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诸天地球大融合

诸天地球大融合 第471节

其实还真的就是这个原因,嫡支正脉在古代可不是说说而已的,要知道嫡支正脉代表着天然的法理权。

别看刘恒有了自己的庙号,实际上他的即位法理其实是很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搞起五德之争了,也不会饿杀了刘长了。

要知道刘恒杀刘长,最大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刘长是吕后养大的,可以算是嫡支,虽然不是正脉,但也是有继承皇位的法理的,也就是大臣们都不希望和吕后关系近的人上位,才没有让他上位的。

同时为了挑一个好控制的皇帝他们也没有让齐王刘肥这个庶长子即位,而是选择了刘恒,这个法理和实力都不行的皇帝,结果段位都没有人家高,被集体的玩死了。

------------

第三四二章 新世界

刘盈的举动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卓群,然后他们也停下来交流来到了卓群身边,行了礼,卓群也还了礼。

反正卓群知道和这些人交流,就是要礼多,只要礼数到了,就好了。

别看刘邦是个混混,但实际上他是个最会玩礼数的人,各种先抑后扬的手段,都被他利用到了礼数上,然后所有人都开始心甘情愿的被他所用,因为这些人在刘邦身上感觉到了无比的重视。

就像是郦食其和英布都被他的无礼和有礼折服了,最后都投到了他的身边。

所以,在先秦两汉,真的是礼多人不怪的。

双方礼毕之后,卓群就看向了始皇帝,说道:“您的要求已经达成了,您要的那个位子已经是您的了,只要刘汉王朝承认,您就是历史唯一的席位了。”

这件事卓群直接的当着双方的面说了出来。

刘邦怕了怕始皇帝的胳膊说道,“我们已经算是兄弟了,嬴政大哥想要坐上那个席位,我这个做兄弟的绝对支持!”

刘恒看着卓群说道:“父皇支持了,我这个做儿子的怎么能违背孝道呢,朕自然也是全力支持的。”

说完话刘恒看了看刘启,刘彻,刘据,三人也是双手一拱表示了支持。

而刘盈依旧是处在一个被排除在外的环境中,这让他眼圈都有些发红了。

而大家就像是没有看到一样,可实际上大汉的人在外人面前都对刘盈没法称呼,因为除了刘邦以外,就刘盈的天子位法统最正了,其他人都是比不了他的。

所以大家都怎么不想和他交流,而刘邦是需要考虑后世皇帝们的想法,所以在和刘盈交流上是有些问题的,不过再等出几位法统不是那么正的皇帝就好了。

比如海昏侯刘贺和东汉饿那些皇帝们,他们的位置都是哟些问题的。

那些人全被大臣们推上去的,这些人出现的话,估计就好多了。

始皇帝在听到刘邦说的话的时候,他直接的握住了自己的拳头,握住了自己砂锅大的拳头的时候,他觉得无比的安稳。

随后卓群就和他交待了一下坐上那个位子以后的权利和义务,其实都没有什么的,反正到时候主世界会过来和他交流的。

而我是传奇世界的那些人,也都是没有什么不满的,因为当时有这个位子的时候,只有他们五个世界而已,其中他们自己的世界其实已经毁灭了,而他们也从来就没有行使过权利也没有尽到过义务,所以他们对这件事是不介意的。

在大家去时空议会准备开启新世界的时候,卓群和始皇帝走到了最后面。

“我还真没有想过,您居然会和刘邦称兄道弟,其他人可没有见您这么上心。”

卓群看着身边的始皇帝说道。

“不一样的,汉朝后世的王朝都是不一样的,我看了二十四史也看了各个世界的资料,可以肯定的说,汉朝是我们文明的初始点和最高点了,之后其实我们的文明和朝代就一直在走下爬坡路了,除了隋代有过短暂的辉煌,其他的完全的是在比烂了,即便是你们说的胡唐,那也是在比烂的时代,到了大明和满清,那就是一烂更比一烂烂了。”

始皇帝有些不屑地说道,作为第一个皇帝,也是第一个将文明伪装成国家的大佬,他看东西的时候是完全的不同的。

在他看来所有的时代都没有超出汉代,自从汉代定下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后世王朝的命运就已经定下来了,诸夏的未来不管怎样都会变成死水的。

因为儒家根本就是一个因循守旧的学说,这个学说在乱世无用,而到了盛世,他只会把盛世变成乱世。

卓群听到这话的时候,不由得看了看始皇帝,这位还真是有些出乎意料了。

“朕说过,朕的老师叫吕不韦,杂家虽然什么都没有学精,但是却真的是包容百家的。”

说完话始皇帝就龙行虎步的远离了卓群。

卓群看着前面的秦汉的皇帝们,这些人的段位都比后世要高多了。

到了时空议会,卓群就直接的开启了新的世界,嗯,这次不远,刘弗陵正在进行盐铁会议,霍光以昭帝刘弗陵的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就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卖政策,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辩论。

朝廷征召贤良、文学,问以治乱之道,贤良文学都认为应该罢除盐、铁和酒的专营,重农抑商,阻止商人与民争利,然后才能教化天下;桑弘羊却认为这些措施是安定国家、稳定边境的国家大业,不可废除。

双方争论的是极为的激烈。

那些民间的贤良文学全面否定汉武帝政策,要求全部罢除盐铁、均输等官营事业,主张对匈奴实行感化政策,放弃防御和抵抗。

这些争论主世界的大佬们都看到了眼里,这时候刘彻看着刘据说了一句,“这就是你看重的儒家,放弃对匈奴的防御和抵抗,去感化他们,你确定这些人不是想让我们再次成为匈奴的猎场么?”

刘据这个时候也是不甘示弱的回了一句,“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可是你=您,是您让他们进了朝堂。”

刘据和刘彻的关系依旧不是太好。

刘彻看着自己的儿子说道:“你懂什么,在我之前儒家就已经入朝了,你要知道辕固生。”

刘彻话还没说完,刘启就使劲的咳嗽了一下,说道:“彘儿,这一切还不都是你明文表章六经定下的事,还有你居然听信了天人感应,还写了罪己诏,你的脑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刘启不能不怼刘彻了因为辕固生是他的臣子,是他把这些人派到了刘彻的身边,可以说儒家的崛起应该从他这开始算的。

“我们还是过去吧,盐铁之论,该停了,那些儒生该去戍边了。”

刘恒笑着说的。

这话让对面的六十余名贤良文学都打了一个寒颤,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了。

阅读网址:

------------

第三四三章 大汉的传统

盐铁之议,其实可以算是儒法之争了,可以说是决定大汉命运的一次辩论。

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武帝刘彻在死前给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安排了几位顾命大臣。

也就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与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共同辅佐幼主。

而霍光和桑弘羊之间,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霍光主张推举贤良、询问民情、免除田租,即“恤民政策”,这是武帝末年政策的继续,其意合于标榜德治的儒家思想;

桑弘羊坚持再开屯田、增强国力,所谓“富国强兵”,这个完全是武帝中期的做法,以增强国家权力为优先考虑,与法家的政治思想合拍。

这两方是谁也压不过谁。

同时武帝去世的时候,桑弘羊的的理财政策并未随之废除,大汉的官营几乎完全控制了生产销售和市场,地主官僚、贵族和商贾们都已经忍耐到了极点了。

要知道在汉代那些商人的地位可是非常高的,就像是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可是掌控了天下泰半的冶铁业,手下的僮仆上千人,雇工也是有万人的,实力不可小觑的,而这样的豪商巨贾天下可是不少的。

再加上各地的那些真正的世家豪门,虽然一个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实力上可真不是那些豪商可比的。

这些人都已经忍耐到了极点了,要不是之前的武帝罪己诏平复了天下人心,秦末之事,现在已经重新上演了。

但是这些人虽然没有造反,但是他们却推动了霍光开了盐铁之议。

他们不是儒家,甚至他们都反对儒家的重农抑商,但是对官营的都是反对的,因为官营只注重产量,质量差,价格高,生产的农具多大而不适用;同时还存在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和强迫农民服役等问题。

同时均输法和平推法的推行,还加重了吏治的败坏,甚至出现了官商勾结,囤货居奇的事情,这些事都让天下开始躁动了。

而与此同时权倾天下的大将军霍光,已经除掉了刘彻指派的几位顾命大臣之一的上官桀父子,同时被打掉了还有可以限制他的长公主,以及想要争夺皇位的燕王刘旦。

而金日磾这个南匈奴的王子,因为身为外族的关系,缺乏政治实力,故而始终保持谦逊、隐忍的行事风格,最后还成为了霍光的女婿,完全无法对他造成什么威胁。

所以权势熏天的霍光把自己的眼睛投向了唯一的敌人桑弘羊。

这一场辩论从始元六年二月一直持续到了当年的七月,一共五个月的时间。

双方的争论焦点从经济政策,对外政策,治国理念,一直辩到了义利之争。

结果看起来双方是各退一步,官营没有废除只是罢除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看起来是没有什么的,但是桑弘羊在这次辩论之后就彻底的失去了和霍光争斗的机会了。

桑弘羊被逼的要去和那些白身进行辩论,直接的把他的逼格拉低了,这让他彻底的失去了下面小官的拥护。

而霍光则是志得意满的成了大汉的真正掌控者。

他准备把那些贤良文学封个小官,让天下人人知道霍光的权柄。

就在他这么准备的时候,他的身后传出了一个声音,“霍光,朕安排的托孤老臣呢?你的姻亲上官桀呢,他在哪?”

这个声音差点没把霍光吓尿了,他听出来了那是先帝的声音,然后他就立刻转身,染后转的太急直接的跌倒在了地上。

刘彻双眼冰冷的看着霍光,要不事霍光这个时候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他都想除了霍光了,因为这货在未来废帝了。

那可不是人臣该做的事,要是依着他,霍光现在应该夷族了,可是他老子不许,因为大汉朝有传统。

霍光浑身颤抖的说了上官桀谋反,被他夷族的事。

“那不是上官安行为不检么,谁给你的资格,让你有胆量杀了皇后的家族?”

刘彻看着霍光,他可是看了汉书的,在汉书上,上官桀谋反本来就是一个烂账,在《汉书·霍光传》里,上官桀是谋反了,可到了《汉书·外戚传》里却与都变成了上官安自己的行为了,和上官桀没有关系了。

而以刘汉皇帝的政治敏感性来看,这就是霍光为了独掌大权做出来的事,而现在的桑弘羊完全是被霍光逼得和那些白丁辩论,丢光了自己的脸面,这是在逼着桑弘羊去死

霍光为了大权独揽做出来了一大堆的事,让刘彻对他极度的不满了,但是霍光他却不能动,因为刘恒不让,他认为霍光还是有功的,在这个时期是不能杀他的。

所以刘彻才没有把自己的剑拿出来,看了霍光,只是冷冷的看了霍光好一会儿,就去找自己的儿子了,霍光的事还是按照传统来吧。

之后的一切都是很顺利的,刘弗陵在看到自己老子以后,是痛哭流涕的抱上了刘彻的大腿,而金日磾也在第一时间联合了桑弘羊上书武帝,说霍光坑杀了上官桀,还有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

然后刘弗陵也表明了这件事是真的,随后刘恒让人叫来了霍光,他们这些大汉先帝们先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刘恒把那一盘马蹄金放到了霍光的手里,告诉他大汉感谢他做的一切,可是现在有人说是霍光坑杀了上官桀,燕王和盖长公主,这件事需要他到庭狱解释一下,天子也认可了。

这话一说霍光脸都变了,将相不相辱,这是要他自杀呀。

将相不相辱是贾谊提出的上至皇帝下至将相列侯的共同遵守的大汉传统,说的是两千石以上的公候们,只要不犯下谋反等大逆不道的罪行,可以给该公候将相一个体面的结局,也就是不流血而死了。

到了已经变成了公候将相获罪后无论是否冤屈,惯例都会选择自杀。

甚至如果不自杀的话会受到鄙视,失去身为公候将相的尊严和气节。同时,感到失去尊严和“面子”的公候将相会集体逼其自杀。

汉文帝时期车骑将军薄昭就是第一个享受“将相不相辱”待遇的公候将相。

而现在汉文帝说了有人告了他的罪,让霍光去庭狱,那就是说你该去死了,你要不去死,会有人帮你的。

阅读网址:

------------

第三四四章 哭杀霍光

霍光拿着一盘马蹄金看着马蹄金下面的白绸,心里是一阵的悲凉,大权在握的时刻,刚刚到来可自己就要死了。

霍光不想死的,他还没有活够呢,所以他想要苟一下,自己不去死谁也说不了他,至于庭狱自己去了就是。

首节 上一节 471/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我回收超级加倍

下一篇:诸天:从玄黄大世界开始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