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综武开始:武道录

从综武开始:武道录 第61节

  面对流言的最好方法便是给流言一个解释,不管这个解释有多么离谱,只要朱樉站在哪里给了解释,各种各样的流言都会消失。相比于流言,百姓还是相信朝廷的。

  见太后安排好诸事,李善长等人也是一身冷汗。

  他们被圣人之言震慑了心神,忘记了于谦封锁诗会带来的影响。

  于谦年轻莽撞,可他们都是历经世事的。如何不明白其中的凶险,若是不及时向百姓公告,一旦有人煽风点火,引起骚动,大明帝国就成笑柄了。毕竟这里是大明帝国帝都啊!若是诗会真出了变故,皇帝就是再心善,也不会饶了他们。

  处理好一切,太后也是松了口气。

  稍稍整理心情,这才对著宋濂道:“宋学士,我大明帝国的‘文宗’在哪里,让本宫看看!”

  ‘文宗’对大明帝国极其重要,太后这是要直接将其‘文宗’之名做实啊!能参加诗会的文人,最起码都是心向大明帝国的人,无论‘文宗’是谁,烂在大明帝国这口锅里肉,才是好肉啊!

  宋濂脸色一滞,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还没见到写诗的人呢?

  接著,宋濂便转头看向于谦。

  随著宋濂的目光转动,厅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于谦身上。

  瞬间,于谦便感觉无数的压力涌了上来。

  还未等于谦说话,太后语气温和的:“伱就是我大明帝国‘文宗’,相貌堂堂,倒是不凡。”

  于谦脸憋的通红,用力的摇头道:“禀太后,这诗不是草民写的,是木公子写的。”

  听到“木公子”这个名字,厅内众人瞬间想到今日写出了三首佳作的木己。没想到此人除了诗词知道造诣极深外,还能写出圣人之言。

  于谦说完,便壮著胆子,转身扫视全场。因为,他也是刚刚注意到,原本站在身边的木公子居然不见了。随著于谦的目光,最终落到站在角落里的朱杞身上,众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其实,朱杞在于谦封了冬厅后,便知道自己好像、似乎玩大了。

  宋濂的那一声‘文宗’更是将朱杞震的不轻。

  朱杞这些年在府中闭门读书,‘文宗’的意义他又岂会不知。

  可以说任何一位‘文宗’,都是时代的骄子。

  哪怕其不通武道的‘文宗’,也是在神州大陆肆意横行的存在。

  ‘文宗’的地位在神州大陆丝毫不比武道的陆地神仙差。任何一个帝国只要有‘文宗’坐镇,那么其文治,注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换句说法就是,大明帝国只要出了一位‘文宗’,那就注定大明帝国未来的文治兴盛,甚至大明帝国的文道,会成为整个神州大陆的中心。

  朱杞参加诗会只是打著游戏一场的心思,没想到现在居然玩大了。

  实际上,朱杞的四句话虽然震撼;但是,仅凭这四句话就让朱杞登临‘文宗’,让天下文人膜拜供奉,还是有些牵强。

  可宋濂、李善长等人乃是饱读诗书的大儒。

  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这四句话,还是说出这四句话的人。能说出这四句话的人,其文道境界、文道修养定然恐怖至极。

第122章 开宗立派

  因为,朱杞的这四句话是圣人之言。能说出圣人之言的人,称一句小‘文宗’也不为过。

  感受著聚集过来的目光,朱杞只能无奈的扯了扯嘴角。

  朱杞今日来参加诗会,本就是扬名,但这名扬的委实有些大了。不过,事到如今,朱杞也只能硬著头皮上。

  朱杞抬步上前:“见过母后!见过皇后!”

  太后看到朱杞越众而出,脸上的笑意几乎快要溢出来了!至于,一旁的皇后则是瞪大眼睛,一脸震惊的看著朱杞。

  “朱杞孟浪,扰了诗会,惊了母后,请母后责罚!”

  太后再也压抑不住笑意,上前拉著朱杞道:“哈哈!你今日给本宫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朱杞嘴角露出一丝苦笑,不知该如何回答。

  熟知朱杞秉性的太后,见朱杞表情便知其想法,朱杞这么多年不出王府,太后又不是不知。但是,现在她可顾不了朱杞的心思,‘文宗’对大明帝国太重要了,一旦朱杞有了‘文宗’之名,那大明帝国的发展便会更加顺畅,到时候,会有无数人才涌入大明帝国。所以,即便朱杞不愿,太后也要为期做实‘文宗’之名。

  太后拉著朱杞,笑呵呵的道:“老九,还不见过诸位先生,今日你惊扰的不是本宫,是诸位先生。

  太后现在不仅对朱杞上心,对院中的大儒也极为上心。

  毕竟,朱杞究竟是不是‘文宗’,还需要院中的十几位大儒确定。

  当然,这十几位大儒认定朱杞是‘文宗’,只是第一步。

  ‘文宗’之名太重,历史上有好几位被部分大儒认定的‘文宗’却得不到其他大儒的认可。不过即便如此,这样的伪‘文宗’也会给一个帝国带来巨大的好处。

  而且,朱杞的‘文宗’名号不仅有益于帝国的发展,更利于皇室的传承。

  因为,哪怕是百年、千年后,大明帝国覆灭,朱杞一脉的子孙,也无人敢动。

  ‘文宗’一脉可是受天下文人庇护的。没有任何一个帝国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其绝嗣。

  也就是说,只要朱杞有了‘文宗’之名,大明皇室的血脉万年之内绝不会灭绝。事关皇室传承,由不得太后不上心。

  按理说,‘文宗’如此重要,一个帝国只要有数十位大儒认可便可制造一位‘文宗’。

  但是,联合大儒不难,难的是这位‘文宗’的文道境界要达到‘文宗’的标准,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圣人之言呢?境界不到,想写出圣人之言,根本不可能。-漫舞舞漫-没有圣人境界的‘文宗’根本不会被天下文人认可。

  “朱杞孟浪,惊扰了宋师,是朱杞之过也!”朱杞首先对著宋濂说道。

  宋濂不仅是此次诗会的主评委,还是朱杞名义上的老师,朱杞自然第一个向宋濂行礼。

  宋濂紧紧盯著朱杞道:“老朽惭愧,赵王之才乃天授。非老朽之功,焉敢以师自居。道无先后,达者为师;赵王圣人之言,让宋濂感触极多,该是宋濂向赵王行礼才是。”宋濂说著便向朱杞行礼。

  朱杞吓得浑身一激灵!

  文人虽然相轻,但也相重。像宋濂这样的大儒早已超脱了世俗俗礼,看的便是闻道先后、道之真伪。以朱杞四句诗的境界,宋濂行礼也是应当。可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这四句圣言不过是朱杞借来的,朱杞自己因为闭门读书多年,其文道勉强算个大儒,跟宋濂相比远远不如。再者,宋濂毕竟是皇子之师,虽然朱杞在宋濂麾下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文人最讲规矩,朱杞可不敢受宋濂的大礼。

  朱杞急忙上前扶住宋濂道:“宋师折煞小王了,小王岂敢受宋师之礼。”宋濂年纪大了,拗得过朱杞。行礼之事只能作罢!

  虽然宋濂礼未行成,不过其看向朱杞的目光却是极其欣慰、满意。

  想他宋濂这一生,教出一尊帝王、一尊‘文宗’,此生够了!够了啊!

  扶住宋濂后,朱杞这才得空向著院中的其他大儒招呼。

  “朱杞见过韩国公、诚意伯”

  李善长、刘伯温等人虽然是朱杞长者,也是朝廷重臣,但是,在一位‘文宗’面前没人敢拿大,哪怕是一尊还未正名的‘文宗’。见朱杞行礼,也急忙回礼。

  这些大儒虽然身份不凡,但朱杞跟他们却是不熟。

  朱杞粗粗打过招呼便可!

  礼毕。

  太后上前道:“宋学士,赵王当真能担得起‘文宗’之名。”

  宋濂揪著胡须道:“太后,自古以来,文道便有立德、立言、立功之说,三者俱全者为圣,三者不全者为宗。赵王今日出圣人之言,便是立言之举,只是,此立言有些单薄,虽可担‘文宗’之名,但是却不圆满。”

  “宋学士,不知这立言要如何圆满!”太后忙问道。太后虽然英武不凡,也懂诗书,可是并未深研文道。

  宋濂看了一眼太后道:“开宗立派!”

  “开宗立派!”太后惊讶万分!

  “这样太难了吧!”皇后惊叹道。

  宋濂摇摇头道:“文道自古相传,立德者教化天下;立言者开宗立派;立功者造福神州。正因为如此,才可见圣人之尊,圣人之难。”

  “理学、气学、公羊学、谶纬神学、训诂学等,皆是出自文道‘文宗’传承。开宗立派者便源于此处!”

  “开宗立派之宗师,为大‘文宗’、余者为小‘文宗’。赵王殿下今日出圣人之言,勉强可为小‘文宗’。”

  朱杞虽然知晓‘文宗’的意义,但是这大小‘文宗’之分,还是第一次听说。

  宋濂说完,院中沉默无言。众人知晓‘文宗’之难,皆是心中唏嘘!

  古往今来,神州大陆上英才数之不尽,但是,能开宗立派者寥寥。甚至不少文道学派是集合无数大儒的智慧才最终成型,朱杞有小‘文宗’之名已经是难能可贵,这大‘文宗’实在太难了!

  朱杞倒是笃定淡然,他心中有前世智慧,这开宗立派对朱杞来说并不困难。

  只是朱杞志不在此,因此,也不张扬。

  文明再盛,又如何比得上长生不死。所以,这‘文宗’成与不成在朱杞看来并不重要。

  倒是,太后听完宋濂所言,一时间有些怅然。

  大明帝国立国艰难,若是朱杞能开宗立派,收天下文人士子之心,大明帝国未来的路也好走几分。只是这开宗立派哪是那么容易,太后也不敢笃定朱杞一定能成。

第123章 ‘文宗’(1)

  正在院中众人沉默时,一道儒雅爽朗的声音远远传来:“赵王出圣人之言已是邀天之幸,母后何必强求。

  太后听到来人所说,也是笑著道:“皇帝说得不错,是本宫太过贪心了。”

  敢在太后面前大声说话的,自然是孝康帝朱标。

  见孝康帝到来,院内众人都上前见礼,周边的小厮、侍卫更是跪倒一片。

  孝康帝接到锦衣卫传讯,丝毫不敢怠慢!

  太后的脾气朱标自然知晓,若无大事,太后不会肆意下旨,还让老四来找自己。

  若非要保持皇家威仪,恐怕孝康帝早就到了。

  一位宗师境武者全力赶路,速度可是快得很。

  一路上,随著锦衣卫把诗会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出,孝康帝也知晓了前因后果,心中更是欢喜。

  礼毕!

  孝康帝拉著朱杞道:“往昔知晓九弟智慧不凡,却未曾想九弟有如此大才!”看著朱标灼灼的目光,朱杞干笑道:“陛下过誉了,臣弟不过是偶有感悟而已!”

  孝康帝哈哈一笑道:“九弟偶有感悟便出圣人之言,看来我大明帝国出一位大‘文宗’指日可待啊!”

  朱杞咧开嘴笑笑!却是不好回答!

  文道非朱杞所愿,‘文宗’之名虽然尊贵,可在朱杞眼中却是一文不值。朱杞追求的是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才是朱杞的最终目标。有《武道录》相助,朱杞的这个目标并非是虚无缥缈的。而且,朱杞现在正在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

  孝康帝熟知朱杞性子,对于朱杞的反应也不在意。

  见朱杞不言,于是,转身对著宋濂道:“宋师,诗会虽有波折,但还要继续下去,诗会后面就麻烦宋师了!”宋濂是诗会的主评人,诗会还需要宋濂主持!

  宋濂点点头道:“陛下放心,老夫随后便安排诗会继续,只是”

  朱标笑著道:“诗会出了圣人之言乃是喜事,此事朕会昭告天下,也为诗会添上一分助力。”

  宋濂满脸笑意的应下。

  宋濂身为帝师,功名利禄对其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他心中最大的希望就是文道大昌、流传千古。如今,他主持的诗会出了‘文宗’,有圣人之言加持,诗会必然名传神州。到时候,他宋濂之名也会传遍天下。更何况朱杞和他始终有师生之谊,虽然他教导朱杞的时间不多,可这老师的名号却是板上钉钉的。

首节 上一节 61/2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综武开医馆

下一篇:锦衣卫之从明玉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