过他没有什么反对之意,现在的北宋南北之间最大的对手不是对方,而是王旦和他背后的王家党,那可是一群真正的狠人。

“谓之,你就别去了,崇祯天子缺少的不是朝堂之上的重臣,而是下面干事的能吏,这个我们北宋也是没有多少的。”

王旦捋着自己的胡子说到,他的表情有些奇怪,好像有什么事不明白一样。

阅读网址:

------------

第三十三章 老王家的又一笔黑历史

王旦在那里捻着自己的胡子,别人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是寇准他们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这是有什么东西,把他给难住了。

“王相,在想什么,可是在想王氏一族的事?”

寇准看着王旦问道。

“不,王氏分成几十支,这件事是太原城被烧以后,这事就定下来,要不是主世界横插一杠子,我们现在也是宗族没了,姓氏起来了,这一点现在的王姓人做的很好,但,我想的是明明儒教都已经建立了,为什么明朝出现了这么多的奇行种,尤其是明末这些名臣,没有一个是正了八经的儒生,都有一种汉室名臣的感觉,只是个奇葩的时代,要是大明没被推翻的话,他们自己就能玩起百家复生吧,人才,都是人才呀。”

王旦看着明末那些名臣的资料,不由的有些感概,都说王家出奇行种,现在看起来明朝的儒家,奇行种也是不少的。

“崇祯天子,不知你朝的阳明心学及其后学泰州学派和浙中学派的资料,你大明皇家可有收集,如有的话,我王氏要一份,作为代价,粮食百万吨,哦,一吨粮食在我们宋代约合十石,百万吨粮食就是千万石,这个生意,可能做么?”

王旦对着朱由检拱了拱手说道。

儒家的地位虽然降低了,但是这些学术资料的地位倒是没有降低多少的,再说了阳明心学、泰州学派、浙中学派的儒学资料在后世可是不多了,被满清那多达千次的文字狱都给毁的差不多了,使得泰州学派从显学的位置上直接的消失了,让后世很多人只能通过只言片语来进行研究,这一点可是很可惜的,王旦现在就想借这个机会收集一下第一手的资料,充实一下自家的内库。

“你们谁还记得阳明心学和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叫什么名字?”

寇准拉长了语调慢悠悠的说了一句话,让大家从对晚明这奇行种并出的思考里恢复了过来,所有人都开始了倒吸凉气。

王家真不愧是千年世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奇行种家族就是奇行种家族,这明明都已经自我分裂了,没想到依旧这么奇葩。

王阳明,王艮,这可都是王家的人,一个在儒教里面开宗立派,另一个直接的另起炉灶,要不是满清入关之后,大力的打击心学,弘扬理学,这儒教还真是就被王家人直接的掀台子了,千年基础建立的儒教,被人一朝打残,这还是在朱明打压下做到了事,这王家人邪了门了!

尤其是王艮,这货可是灶丁出身,在学习前大字都不识几个,有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的事流传下来,到了十九岁随父外出经商,在山东拜谒孔庙时,得到很大启发,认为“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圣人者可学而至也”。

然后这货用了十几年时间自学成了大儒,这他娘的是什么人呀,这种人要是放到春秋战国时代是不会觉得,诸子亦人也,我亦人也,诸子百家可学而至也,然后自己开出一个百家出来?

要是把晚明的乱象和这个时期思想界的动荡联系起来,也可以说明末乱世和泰州学派分不开的,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东林党可以算是心学的直接继承人的。

东林党三君之一的邹元标,年轻时师从胡直,而胡直年轻时拜王阳明弟子欧阳德和罗洪先为师,发扬了王门心学。

但是到了后来,东林先生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明确表示了十分明确地宣布他是讲程朱理学的,主张知识分子要回归儒家道统、敢于直面现实、干预政治、关注民生,这一切都是正本清源,还儒家理学正统地位,摒弃王阳明虚夸学风。

也就是说东林内部也是大分裂的,前期的东林是心学门人,后期的东林是理学门人。

再加上阳明心学,到了晚明,已成流弊:造就了文人的不良学风——厌恶平淡,追求新奇,结果腹空而心高。

这一切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东林党的奇葩形态了。

一个个都是只谈道德,腹空心高,敢于直面现实、干预政治、关注民生,但是,却没有一点实策,而且全都是在为自己和自己背后的势力捞取好处的,同时这些人还掀起了最大的党争。

这一切要是追究下去的话都是可以按在王家头上的。

寇准的话让大家都开始了思考,大家都觉得王家在分裂之后好像更容易出那些奇行种了,而且明朝老王家的能力真是差距颇大呀,奇行种和奇行种之间的差距也是极大的。

而老王旦这时候也想到这些问题了,他也开始思考起来是不是王家的那个奇葩本能变形了,不然这次出了个学术达人怎么还献祭了一个王朝呢。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些事完全就是个,被人记录下来的当作玩笑不算数的黑历史而已,再说了王家在宋朝就自我解体了,而且在历史上也都是分成了几十支的,心学这玩意只能说是王家出大佬了,但是明朝还是小冰河期和皇帝的问题。

想到这大家又都看向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朱由检,这位听的是一头的雾水,而他身边的朱橚直接按着他,不让他答应王旦的交易,因为在他看来那三家的资料,应该每家百万吨的,这样才可以让朱由检掌控的北方大明保留一份元气。

朱橚的要求王旦思考了一下就答应了,不过他还提出来了一个要求,他想见见那几个儒家出身的奇行种,也就是那些由文转武,还能打出不错战绩的那几个人,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如果可以的话,袁崇焕他也是想要见一见的。

他想知道这些人到底怎么直接从儒家转成兵家的。

没错这几个就是从儒家转成了兵家,而且要不是明末没有兵马钱粮供他们使用,这些人,在他看来都是至少可以成长为次一流的顶级将领的,而且卢象升和孙传庭,这两人要是直接掌握明朝兵马大权,是有机会让大明起死回生的。

------------

第三十四章 明末有多少名将种子

“王相说的次一流的顶级将领是个什么意思?”

朱标看着王旦问道。

“武庙以下那个级别吧,这种自学成才的兵家都是有这个潜力的。”

王旦看着朱标,一脸这事我最了解的表情,“我们王家可是出过不少这样自学成才的人,他们现在一个个都在武庙里面蹲着呢!”

“还有吴三桂、祖大寿、满贵、毛文龙、左良玉、秦良玉、赵率教、曹文诏这些人都是可以称为一时良将的,而且后来的郑成功也是可以作为帅官培养的,明末真是名将辈出呀,而且这些人的能力不少都不在你明初那些人之下的,这一点从他们带的兵马上面就可以看出来,你们明初的兵马都是些精兵良将,而且粮草十足,明末这些人要是有你们的兵马粮草,不比你们差的,虽说可能赶不上徐达,但是绝不在蓝玉和傅友德他们之下,都是一时的良将呀,不看人品的话,明末真是一个兵家辈出的时代,可惜了!”

王旦说可惜的时候看了一眼朱由检,摇了摇头,除了明朝的那几个人,其他人也都摇了摇头,确实可惜了他们那些人才了。

朱标这个时候脸色是青一阵红一阵的,看着朱由检不就咬牙切齿,他就不明白了这么多名将在手,朱由检是怎么丢的江山呢,这孩子是多废物呀。

“哦对了,我忘了,还有一个出山就是帅才的孙承宗,这位可是出山就是武庙地板砖的,也真是可惜了,还有熊廷弼和王在晋,这些也都是一时之选。”

说完这些话王旦就没有再说下去了,因为真的没必要再说了,明末的这些名将之选都不是倒在战场上的,都是被朱由检和他手底下那些眼大心空的文官,一个个搞死的,真是人才,而那些没被他们搞死的,也都成满清那边的人了,这也真是秀到家了。

“王相,您说的武庙的地板砖是那个级别的武庙。”

朱标拱了拱手,表情僵硬的问道。

各个时期的武庙他们的水准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时代的武庙地板砖放到别的时代,那就是天花板这一级别的,所以这个问题是要问清楚的。

“上下五千年,所有的朝代放到一起来算的,是排除了所有水货的排行榜,诸夏的历朝历代的名将,我们都做过比对了,明末,隋末、汉末,还有整个先秦两汉,我说的这些人都是有资格成为地板砖的名将的,或者说是有资格去触摸地板砖的,拖累他们的不是别的,而是皇帝和钱粮,要是这两样给力的话,这个时代的名将种子都是可以开花的,这一点我是以太原王氏之主的身份认定的,不要怀疑我们王氏在这方面的专业性,我们王家再怎么说也是武庙的常客,自然是知道武庙的标准的,再说了谁家有我们家对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的,呵呵。”

王旦笑了两声,喝了口茶就闭口不言了。

他话说的确实没错,武庙对王家人来说,真的是想上就上的,大不了来上几次灭门危机么,这操作王家熟得很,所以现在要说有谁是权威的话,那一定是王家了。

然后大家就看到了朱明家族内部喜闻乐见的一幕,朱标和朱橚拿着绞了金丝的牛皮软鞭对着朱由检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阵狠抽,这真是恨到家了这么多的名将之选都被自己人玩死了,朱由检也真是秀到家了。

至于其他人是劝都没劝的,这事是人家的家事,这东西没有说外人上去劝得,再说了这两位下手的时候也是很有轻重的,都是伤皮伤肉不伤骨的,一看就都是刑狱老手了,就这手段不是一般人能练出来的。

就在他们打人的时候,朱元璋带着三王和常森抓着一大帮人乌乌泱泱的走进来了。

一来就看见了朱标和朱橚在抽打朱由检,就拦下了他们,之前不都是打完了吗,这孩子也是一声不吭的装昏迷,让朱元璋看到了一丝硬气,心里都已经消火了,怎么这又打上了上呢。

等到朱橚喘着粗气把王旦的那些话给朱元璋说了一遍之后,朱元璋黑着脸让朱樉回去请家法,朱樉也是黑着脸跑回了南京城拿来了一根包着黄稠子的包铁木棒,上面沾满了斑斑血迹,这就死朱元璋的家法,上面的血都是被打出来的。

朱元璋以前都是打屁股的,因为那里肉厚,现在是直接的乱打了,反正打完了就往医疗平台上面一扔就行了,不就是扔一次百斤黄金么,朱元璋刚刚带人抄了印加黄金城,拿到了大量的黄金和南美的文献资料,这些东西,能让朱由检一天躺十次医疗平台,一直躺到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都还有大富裕呢。

所以朱元璋兜头就是一棒子,朱由检的颅骨当场就开裂的,脑浆子又流出来了,随后的几分钟里朱由检被打的就像是被后八轮碾过了一样,也就是断成几段就是了,但是身上的骨头也都事被打断了。

那些被朱元璋带进来的那些男男女女们,一个个都是瞪着眼睛大喊大骂,就连被人抬进来的袁崇焕也是一样的喝骂着朱元璋,他们可都是不相信朱元璋就是朱元璋的人,再说了就算事朱元璋真是朱元璋,他们认得皇帝可是崇祯天子朱由检,而不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这一点让朱标点了点头,大明还是有忠臣的,有这些忠臣只要把朱由检教好了,那碧血剑世界里大明就不会亡了。

就在他们不停喝骂的时候,朱橚已经招呼着人把朱由检抬上了医疗平台,让他又活蹦乱跳的下来了。

这是这一次朱由检看着朱元璋就有些打哆嗦了,看到朱元璋手里棒子的时候,他就不由自主的抽搐一下,从小到大他就没挨过这么重的打。

不过他也是认了,朱由检从来没想到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会是他自己,这一点让刚刚十九岁的朱由检有些意兴阑珊了。

他现在心里想的全是自己拖垮了大明朝,自己不配为大明天下之主。

------------

第三十五章 处置袁崇焕

“小子,你接受的不是正统的太子教育,甚至都没有接受过正统的亲王教育,你收到的教育都是被老四和他那一支的崽子们改出来的养猪教育,所以从今天开始,你跟在咱的身边看咱是怎么横扫天下,怎么治国的,咱朱元璋再怎么不济,教你也是绰绰有余的。”

朱元璋拄着老朱家的家法站在那里,看着朱由检一字一句的说道。

而朱由检这个时候也是二话不说当场就跪下了。

“不肖子孙朱由检在此叩拜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还请高皇帝救我大明百姓于危难之中。”

说罢一伏到地再也不起来了,而被朱元璋带进来的那些之前喝骂他的那些人,也都一个个的跟着朱由检跪伏在地了,就连被裹在网里的方正化和安剑清也都是一样,面朝大地一动都不动的。

朱元璋看着这些人心里还是有那么几分感慨的,大明养士二百余年,真不是白养的,这些人对大明可真是忠心耿耿呀。

他知道这些人不是真的信了他是朱元璋,而是因为朱由检跪了。

他们的天子跪了,所以他们就跟着跪了,就连万历留下来的贵妃郑氏、泰昌留下的李康妃,天启留下的张皇后和崇祯的周皇后,这些后宫之主也都跪了下来。

朱由检跪伏在地动都不敢动他已经认定了这个就是朱元璋,不管真假了,只要能让大明可以重整山河他就认了这个祖宗了。

朱元璋看着朱由检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了,这孩子是被打开窍了吗?

不过他也不管,只是看向朱标,想要看看朱标想怎么办,可是朱标是一点都不想理他的,因为他们大明现在正在征服者非洲和欧洲呢,那有什么时间来明末玩,更重要的是他可没有心情来这里杀人,他的杀性不大,他怕自己在明末杀红了眼回到大明以后,改不回来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咱朱元璋会教你如何做一个乱世帝王的,但是要怎么做还是要看你自己的,这个世界终究是你的,咱只是来教你的,至于具体该怎办,那就是要看你自己的了,咱可不能为你做主的,不过大明的底子还是厚实的,只要捋清了国内,这天下你就是无敌的了。”

朱元璋的心里现在也是一片火热,重整河山这种事,他还没有做过呢。

“你知道现在第一件事是该干什么吗?”

朱元璋把朱由检拉了起来问道。

“不知,还请太祖高皇帝训示。”

朱由检面无表情的说道,他现在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之前他是准备活剐了袁崇焕的,但是现在王旦说袁崇焕算是个名将种子,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你之前是打算杀了袁崇焕没错吧。”

朱元璋拉着朱由检坐了下来。

“是!”

“理由,杀大将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现在你杀大将的理由是什么?”

朱元璋可是打杀了手下不知道多少大将的人,对怎么杀大将可是很有心得的。

这时候跪在那里的其他人也都起来了,方正化和安剑清也都被常森放出来了,而袁崇焕则是在那里看着朱由检,他本来就知道自己是凶多吉少,但是却又抱着一丝希望,希望朱由检能不杀他,因为后金兵临北京城确实和他无关的。

要是硬说有关的话,那就是后金是被他打过来的。

“钱龙锡与袁崇焕互相勾结,他们密谈要杀毛文龙,言官说的。”

朱由检说出了这个理由。

这倒也是个理由,结交近侍,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皇帝残暴还是仁慈,英明还是昏庸,但凡敢于触碰当权者的权力的,或者对当权者产生威胁的,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袁崇焕从这一点上就该死了。

“锦衣卫和东厂怎么说?”

“锦衣卫和东厂……,缇骑四出大索天下只是天下震动,朝野皆是不满,所以我……”

首节 上一节 346/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我回收超级加倍

下一篇:诸天:从玄黄大世界开始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