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神 第328节
这倒是也提醒了韦恩,所以他又去翻了翻尸体和现场,找到了一些药剂、物品和现金,
就当做是报销今晚的弹药和服装损失。
可惜关于那些封印物的线索,韦恩知道地点的一共也就六个,教会的人过来之后,韦恩跟他们一说,就有人马上分头去确认,
琳娜那边还逮住了两个半夜驾着马车混淆视听的家伙,之前侦探社这边跟丢马车,就是他们收了同伙的钱在帮忙办事,韦恩看了看夜空中还在燃烧的火光,觉得他们要是被当做同案犯一样处置,那就算是花小钱中大奖了。
夜晚还长,侦探社这边也没有因为刚打完一架就休息,也加入到了分头确认封印物的队伍中,
韦恩上了马车之后还在跟琳娜和伊妮莎抱怨,说可惜那个“麦肯·瑞夫”已经死透了,不然剩下的那几个估计也好找。
这时候马车的地板上,韦恩那包着战利品们的脏外套里,却突然传出了空洞的震动声:
“我好像……知道那些东西在那里……”
What?!
简单说一下后续的情况
首先请放心,这不是太监宣言。
最近生活里接连出了不少事,导致停更了一段时间,但是回到这本书上,我还是希望能正常完结的。
数了数之前停更的天数,按照一天两更算,目前大概是欠了28章这样,盟主加更之前没说过,不过既然有老爷打赏了,那么就按10章算,凑个整就是40章,我争取尽快补上,这段时间努力每天保底三更,或者稍多一些。
然后是关于这本书的一些碎碎念。
其实按照最初的极简大纲,这本书大概可以简单地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在保持基调的前提下,每一部分的写法或许会不太一样。
最初的“起”,看起来是在写故事,其实主要是在画地图,
试图让这个世界和里边的人物们,在各位老爷们的心中“活起来”。当然了,也难免会显得“平”和“拖沓”。
但如果能勉强起到一点作用的话,那就很好。
目前故事大致是到了第一部分的收尾阶段这样,但是个人比较菜,具体会收到什么时候,不知道……
不过应该不会太远了。
涉及到真实历史的部分,我尽量避免出现非故意的谬误,也会让主角的想法独立于作者视角,
既会有刻板印象的部分,也尽可能客观地展现一部分真实历史。
如果哪天有哪位读者老爷在需要用到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好像在哪本扑街小说里看到过类似的内容,
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去具体查查,那作为消遣读物,我个人觉得就已经足够了。
后续主线的现实侧部分,
自然是主角小侦探社的成长,赚钱、开销、扩大规模,
还会有一些科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小故事。
而非凡侧的部分,
有读者老爷其实已经看出来了,说按照这本书的设定,最快的升级方式是“吃人”,
准确的说,或许是“搜集”和“狩猎”。
从故事上来讲,旧大陆的背景是世界大战,新大陆这边也有战争,战后的西部其实更乱,
那成长起来的非凡者们,总得有个去处,是吧?
已经成长起来的,或许也不是吃素长大的,对吧。
之类的一些故事,会陆续出现的。
最后是不少读者老爷好奇的订阅情况。
这本书的首订成绩应该是100均出头,102均好像,没太注意,
说实话,这应该算是扑到姥姥家了,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你这本连之前的零头都没有”。
但因为我现在只是兼职码字,作为一个放飞自我的作品,这个成绩我当时其实觉得还算满意,于是就一直继续写着,打算完本。
目前这本书的成绩是走到了1200+均——在渣更新和放飞自我的前提下,真的让我有点意外,本来我自己的预测是涨个十倍应该不成问题,但估计顶多也就千均出头来着,
这种感觉,可能就像在展示自己捡到的、直得恰到好处的木棍,或许算是一个小众的兴趣,但如果有人也喜欢,那我会很开心。
感谢帮忙纠错,以及喜欢吐槽、扒设定的课代表们,
感谢觉得这个故事还值得一看的大家。
非常感谢。
第450章 递刀子
之后一连两天,教会和侦探社的马儿感觉都跑瘦了一批,人更是一个个地连轴转,
不过如果只论“应急处置”的部分,侦探社应该算是拿了个高分。
光明教会通过派席尔牧师安排放置的那些封印物,被一件件确认回收,然后秘密运往大教堂,
最后活跃的一批同伙和帮凶则被顺藤摸瓜,杀人放火、参与配合的,基本就是按照“通缉犯”的规格进行处理,能抓就抓,抓不住的宁愿打死也尽量不放跑。
而涉及到的一些教会人员,也一个个悄然从岗位上被调离,有些是暂时的,有些则估计再也回不去,后者情况好一点的是“降级使用”,比较倒霉的家伙则可能还要“进去”,
这里边正儿八经的“光明异端”其实约等于零,至少目前没有实锤的证据,但看在派席尔牧师的面子上“帮忙做点事”的人却不少,也很难说那些事到底符不符合教会的管理规则。
如今活下来的那个带血管和神经的大眼珠子,经过韦恩的初步确认,感觉里边应该是麦肯·瑞夫之前的那个“坏人格”,
这家伙现在混合了派席尔牧师的一部分记忆,但思维似乎已经变得不是很清晰,运转时间和思考强度也有限,智力水平看起来就在“智慧生物”和“生猛海鲜”两个档位上左右横跳。
韦恩趁机套了不少情报,顺便暗自打定了主意,只要发现这家伙说谎,那就直接处理掉,毕竟侦探社现在养的宠物已经够多了,多一个需要泡水养在瓶子里还得喂生肉的玩意,那肯定还是不如直接宰了换非凡材料省事,
可惜这家伙到底是没给韦恩机会,尽管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回忆起来”,有些事情也只能挖出片段,不过它说出来的那些事情倒也靠谱,于是就只能暂时先养着,还得防着彼得没事就偷偷伸出它的大长腿往瓶子里边捞。
查案简单,侦探社只要通过事实把情况反映出来就可以,剩下的就是教会该头疼的事情了。
话是这么说,可是作为被指名负责调查的人员之一,韦恩也得参与撰写这次事件的调查报告,
这反而才是最让人头大的事情,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大教堂那边的评分标准就会变成“去掉一个最高分,然后再算平均分”。
其中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核心点就是,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一晚上的几把火又闹得市民们议论纷纷,虽然“罪行都归罪犯们”是没错,不过把责任全都丢到死人的头上,合适吗?
韦恩本来还挺不介意把事情闹大的,什么提利尔牧师、巴齐尼牧师,还有那个科恩制药,谁都别想躲,都给我过来背锅,
但是给寄生在麦肯·瑞夫身上的派席尔牧师这么一闹,韦恩反而觉得自己要认真掂量一下才行了。
就拿这次出事的派席尔牧师来举例,区区一个学院教堂的牧师,升又升不上去,权柄也仅限在学院里,礼貌一点,就算不说他是“小角色”,那他也跟一般意义上所谓的“大人物”不沾边,
可是如今南方的牧师们,有相当的一部分都是各路大家族出身,能量并不完全来自“牧师”的身份和头衔,派席尔牧师还有一个私人身份是“药剂专家”,受过他帮助的人可不少,
他在“光明异端”的身份几乎在明面上被做实的情况下,都能拉出一帮人来为他拼命,其他的一些牧师恐怕就更是不得了。
韦恩倒是不介意给人递刀子,不过在仇恨不够大的情况下,感觉又好像没必要亲自上去捅,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时候,一大堆神仙都跑得很衰仔,恐怕只因为闹的是“天宫”,等到取经路上的时候,真要一对一掏家伙了,有些神仙就有本事派个小妖来都能让猴子脑壳疼。
比如说侦探社平时的运营,那就算是韦恩他们自己的“取经路”。
于是韦恩琢磨了一阵,选择了控制调查报告涉及到的范围,单纯地就事论事,只按照现有的证据汇报跟“光明异端”相关的事宜,
既然没抓到提利尔牧师和巴齐尼牧师的把柄,那韦恩也就不说他们有问题。
大教堂如果有想法,那么按照报告里说到的一些情况,巴齐尼牧师作为乔治伯格的教区牧师,在这件事情上至少得负“监管不力”的责任,
“把人送进去”是还不够,可作为“降级”或者“能力不足、不予升职”的理由,倒也算是充分。
提利尔牧师虽然针对侦探社搞了一些小动作,也帮过派席尔牧师“一些忙”,但在这件事情上反而相对干净,
不过要搞他也不是没弹药,身为驱魔师协会里的高级管理人员,跟派席尔牧师的接触又不算少,说他一句“敏感性不够”,就可能也是一个“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上了称一千斤都拉不回来”的缺点。
韦恩在这边递了刀子,剩下的火力就都宣泄在了科恩制药和派席尔牧师的身上,
最后的那个地下室,就位于科恩制药资助过的救济院里,宣传指路牌上明明白白写着的,为什么别人资助的救济院都没事,就你资助的出问题了?
说明科恩制药罪大恶极啊。
此子断不能留。
而在派席尔牧师的身上,韦恩还意外地挖出了一个大瓜,
这老家伙,长期跟温莎王国那边不清不楚,先不提他家族协助一些温莎人在南卡罗来纳州“搭桥牵线”的故事,光是他会不定期地跟“那边的人”通报一些教会的内部情况,就足够以“叛徒”论处。
就连那个威斯曼先生,据说也长期接受来自温莎王国的资金和帮助,他们两个人最初就是这么认识的。
这个料一爆,果然就连汤姆·哈根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
“他们居然还跟温莎人有勾结?”
韦恩实话实说,“从我目前掌握到的情况来看,温莎王国那边对仅活跃在美利加本土的光明异端们,采取的是‘有限度的无偿援助’的办法,但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伙的。至于派席尔牧师,你看他到最后都还有那么多死忠的同伙,养人总是需要资金来源的。”
这方面韦恩倒是也有人证,当天晚上作乱的同伙们又不是都死了,
韦恩带着从“大眼章鱼”那里得到的答案再去问问题,一些事情很快就从侧面得到了印证,所以韦恩也不用再提麦肯·瑞夫没死透的事,只说是从同伙身上问出来的就行。
汤姆·哈根接着就问,“和温莎王国那边的事情,还涉及到其他牧师吗?”
韦恩耸了耸肩膀,“至少在这次的调查里,我们没有掌握相关的线索。”
你看,
相比内斗,还是“外敌在侧”更有意思吧。
第451章 报告
美利加人此时对温莎王国的感官,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
温莎王国贵为如今的世界第一强国,此时的国力更强、工业更好、历史更悠久、文化更繁盛,
而美利加联邦则只是一个新生不算太久的新大陆国家,疆域大但实控面积有限,产业有却又普遍不强,各州又是相对自成体系的松散联合,别说跟温莎王国比了,甚至在综合排名上暂时都还不能跟旧大陆的一些老牌强国相提并论。
同时温莎王国又是相当一部分美利加人或者先祖的故乡,有些人视它为彼此分家了的兄弟之邦,有些人则怀着历史悠久的传承旧怨,还有人则视它为精神母国,
再加上美利加联邦当年成功驱逐了温莎势力,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建国的,杂糅起来,对温莎王国的心态就是既认可又反对,既崇拜又蔑视,既疏离又怀念,既唾弃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