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问道武侠世界

问道武侠世界 第282节

张君宝对自己师兄此行任务也知道一些,在郭破虏催促之下,与郭靖、黄蓉道别,就要独自离去。见此,黄蓉终于知道自己一人无法劝动儿子,不由看了一眼郭靖。只见郭靖同样神情略显忧虑,嘴唇也似开似阖,却终究没有劝出声来,只是道:“留……留下也好,你去帮过儿一起演练阵法吧!”认可了此事。郭破虏是他的儿子,此时留在襄阳,对于安定襄阳人心极有作用。

闻言,黄蓉知道自己儿子留在襄阳也已成为定局,强压下心中担心,向郭破虏道:“破虏,我这还有为你和襄儿打造的一副刀剑,你既然要留下来,就用这把刀吧!”说着又向张君宝道:“襄儿不在这里,这把剑就由君宝你先保管吧,也能在大战时多谢保障!”说着她转身回房,从里面取出一刀一剑,分别递给了郭破虏和张君宝。

父母所赠,郭破虏自然不会推辞,当下伸手接过。甫一入手,他顿时感觉手上一沉,不由心中一惊。只见这刀乌沉沉的,似乎毫不起眼,拿到手中,却似乎有一百多斤,当真极为沉重。若非他内外兼修,这些年武功又大有进展,只怕用起这把刀来,也会有些吃力。

拔出刀来,郭破虏伸指弹了一下,只听刀上发出非金非木的沉郁之声,不由点头赞道:“师父常说神物自晦,此刀无声无色,当真是一把好刀!”说着举起刀来,向前虚劈几下,只见一股锐利的劲风发出,前方一丛树枝顿时应声而断,锋锐之处,丝毫不像外观那样毫不起眼。

这些年郭破虏在流求征战,经常使用兵器,刀法大有长进。耍了一下,只觉得无不顺手,顿时高兴起来,看了一下刀鞘上的文字,说道:“屠龙刀,好名字,来日定以此刀,痛饮鞑子鲜血!”

“好刀!恭喜师兄得此神物!”张君宝看着郭破虏手中大刀,同样赞道。他生平也见过不少神兵利器,但若论起刀来,却要以这把屠龙刀为最,心中极为赞叹。说着转头向黄蓉问道:“黄伯母,这把屠龙刀,是以玄铁所铸吧?”他曾见过杨过的玄铁重剑,认出了这把刀的材质。

黄蓉点了点头,说道:“这把屠龙刀和倚天剑,还有过儿所用的一杆长枪的枪头,便是用过儿的玄铁重剑融以西方精金所铸。虽然不见得比过儿的玄铁重剑更好,却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利器。张少侠,你剑术不凡,希望你善用此剑,助我襄阳众人突围。”拿着倚天剑,又向张君宝递了过去。杨过剑法早已大成,并不需要依赖玄铁重剑,而且这些年他在襄阳征战时多用枪法,因此便融了玄铁重剑,打造了一个枪头,其余的则是混合西方精金,铸成了屠龙刀和倚天剑,成为了三件神兵。

赤霞山庄多有方志兴收集的神兵利器,张君宝随方志兴多学剑法,自然也见识过许多宝剑。此时他一瞥之下,便见倚天剑虽未出鞘,鞘上却隐隐发出一层青气,可见其不凡。仔细看去,只见剑鞘上用金丝镶着两个篆字:“倚天”。

“倚天剑,好名字!”见此,张君宝赞叹道。他这些年见过的宝剑不少,自己师父的紫薇剑由于长年受精气神洗炼,神异之处更是称得上天下第一,但像倚天剑这般打造出来便如此古朴锋锐的利剑,却仍是见所未见。以往张君宝武功未成,方志兴不让他使用利器,以免形成了依赖,但如今他武功已经大成,又大战在即,却也不用理会这些了。当下伸手接过黄蓉手中长剑,拔出来挽了个剑花,只见寒芒吞吐,电闪星飞,当真是不亚于屠龙刀的神剑。

眼见张君宝接过,黄蓉心中一喜。想到自己女儿,她心中暗叹一声,又取出一个指环递给了张君宝,说道:“这枚玄铁指环,是我留给襄儿的。君宝,你和襄儿最为亲厚,希望你来日能够将它和倚天剑一起转交襄儿。”

闻言,张君宝微微一愣,不知黄蓉为何让自己转交这等私密之物。迟疑之下,被黄蓉将指环塞到了手中,见此,他拿起来仔细一看,只见指环内部,刻着“留贻襄女”四个小字,显然是特意留给郭襄。

“黄伯母,师姐不日便要回返,到时您自己交给她也就是了,恕小子万难从命!”说着张君宝伸出手来,将指环重又塞给了黄蓉。指环是私密之物,上面又刻了那样的字迹,张君宝哪里不知道黄蓉是生怕自己再也见不到女儿,所以才托他转交,因此不假思索地拒绝了此事。

眼看黄蓉还要再劝,张君宝道:“黄伯母,您若是再说此事,这把倚天剑小子可是也不敢用了,还请收回此命。”说着向郭靖道:“郭大侠,今日就此别过,还望来日再会!”说着又向郭破虏悄悄传音,让他好生劝说自己父母,然后跨上雕背,辞别三人而去。

见此,郭靖、黄蓉也只得和他作别。郭靖更是安排郭破虏四处巡视,又取出自己硬弓,以防有人放出冷箭。好在那些拥有弓箭的蒙古奸细白日已暴露了行踪,这次也没敢出手,而蒙古人的海东青,也不知是不是怕了,更是一个也没有出现,让张君宝骑着白雕,顺利出了襄阳。

眼见一对白雕和张君宝离的远了,渐渐消失无踪,郭靖、黄蓉、郭破虏三人才放下担心,继续安排襄阳事务。

第546章 襄阳悲歌(八)

次日,天还未亮,襄阳城外便响起了一阵嘹亮的号角。郭靖、黄蓉、朱子柳等人站在襄阳城上,神情一片凝重。不出预料,蒙古人得知昨日双雕入城的消息后,即使昨日刚刚发起了一场进攻,今日仍是继续遣兵攻城。而且看其声势,似乎比昨日还要大了许多,直欲将襄阳城一举攻破,当真让人惊骇。

“擂鼓!助威!”城头,郭靖看着密密麻麻的蒙古兵,大声喝道。虽然众人昨日对此便蒙古大军攻城有所预料,但见这次攻城的声势如此之猛,仍是有些震惊。五年多的血战,不但襄阳城消耗极大,蒙古人的消耗也是不小,不过他们不断有着补充,襄阳城却可以说是没有丝毫外援,到了如今,双方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到如今若非还有着一股气撑着,只怕襄阳城早就陷落了。郭靖虽然对今日之战有些准备,但到了此时,却发现还是远远不够,也只能不住呼喊,鼓舞众人士气。

义守襄阳三十年,郭靖在襄阳城中的威望可谓是无与伦比。他每到一处,即使兵不动手,城墙上的士兵都会激发出十二分的力量,在已经几乎筋疲力尽的身体中抽取出残存精力。更有杨过、郭破虏、史叔刚等人,率领城中的武林中人不断填补空缺,打退攀爬上来的蒙古士兵。如此蒙古大军攻势虽猛,却终究无法在襄阳城头立足,更无法攻下此城。

傍晚,蒙古大军在攻了一整天后,终于鸣金收兵,缓缓退去。郭靖等人见此,正要清点士卒伤员,却见蒙古军中一员将领跃马而出,带着几名亲兵同时大喊道:“襄阳吕安抚可在,请听刘某一劝!”不住大声呼喊。

“这人是谁?和吕大帅有旧吗?”城头,郭破虏问道。虽然离的很远,但他仍然看得出城下这人是员汉将,似与吕文焕熟识。不然的话,也不会直接唤吕文焕了。作为曾经的“金刀驸马”,蒙古人还是对郭靖更为熟识。

闻言,杨过咬牙切齿,紧盯着此人,几乎一字一顿道:“大宋故将,前泸州安抚使刘整。当年北伐时,便是此人在四川反叛,坏了我等大事。后来他被赶出四川,为了得到鞑子重用,便给鞑子训练水师。三年前我突进襄阳时,便曾亲眼见到他带鞑子水师打败了大宋水师。此等老贼,吾恨不得生啖其肉!”不提当年在四川的反叛,就是刘整为蒙古人训练水师之事,便令无数人对他恨之入骨。蒙古人有了水师,大宋最后一点优势也荡然无存,又如何能够守得住长江?

“刘整!就是他害的我们北伐失败,哼!”郭破虏看着此人,心中同样极是痛恨。当年北伐时他也曾经参与,并且体会到了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大战失败的感觉,对刘整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不过想到刘整的经历,他心中还有些疑惑,又向杨过问道:“刘整和吕大帅有怨,蒙古人派他前来是什么意思呢?”当年刘整之所以反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受到吕文德的逼迫,虽然如今吕文德虽然早已过逝,但襄阳安抚使吕文焕却是吕文德的弟弟,刘整和他的关系定然也不会好。也不知蒙古人派此人前来劝降,存了什么想法。

杨过对此也想不明白,想了一下,说道:“大概蒙古人不知道他和吕文焕的关系吧,否则断不会派他前来劝降。”说着向郭破虏道:“破虏,你箭术不凡,能不能射到此人呢?”郭破虏箭术承自郭靖,又因为内外兼修,力气不小,多年征战下来,已经称得上不凡。昨日在雕背上射杀海东青的表现,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郭破虏闻言,目测了一下,只觉得刘整距离襄阳城最近的地方也有三四百步,虽然自己的弓箭或许能够射到这个距离,但也没有多少威力,因此摇了摇头,说道:“离的太远,又有铁甲防护,只怕难以射杀。而且他是来找吕大帅的,我们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了!”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刘整既是来找吕文焕的,自己等人也不好擅自为他做主。毕竟这些时日,吕文焕和他的部将态度也已是颇为暧昧。

杨过也知道这点,但看着刘整在城下耀武扬威,他心中仍是极为不快,说道:“吕文焕来了,刘整也讨不了好,到了那时,你再乘机给此人一个教训!”

郭破虏点了点头,应承下来。刘整是蒙古人的水师统领,此次他前来襄阳,也带了不少船只接应众人突围,即使只是把刘整伤了,也能削弱蒙古人水师实力,使突围更加顺利。想到这里,他和杨过略微移动了几步,找到一处地方,埋伏下来。

却说刘整在城下叫了一会儿,眼看襄阳城无人应答,心知吕文焕和自己有隙,不会听自己劝降,摇了摇头,就要勒马回阵。不过他刚刚转身,便陡然听到“嗖”的一阵弓响,急忙伏下身子。他也曾在宋军多年,神臂弓的声音,又如何能够不识?刚才他一直在离襄阳三百步外的地方劝降,为的可不就是避过神臂弓的射击。不过即便如此,他却也没有料到襄阳城存有几副极为精良的神臂弓,能够射的更远。这些弓弩是吕文德特意拨给自己弟弟的,如今终于派上了用场。

历经战阵多年,刘整的反应可谓极快,刚刚听到声音,立即伏下了身子。不过即使如此,他还是感觉后背一痛,肩头已经中箭。好在离的远了,神臂弓的力道也没有那么强劲,经过铁甲阻挡,伤势并不严重。

饶是如此,刘整心中仍是一阵大怒,来不及责问,拍马便要离去。正在这时,他却陡然又听到“嗖”的一声,声音和刚才有些不同。这箭矢来的极快,他刚刚听到,后背便不由一痛,一头栽下马来。旁边几名亲兵看到,急将他拉上马背,策马狂奔而去。

第547章 襄阳悲歌(九)

“哈哈!好样的,破虏!”城头,杨过大声赞叹道。他早就看刘整极不顺眼,若非没有机会,只怕早就将此人杀了,如今郭破虏一箭将他射落,以刘整如今年纪,即使不死只怕也没几年好活,可谓是立一大功。

旁边,郭破虏见到刘整一行人离去的身影,有些惋惜地放下弓箭。若是在五年之前,刘整在襄阳城前落马,城中定然有人会冲杀出去,刘整即使没有被射杀,也定然无法逃脱。不过到了如今,襄阳城虽然还能勉强守住,却再也无力出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整被他的亲兵带走了。

那边,吕文焕见到刘整落马,心中也是吃了一惊。他的本意是吓刘整一吓,还还没想过真的杀了他,如今眼看他被郭破虏射落下马,心中不知为何,竟而有些惴惴,想道:“这刘整若是死了,蒙古人应该不会大怒吧?他是汉将,应该不会惹怒蒙古人。”不过想到刘整是此次蒙古征南军的副统帅、水师统领,可以说是仅次于阿术和阿里海牙的将领,他心中又有些拿捏不定,不知蒙古人是否会为此大动肝火。

心中有事之下,吕文焕将一众事情都交给郭靖安排,自己带着心腹部将,满怀心事的回了府中。一旁黄蓉、朱子柳见到,都是暗暗摇头,心知这位襄阳城名义上的最高统领,只怕已动了投降的心思。朱子柳道:“郭大侠,事不宜迟,蒙古人今日攻城损失不小,明日凌晨正好乘机突围。这襄阳城,还是……还是交给吕大帅吧!”

郭靖闻言默然,只是摆了摆手,让朱子柳前去安排,自己则独自一人,在襄阳城墙上四处巡查,似要把自己守了几十年的城墙记个清楚。

见此,朱子柳叹了口气,心知郭靖对襄阳仍是有些不舍。他也同样在此守了几十年,心中对襄阳又何曾能够忘怀,不过想到自己儿子、徒儿,还有一众留在襄阳的江湖好友,却也只得打起精神,努力安排此事。

“唳!”傍晚,天空中一声雕鸣,又有一个包裹从上面落了下来。却是张君宝护送白雕,终于带来了丹药,还有方志兴、黄药师关于突围的安排,让襄阳众人做好准备,准备在近日突围。杨过、郭破虏等人见到,都是欣喜不已,对此一一照做。城中伤势不重的人,也都用上丹药,准备来日一起带走。

众人在城内准备,城外的蒙古人却也没有闲着。夜间,一个夜间值守的士兵突然报讯,说是蒙古人在城外点起了火把,似是要连夜攻城,顿时让众人吃了一惊,急忙起身查看。

到了城墙之上,郭靖、黄蓉等人向外一看,只见襄阳城东南地势较高之处,蒙古人驱使着汉兵,正在不断地搬运石块,堆在一个个木架旁边,也不知是何用意。

“那个木架,应该就是方兄弟所说的回回炮了。看来蒙古人是不攻下襄阳,当真是誓不罢休,今夜我们想要突围的事,只怕也是悬了!”朱子柳道。众人本来想今夜乘蒙古人不备时突围,但如今襄阳城外被蒙古人用火把照的一片明亮,又有许多人挽弓守在一旁,突围成功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何能够在此冒险。

看着城下严阵以待的蒙古人,郭靖微微点头,说道:“蒙古人有了防备,今夜即使突围成功,只怕损失也会不小,看来只能留待来日了。破虏,发出信号,取消今夜行动。”傍晚白雕送来的物资,除了丹药、信息外,便还有几枚号箭,用以发出信号,在夜间指明方向。

闻言,郭破虏立即找到取消行动的信号,在襄阳城中某处发了出去。没多久,城外同样升起了一只号箭,和郭破虏所发一模一样,显然意思相同。见此,郭破虏道:“师父也同意取消今夜的突围,让我们在城内寻机安排,他那边随时待命。”

城下,蒙古人见到两方发出的信号,有些不明所以。见到城头上的众人,更是推测他们可能是想要破坏正在搭建的回回炮,急忙回报大营,又抽掉了一些人马守护。见此,郭靖心中本来还存的一点乘夜毁去回回炮的心思,也彻底隐在心中,和众人商议白日如何守城。回回炮威力强大,发出的数百斤巨石可破襄阳城墙,由不得他们不慎重。

回回炮离的较远,襄阳城中除了几架还尚完好的床弩之外,就连神臂弓也无法射到。众人商谈了一夜,也只是将其它地方的床弩移到东南方向,并连夜多打造箭只,应对这种发射巨石的回回炮。

次日,天色刚刚放明,襄阳城外便又响起了一阵号角,不过却没有蒙古人攻城。如此几番,直到天色大亮,仍是无人上前,只是聚集在东南方向。见此,襄阳城内众人心知蒙古人是要用回回炮攻城,不由齐聚城墙东南。

“鞑子如此自大,实在太过无礼。难道他们就坚信这回回炮定能轰破襄阳城墙吗?哼!”看到城外景象,丐帮吴长老冷哼一声,说道。他虽然听说过回回炮轰破樊城的事情,却不相信这种投石机真的能够轰破经过了几十年修缮的襄阳城墙,对于蒙古人的做法,也是极为不哂。论及城池之坚,襄阳城冠绝天下,即使同为坚城的樊城,也远远不能相比。

“轰不破城墙,却能轰破人心啊!”杨过幽幽说道。他对襄阳的城墙同样也极为自信,但对于城中的一些人,就不是那么放心了。即使蒙古人一时轰不破城墙,但只要表现出轰开城墙的实力,只怕吕文焕等人就要迫不及待地投降了,蒙古人在城东南地势最优处搭建回回炮,只怕用意也在于此。

闻言,众人想到昨日箭射刘整之事,俱是有些默然。不但杨过对吕文焕没有信心,襄阳城中的每一个江湖人此时都几乎对他没有信心,若非如此,突围之事也不会刻意瞒着此人了。就连郭靖,心中也同样如此。

第548章 襄阳悲歌(十)

首节 上一节 282/3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问道红尘/仙子请自重

下一篇:西游太小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