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悟性逆天,我建立了仙朝! 第233节
“你!!”
方若汐被贾瑄一而再再而三的态度弄得又羞又怒,脸都涨的通红。
然而,贾瑄却没有心情继续搭理她,挥了挥手:“来人,送她回去。”
“诺!”
几名侍卫虎视眈眈的看着方若汐。
“哼!”
方若汐气恼的跺了跺脚,转身离开了两淮巡抚衙门。
在她走后,林如海好奇的问道:“王爷,她跟白莲教有关系。”
“林姑父!”
贾瑄笑了笑,坦然道:“她可是白莲教圣女,正儿八经的方百花后裔。”
“与其说她是白莲教人,还不如说白莲教是她们家的。”
“王爷!”
“你这....”
此时此刻,林如海有些哭笑不得。
拆分南直隶,布子金陵水师,还有十万应天军坐镇金陵,国朝大江以南尽皆被贾瑄算计,现在又来了白莲教圣女,一时间,他还分清贾瑄的划多!
古往今来,欲君临天下者,无不是脚踏尸山血海,可要是失败,那死得就不是一个人那么简单了。
“林家应该也有记载这天下为景王所立,自古有才能者居之!”
“林姑父以为贾家坐不得天下吗?”
“....”
林如海陷入了沉默中。
大景太祖姜骧本就是景王麾下的大将,贾家先宁、荣二公地位与其相当。
若论建立国朝的功劳,宁、荣二公分别平定南、北,远胜于姜骧。
不仅如此,太上皇即位之后,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劳,最终与贾代化并上百贾家子弟命丧瀚海,这才有了后面几十年的安稳时光。
现如今,贾瑄立下的功劳更是无从数起,冠绝千古,如何能坐不得皇位?
“贾家不曾有过辜负皇室,更不曾负天下人。”
迎着林如海的目光,贾瑄掷地有声道:“可皇室负了贾家,我父为太子奔走,已然闭门不出,雍熙帝何曾放过他?落得神京都外玄真观,凄凄惨惨。”
“宁、荣二府只剩下一个一等将军、一个三等将军,何至于如此?”
“这样的皇室,这样的国朝,我贾家凭什么还要继续去为它效忠?”
“孤灭后金,收辽东黑山白水,于科尔沁、坝上高原筑城,女真叶赫部、蒙古科尔沁部尽皆归服,如今大兴安岭以东都是汉人的土地,漠东总督、晋阳侯卫俊听孤之令,建立了锡林、呼伦、兴安三府。”
“河套地、河南地、河湟谷地乃至西域,数以千万计的汉人迁徙,扎根当地。”
“要不了十年,这些地方就会成为汉人的栖息地,世世代代,永不更易。”
“孤在边境设立了八大总督,练了八十万边军,就是为了开拓子孙后代生存的疆域。”
“孤拍着胸脯敬告天地,华夏列祖列宗,没有人比我更适合坐在皇位之上。”
听到这里,林如海同样无言以对,他不得不承认,贾瑄说的是事实。
随即,林如海看了一眼林黛玉,林黛玉的眼中满是贾瑄的身影,他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你想让我做什么?”
“孤希望林姑父能够携平定两淮盐运及南直隶之功晋军机大臣,直入中枢。”
贾瑄一脸认真道。
“可以吗?”
林如海都不由得心动了,军机处等同于明朝的内阁,而军机大臣更是正一品官职,做到了军机大臣,那便是国朝文官之顶。
“仅仅是现在,也许还不够。”
“所以,林姑父需要执掌两淮盐运使司,重新订立新的规则。”
“但手段要与以往区别开来,一万盐兵可不是为了对付两淮盐商,而是为了缉拿私盐,消灭匪患。”
“???”
林如海已然满头雾水,不对付两淮盐商,如何谈制定新的规则,难道人家能眼睁睁看着你断了他们的财路?
“林姑父误会了一件事。”
微微一笑,贾瑄解释道:“盐政、两淮盐商不可同日而语。”
“阻碍盐政良性运转的从来不是盐商,而是盐枭,这些人可以是八大盐商,也可以是江南士大夫。”
“大多数中小盐商做生意都是本本分分养家糊口,谁会愿意刀尖舔血分。”
“你这一杆子下去打死了所有人,别人肯定会抱团取暖。”
闻言,林如海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又不是很明白,继续问道:“王爷,您是说可以区别对待?”
“没错!”
贾瑄点了点头,继续道:“那些为非作歹的盐商已经被诛杀,剩下的人都是本分人。”
“对待这些人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苛刻,他们同样是受到八大盐商及江南士大夫压榨的对象。”
“接下来,两淮盐运使司应该为这些人提供方便,甚至保驾护航,让他们能够赚到钱,合理合法的销售官盐,这就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原来是这样!
顿时,林如海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在两淮走得步履维艰,那是因为他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
人是群体性动物,但并非只是一个群体,盐商也分很多种,那些个本分的盐商只想要赚点钱,只要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他们就是盐政最忠实的支持者。。
第一百九十一章:文官势力,补足君临天下的版图!
“来之前,我了解过林姑父推行的新盐政。”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压缩官盐产量,提高单价、税收,用以增加国库收入。”
“可这建立的基础其实是两淮官盐能够始终保持在国朝盐运顶点。”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隐患太大了。”
什么?
闻言,林如海眼中流露出了一抹异色,示意道:“你接着说!”
“诚然,这样确实能够提高国库的收入。”
“但林姑父忽略了一点,百姓日益增长的人口。”
“敢问林姑父,顺康五十年,全国黄册有多少人?”
迎着林如海的目光,贾瑄提问道。
“黄册名录约合九千万。”
曾在户部轮值过的林如海对于这些数据知之甚详。
“是啊,十余年间,人口从九千万增长至一亿两千万。”
“而且国朝的百姓还有大量的隐户,一旦清查出来,估计一亿五千万都不止。”
“这样的增长速度如何能够不让人心惊胆颤?”
耸了耸肩,贾瑄继续道:“开国之初,淮盐为一年一百四十万引,而现在,三百万引都未必够用。”
“一旦压缩到一百万引,盐价将急剧飙升,到那时,国朝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林姑父应该比我更清楚,一场由盐引发的暴乱席卷天下。”
轰隆!
林如海脸色变得无比煞白。
九千万人吃一百四十万引盐跟一亿两千万人吃一百万引盐,这其中差额足以颠覆整个国朝盐政。
实际上,国朝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已经无法跟上官盐出产量,那么137..
“林姑父明白了?”
深深地看了林如海一眼,贾瑄淡淡道:“私盐的泛滥来自于官盐的产出不足。”
“盐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今年,淮盐的产出减少之后,单单是两淮的私盐就不知道会增长多少。”
“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淮盐产出,而必须要增大淮盐产出,从而冲击私盐的市场地位。”
“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完全向国朝盐政靠拢,从而杜绝私盐贩子的存在。”
“呼!”
此时此刻,林如海已然浑身颤栗。
新的盐政忽略了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无异于把国朝盐政推向彻底毁灭的深渊。
红楼世界是一个存在灵气的世界,粮食的产量远远超过蓝星,哪怕是前明在最巅峰时期的人口一度达到了一亿两千万,整个小冰河时期,再加上战乱,人口急剧下降。
可随着大景立国到现在,人口已经基本恢复到前明的巅峰,甚至还在不断增长。
这样的速度并不算快,因为红薯、土豆、玉米、蚕豆、花生等高产作物还没有完全普及。
如若施行摊丁入亩,全面废除人头税,鼓励双季稻的栽培和大力推广高产作物,人口的高速增长时期必然会到来,要不了二十年,人口会实现新的突破,超过两万万。
全国一年的食盐需求量不知道有多大,别说一百万引淮盐,就是五百万引都是毛毛雨。
“早在雍平元年,国朝盐政就已经不适用了,开辟新的盐场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足够的盐产出,盐价才会被打下来,老百姓能够吃得起平价盐。”
“沿海一带除了两淮、山东、北直隶之外,浙江、福建、广东哪个听说过缺盐?”
“尽管当地的盐质量不如淮盐,但当地的盐价远不及江西、湖广等内陆行省,这是为什么?”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不在乎盐是否白如雪,但他们在乎有没有盐,这才是根本。”
提及此,贾瑄语逐渐变得肃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