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舰飞仙:我在玄幻当舰修 第182节
凶猛的钢针呼啸着将这名元婴的左肩完全搅碎,半截断臂更是在半空中被震荡的劲力直接绞杀成齑粉。
元婴境界就能够断肢再生,白骨生肉,这种伤势并不算是严重。
但是在和元婴对抗的关键时刻,这样的伤势显然相当致命。
本来想要双手掐个玄级战技,结果掐到一半发现手没了……
大阵崩碎的那一刻,清元城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在战局逐渐倾向玄秦的时刻,越来越多的修士与士兵放下武器,选择了归顺与投降。
当然也有为了利益或者国家而奋死抵抗的志士,但是他们的抵抗最终也只能化作历史的尘埃。
随着昆仑在中州的强势崛起,中州统一的格局将是大势所趋。
任何阻挡统一大势的力量,都将被时代发展的车轮无情碾过。
第232章 北伐!驱逐敌虏,恢复中州!
终于,随着清元城会战落下帷幕,整个中州南部奠定了大统一的格局。
升国大典的规模和重要意义更在祭天之上,哪怕嬴千秋已经提前许久开始计划与准备,如今也完全接管了清元城,但还是需要一天左右的准备时间。
将赵长安和月神两位贵宾安顿完毕,嬴千秋又进入了忙碌的准备阶段。
为了妥善准备升国大典,嬴千秋带来了近乎一半的玄秦政治体系。
整个朝堂似乎被完全搬到了清元城,一张张奏疏如同雪花般飞进嬴千秋居住的行宫。
此刻,行宫的某个简易政务殿中,嬴千秋与几位心腹机要共聚一堂,正商讨着许多相关事宜。
“诸位爱卿,明日大典,正是授功封赏之时,但朕这里有一人地位超绝,功绩颇丰,实在封无可封,不知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陛下所说之人,该不会是国师大人,赵尊者吧?”兵部尚书心直口快,脱口而出。
“正是。”嬴千秋毫不避讳地点了点头。
“嘶——”几位重臣面面相觑,一时间犯难起来。
“陛下,这可难说啊,赵尊者贵为圣地客卿,又是昆仑势力的代表,一不贪权,二不贪钱,三……”礼部尚书的眼睛在嬴千秋的脸上瞟了又瞟,小声嘀咕道:“三也不贪色。”
“嗯?”嬴千秋凌厉的眼神扫过来,礼部尚书顿时低头,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一旁的老丞相则是仔细思量道。
“赵尊者高居昆仑,自然看不上我们玄秦这千年国祚,亦不迷恋所谓凡尘权势,陛下能给出的封赏,在尊者看来,不过凡尘虚名而已,既然如此,何不编造一个新的身份与功名,高于九天,能封尽封。”
“这样一来,可以彰显我们玄秦对赵尊者和昆仑的尊重,二来也可以向其他势力告示,我们玄秦与昆仑的紧密联系。”
嬴千秋并没有表态,幽深的目光透过窗棂,遥望着夜空的月亮。
“应封尽封……吗?”
有关于大典的繁杂事项忙碌到凌晨才逐渐收尾,随着重臣机要一位位离去,整个行宫似乎也沉沉睡去。
夜空的颜色越发深邃,嬴千秋披上外袍,并未惊醒侍俾奴仆,轻装简行,独自登上了清元城府最高的阁楼处。
夜月洒下皎洁而澄澈的光芒,而在这皎洁白月之下,美人孤楼,万籁俱寂,别是一番景致。
清元城坐落在高山之巅,视野自是极好,嬴千秋轻叹一声,俯首看去。
眼前是玄秦的万里江山,耳边是凛冽的呼啸寒风。
堪墨的夜色纠缠着,万物皆寂声,唯有风声如泣。
嬴千秋看着清元城墙处的残垣断壁,还有城外焚烧尸首腾起的股股黑烟。
七月以来,灭五十七国,二十二王朝,虽然让整个中州南部归于一统,但也造下了太多杀孽。
“父皇,我做的对吗?”
无人回答,只有风声呼啸。
嬴千秋的眼神只是迷惘了片刻,随后又迅速恢复了坚毅。
中州被六大圣地分而蚕食,扶植势力,鼓动分裂,战火连天,几不消弭,连续万年未曾改变。
算上这万年以来因为内战而死伤的人民,如今这一场统一战争又算什么?
只有创造出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州王朝,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浩劫中积蓄更多力量,让以后的中州永绝内斗与战火。
“沙沙——”
身后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
“谁?”
嬴千秋警觉转身,才发现赵长安不知何时已经站在身后。
“看见陛下独自于此赏月,月美人美,一时间不忍打扰,惊扰了陛下。”赵长安嘴上这么说着,全完全没有道歉的态度。
嬴千秋也早已习惯他这番玩世不恭的态度,见怪不怪。
“今夜还真是安静啊……”赵长安缓步来到阁楼的围栏旁边,意味深长:“如此良辰,以后可能再无几次了,若是陛下心存疑虑,也可以迷惘一阵子。”
“不用了。”
“朕已经想明白了。”
“盛世,当用狼烟开场!战斗,只有战斗!”
“朕要率领玄秦的军队,北伐!灭掉六国,统一中州!”
“朕要那圣地再也无法染指中州,要那百姓再不受战火袭扰!”
“不必在意那尚不明了的未来,只要玄秦的铁骑不断前进,道路就会不断延伸!”
赵长安闻言,微微一笑。
“是吗?”
“看来,昆仑果然没有下错注。”
……
翌日,清元城正中央已经搭建好了规制严整的礼坛,各处仪仗亦全部就位。
盛大的典礼在锣鼓声中开始。
天子銮驾行过城中,两侧是列队迎接的军队和百姓。
嬴千秋端坐于鎏金銮驾之上,身披一袭黑色龙袍,龙首狰狞,龙鳞细腻,华贵而又不失威严。
黑发如墨,蜿蜒于光辉闪耀的凤冠之上,仿佛是黑夜中盈动的瀑布,流转着神秘的光华。
一双金色的眼眸熠熠生辉,如晨曦的微光,明亮而澄澈,像是攫取了一丝星光融入其中而铸造的盛世美景。
昔日盛典之时,她还是一个担心阴雨会影响帝王威仪的小姑娘,然而如今,她早已能面对群臣质问而不改其色,亲临战场而指挥有度,更是成为了整个中州南部的天下共主。
銮驾缓缓停在礼坛之间,嬴千秋轻移莲步,缓缓走上礼坛最高处。
焚香完毕,她展开卷轴,开始朗诵《北伐六朝檄文》
“朕闻古时帝王,临御天下,统御九州,量天下之盛力以制外敌。
自王祚倾移,归墟入侵,四海以内,生灵涂炭,八荒上下,哀鸿遍野。
此岂人祸,实乃天灾!
自是归墟以后,圣地崛起,王朝势微。
更有六大仙朝为首者,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废长立幼,以臣弑君,亲弟酖兄,兄弟阋墙,上下相习,恬不为怪。
中州兆兆生民,本为一家,然分国别数百,征伐不休,战乱不止,使我中州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凄乱甚哉!
古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朕本懵懂少女,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临危受命,恭亲践祚。
朕登基今有三年,玄秦之疆域,西抵太川,东连沧海,南控交延,北抵云梦,二十王朝,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
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州之民,久无共主,深用疚心。
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伐,拯生民于涂炭,复王朝之威仪。
虑民人未知,反为我雠,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
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大秦,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盖我中州之民,天必命我大秦之人以安之,外敌何得而治哉!
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敌虏,恢复中州!
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第233章 大秦屹立,权倾朝野!
壮志激昂的北伐檄文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万众期待的封赏环节。
在玄秦统一中州南部的战争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对玄秦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们或是立下卓越军功,或是为玄秦的统一事业付出极大努力。
如今,伴随着一座庞大的王朝在中州南部拔地而起,它的第一批勋贵阶层也随之诞生、闪耀。
或许在千百年后,这些勋贵势力会发展为王朝的蛀虫和最大阻碍,但至少在此时此刻,他们是大秦王朝当之无愧的英雄。
赵长安坐在高台之上,看着论功封赏的一幕幕,不由有些意兴阑珊起来。
正在他神游天外之时,封赏大典已然接近尾声。
突然间,赵长安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咨尔国师武候赵氏长安,夙标器望,早树风猷,业创经纶,功高运始。重以廓清中州,剪伐鲸鲵,扫荡河汾,芟夷凶逆。严兵巩洛,总率戎麾,内运奇谋,外申威略。宏规懿绩,独冠卿尹,宜锡宠章,式加殊号,光备礼物,特超恒典。
朕以为历代官职,皆不足以称其功,特用命为“天策上将“”,封秦王,封玄秦帝师,封玄秦太尉,封中州牧使,封兵部大总管,封左右武侯大将军,加九锡乘六马,出入用天子銮仪。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入朝议事不用恭敬地小步快走;参见帝王时,礼赞官不得直呼姓名,只称官职;可以穿着鞋子携带剑器面见帝王。)
赐尊号:
天策上将太尉领中州牧使兵部大总管左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秦王长安。”
懵逼的赵长安有点懵逼,从椅子上坐了起来,眨了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