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武侠诸天 第334节
下卷包括“养魔第七”、“催魔第八”、“成魔第九”、“魔极第十”、“魔变之境”、“魔仙”,下卷涉及由魔入道之法。
道心种魔大法的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是先在道心种下魔种,这也是道门金丹与魔门魔种的最大的不同。
道门金丹是先成气候,再被引发而结下金丹。而魔门魔种则是先引发种魔,再成气候,之后通过第一次死亡让道心嵌入魔种。
第七到第十篇是讲魔种壮大修炼到至阳无极的境界,同时道心完全驾驭魔种,这个过程就是由道入魔。
第十一篇主要利用第二次死亡使道心逐步演变到至阴无极的境界,从而由魔入道。让修炼者体内的同时有等同于道家阳火阴水的魔种道心,也就是所谓的阳神阴神,以此魔气道炁两种极端的真气。
最后一篇名为“魔仙”,是全书最短的一篇,虽然只有百来句,一千多字,但晦涩难解,纯属理论性的推测探究,缺乏经验上的支持。
卷终处注上“破碎虚空”四个蝇头小字,据字迹来判断,似乎是向雨田的批注。
这篇主要是讲至阳无极的魔气与至阴无极的道炁,修炼到大成境界时,完成破碎虚空。
不愧是此世唯一流传的直指破碎虚空的法门,道心种魔大法专讲精神力,使精神有若实质,无孔不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住强化凝聚精神,克制对手心神,是夺天地造化,夺取宇宙精华的玄妙功法。
其视万物为波动的心法更是天才的想法,即便只是粗略一观,赵明渊也受益匪浅。
不过,难练也确实难练,也难怪无数魔门英杰在此功面前铩羽而归。
赵明渊发现,这“道心种魔大法”,古往今来大概也只有向雨田一人靠着邪帝舍利练成第十二层魔仙之境,这才能独自破碎虚空而去。
其他人,即便是魔师庞斑,在剧情开始之时只怕也才修炼到第十层至阳无极圆满的境界。想要突破至第十一层,掌握至阴无极的力量,这才不得不意欲以风行烈成为“炉鼎”,以求达成鼎灭种生的境界。
及至同浪翻云在“拦江岛”对决之前,庞斑只怕也才突破至第十一层,尚未将至阳无极与至阴无极的力量融会贯通,抵达破碎虚空的境界。
直至对决之后,庞斑方才真正地练成第十二层魔仙之境,这才破空而去。
赵明渊暗自揣度,自己如今的境界大概同庞斑修炼到第十层的境界相仿,同样是可以轻易对付普通大宗师的境界。
不过,论及实际战力,自己多个世界的积累,应该要比庞斑略胜一筹。
庞斑在拦江岛之战前的实力,大概如同令东来步入十绝阵前的实力,乃是无上宗师,是此世无敌的力量,是“人”的巅峰。
再进一步便是非人的境界了,是魔仙,是神佛,是破碎虚空,总之便不再是人了。
只不过赵明渊的真气走的是道家中正平和之路,却并非此世至阳无极、至阴无极的道路。
这对赵明渊自然是有利有弊。
好处自然是可以包罗万象,不管是怎样的武功,赵明渊修习起来都是无碍,更能够很容易地纳入自己的武道体系。
不好的地方则是,与此世的武道体系有些不符,难以享受此世的红利,想要达到破碎虚空的境界,需要开辟自己的路径。
若赵明渊自此专修此世的武道,则只需拾级而上即可,比筚路蓝缕地开道要好走得多。
想到这些,赵明渊不禁也有些心动,如今已经得到了道心种魔大法,杨公宝库之中还有邪帝舍利在等着他,万事俱备,为什么不练呢?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确认这“道心种魔大法”到底是不是真的,这四个魔头有没有在其中留下什么暗手?
别看他们四个如今看起来服服帖帖,可是他们已经猜到自己凶多吉少,又怎么可能甘心就这样成全赵明渊呢?
在秘籍口诀之中不起眼之处稍加变更,或许并无大碍,也极难察觉,但若真的修行起来,却极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道心种魔大法”强调由道入魔,在道心布下魔种,本就奇诡绝伦,稍有差次,修炼者就可能走火入魔,赵明渊又怎敢冒险。
不过,想要验证却也不难,摄魂夺魄之法再度出场。
在吸取了《怜花宝鉴》之中的摄心术、逍遥派的传音搜魂之术、佛家的度化之术等精神秘术后,赵明渊的精神秘法早已登峰造极,这四魔哪里抵挡得住,自然将真实情况吐露出来。
果然,魔头就是魔头,他们四人竟然全都对心法口诀做了一些修改。
对修改后的心法再度研究,果然发现许多艰难晦涩之处如今豁然开朗,再无不和谐的地方。
道心种魔大法其重点乃是魔种培养方法,赵明渊发现其中共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最正统的方法,乃是以首篇“入道第一”,先修行玄门正宗心法,以建立本身的“道体道心”。
其后,以次篇“种魔第二”,种下魔种,获得真阳。
按照第三篇“立魔第三”,散去全身道功,使魔种由阴中之阳化为至阳,而道心化作阳中之阴。
道心在“魔劫”过程中使修炼者死而复生,从而使魔种向至阳无极雏形演变,直至“魔极”阶段形成至阳无极。
在“魔变”阶段,道心可由阳中之阴转化为至阴,类似于火里结冰。
修炼者像龙鹰一样经过第二次死而复生,或是像向雨田一样花费大量时间缓慢修炼,从而获得至阴无极的雏形,最终在“魔仙”阶段达到道魔合流、阴阳平衡,最终破空而去。
第二种方法即“种他”之法,具体来说有三个条件,就是“种魔者”、“炉鼐”和“魔媒”。
“种魔者”藉由“魔媒”对“活炉鼎”播下“魔种”,“炉鼎”本身已经道功大成。
“种魔者”藉由“炉鼎”有心灵破绽时,使“炉鼎”被动散功,“魔种”大成,从而攫取魔种和道心。
在此过程中,炉鼎由于失去道心,在魔种毁灭性魔气的作用下,“炉鼎”精枯血竭而亡。
这也正是庞斑所行之法。
这种方法难度极大,首先鼎炉万中难求,而后精神意念进入鼎炉精神海中凶险难测,如落入惊涛怒海中的孤舟,无根无凭简直就是十死无生,修炼者若不小心,受“炉鼎”情欲狂击,轻则走火入魔,重则万劫不复,形神俱灭。
是故古往今来,凡依此法者,均落得败亡身死之局,唯有后世的庞斑因缘际会之下方才功成。
第三种乃“种魔者”甘愿牺牲自己,将自身魔功结合全部精气神灌顶给“炉鼎”,催生出魔种,代表之人正是因赤尊信牺牲自身而成就的韩柏。
赵明渊看得如痴如醉,不觉太阳已经下山,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他这才忽然惊醒,意识到石青璇还在那里等着他呢!
对四人再三拷问,确定无误后便没有多留,一掌了结他们,随手找了个山涧丢了下去。
他们四个算什么,哪里值得赵明渊浪费这么多时间?
可是等赵明渊回到小庙,却惊讶地发现,石青璇竟然已经不在了。
(本章完)
第402章 曲径通幽
2023-12-22
看着空空如也的寺庙,其内烛火依旧,却偏偏唯独佳人不在,赵明渊不禁急了。
赵明渊不禁心头暗自后悔,道心种魔大法已经落到自己手中了,自己明明什么时候都能看,为什么偏偏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在这上面?
道心种魔大法哪能和石青璇相比?
以赵明渊的武功,这道心种魔大法也不是非练不可。
因此,即便四魔所述的秘籍需要印证,其实赵明渊也不必这么紧张地立即查验。说不定鲁妙子那里还有道心种魔大法的副本呢!
当然,这都是马后炮,于事无补。
事实上,这还是因为赵明渊从没想过石青璇会出什么事。
毕竟这荒山野庙的,四周能够对她造成威胁的只有那邪极四魔,而那四魔正被自己拷问。再加上石青璇本身的武功也是不弱,足以自保,赵明渊实在是想不到石青璇会有什么危险。
半晌,赵明渊静下心来仔细探查,发现寺庙内并没有什么打斗的痕迹,甚至都没有其他人的痕迹。
当时赵明渊虽然距离这破庙有百丈远,更是为了不让石青璇看到自己严刑逼供时凶残的一面,因此躲在了一个小山坡后面。
可即便如此,以赵明渊的感知,百丈之内有任何外人闯入,都必然会被他察觉。
能够瞒得过赵明渊的感知轻易掳走石青璇的人,想来想去,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似乎也只有邪王石之轩了。
难道是他来了?
不,赵明渊很快打消了这个可能。
如果真是石之轩的话,石青璇是不可能这样悄无声息地直接跟他走的。
看来,似乎是石青璇主动离开的。
赵明渊想起这邪帝庙内便有暗道存在,从山中溶洞可直通另一面的山坡。
溶洞内机关密布,蝙蝠无数,本是石青璇欲斩杀四魔头的陷阱,想必石青璇就是从那里离开的。
不过,她为什么要避着自己呢?
是自己太过主动,吓到她了吗?
赵明渊回想石青璇的性子,似乎事情很可能就是如此。
石青璇是一个心思细腻、内敛宁静的人。
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
她习惯于独处,喜欢在幽谷中与山水为伴,享受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傍晚的最后一抹余晖。
在她心中,自由和独立是非常重要的,她渴望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粹。
她怀抱着对未来的期许,但同时也担忧外界的打扰会影响到这份宁静。
她本是准备在幽谷之中孤老终生的,或许从来没有期待过有人走进她的生活。
对赵明渊避而不答的那个问题,或许就是知道赵明渊的心思,因此才故意远离他。
赵明渊明白,这是因为石青璇源自父母的经历,因而对任何试图靠近她的人都持不信任的态度,对他人保持十足的警惕之心。
这种心理状态让她对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戒备,因为她害怕重蹈父母的覆辙,受到伤害。
要想让她能够放下心中的防备,重新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和接纳,需要时间和理解。
赵明渊言行举止之中对她的关怀与体贴,石青璇自然感受得到。
然而,她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确定自己的感受,并逐渐接受赵明渊所表达的情感。
赵明渊想要让石青璇逐渐放下心防,平复内心的疑虑,摧毁她内心的保护壁垒,却也绝不容易。
石青璇的猝然离去让赵明渊陷入了纷繁复杂的情感波澜中,可比起自己,赵明渊却更为石青璇而忧心。
赵明渊心知,石青璇这一去,此后只怕将在长居幽林小筑不出,寄情山水之间,与自然为伴,再也不问世事了。
在这样与自然相连的生活中,石青璇想必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满足。
清晨的阳光透过密林的树叶洒落,抚摸着她的脸庞,就如同大自然在亲吻她一样。
她喜欢漫步在旷野之间,沐浴在晨曦里,聆听着树间鸟鸣的和谐旋律。
白天,她会尽情享受蓝天白云、山水树木,与蝴蝶、鸟儿玩耍,放飞她内心的自由。
每一株花朵、每一本书、每一寸阳光,都是她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
傍晚时分,她常爬到高处,静静地等待夕阳西下,欣赏着绚丽多彩的天空,目睹大自然的最美时刻,感受着时光的静谧流逝。
在星光闪烁的夜晚,她坐在小屋门外,凝视着那闪烁皎洁的星空,与自然对话,与自然共舞。
咦?
上一篇:人在天启城说书,无心找我论道
下一篇:综武:召唤雷电将军,朕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