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诸天首富从水浒传开始

诸天首富从水浒传开始 第92节

只有李纲一个据理力争,说道:“魏军索要的金帛,竭尽天下之财都无法满足,承认魏军占领之地是魏国领土还怎么立国?至于人质,宰相可以去亲王不能去。应该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同魏军商谈条件,说明哪些可以答应,哪些不能答应。”

赵桓沉默不语。

李纲见状再次说道:“只要谈判数日拖延时间,勤王大军必会到来。那时魏军所提条款不能实现,就算他们不退届时再同他谈判,他就不敢轻视我们,和平局面才可以长久。”

白时中、李邦彦与他激烈争论,倒是正主赵桓一语不发。

李纲心中立刻明白了什么,当即流泪请辞,他转身一走,赵桓立刻答应了大魏的议和条件。

以现在的大宋国库,根本就没有这么多财货,白时中立刻献计,让赵桓搜刮城中百姓聚敛财富以满足对方的要求。

一心想议和的赵桓全盘接受,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白时中、李邦彦两人。

汴梁城中顿时一阵阵鸡飞狗跳,城中百姓被折腾得苦不堪言。

不过,赵桓此时并未安心,因为大魏还要一名亲王去军营做质子。

好在赵佶的子孙中还真有个爷们,康王赵构主动请求,愿意到大魏军营为质子。

就这样,赵构来到大魏军营面见杜昱。

杜昱本来还有些佩服完颜构的勇气,但见面之后两人沟通的事情让他想来一记he,tui。

赵九妹第一句话就是官家赵桓希望大魏能多给一些时间,他们好凑齐那五百多万两黄金。

杜昱的神情非常丰富,有愤怒、有轻蔑,既高兴又觉得悲哀,当真是无味杂陈。

许贯中在一旁看着他,心中暗想或许这就是陛下为何要组建义军,取代赵宋的原因吧,毕竟他是后世之人对大宋的屈辱史十分痛恨。

赵构说完之后见大魏皇帝久久不语,心中的豪气顿时一扫而空,再也没有来之前那种慷慨赴死的决心了。

“许帅,先将他安置到军营之中吧,依旧按照计划行事。”杜昱说道。

他忽然间没了那种胜利的喜悦,心情复杂的回到自己的军帐中调整情绪。

赵九不明所以,但身在敌营也不敢造次只能任由大魏军队摆布,好在大魏军兵并非金国人,还算给了他亲王的体面。

亲王做人质,大宋君臣又得到了十天的喘息之机。为了尽快凑齐大魏需要的财货,白时中、李邦彦两人真是卖了力气。

城中的百姓和豪商们可遭殃了,其实不要说他们,就连那些低层官员的家产也被抄没一空集中起来。

其中不乏大宋禁军中人,守城六军本来在李纲的鼓舞下已经决定死守汴梁城守护身后的父母亲人。被这么一搞不但士气泄了,反而激起很多军兵的愤慨,甚至有人打算倒戈投降。

杜昱议和的计策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虽说笋了亿点点。

第133章 二进汴梁

十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汴梁城里的大宋君臣既没有盼来勤王的大军,又没有凑齐议和条件上的金银财物。

无奈之下赵桓再次派出李棁面见许贯中,请求延缓一些时间。

所谓的议和本就是杜昱用的损招,怎么可能轻易答应,许贯中脸色一沉当即将李棁轰了出去。

当天下午许久未动的配重式投石机又开始轮番轰击汴梁城。

赵桓心中害怕再次找来白时中、李邦彦商议对策,这两个坏种和真实历史上一样,恬不知耻的提出以城中女子换算成钱,换取议和的机会。

杜昱没想到,水浒世界之中赵桓依旧没有改变历史上那个超级软蛋的形象,这种极度无耻的想法也能厚着脸皮主动提出来。

看着李棁送上来的文书,他的脸色连连变幻,嗤笑一声随后说道:“拿女人当财物,真是闻所未闻。赵家确实出了个人才,哈哈哈哈。”

李棁听到之后心中极不舒服,但他也是个软蛋,哪敢有所反驳只能陪着笑脸说道:“陛下,我朝对议和是非常有诚意的,只是时间上确实仓促了一些,京城中并没有储存这么多财货,无奈之下只能如此还望陛下理解。”

“好啊,你回去告诉赵桓,朕只要大宋的公主和大族、高官的嫡女。”杜昱说道。

真实历史上赵桓这群人祸害的是汴梁的百姓,可不是那些皇室和高官大族家的女儿,现在他想让赵桓体验一下这种痛苦。

“额,……。”李棁欲言又止,他很想争辩几句。

“怎么,你有意见?”杜昱厉声喝问。

“微臣不敢。”李棁被吓的一个哆嗦,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那就回去吧,告诉赵桓这次我只给他三天时间。”杜昱说道。

李棁赶紧施礼告辞,带着一脑门的汗水慌忙回到汴梁城中,将这个消息传到赵桓的耳中。

“什么?魏人欺我太甚。我皇族之女怎能被当做财物。”赵桓听到之后罕见的大发雷霆。

这一次白时中、李邦彦都没敢多说,倒不是这两个货良心发现,而是他们自己也有女儿待字闺中。

赵桓不发话,这件事就搁在那里无人敢提。

但三天时间更短,拖又有什么用。

时间一到,大魏的配重式投石机又开始工作了,而且相比之前这次轰击的频次更加频繁。

赵桓在皇宫之中听着那一声声沉闷的撞击,似乎每一下都敲击在他那脆弱的心上。

将自己的姐妹献上去这种事他怎么能做,但不做江山社稷甚至自己的小命都要丢了。

正犹豫的时候,只听外面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之声,汴梁城的城墙居然被轰塌了一块。

面对这种情况,不要说城中的守军就连城外的许贯中和杜昱都没想到。

原来当初在蔡京做宰相的时候,提起改建汴梁城的建议。

宋徽宗赵佶没有多想,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就答应下来。于是,开始动工改建城池,抽调民夫扩大城围城方街直。再增设楼台殿阁于其中装饰得富丽堂皇。

只是他没想过原本宋太祖设计的城墙虽不好看,却有利于守城,蔡京改建的这种城墙又高又直确实漂亮,但坚固程度却要大打折扣。

或许是当初改建之时蔡京中饱私囊使得工程质量不尽如人意,才导致的这次意外,但不管怎么说城墙塌了一块足有十米宽的豁口。

不得不说,大宋确实有忠臣,尽管已经辞去东京留守的职位,但李纲还是第一时间带着家丁护卫,和一些忠诚的将士堵在那处缺口,生怕大魏的先登营冲进来。

杜昱和许贯中互望一眼均感意外,这个意外打乱了他们的部署。

“陛下,要不要通知时将军他们提前行动?”许贯中说道。

“先等等再说,继续用投石机给他们压力,外面给的压力越大时将军那里越容易得手。”杜昱说道。

许贯中点点头,立刻部署起来,与此同时,杜昱拿起对讲机,亲自和城中埋伏多时的时迁沟通交流。

大魏军队在大名府击溃童贯率领的西军精锐之后时迁的人就到汴梁城中潜伏下来,如今他这个情报将军亲自前往在汴梁城中收集情报。

为了方便行动,时迁甚至从杜昱的身边把过街老鼠张三、青草蛇李四这两个汴梁本地人借了过来。

两个人虽是泼皮出身但认识的人不少,其中就有在汴梁的禁军。

尽管都是底层的军兵或者军官却也有用,能听到不少相对隐秘的讯息,而且经过几人的一(金)番(钱)运(收)作(买),时迁还真策反了两名步军都头。

别看都头官不大,手下也有一百名军兵呢。当然大宋禁军一样有很多吃空饷的老弱病残,真正能打的六成都不到。

时迁没有利用这两百人就能打开城门的幻想,他在策反两个都头之后顺着杆往上爬已经接触到了他们上头的步军指挥使。

现在汴梁城局势紧张,官家非但没有下定决心抵抗,反而让手下的人搜刮百姓聚敛财货,弄得那些军兵都人人自危,毕竟他们的家眷也在城中谋生,和朝廷那些大臣或者名门望族相比,一样是可以牺牲的炮灰。

就像这个被时迁拉下水的步军指挥使郑子川,他的家就被强行收了两波议和税,家产去掉大半才把白时中、李邦彦的打发走。

这样的倒行逆施,怎能不激起下层人的愤恨。

好巧不巧,这次郑子川恰巧轮值到他手下的五百人守城门。时迁顿时觉得机会来了,将这件事情报了上去。

杜昱不想再等,便打算明日寅时先佯攻北城门的那处缺口,而真正的攻势则在郑子川把守的东城门。

通过对讲机,他和时迁能无障碍沟通,单就情报及时准确这一点在水浒世界就无人能敌。

这次领了攻城任务的不是别人,正是玉麒麟卢俊义和梁山泊的十几名投降将领。

之前他们为了立功作战时奋勇当先,许贯中数次提出嘉奖,按功劳还提拔了几人的官职。

如今面对一战灭国可能名留青史的机会,卢俊义当然要争一争。事实上无论是什么时候,有关系都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大魏数千军官那个不争,但领到任务的还是和许贯中颇有私交的玉麒麟,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确实在之前屡立战功。

卢俊义带着三千先登营,早早休息养精蓄锐。

此时,皇宫中的赵桓把白时中、李邦彦找来商议,这软蛋听到城墙破损之后魂都吓飞了。

这次他可不管什么兄妹之情,打算全盘接受大魏皇帝提出的要求。

白时中、李邦彦互望一眼,心中无奈又有几分庆幸,虚伪的安慰一番又以祖宗社稷为重的借口厚着脸皮给赵桓硬铺了一个台阶。

君臣议定,明日便派使者再入魏营将皇家的那些公主和一些大臣、豪族中的女人送过去。

杜昱并不清楚这件事,就算知道他也不会给赵桓这个机会,以这种方式遗臭万年丢的不止是他赵桓的脸面。

到了戌时,大魏的投石机终于停了。

李纲轻吁一口气终于挺过一天,但他不敢懈怠,更是带着手下的人住在缺口那里以防夜袭。

倒是赵桓带着愧疚去找他的朱皇后排解心中抑郁之气……,整个汴梁城都安静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来到丑末寅初。

郑子川全身披挂手拎一柄钢刀,带着手下五百禁军来到东城门处换防。与同袍客套几句,按照往常的惯例交接城门。

待前一班人马走后,他心中开始激动起来。

第134章 二进汴梁(下)

郑子川心情忐忑在东城门那里等着。

不多时,一个瘦削的身影从屋顶上飞掠而至。

“郑兄,我来的还及时吧。”时迁低声说道。

“时将军,我这边已经准备好了,今晚非我心腹之人都被打发在家,在场的都是靠得住的人。”郑子川说道。

“嗯,郑兄稍等。我先联系一下城外的兄弟。”时迁说道。

说罢,他当着郑子川的面从怀中掏出一个对讲机,调到特定频率开始联系卢俊义。

此时卢俊义和三千先登军,趁着夜色已经潜到东城门外。

之所以这么顺利,还是因为北城门那边给的压力太大,城墙又有个缺口守军的注意力全在那边,倒是忽略了其他的方向。

不能说李纲无能,只是摊上赵桓这样的皇帝,谁的心思能完全放在守城上面。

他已经听到宫里传出的传闻,说是官家已经答应将皇族公主和一批显贵的女眷送给大魏。

这位忠于宋廷的老臣气得差点口吐鲜血,觉得赵桓那货丢人现眼甚至不如宋徽宗赵佶。

首节 上一节 92/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苏妲己,绝不祸乱大商

下一篇:我悟性满级,你让我剑冢守墓百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