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问道武侠世界

问道武侠世界 第308节

听到此言,张君宝反而定下心来,摇头道:“丞相不必再劝,贫道得师父嘱咐,为的便是救出丞相,如果脱身等会儿自见分晓。”说着他伸手入怀,取出一枚烟花,“啾”的一声放了出去,也不知向谁传讯。

“贫道?这么说他是道士了?”看着一身狱卒打扮的张君宝,文天祥心中想道。联想到张君宝所说的“师父”,他心中更是揣测:“莫非……他们只有两个人?会是谁呢?难道、难道……是他?”想到自己两年前在崖山所见,他心中不由想道:“能够一个人搅动整个大都,只怕也只有他才能有这个能力吧!”

正想着,文天祥便听到了信号声响,正欲详问,猛然听到“唳”的一声,似是一声鸟鸣传来,张君宝欣喜道:“来了,我们赶快走吧!”也不顾忌是否招来追兵,口中清啸远远传了出去。

眼看张君宝主动暴露所在,文天祥还有些不明所以,不过片刻之后,他便知道了对方用意所在。只见天空之中,一只神骏的巨雕远远而来,不一会儿,便到了两人上空。从它的身上往下,一道绳梯远远垂了下来,落到了两人身旁。

“快走!”听到门外似乎传来了追兵的声音,张君宝不敢耽搁,一把抓住绳梯,带着文天祥快速向上爬去,在天空中荡了几下,不一会儿便上了雕背。等到追兵到来时,两人已远在数里之外了,这些人中纵有擅射之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看着张君宝和文天祥远去的身影,一众追兵都是惊骇之极。此时他们早已猜得出这次天牢大乱的原因就在于此,但张君宝和文天祥以如此方式离开,还是令他们难以相信。虽然以后大都城会加强防范,但此时此刻,却不得不坐视他们就此脱身了。

“丞相,现在你知道是谁来救你了吧?”雕背上,张君宝笑着向文天祥道。神雕能够飞起,他也是前些日子才知道的,以往神雕虽然能够滑翔,但最远却也不过数里,自然也难以带人。但如今神雕能够飞翔后,能带起来的就不止一人了。当年襄阳被围时张君宝也多次乘白雕进出襄阳,对此并不陌生,是以坐在雕背上,和文天祥仍是有说有笑。

文天祥初次来到天空中,自然不像张君宝那么轻松,不过面对张君宝,他也是强自镇定,试探着猜测道:“莫非壮士就是江湖闻名的‘神雕侠’?请恕文某鄙陋,不曾得见尊颜。”他在军中之时,也曾听一些江湖中人说过“神雕侠”的名号,此时想到这个巨雕,一下便想到了这里。

“哈哈!”张君宝哈哈一笑,说道:“‘神雕侠’是我师兄,贫道张君宝,这次是和我师父方真人一起来的。师父他老人家去悯忠寺去见忽必烈了,过会儿丞相就能看到了。”说着他催动神雕,指着悯忠寺方兴,向文天祥道。

闻言,文天祥也不不得颠簸,勉强稳住身形向下看去,只见大都城中,到处都有兵马调动,不断向着悯忠寺聚集。不过到了悯忠寺后,却无有方志兴身影,只见到寺前空地上一片混乱,西边的一队兵马也纷纷嚷嚷。再向西飞了一会儿,文天祥仔细看去,隐约见到一道紫色的身影在这些兵马之中不住穿插,虽然路线曲曲折折,却无有一刻停歇,将一众身后的追兵,都远远甩在了身后。看他模样,只怕要不了多久,便能到达大都西门了。

“嘶!‘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世间竟真有如此奇功!”长吸了一口气,文天祥忍不住惊叹道。纵然他对武人并不怎么看得起,但见到这般神鬼莫测的武功,却还是忍不住心中惊叹。“若是当年我能有这等武艺,只怕也不会兵败被擒吧?”文天祥心中想道。念及此处,他又想起了当年一同起兵的杜浒,当初他曾拜托方志兴救出此人,也不知成功了没有。从今天的情形来看,应该希望很大吧!

“张道长,不去接应令师吗?”文天祥道。

多年未见师父显露武功,张君宝心中之前也有些担心,但他如今见到之后,却再也没有了这个想法。就依如今的身法来看,只怕蒙古人来的再多,也奈何不得方志兴分毫。有了这个想法,张君宝再看着周围密密麻麻的士兵,摇头道:“这边兵马太多,蒙古人中又不乏射雕者,只怕我们一停下来就难以脱身。师父曾说会从城西出去,我们去那里接应吧!”说着他拍了下神雕,在天空中绕了个弯,向着城西而去。

第615章 乘雕而去

地上,方志兴疾行之中,也看到了神雕在天上一掠而过,心中更是放心,在人群中也愈显从容。仿佛周围一众蒙古士兵都不存在一般,在缝隙中来去自如。偶有人群排成的铜墙铁壁,也被他用蛮力挤开,难以有片刻阻挡。甚至他们不分敌我的箭支,也被方志兴随手抓住的肉盾尽数挡了下来。大军围攻,反而成了他脱身的最好凭借,让一众蒙古将官不住地大声呼喊,全部都无济于事。

这般拼杀多时,那些蒙古将官也总算想到了一些应对方法,不但派人谨守西边的城门,还清空了城门附近的一段道路,想要等着方志兴到时再以箭阵应对。不过他们的这般打算虽好,却不料方志兴就要接近城门时,突然纵身一跃,跳上了周围房舍,在上面行走起来。

那些蒙古兵将眼看没了方志兴身影,不由微微一愣,等到寻到方志兴踪迹时,便见到方志兴已然冲上了城墙,而后一跃而起。当此之时,天空中也陡然出现一只巨雕,带着一道数十丈的绳梯垂了下来。方志兴顺着绳梯,眨眼间便爬了上去,那巨雕也迅速爬升,转而向北飞去。

“快!放箭!”地上的蒙古兵将见此,急忙大声命令,但他们好不容易在城门布好阵势,哪里是那么容易转过去的。何况神雕速度并不算慢,这些蒙古将士的箭矢大都没有威胁到它,便从半空中跌了下来,偶尔有几支擅射的武林高手发出的箭矢,则被方志兴和张君宝拨了下来,至于城墙上对它有最有威胁的床子弩,虽然威力不小,却最是笨重,被神雕一一躲过,继续飞向了北方。

看着远去的巨雕,一众蒙古将士俱是惊骇交加,待见到前来追索文天祥的狱卒时,更是面色煞白。此番一战,方志兴刺伤了忽必烈和真金不说,还被他顺带救走了文天祥,对于蒙元朝廷可谓是一大打击。而如果再被他们毫发无损地就此逃过,朝廷的威信可就荡然无存了,这些追赶的蒙古将领想到这个结果,俱是惊惶不已,有的飞报回宫,有的则调兵遣将,顺着巨雕飞行的方向追了过去。即使他们知道追上的可能性并不大,也不敢有丝毫停歇。

“雕兄,就在前面停下吧!”雕背上,方志兴调息片刻,眼看神雕飞跃了一片山林,蒙古追兵一时也无法赶来,吩咐道。神雕这一年多虽然经过他传授易筋洗髓之法后实力更上一层,从滑翔转变为了真正的飞翔,却因为时间还短,又负有三人,最多也不过能持续数十里而已,需要歇息之后才能继续前行。

“方道长、张道长,多蒙二位搭救,文某感激不尽。不知如今的天下到底情形如何了?”从雕背之上下来后,文天祥道。他在狱中虽然听王积翁等人说过一些天下局势,却听到的几乎都是坏消息。他心知大宋局势,本来对此也没多少怀疑,但如今眼看方志兴和张君宝区区两人便大闹大都,对那些却又不太相信了,因此一开口便询问两人具体情形。

“天下?不知先生问的是大宋天下,还是汉家天下呢?”方志兴道。

文天祥脸色一肃,显然已听出了方志兴话里的意思,正容道:“汉家天下,便是大宋之天下,不知陛下何在?”

“陛下?你是说宋朝的小皇帝吗?早已在崖山被陆君实背着跳海了。当日大战,先生也是在的。”方志兴道。

“跳海了?没有再立吗?”文天祥茫然道。他见方志兴等人还在反抗蒙元,下意识地便以为还有人为复兴大宋奔走,哪想到宋朝皇帝已经自崖山而绝了,心中不由得一片茫然。

“当然没有再立,崖山海战之后,宋朝已经彻底亡了。先生,还是赶紧换下衣衫,准备南下吧!”张君宝从包袱中取过一套衣服,说道。

文天祥却不理会,只是喃喃道:“宋瑞、宋瑞……我是上天送给大宋的祥瑞吗?哈哈……哈哈……我是来送终的啊!”哈哈笑着,又猛然大哭起来。让人闻着伤心、听着落泪。

张君宝见此,欲要劝说一二,却被方志兴止了下来。他心知文天祥曾得理宗皇帝赐字,对于宋室的忠心远非他人可比,若是不发泄出来,只怕反而会郁积心中。此时眼看他在那又哭又笑,方志兴心中反而松了口气,对他来说,最坏的结果并非是文天祥不合作,而是他寻死觅活。文天祥被关两年多,又作出了《正气歌》这等流传千古的名篇,只要他还活着,就可以说是抗蒙的一面旗帜,对于以后驱逐蒙元大有裨益。方志兴这次之所以将文天祥营救出来,更多的也是为了借助他的名气罢了。

过了许久,文天祥停了下来,换上张君宝递过的衣衫,肃容道:“二位,不知你们救出文某所为何事?若想要我为你们效力,此话休得出口。”他此时已经知道方志兴等人虽然也在坚持抗蒙,却和宋朝不是一路,因此首先堵住了这个路子。

方志兴也没想过那么容易劝说动他,微微一笑,道:“无妨,只要先生随我们到明洲岛即可,到时先生想做什么,全凭自愿!”

“全凭自愿?就不知是凭谁的愿了,哼!”心中想着,文天祥却没有说什么。大宋的灭亡、妻子和几个儿子的亡故、两年多的牢狱……让他对死亡早就无所畏惧,这次之所以答应跟随方志兴和张君宝,他心中也是想着感化两人,借助他们的力量再续宋室,是以丝毫没有抗拒。

眼看文天祥答应下来,方志兴和张君宝心中都是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两人此次前来大都的目的已经全部达成。虽然还不知忽必烈和真金两人是否死去,两人也并不急着打探。歇息之后,又乘着神雕向东飞去,借海路返回流求。算算时间,此时的海战也应该已经结束了,经此之后,流求岛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第616章 路话(一)

蒙古人的反应比比方志兴预想的要快的多,他和张君宝、文天祥三人虽然乘雕而行,但还未到达海边,便见到蒙古人大队人马向着四方调动,海面上也舟师云集,禁止一切其它船只下海。想来是蒙古人猜到他们可能经海路逃脱,故而飞鸽传书下令禁海。见此,三人也只得转而向南,从陆路返回流求。一路上,几人乔装打扮,时而乘雕而行,时而徒步而行,令蒙古人无法摸到踪迹。但如此一来,时间却慢了许多,也让他们探听到了更多的消息。

“忽必烈没有死、真金也没有死……啧啧!这两人命还真够大啊!”山林中,方志兴听到张君宝探听到的消息,感叹道。虽然他对那两个震天雷的杀伤力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但听到忽必烈和真金都没有死的消息,却还是免不了有些失望。“不过……我记得那真金身前可没有人阻挡,估计此人没死也要身受重伤。太子被称为国本,一旦动摇,蒙古人内部必然不稳,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平息下的。那些儒生在民族大义上没有什么骨气,但关系到这种礼仪之事,却必然会尽力相争。更何况董文忠、王恂那些人在真金身上花的功夫不少,蒙古人内部必然要乱一阵子。等到平复了,忽必烈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这样的话,流求看来是安稳了!”方志兴心中想道。他在那日刺杀时虽然扔出的是震天雷,但主要还是将它们当成了石子来用,虽然因为距离很远威力衰减许多,也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住的。真金此次纵然不死,也绝对没有几年好活了,这点信心方志兴还是有的。

“那焚经的事情呢?蒙元那边可有什么旨意?”方志兴又问道。

张君宝有些欣喜地道:“焚经的事没有细说,但各地并没有再收到焚经的旨意,想来此事不了了之了。”他和方志兴此次前来大都,最重要的还是阻止忽必烈焚经,至于救出文天祥、刺杀忽必烈等等,都是次要目的和手段而已。眼看蒙古人之前信誓旦旦的焚毁道经之事就此悄无声息,张君宝心中自是极为高兴。没有了这个,全真教的道统总算是保住了。

点了点头,方志兴道:“看来忽必烈已经知道利害了,这次的道劫,也总算算度过去了。只可惜……可惜……”说着他长叹一声,似在感叹着什么,却又没有说出。

“可惜什么?”文天祥道。他这些日子和方志兴、张君宝在一起,虽然不说是一言不发,却也少言寡语,也不知在思量些什么,今日不知为何,竟然也插入两人谈话了。

看了他一眼,方志兴道:“其实也没什么可惜的,就是全真教以后再蒙元境内,估计就要慢慢衰落了,虽然忽必烈限于威胁不敢迫害全真教,却也绝无可能再推崇它。道门盛世,估计是自今而止了!”即使对对全真教内有些弟子的家人投靠蒙元看不过眼,但想到以后门派凋零,方志兴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感慨,全真教兴盛数十年,终于要盛极而衰了。

听到师父的话,张君宝同样心有戚戚。他虽然在终南山时间不长,但对全真教也是有感情的。眼看着全真教以后在蒙元境内要被刻意无视,他心中也有些怅然,不知前路如何!

文天祥却对这些并不关心,说道:“既然贵教再也不可能受到信用,何不揭竿而起,召集四方英豪共同举事呢?全真教百万之众,即便十人出一丁,也有十万大军,有此兵力,何愁汉家不兴!”说着他目视方志兴,慷慨激昂道:“方兄,你武功高强,想来在教中地位非同小可,文某恳请你为天下百姓计,发动举事吧!”纵然对全真教了解不多,文天祥却也听说过这个当世第一道门拥有着百万之众,若是将他们发动起来,大宋复国可就有望了!

“举事?”方志兴听到这话,却没有什么触动,反而是苦笑起来,想到了四十年前的往事。大胜关英雄会后,他也曾这么劝过郝大通等人,只是当时他人微言轻,所行又颇为冒险,自然没有得到采纳。而到了如今,他虽然在全真教内威望也有一些,但要说发动举事,却也可以说是水中捉月。这么多年下来,全真教内部早已是派系林立、各派内也有不少弟子的家人在蒙元为官,哪里是那么容易能够发动的。何况经过大都这件事后,不说蒙古人必然调集兵马防备,那些加入全真教的道人不走掉一半已经是好的,又谈何发动他们举事。对于这些人,方志兴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

“文山先生,全真教的事情你不了解,我师父虽然武功高强,却几乎从不插手教中事务。就像周曾师叔祖,他和重阳祖师一辈,武功又是全真之冠,却没有多少人会听从的。”张君宝见到师父苦笑,解释道。若说全真教在武林中的事情,方志兴虽然不是说一不二,却也无人能够轻视,但全真教说到底是个道家门派,更看重的是道学功夫,方志兴远离终南,在这方面的名望可就差的太远了。

眼见两人不为所动,文天祥失望地叹了口气,却也不再多说。见此,方志兴道:“不说这些,文山先生,你可还有什么知交故旧,能否邀请过来一起前去流求?”如今流求即将建国,最缺的就是各种各样人才,无论文天祥存着什么心思,只要他到了那里,至少也能借重一下名望,而如果人数再多一些,那声势可就会更大了!单靠文天祥一人,在士林中的声势到底是弱了些。

沉吟了一会儿,文天祥道:“我在北上之时,曾与光荐兄同船,后来他重病留在金陵就医,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光荐兄?”张君宝道:“可是庐陵邓剡?听说他在金陵为张弘范的儿子讲学,想来病已经痊愈了吧?”

第617章 路话(二)

“什么?给张弘范的儿子讲学?难道他也变节了吗?不行,我要亲去金陵去问,看他存了什么心思,竟然……竟然……”听到邓剡给张弘范的儿子讲学,文天祥一张脸顿时涨的通红,站起来大声道。他和邓剡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不但同是一代大贤江万里的门人,还一同抗蒙、一同被囚,相互间的情谊远非他人可比。听到邓剡当了张弘范的门客,已经有可能变节投靠蒙元,文天祥心中的愤怒自然可想而知。

“先生稍安毋躁,邓先生虽然给张弘范的儿子讲学,但想来没有变节。不然的话,他也不会给张弘范的儿子讲学,而是在大都给忽必烈当官了。”方志兴道。他听到“邓剡”的名字,顿时就想起此人曾在历史上为文天祥写墓志铭,那样的话,自然不太可能投靠蒙元了。而且此人既然能接受张弘范的邀请给他儿子讲学,估计思想并不迂腐,让他接受新朝也有一定可能。想到这里,方志兴顿时就下了决定,说道:“文兄,邓兄两次投海未死,想来已经绝了轻生之念。现在他留在张家,应该是留待有用之身。过几日我们一起去金陵见见他,看看是否能同去流求。”

首节 上一节 308/3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问道红尘/仙子请自重

下一篇:西游太小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