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诸天地球大融合

诸天地球大融合 第410节

当时在弄清楚这里到底是哪里的时候,整个联盟都轰动了,千古科举第一名榜呀,这个时间点实在是太狠了。

科举制自隋炀帝草创至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历时一千三百余年,为封建时代的统治阶级选拔了数不尽的人才,无数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都是通过科举走出来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要论其中最辉煌的一榜,非宋仁宗嘉祐二年的进士及第榜单莫属。

嘉佑二年进士榜这一年进士榜里的能人实在是太多,经后人总结《宋史》有传的共有24人。这一届中有九人曾担任宰执分别是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等。有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苏轼、苏辙、曾巩”。

而这科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还有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跟着来了,这一次考试就汇集了唐宋八大家中宋六家里的五位,除了那个不合群的王安石,大宋朝最会写文章的都齐了,可以说这是一场神仙打架的名榜。

不过在这场名榜,这些人没有一个成为状元呢,不光是状元,没有就连榜眼和探花,这些人也都不是,这一届的状元是章衡,苏轼评价他:“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宋徽宗赵佶评价他:“内德温纯,外容庄重,翰苑词宗,国家梁栋。”榜眼窦卞更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至于探花罗恺也是淡泊名利,不尚奢华,所到之处人们赞誉其清廉。

怎么说呢,卓群他们出现的时候着实吓了所有人一跳,嘉祐二年的这些个进士全都懵了,卓群他们也是懵的。这个时间实在是有些狠呀。

不过后来事情处理的还是不错的,这一榜倒是正常的考完了,赵恒和赵祯也父子相认了,倒是颇为可喜可贺的,就是正当壮年濮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不小心得了马上风死了。

其他的倒也没有什么了,不过让赵宋感到高兴的是仁宗朝有能力的人真是不少呢,不过他们对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位都有一些不想见了,所以就把司马光给放归了,至于王安石,就继续的负天下之望去吧,这些眼高手低,有没有丝毫实操能力的“斑斑大才”,赵宋皇室是一个都不想用。

要不是不能随便杀士大夫的话,赵恒都想直接的做了他们。

可惜他们赵宋和朱明不一样,他们可不弑杀,也没有朱明那种至高无上的皇权。

赵恒曾今问过寇准,要是你们这些宰执有了于谦和张居正那种,财权,人事权,兵权都归于己身的摄政实权的话,你们会怎么办。

这个问题让寇准思虑了良久,最后还还是说了,于他自己来说他是不会对皇位起心思的,但是他的手下那些人都会给他黄袍加身的,因为权臣坐到了那一步,就只能进不能退了,因为退一步就是万丈悬崖,所以赵宋一朝即便是在皇帝的支持下,全力进行着变法的时候,也是有人会拖后腿的。

这不是因为什么政见不合,而是不能让人独掌朝权,这是一个潜规则,庆历新政的时候,这个规则大家都是遵守的,可是到了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双方就都不遵守了,准确的说是王安石为了更好的变法把所有的反对者给赶走了。

然后等到他罢相的时候,反噬就来了,而他举荐起来的那些人都是不懂这个潜规则的,或者说是装着不懂这个规则,反正为了实际的权利党争开始了,然后一直到北宋灭亡,党争就再也没有停过。

不过也就是因为这起党争,赵宋才没有出非相的权臣,要不然五代旧事不远矣。

这话说的赵恒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知道寇准说得对,但是这话听的有些刺耳。

不过赵宋之前可就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五代,有压制自己人的想法倒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赵宋却又些无法接受朱明的做法,在他们看来不管是于谦还是张居正都是不还死的,但是却被朱明皇室杀了,更恐怖的是那些大臣对朱明皇室的做法居然都认可了。

谋杀天子的人被干掉赵宋是理解的,这毕竟是弑君,属于十恶不赦之罪,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

朱元璋杀贪污腐败的官员他们也能理解,这种人是为恶一方祸害百姓,死了一点都不无辜。

而于谦和张居正都只能说是擅权,但是却没有什么谋反的想法,也没有想要当皇帝的心思,为官也算清廉,居然就被朱明皇室给干掉了,这就让赵宋有些无法理解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很有能力呀,死了可惜了。

要是在他们这边只要不是那种实打实无法反驳的重罪,这种人是绝对不能杀的最多也就是流放地方了,总之皇室是不可以沾染重臣之血的,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大家都讲究孟子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所以完全无法理解这一点的,可要是清朝的那些人就会很轻松的理解这个问题,因为西游记这本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那就是,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

说白了在赵宋亡了天下以后呀,这诸夏的传统观念可就变了,君臣关系也从一直以来的平等变成了养殖鹰犬了。

赵宋和朱明三观不合呀。

当然你要说赵恒杀靖康那事的话,这话就没法说了,靖康之变那里面的人,被杀的那些人也都是有取死之道的。

只不过当时的赵恒被卓群给刺激了一下,没有走程序就直接的动手了。

这事后来赵恒也是很后悔的,因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第一九九章 因为他就是一个混账呀

赵宋觉得朱明是三观不正,朱明还觉得赵宋皇室不够爽利处事的时候娘们兮兮的,一点没有大国的风范。

然后再加上一些人所共知的私人原因,大明和大宋之间还是有些故事的。

但是现在,大宋可没有什么心思去关心大明那边的三观,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密会,虽然说是密会但是皇室宰执,将门这些势力都来了,搞得像是一场雅集不光有酒肉还有月舞和侍女。

总之和以前一样今天密会的内容,在会议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能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那些不该知道的人也都收到风了。

这些人都是放浪形骸的娱乐了好一会儿,等到所有人都酒足饭饱爽过以后,他们终于开始谈正事了。

大家都兴高采烈的聚在一起讨论正事,至于什么正事,这就和赵恒他们没有关系了,大家在那里高谈阔论,讨论着各种事情,比如大明居然不敬孟子了,居然全体愚忠了,居然喜欢弑君了,反正都是这些个玩意。

然后就开始了日常的对张载和程颢的批斗,谁让这几位玩理学把儒家玩死了呢,弄得他们这些人都有些没脸见人了,当然了和他们一起被批的还有南宋天子赵昀,谁让这位把被打压下去的理学又带回了朝堂呢,总之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人关心,赵恒把他们聚集起来的那件事。

于是赵恒拎起了一匹瓷马摔到大厅中间,巨大的瓷器破碎声让所有人都不再说话了。

“你们就没有人想一下,卓群通知我们的那个即将开启的新世界么!”

赵恒和其他的赵宋皇室看着大厅里的所有人。

赵恒的嘴上都有了好几个大燎泡,这段时间他是着急上火,吃不下睡不着的。

“有什么好着急的,过了您这再往前不就是那两位了么,难道你是害怕他们么?”

年轻的苏轼拿着大碗抱着酒缸在那里喝着酒说到。

“我们不怕他们,我怕的是我那个不着调的老爹被人宰了,明白吗!”

赵恒这时候也不遮着掩着了,直接喝了一大碗酒说道:“你们太宗是个什么东西,我比你们都清楚,你们不要看那位是我们哥几个的老子,但是他的混蛋程度,我们也是hold不住的。”

大家看着赵恒说话的时候头上一鼓一鼓的青筋,和其他太宗子嗣那发黑的脸,以及那些唉声叹气的老臣们,就肃正了自己的神色,这位可能真是一个老混蛋。

“烛影斧声?”

章惇这货胆子大,就直接问到了。

赵恒摆了摆手,“这事不要提了,是假的,只不过我老子的上位确实是有问题的,他上位的时候我大伯的儿子德昭哥哥尚在,只不过,他没有自己的文武班底,是上不了位的,至于我伯父得死,那是因为我们赵家人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是遗传的,所以我大伯是因为心脏病发一梦睡死了,只后是赵普在中间动了手,这件事牵扯不小,以前我们担心这个死法不明不白所以就没有和任何人说,不过兄终弟及这件事倒是真的,金匮也是真的,只是我老子不想承认这个东西了,所以在里面做了不少的混蛋事,我就在想的事那几位回来以后,怎么保住我老子的命,诚然他是个不择不扣的混蛋,但是他是我们的老子,你们谁有办法的说一说吧。”

赵恒这次召集人过来就是为了救他的混蛋老子,他自己实在是想不到办法了。

“那几位?是哪几位?”

苏轼的老爹苏洵从自己儿子的酒缸里舀了一碗酒喝了起来,“要说混蛋的话,我二十七岁以前好像也是一个混蛋来的。”

这位侍从二十七岁才开始正式读书的,然后认真的读了几年时间,宋六家,唐宋八大家,这位都是了,不光是他连他的两个儿子也都一样,这么说吧,宋六家他们一家就占了一半,所以很长时间里,宋六家这个称号都是没有多少人提的,提的最多的都是唐宋八大家。

“那几位,先是我大伯,再是柴荣,然后五代十国的那些雄主都他娘的能去找他的麻烦。别人就不说了光是我大伯和柴荣就不好对付,杀子之仇,当如何?”

这话说完以后大家都觉得肝疼,赵德昭死了赵德芳死了,柴宗训死了,还有那些挣了一辈子的雄主们这些人没有一个好对付的。

“不对呀,柴宗训是死在太祖年间的,和太宗有什么关系,纪王也是死在了太祖朝的,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搞错了,而且大宋给他们的也是二王三恪的高待遇的,这怎么说也说不到太宗身上吧?”

欧阳修的弟子曾巩突然说道,这话一说赵恒他们都愣了。

大概也许好像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的。

他们木着脸互相看了一看。

赵恒看着赵元佐和赵元俨他们,“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出错?”

赵元佐一把把手里的酒碗摔到了地上,脸上抽搐的说到,“老头子做的混蛋事太多了,我们的记忆出错,我们都想当然的认为这件事是咱们老爹的手笔了,因此咱们忘了,那个时候,还是大伯在朝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明明没有发生过的事,放到他的身上,我们会觉得这么合适呢?”

赵元俨看着自己茶盏里面的倒影说道,他觉得一定是自己有什么东西忽略了。

太宗一脉的人这个时候也全都用沉默了,他们都把这件事按到了自家老祖头上了,而且为此还愁眉不展了好久,可是就没有人想到这件事就不是他赵光义做的。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赵光义的直系儿孙们都叹了一口气,这位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账呀,做出什么事大家都不觉得意外呀。

只要想一想这位在历史上留下的那些痕迹大家就都明白了,高粱河的绝世车神,烛影斧声的第一嫌疑人,金匮之盟的最大受益者,幸了小周后的熙陵,这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个纯种的混蛋呀!

“还真是一个混蛋呢!”

阅读网址:

------------

第二零零章 黄袍加身

在知道事实的真相以后,大家就都没有是你么兴趣留下来,这种糟心的倒霉事,可不是他们可以管的。

所以那些大臣和将门就一个个的把那些美酒珍馐打了包回家了,同时有不少人都按照时人的习惯,留下了雅集图录和雅集纪实这一类的东西,而赵恒他们在中间说的那些话他们也都是一丝不差的给记录下来了。

至于为尊者讳,哈?

在一个宰执能说出,天子是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句大实话的宋代,为尊者讳这件事压根就不是个事,所以大家愉快的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只不过没有往外流传而已。

不过以大宋的保密能力,这件事早早的就被所有人知道了。

他们都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赵光义到底做了什么,才能让他的儿子们在明明知道事实的情况下会相信外面的那些没根据的谣言呢?

“国家之守,在德不在险?”

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了,这句坑死了北宋的话。

当初在开宝九年的四月,赵匡胤在巩义祭拜了自己父亲后,说出了这个秘密:“朕意已决,迁都洛阳城。”

此言一出,天下震惊,此时太祖之弟、晋王赵光义从容说道:“迁都未便。”

赵匡胤说:“迁都洛阳也非长远之计,最好是迁至长安。”

赵光义“叩头切谏”,即拼死觐见以此来打消太祖迁都的念头。

赵匡胤又说:“我之所以想西迁,并无他意,只是要据山河之胜,守卫国都,这样便可以裁撤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赵光义说:“国家之守,在德不在险。”

其实,赵光义所说的“德”是他已经收买了开封府的大小官员,成立自己的一套班子。如果赵匡胤执意迁都,那他所有的心血都付之一炬,胎死腹中。

随后赵匡胤没过多久就死了,在之后就是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金匮之盟出现了,而这个东西除了那些当事人,就只有已经和赵匡胤闹僵的赵普见过了,而这个时候因为赵普的贪污和谋私,已经不再是宰执了,他已经被罢相了,而在赵光义上位以后。赵普再次成了宰执,等到赵普死的时候,赵光义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里面有着很浓厚的阴谋气息呀,再加上熙陵幸小周后的那些画卷,以及赵光义对自己起居录的修改,这些都是与问题的,要知道最初版本的宋太祖起居录上是没有任何关于金匮盟约的记载的,这个记载的出现食杂赵光义等级以后,那时,当时的起居注院所编著的起居注,必须先送赵光义审阅后,再交给史馆入档,所以赵宋的史料是最有问题的。

两宋特别是南宋赵构时期对民间文人及大臣私自著史的查禁是非常严厉的。特别是赵构时期焚毁了很多私人所著的史书,这点在《靖康稗史笺证》就有明文记载。

宋代皇帝改史在学术界已经是板上钉钉公认的事实!

而这些东西都是从赵光义开始的,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也就一直都不是太好,所以赵恒才对这些事的记录有些忽视了。或者说他们在潜意识里都认为这种事情确实是赵光义能做出来的。盗墓

所以才出现了这种事情不过在被人说透了以后他们也就把这件事也绕过去,至少自己老爹的命应该是保住了,赵匡胤不管怎么样也不至于打死赵光义的,再说了赵匡胤还要面对柴荣呢。

当初他可是靠着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才得的天下,就不知道柴荣会怎么对付他了,有了柴荣的威胁,赵匡胤就应该没有多少时间去找他们老爹的事了。

所以他们对卓群想要新开的世界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了。

不过这一次卓群开的新世界却是真的把他们给吓到了,在打开世界的时候大家只看到,有无数将聚在一起呼喊着要求谁来当皇帝,混乱中有人将一面黄旗披在了那人的身上,他们开门的时候是在这人的身后。

所以也就没有看清是谁,等到这人一回头的时候,赵宋皇室的人才发现这位不是他们想的赵匡胤,而是另外一人。

首节 上一节 410/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我回收超级加倍

下一篇:诸天:从玄黄大世界开始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