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477节
就比如除了江夏主战场外,南边的长沙、衡阳、庐阳三府,就是楚国最大的破绽。
若是宁国能抓到机会,来个兵分三路,各派一位先天宗师,领着大军猛攻此三府。
那么以楚国的实力,困于先天宗师的不足,必将左支右绌,破漏百出。
最后,说不定就能被宁国趁机突破,领兵杀入楚国洞庭腹地。
若真让一支宁国兵马,在洞庭境内肆虐,那么不仅国都巴陵会受到威胁,处于江夏前线的陆渊主力,也将面临着被两面夹击的危险。
甚至其它岭南两路大军,江北的周青大军,都有着后路断绝的威胁。
到时此局真出,那么这一场大战,楚国可就真的形势恶劣,有着大败亏输的风险了。
但好在,宁帝沈丘出生世家,一生顺风顺水,轻而易举就掌握一朝国政,最后甚至轻松接受禅让,开创一代王朝。
虽然因为世家子的身份,和这些年的经历,他能力实力确实磨练的不错,可称当世一流。
但以上种种,都难以掩盖他最大的缺陷。
那就是作为一切都是继承而来的人,沈丘哪怕能力再强,相比于陆渊这种草莽出身的人,都少了一股子拼搏气。
陆渊感冒着整个楚国覆灭的风险,与宁国做一场豪赌。
可沈丘拥有的一切,都是基于宁国,基于他六姓七族世家的身份。
是以上这些,给予了他现在的成就。
所以此时如果要将宁国,将六姓七族数千年的基业,拿出来和陆渊这位沈丘眼中,卑微的贱民对赌,便就没有这份魄力了。
因此,哪怕沈丘统领的主力大军,有着四十万兵马,还有六位先天,可谓半个宁国的实力了。
但也正因为是半个宁国的实力,所以在统领这些兵马的时候,沈丘才畏畏缩缩,竟然都不敢将所有兵马集结起来,和陆渊决一死战。
不仅如此,他就连分派兵马,分头突袭楚国洞庭郡,都透着一股子小家子气。
才只分派了一路兵马偷袭长沙,不敢将所有兵马都派出去。
最终留下一支十万人的预备队,可能还有一两位先天宗师,就是打着若有不测,还能有这十万人作为后路。
或者前方战事不济,能紧急抽调支援的打算。
不能说,这种策略是完全错误的。
若是己方能一直保持优势,那么照此策行事,的确是上上的稳妥,能保证自己这边立于不败之地。
可问题是,宁国真的有对楚国的绝对优势吗?
只看主战场洞庭郡这边,楚军有二十一万兵马,宁国有四十万。
但楚军是属于反手一方,还能征调民夫,靠着城池地利,其实和宁军的差距并没那么大。
放大一些,从楚国和四国的力量对比来看。
此战楚国四处战场,最前线一共动员了十位先天,七十万主力大军。后方西南附庸国处,西北汉中郡,加起来也还有两位先天,约十万附庸军,十万禁军,计二十万兵马随时待命。
如此合计十二位先天,九十万兵马,为了这场大战,楚国可以说倾尽一切了。
可四国联军呢?
宁、苏、宋、南海加起来,先天宗师也不过十二人,联军合兵也才八十五万左右,甚至比楚国还少。
只从纸面数据来看,楚国这边其实是还胜过联军的。
之所以会造成明面上,楚国处于劣势的局面,还是因为陆渊往其他三处战场倾斜了太多力量,导致主战场有些虚,才会给世人这么一种假象。
可如今。
随着陆渊进行豪赌,而沈丘又因为顾虑太多,不敢投入所有实力,令得两国在主战场上,形成了现在这种僵局。
宁国也错失了唯一击败楚国的机会。
此后随着时间推移,等楚国这边底蕴积累,慢慢爆发出来,联军败北已是注定的事了。
沈丘世家出身的心性,错误的抉择,已经使他走向了败局。
“不过,虽然此时胜利的天平,已经站在楚国这边了。
但如果沈丘突然醒悟,开了窍,从国内拼命调动兵马,再度执行突袭洞庭的计划,那还是有可能被他翻盘的。
此点不得不考虑。”
陆渊摸着下巴,却是考虑到了沈丘,留在洞庭郡的十万大军,一两位先天。
还有宁国留在境内,用来防备江北梁国,同时镇压国内的二十万大军,以及四位先天宗师。
这两股力量加起来,也是不容小觑的。
若沈丘真的不顾一切,或者说冒点风险,宁国国内还是能凑出二十万大军,以及三四位先天宗师,用来针对楚国的。
这股庞大力量如果被他分开,各自突击庐阳、衡阳两府,或者再分一部分进攻长沙府。
那么三面突袭之下,陆渊还真会手忙脚乱,难以支撑。
“虽然以沈丘的性格,大概率不会执行这更疯狂冒险的计划,但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呢?”
陆渊揣测了一下沈丘的性格,摇了摇头,略有鄙夷。
但谨慎起见,还是下定决心:“等楚维突破了,还是把他派往庐阳府吧。有这么一位先天驻守,哪怕宁国突袭,也能保得府城不失,将其拦于边界之处,不令令军突入国内。
还有灵女也是,可以令她前往衡阳府,接管当地防务。
这样长沙、衡阳、庐阳等边界三府,就都将有一位先天宗师坐镇,再加上征召民夫,差不多也都能凑到十万兵马。
这等实力,不求进攻的话,竟是防守,已然绰绰有余了。”
陆渊还是决定稳一手。
毕竟时间是站在他这边的,没必要再像先前一样,继续冒险了。
至于将灵女和楚维调走之后,主战场这边,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不是陆渊自吹,靠着江夏坚城,还有这里的十余万水陆兵马,再有自己这位天下第一高手。
别说城外那区区十几万宁军了,哪怕沈丘把豫章郡那十万大军,还有手中剩下的五位先天集结起来,想打下他守着的江夏城,那也是痴人说梦。
到最后别把自己牙都给崩碎了,便算对方走运。
“就这样决定了。洞庭郡主战场这边,边境四府都采取守势,每处安插一位先天宗师和十万以上兵马,用以抵御宁军。
其它三处偏战场,则是采取攻势,以尽快取得突破。
同时除了楚维外,剩下李良他们,这四位弟子,到了明年开春临夏之后,应该也都要陆续突破先天了。
届时可将这多出来的四位先天,分别派遣到三处战场,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按这策略。
或许顺利的话,明年这个时候,或许就能取得这场决战胜利。
然后花个一两年、两三年,逐个攻灭各国,扬州也就一统了。”
陆渊分析完如今各处战场形势之后,又稍稍调整了一下自己战略,作出新的决断。
等回顾全局之后,确认没有疏漏,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微笑。
……
事实证明,陆渊主战场坚守的策略,是极其正确的。
在江北襄阳郡偏战场的战局,因为主战场的影响,被周青抓到机会,取得突破的时候。
其它两处本就优势极大的岭南战场,都不用陆渊主战场的支援,开局便占据了极大优势。
神武十年九月二十七日,青云子率十六万楚军南下,进攻岭南南海国。
因为南海国采取守卫国都的缘故,除了国都所在外的其它诸府,很快便因为抽走了大量精兵,极度空虚的缘故,根本没费多少力气,就被楚军攻占。
短短半月之间,楚军都是在一边赶路,一边接收沿途各城中度过的。
等到了青云子率领大军抵达南海城下时,南海城以北、以西共计六府,都已改换旗帜,归于楚国。
不过到了这时,宁国派来的支援大军也从豫章南下,自东面而来,和楚军差不多相同时间,赶到了南海城下。
随后青云子率军,主动找宁国援军接战,在南海城外,陆续爆发了数场大战。
而一直习惯了龟缩的南海军,则发挥了他们的老传统,只是躲在城中,看着楚军和宁军大战。
最后还是拧不过宁军要求,以及威胁,才勉强派出了五万民夫组成的军队出城,协助宁军对抗楚军。
但南海军的援军不来还好,他们一来,原本还能和楚军抗衡的宁国大军,瞬间就倒了血霉。
那些匆匆召集来的民夫,别说连刀枪都可能有点不熟悉了,其它列队阵战、辨别旗号等等军伍知识,那更是一个都不懂。
这种近乎于乌合之众的军队,只是待在城头守城,扔扔石头,倒倒粪水,或许还勉强可堪一用。
可将他们派出去,和征战天下,几无败绩的楚军交手,那就完全是给楚军送战绩了。
因此在南海军加入战场之后,原本和楚军厮杀的不分胜负的宁军,顿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破绽,然后这个破绽被青云子敏锐抓到。
当即令李雄率领军中拣选出的一支精兵,朝着南海军的阵营猛攻,不过片刻工夫,就将这只乌合之众组成的南海军给击的溃散,在战场上大败而逃。
之后事情就简单了,不过是驱赶溃兵,冲击宁军阵营。
趁着敌军大败,士气低落的机会,李雄领兵,一连击溃了宁人数个军阵,更是一口气打到对方营寨,连夺宁军数营,斩俘宁人万余兵马。
而青云子也在主战场上,趁着宁军侧翼溃散,人心浮动之气,领兵猛攻。
最终宁人支撑不住,大败而逃,楚军则趁势掩杀,斩获收降无数。
甚至就连宁人的一位先天宗师,都被青云子抓住机会,给打的重伤,差点就死在了战场上。
不过即便逃得一命,只能也丧失大半战力,在养好伤之前,是发挥不了多少作用了。
此次大胜,楚军不仅击溃了南海国五万杂兵,更是斩首宁军过万,收降两万余人,一口气消灭了宁军主力三万多兵马,还重创了对方一位先天宗师。
若是再算上前几次大战的收获,宁人派来南海国的十万兵马,已经折损超过五万,可谓主力尽失。
剩下四万多残兵,再也难以和楚军抗衡,已经退到了南海城下,重新扎营,和城中的南海军互相依靠,龟缩营寨,死守不出了。
而青云子则趁机攻了下城池和营寨,发现讨不了什么便宜之后,便率着主力屯于城外,包围牵制着南海城的两国联军。
然后便让李雄领着一支偏军,率军东进,去攻打宁国东边的另外三府了。
等他率军回来,南海国一郡十府,也就只剩下最后一座南海城,孤零零的顽抗楚国大军了。
以一隅而抗天下,自然不可能长久。
而南海城内十余万兵马,数十万人口,每日人吃马嚼,消耗的粮食也是天文数字。
上一篇:综武:瞎眼说书,曝光十大通天路
下一篇:人在综武钓鱼,修炼天赋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