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北美新神

北美新神 第339节

  不过清楚了下车点,那个疑似凶手同伙的人也就相对更容易找了,

  考虑到他当时知道跟踪者只是小混混级别的人物,出租马车的车夫又是真的纯路人,所以就算他后续还会习惯性地隐藏行迹,应该也不至于会采取太复杂的反跟踪措施,

  那么从概率上来讲,他实际上的据点,十有八九就在下车点周边、步行距离一小时以内的地方——这还是保险起见,把范围往大了划的结果。正常来说,半小时以内其实就差不多了。

  如果这个范围内确实没有,那就说明对方很可能又上了马车,但还是那句话,“如非必要,莫增实体”,

  有枣没枣,都先打一杆子再说。

  ……

  第二天侦探社就从餐馆开始找起,由于不知道那个疑似凶手同伙的人的长相和名字,这里又有可能已经比较接近对方的日常活动范围,没准对方也会有偷偷通风报信的熟人之类,

  所以韦恩这边寻人,用的是“归还钱包”的借口,说自己和对方擦肩而过、捡到钱包之后,只大概看到了对方的背影,之后就在人堆里找不到人了,

  再按照之前调查到的那个风衣男人的身形和服装进行描述,尝试寻找目标。这样哪怕被询问者认识目标,倾向于实话实说的概率也会稍微大一些。

  一条街从头问到了尾,最后还是在街上到处流窜帮人擦皮鞋的小孩哥提供了线索,说韦恩要找的人,可能是一位叫做“史蒂夫”的先生,

  但他似乎并不住在这条街上,而是要穿过巷子,往另外一个街区的方向走。至于更具体的线索,小孩哥也不清楚了,不过可以帮忙打听一下。

  尽管没有正中红心,这却反而与侦探社为对方描绘的“性格画像”更吻合了,于是韦恩还挺开心地给了对方一枚银币,说如果后续能提供更多线索的话,还会有相应的奖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市中心商业街区穿梭的经历,一座城市里的一片商业区,热闹的往往只是其中互相联通的几条街,有时候可能仅仅只是穿过了一条不算太长的巷子,热闹程度就有可能骤然下降许多,但如果再继续往前走一阵,说不定又会重新热闹起来,

  热闹的一般都是临街的“外边”,至于被繁华街道包裹起来的区域,则是很多人都不曾在意的冷清地段。

  就像灯火之下可能比稍远处更黑一样,繁华背后的街区其实也不是特别适宜居住的地段,哪怕先不提人流背后可能代表着的“鱼龙混杂”和治安风险,单论平均租金和房屋面积,这里也没有太多的性价比可言。

  在这个交通不算特别便利的年代,这里在很多时候,可能是不少人迫于无奈的选择,

  但如果假定对方有秘密身份的话,那么像这样“大隐隐于市”的位置,就还挺“进可攻退可守”的。

  于是当康纳尔告诉韦恩,在这里遇到了认识的面孔以后,韦恩也没有觉得太意外,过去就打了招呼,“嗨,这么巧。”

  对方似乎并不认识韦恩,“您是?”

  为了方便套话,韦恩继续保持着自来熟的热情:

  “我们侦探社在第六大道杰佛逊街区有个临时的办公地点,那里有你们设置的两个监视点,沃尔特先生两天前还过去造访过一次来着。我们有探员曾经见到你事后去过那里,似乎还不止一次,对你还有印象。这里也有你们的监视点吗?”

  这一下子,倒是让对方有点整不会了,

  也许是因为被侦探社发现了马脚,而韦恩又见过他的上司,说不定还是“上司的上司”的沃尔特先生,所以对方很快就收起了过于敌对的警惕,不过还是显得有点支支吾吾:

  “关于行动的具体内容,以及监视点的详细位置,这对我们而言都是秘密,请恕我无法透露。”

  那就是有嘛。

  一看你就像是不同监视点之间的工作联络人,估计是定期到不同的监视点跟进情况,然后回去汇总的那种身份。

  韦恩也不戳破他,接着就问起了自己更关心的问题,“你们在这里有见过这么一个人吗?据说名字叫做史蒂夫,好像平时喜欢穿风衣,有遮挡面部的习惯,身材特征大概是……”

  对方听完以后,眼珠子稍微转了几下,咽了一口唾液,然后才摇了摇头:“我没听说过这么一个人。”

  “这样啊……那就有点让人遗憾了。”

  韦恩一边在口头上惋惜着,一边继续观察着对方的微表情,

  你刚才回忆的时候眼睛往左瞟,现在又往右瞟,按照侦探社现在的内部教案,这就叫做“说谎迹象”。

  不老实啊,

  感觉那家伙就算不是你们的目标,那你也应该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的。

  

  不过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内部规范,在心里初步有了结论以后,韦恩也不为难对方,接着又寒暄了几句,就和对方告辞了,

  顺便韦恩觉得这家伙看起来相比“外勤”,更像是所谓的“内务”,估计没有那么专业,于是就让康纳尔偷偷跟了上去,尾随看看沃尔特先生手下的这帮邮政人,平时在里士满都有哪些办公地点,说不定有事的时候用得上。

  接着侦探社这边也就大致有了谱,如果本地的特工组织在这里也放了监视点,那么目标住在这附近的概率也就大大上升了,

  因此“找路人询问”就变成了“重点盘查”,一组人继续按部就班,韦恩这边则带着两个人去寻找这一带的房屋中介,用打算租住房屋的理由,套一下这附近的住户情况。

  不过走到半路,韦恩突然琢磨过来,发现这事好像有点不对劲,

  如果沃尔特先生手底下的人,已经知道凶手的这个同伙是谁了,还放置了监视点,那汤姆·哈根的刺杀案不是早就有线索了吗?

  还是说,他们只是因为身份问题盯上了这家伙,但还不知道这人跟刺杀案的凶手之间有联系?

  元旦快乐哟

第472章 失职

  不同价位的交易,很多时候往往会对应着不同档次的配套服务,

  通常溢价越高的,服务就越接近“交朋友”,对方不仅会愿意花时间跟你详细交流,甚至看起来还会为你考虑,

  而溢价越低的,服务就越靠近“菜市场”,明码标价、不行就算。

  韦恩这边找到的房屋中介也不例外,由于这一带的房屋租赁,基本面向的是工作在商业街区里的工薪阶层,所以在房屋中介的办公场所里,已成交和未成交的房源信息,就贴得跟警察局里的通缉令墙似的,

  上边用一页页纸写着房源的地址和大概情况,比如面积、分配布局以及是否附带家具之类,其中一部分的房屋信息上还被红色的笔迹在纸上画出一个大圈,然后在下边写上“于什么时候已出租”,

  职员们也并不会太过热情的提供服务,任由潜在的顾客们自由进出,浏览公开张贴出来的房屋信息,只在感觉对方有明显支付能力或者交易意向的时候,才会主动过来搭讪。

  尽管具体的租户信息都是保密的,成交的房租价格也不会轻易透露,但房屋中介并不介意客户们了解他们近期都促成过哪些租房协议,

  毕竟这是房屋中介公司能力和实力的证明,成交数量多,代表了他们能为顾客选出最合适的住处,而房源分布广,则意味着他们拥有足够的市场认可度和占有率。

  这倒是方便了侦探社的调查,

  韦恩在这边应付着一位根据衣着和“是否带着仆人”来判断客户是否具有购买力的中介职员,伊妮莎则和两位探员在那边浏览着墙上的房屋信息,

  在支付了一点小费之后,韦恩甚至还拿到了职员主动提供过来的一沓过往房源目录,暗示“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房源,可能只是因为你们这一次来得不够巧,而不是因为中介能提供的选择不够多”。

  类似“大数据杀熟”或者“小魔术套路”之类的简单技巧,在正式被公众熟知以前,其实都是很管用的,

  伊妮莎很快就注意到过往房源目录里的记录,和公开贴在墙上的已成交记录对不上,进行过确认之后,就偷偷扯了扯韦恩的衣角,示意自己已经找到了线索。

  遗憾地跟职员表示“自己还需要考虑”以后,韦恩等人很快就离开了房屋中介公司,

  伊妮莎随后就在马车的车厢里,摊开了里士满的地图,并开始用白纸绘制这附近街区的简易放大图:

  “他们提供的过往房源目录都是按周更新的,其中有两处租房在两个月前的第一周同时消失了,但是在墙上的已成交记录里并没有找到,我认为值得关注。

  “那条街我们刚才去过,按照那里门牌号的分布和排序密度来看,这两个地址之间的距离相隔不算太远,大概应该在这两个位置,符合设置‘监视点’的特征。”

  韦恩在这种事情上还是比较倾向于实践的,既然有了线索,那么接下来只需要确认一遍,就知道准不准了。

  ……

  马车和几位探员先后从被怀疑的地点旁路过以后,本地特工们设置的监视点,很快就被发现了。

  这年头住在这种地方的正经人,哪有工作时间一直待在屋子里伸头看街景的,

  既不出门上班,也不在家休息或者做家务,再看看他们的长相,虽然或许会显得有点冒犯,但确实也不像是能收获富婆资助的艺术家。

  而且也不可能这么巧,同时遇到两户艺术家——毕竟这里是里士满,不是艺术家的主流集散地,“学院”所在的乔治伯格倒是还有这个可能,那边的穷学生和艺术生更多一些,富婆的含量也更高。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比自己淌水要省事,更准确的地形图很快就被重新绘制了出来:

  “这附近之前一共有四处待租赁的住房,都是从整幢的房屋里,分割出来单独租赁的某一层或者某一间。既然本地的特工组织选择了这两处,那么从视野和路线情况来看,他们监视的范围大概就在这片区域里,也就是这两幢重点房屋。

  “其中最有可能的,是这幢房屋里靠近巷子这一面的这些房间,就是不知道它们是单独出租还是整体出租的。如果是后者,那我们就已经可以锁定目标了。”

  韦恩一边说着自己的分析,一边就观察着伊妮莎的反应,

  伊妮莎听完之后稍微回忆了一下:

  “房屋中介那边倒是有这里的成交记录,成交的时间就在那两个监视点被设置前的一周之内。假设他们就是跟着目标过来的话,那么目标就应该住在这个位置。

  “这幢房屋是分开出租的,那个成交记录显示对方租住的是二楼的其中一套,从窗户跳下来,就是你说的那条巷子。这一套住房带起居室和卧室,有独立的盥洗室,不过厨房是公用的,也有基本的家具。”

  有个人形电脑在旁边就是方便,具体的位置确定以后,要验证也就是一两天的事,

  事实上,当天傍晚,在街边假装看报纸,看得已经抽完了两包香烟的莱恩,就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风衣男人”。

  偏深的金发、蓝眼睛,走路时喜欢用手扶着帽子,在转角位置和进门前还时不时地回头张望一下,警惕性颇高,

  如果只是在大街上跟他擦肩而过,或许还不会显得可疑,但探员们连续几个位置观察下来,感觉他看起来就跟恐怖片里被鬼缠上的家伙差不多。

  从破案的角度来讲,这家伙显然已经满足了被带回去协助调查的条件,已经可以“落袋为安”了,

  不过要是考虑顺藤摸瓜,那么更合理的做法则是继续放长线钓大鱼。

  

  韦恩本来还在这个“二选一”里边纠结,然后就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

  从监视点的设置上看,本地的特工们盯上这家伙似乎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远远早于刺杀案开始之前,甚至就连这家伙上一次搬家,看起来都像是之前的行动结束以后才换的地方,只不过无意中被侦探社这边咬住了尾巴。

  本地的特工组织看起来和他们并不是一伙的,不然没必要额外设置监视点,

  但是要是说他们之前一点迹象都没发现,那是不是也有点太失职了?

第473章 巧遇

  天色渐黑,

  韦恩不得不先暂时离开,按照之前和提利尔牧师的约定,去跟他定期交流彼此的工作进展情况。

  难得发现的新目标自然不能轻易丢失,所以伊妮莎留了下来亲自坐阵,主打一个就算事后“捡回去”,那也不能“放跑了”,

  反而是特地选了另外一家高级餐厅的提利尔牧师,看到伊妮莎没来之后稍微有点失望,似乎觉得韦恩好像在故意防着他从侦探社里挖人才。

  韦恩其实还是不喜欢美利加这些高级餐厅的调调,连包厢都不流行,都安排在大厅里吃饭,有些桌位还得“有资格的人”才能预定,

  能偷听别人聊私密是很好,但要是自己被偷听了,那就会很不快乐。

  提利尔牧师显然对这样的环境就更熟悉和适应,所以嘱咐侍者避免过多打扰以后,很快还是说起了事情:

  “我最近排查了一批人。他们之中确实存在违反守秘原则、向‘范围外’的人员透露安保值班情况的现象。

  “不过细查起来,目前的证据只能说有几个人疏忽大意。比如说为了向朋友吹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又或者是为了解决别人的好奇心之类,都属于主观恶意并不大的泄密。

  “但从他们曾经在酒吧里和外人说到相关的情况来看,现在一些年轻守卫的守秘意识还需要加强。我已经准备提议对他们进行适度的处置,只可惜顺着这条线索,看起来似乎并不能查到类似‘幕后主使’的人。”

  韦恩对这种事情并不觉得奇怪,这年头估计还没有太严格的保密条例,美利加建国以后又太平了几十年,对于一些似乎并不核心的信息,存在松懈情况其实是在所难免的,

  之前琳娜就偷偷在查案的时候,向驱魔人员们打探过一些教会的内部情报,基本上可以防一防明显的坏人,但不怎么防别有用心的“好人”。

  而且提利尔牧师觉得遗憾的点,估计还是没办法把事情扯到巴齐尼牧师或者跟他比较亲近的人身上,

首节 上一节 339/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猎人开始成为道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