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督公

督公 第58节

  时移世易,陛下与周太后宣扬母子情深了。

  圆公公宣读圣旨完毕,躬身交到周太后手中,后退几步三叩九拜,领着诸太监齐呼。

  “奴婢拜见皇太后,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太后嘴唇颤抖,说出魂牵梦萦、多年未说的话。

  “平身。”

  “谢皇太后。”

  圆公公躬身禀报道:“陛下已经将慈宁宫打扫干净,太后随时都能移驾过去,安排侍候的都是坤宁宫老人。”

  “陛下有心了。”

  周太后对陛下好感顿生,难怪朝野赞颂仁德,吩咐道:“安排仪仗,哀家这就去慈宁宫,记得走西边。”

  圆公公会意:“奴婢定会为太后安排妥当。”

  昭阳宫就在冷宫西面,周太后此举分明是要给元妃添堵,发泄困在冷宫数载的积怨。

  其中不乏有向陛下表态,慈宁宫定会与昭阳宫斗到底。

  仪仗很快安排妥当,周太后环视左右,见到几个曾经坤宁宫的熟面孔,缓缓伸出右手。

  “小安子,扶哀家出宫。”

  “遵旨!”

  李平安按捺住心中狂喜,这般紧要时候,最忌喜怒形于色,稳稳托住周太后手臂,一步步向外走去。

  周太后问道:“小安子,楚公公的本事,你学到了几成?”

  李平安仔细斟酌后回答:“三成……不到。”

  “够用了。”

  周太后面容慈祥和蔼:“你若说七八成,哀家反倒会担心不安稳,三成刚刚好。”

  “太后放心,奴婢定竭尽所能!”

  李平安踩着地砖笔直中线,每一步不多不少二尺二分,稳稳当当走出冷宫大门。

  搀扶周太后登上凤辇,由十六名太监抬着,前方十二面凤旗引路,后方三十六宫女持宫灯、香炉、拂尘。

  左右有太监捧熏炉、执凤伞,还有仪卫执掌金瓜、钺斧。

  浩浩荡荡,威仪赫赫!

  李平安站在凤辇右侧,距离周太后最为亲近,一袭青灰长袍混在青绿官服中颇为扎眼。

  启驾前,他回头望了眼冷宫,毅然转身向前。

  多年后。

  李平安时常怀念冷宫,对着麾下干儿干孙感叹,那是咱家这辈子最清净、闲适的光景。

第73章 大义在手

  周太后仪驾横行宫中,太监宫女远远就靠墙边磕头。

  认出“皇后”的宫中老人,高呼太后千岁,希冀能入得眼界。新来不久的小太监,竭力缩着身子,唯恐惹得贵人嫌恶。

  单论尊贵位格,周太后当属宫中第一。

  陛下见到了也要三叩九拜,自称“儿臣”,此乃孝道、宗法,是大雍统治天下世家宗门的根基。

  李平安思忖猜测,之所以这么快册封皇太后,多半是元妃一系扛不住礼法压力。

  再者,张家亦是国朝名门望族,难道敢不讲嫡庶宗法么?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李平安所见所闻,对《礼制》又有新的领悟,是规矩、是牢笼、是利器,也是维持国朝稳定的利器。

  不懂礼,蛮夷也!

  一行人浩浩荡荡,经过昭阳宫时停下。

  周太后使了个眼色,李平安立刻会意,真气运转至喉咙,扯着嗓子高声唱喝。

  “太后驾到!”

  当年许公公仔细教过通报喊法,音调先扬后抑,驾字拉长音调,到字短促收尾,稍有差错就可能受到严惩。

  昭阳宫内太监宫女急匆匆出门迎驾,左右跪成两列。

  李平安询问领头太监:“太后与元妃娘娘是旧识,多年未见打算叙叙旧,怎么不见娘娘来迎?”

  依照宫中规矩,元妃必须行跪礼。

  周太后再故意拖延几句,让元妃多跪一会儿,抵得上冷宫大半年的憋屈。

  太监苦着脸说道:“启禀公公,咱家原本在钟粹宫当差,昨儿才调来昭阳宫。元妃娘娘今早接到诏书,册封皇太妃,已经移驾慈庆宫了。”

  周太后面色阴沉,暗骂贱蹄子跑得快,挥挥手示意起驾。

  绕过大半个皇宫,穿过重重宫殿,来到慈宁宫外。

  自从收到接驾的消息,太监宫女已经跪候了大半个时辰,个个双目含泪,哽咽着三叩九拜。

  “奴婢拜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太后没有直接进宫,而是从凤辇走下来,逐个打量熟悉又陌生的坤宁宫老人,轻轻拍了拍老嬷嬷灵萱肩膀。

  “这些年,让你们受苦了。”

  “奴婢不苦。”

  众太监宫女闻言无不感激涕零,只觉得近些年吃苦遭罪,能换得太后一句关切,全都不算什么了。

  周太后问道:“怎么不见芷晴?”

  灵萱抽泣道:“太后离开后,没人为坤宁宫做主,前年芷晴染了风寒,御用监故意拖着不给药材,不多久就病逝了。”

  周太后皱眉道:“御用监么,哀家记下了,小祝子呢?”

  灵萱咬牙切齿道:“那忘恩负义的东西,认了冷公公做干爹,投入昭阳宫麾下,奴婢听闻,便是他指使害死了芷晴。”

  “好,很好,哀家看走了眼。”

  周太后环视一遭,朗声道:“今天哀家回来了,这些年受的苦,一桩桩一件件,哀家都会为你们做主。”

  众人齐齐叩首高呼:“拜谢太后恩典。”

  李平安目光微眯,冷眼看着周太后收拢人心,芷晴、小祝子的事,定然早就知晓,当众询问就是挑起同仇敌忾。

  树个具体可见的仇敌,可以聚拢旧部人心,比单纯的夸赞、画饼好用多了。

  “爷爷说太后行事冲动易怒,但是能稳坐后位数十年,耳熏目染手段已非同寻常,咱家务必要小心谨慎!”

  李平安扶着周太后的手,不紧不慢往慈宁宫里面走。

  每走三两步,周太后就会关切几句,无需允诺什么官职,只要问问吃得如何穿得如何,就能收获太监宫女千恩万谢、叩首泣血。

  忠诚真假先放一边,暂且稳住了慈宁宫人心。

  进入正殿。

  周太后换下凤冠朝服,穿上绛紫鸾凤常服,屏退左右太监宫女,唯独留下李平安与灵萱。

  这老嬷嬷是周太后娘家人,儿子孙子都为忠勇侯府当差,在王府时就贴身照顾,论亲近、忠诚胜过任何人。

  左右都是心腹肱骨,周太后收起慈祥和蔼,恨声道:“陛下竟封那贱蹄子为皇太妃,开国朝之未有,当真是视作生母了!”

  大雍方才传承四代,先前皇帝生母即嫡母,只需册封皇太后即可。

  向前追溯旧朝惯例,若皇帝生母非皇后,则封为皇太妃,地位低于皇太后,又高于其他太妃。

  灵萱说道:“张太妃先前鼎力支持陛下,有从龙之功,陛下登基后依旧早晚问安,关系紧密……”

  “奴婢以为不然!”

  李平安直接打断灵萱说话,毫不在意老嬷嬷怨毒目光,大家都在太后麾下当差,只能争宠绝不能互相勾连抱团。

  “陛下册封娘娘为太后,显然对张太妃或者说张家有所防备,绝非外界传言亲近,否则两宫太后又不是没有先例?”

  李平安意味深长道:“从龙之功关键在‘从’字,如今陛下已经龙腾九霄,不需要外人指手画脚出主意了!”

  “说的有理。”

  周太后赞许道:“小安子,依你之见哀家该如何做?”

  李平安早有腹稿,当即回道:“首先就是收拢干爷爷旧部,有娘娘的名分大义,加上奴婢的爷孙关系,定能招揽不少得力帮手。”

  慈宁宫中全是坤宁宫旧人,对李平安来说很是不利。

  即使有冷宫孝敬、救命之恩,也禁不住太监宫女们轮番搬弄是非,老人大多耳根子软,很容易受阴私之言侵蚀。

  楚公公旧部来到慈宁宫,既能削减坤宁宫旧人影响,又能让李平安手下有人可用。

  将来寻机会将所有坤宁宫旧人清除干净,麾下日日向太后吹捧李平安忠心孝顺,权势自然能稳固如磐石。

  周太后颔首道:“小安子尽快办妥此事。”

  “遵旨!”

  李平安躬身领命,继续说道:“其次就是查清楚,宫中哪些人投靠张太妃,太后应为陛下清扫不忠、不孝之徒,还后宫光明清净。”

  听从陛下为忠君,听从太后为尽孝,归顺张太妃就是不忠不孝。

  大义在手,可事半功倍!

  周太后当然明白其中玄妙,抚掌赞叹:“小安子,哀家有你相助,定能胜过慈庆宫那贱蹄子。”

  李平安躬身道:“还请太后下一道懿旨,奴婢好招揽干爷爷旧部。”

  皇太后懿旨法理上与“圣旨”并列,区别是需陛下用印才能生效,李平安请懿旨并不单纯为了招揽,还有试探陛下、司礼监。

  顺利用印,表明合乎陛下心意。

  司礼监横加阻挠,最终艰难用印,那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

  反之懿旨未用印,李平安就要早做考虑,留好后路,或许回冷宫晒太阳也不错!

首节 上一节 58/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未来,地球成了神话时代遗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