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全民转职:道门弱?我召唤三清!

全民转职:道门弱?我召唤三清! 第177节

不一会,几条鱼风卷残云般吃了一半,便放下碗,而船东则是开始生活做饭准备自己的吃食。

苏信也没在意。

看了一会书,不知不觉间,便有些困意,于是就睡了起来。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苏信睁开眼眸,就见着船只此刻所经行处的河流越来越缓慢,河岸两岸也变得越来越繁华,时而可见有游人,甚至一些船只也多了起来。

“距离钱塘还有多久?”

苏信问道。

“不远了,大概还有一个时辰不到就能到了。”

船东披着蓑衣,身上挂着霜,不过精气神却很好,爽朗的说道。

他本来就住在钱塘,此番能回来的同时,顺路搭一位旅客归来,可谓凭白赚了两百文——虽眼下时局渐渐动荡起来,二百文也只能买到二十斤粮,却也已经是家中数日的口粮了。

更不要说,剩下的钱还能买一些肉,想着那油星,以及家中俩孩子对肉的渴望,他便不由心中更为高兴。

苏信不知船东所想,此刻微微颔首。

将行礼收拾一番,全部装在背篓内,便站在船头,观望着两边的景色。

不消多时。

随着他们穿过一桥,就见着两岸已经有驿道贯过,行商走贾也络绎不绝,而后没多久,船只便靠岸在一个码头边:“客人,到了!”

船东招呼道。

苏信点点头,背着背篓,看了一眼船东身上的寒霜,便随手丢出一块碎银:“不用找了。”

说罢。

他便径直跳上了码头。

身后。

那船东掂量着手中的碎银,足有一两多——大离朝银换铜约是一两八百文。

此刻这一块碎银,若换成铜钱,至少也是一千两百文。

这可是足足六倍的价格。

这令他欣喜不已,远远的行礼拜谢:“多谢客官,多谢客官!”

........

钱塘县是大县,向来富庶。

尤其是前朝开凿了大运河,虽劳民伤财,却也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而本朝又多次开发,疏通水运,这就是的钱塘县更为繁盛。

不仅商贾繁多,贸易发达,甚至文风也颇为鼎盛,在这钱塘之地,每次京城会考,基本上都能有少则一两位得中进士。

别看不多。

要知道进士会试三年一次,每届只取三十三人,其中进士及第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出身十人,同进士二十人0 .

每次开科天下十三州数万举子同时科考,很多时候,便是一州都难以出县一两位。

而钱塘县每一届都能有中,可见文风之盛。

当然。

这并不关苏信的事。

他来到这里,仅仅只是想要去往海边,看一看那壮丽的大海。

他沿着海岸前行,甚至还乘着海船深入到了海内,见识到海洋的瑰丽,更见识到海洋的汹涌。

在大海上,苏信还发现了一处生活着百姓的海岛。

他们说着与苏信截然不同的语言,过着极为原始的生活,只是以打渔为生,有着颇为高超的打渔技巧,苏信向他们学习,讨教打渔的学问,并且将这些技巧全部记录下来。

他还在这里看到晒制海盐的方法,也发现他们对神灵有着极为狂热的崇拜。

他们敬畏外来者,同时又渴望外来的知识。

这使得他们对苏信又敬又畏。

在这里待了半个月后,苏信便在岛上诸多渔民的相送下离开。

........

冬去春来,日升月落。

苏信依旧还在路上。

他仍旧可往常一样,没有目的的前行着,走到哪里,便是哪里。

但凡看到新奇的存在,他便停下来,但凡遇到有学问的人,他便向其请教。

无论对方是渔民、牧民、农民,还是匠人、商人、医师乃至是僧人或道士。

他爬高山,涉深水,去过热闹的繁华都市,也来过无人的荒野隔壁,他看到了天地的奇景胜况,也见过万物生灵生灭。

他知晓了自然变化。

如那夜穿棉袄午穿纱的沙漠、氧气稀薄的大高原、常年冰雪覆盖的冰川,宛如火炉的雨林……

此外。

他也见了人心变幻。

高门望族的士子,或谈笑自若,仪表不凡,或粗鄙不堪,喜怒无常;出身贫寒的学子,或自力更生,凿壁偷光,或偷鸡摸狗,无所事事。

可……

从容旷达的士子,看似胸怀雅量,却蓄养大量奴仆,喜怒无常主宰他人生死,遭遇平民顶撞则暗怀报复之心。

而粗鄙不堪,看似欺行霸市,实则修桥补路,施粥救人。

而那贫寒学子,自力少年,日复一日凿壁偷光终得名士看重,却心生贪念,而行盗窃之事,无所事事的少年,则在道旁遇到落水老者,则毫不犹豫的下去救人。

苏信就这样看着。

以旁边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万物众生。

而后他便生出了更多的感悟。

原来1.2人心叵测,并非能以善恶来去区分,时间虽有阴阳,却又阴极阳生,阳极阴生。

仪表从容的高士,虽因心情不佳杖毙侍女,却又心怀内疚,引为此生大憾,将侍女生父母供养一生,以求恕罪。

欺行霸市的贵族少爷,虽施粥救人,却只是故作善良,招揽人心,家中田产尽是依靠卑鄙手段夺取,此举不过就是自我宽慰。

打猎少年偷盗钱财,又悔恨不已,当夜在门前长跪不起,一夜成为冰雕。

偷鸡摸狗之辈虽救下老人,却挟恩图报,多次勒索钱财,甚至奸污孙女,最终使得一家破败。

..........

这些所见、所闻、所知、所想,不断的随着他丈量天下而涌入脑海中,并且成为他的底蕴,扎实他的根基。

他的学问越来越完善,他对自然和道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刻。

终于。

苏信开始散播他的学说,而在此期间,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不仅仅局限于读书人,有老农、商贾、僧侣、道士,甚至是囚徒、罪犯。

渐渐的。

开始有人跟随在他身后,随着他一起游览山河,聆听教诲。

最开始只是一个面向憨厚的老农。

到了后来,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世家公子,甚至是当世大儒。

他们对苏信推崇备至,神情中满是激动狂喜。

宛如见到了一位在世圣人。

事实上。

这一刻的苏信。

已然距离在世圣人不远了!.

第119章 道法自然,苏子传习录,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山野之中。

苏信正和往常一样,背负着大背篓,徒步而行,朝着山上而去。

此山名为罗浮,山上有着一座道观,传闻观主虽年迈,却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道长,极有智慧,因此苏信来到这里,准备与其论道一番。

山势陡峭曲折,苏信缓步前行。

其身后则是跟着数百位百姓,各个都是这一路跟随着苏信而来的虔诚信徒,其中不乏学子、老农、商家,然而他们却都和苏信一样,各个徒步而行,手拄拐杖,艰难的行走着。

而在苏信身侧,则是跟着一位相貌憨厚的青年。

他是第一位跟随苏信的人,本来只是一位在山野中务农的农夫,却因受到感召,甘愿成苏信的追随者,一路陪侍左右。

此刻。

望着苏信上山,他一边在旁边照看,生怕苏信跌倒,一边有些好奇的问道:“苏师,弟子有一事不解。”

“什么事?”

苏信已然来到了山腰,他抬头看去,就见着山顶青松翠柏之处有着一处道观若隐若现,一边开口说道。

“苏师步履山河,丈量天下,感悟民间疾苦,可为何寺庙也入,道观也拜呢,难道以苏师您的智慧,也需要神灵来去为您解答疑惑吗?”

苏信摇了摇头:“非也。所谓道法自然,唯心而已。”

“那为何……”

憨厚青年面露不解,还想追问。

苏信却道:“自古便有参禅悟道之说,佛曰参禅,道名悟道,可无论是参还是悟,都由自身而已,都是由心而动。”

首节 上一节 177/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武时代:我能预支未来修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