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479节
“此等误国之言,武安侯何敢开口?”
厅内诸臣,对于白义安决一死战的方略,几乎一面倒的反对与指责。
其中大营内的另一位同出世家的武侯,作为此战先锋的武息侯李明浩,更是摆明车马反驳道:“武安侯此言缪矣!
楚贼不过一时兵胜,然其连年动兵,先讨西南诸夷,后并西川二国,再征河谷之蕃,又夺周之汉中。
此前后四战,连绵六载,年年动兵,未见休也。
如今楚国穷民困,百姓疲惫,苦战久矣。
现其不知休养生息,止戈太平,反而贪婪无度,背盟弃约,无故征讨南海,终致我等四国并伐,乃有今日之祸。
此时不过一时挫折罢了。
纵江北岭南二处战场,我王师一时败绩,但合计损兵,也不过七万余而已。
即便加上江夏这边,折损兵力也才十五万。
此等损失虽多,但我大宁雄师八十万,哪怕去了十五万人,也还有六十五万众,兵马未见逊于楚国。
兼且我宁国户口繁盛,百姓千万,浩如烟海。
又休养生息十余年,府库金银,仓廪粟米,车载斗量,难以计数。
只需王命一下,五郡之民,六库之银,百仓之米,尽数发用,百万大军,顷刻可成。
此基业之深,底蕴之厚,皆大王十年仁政,辛苦耕耘所得。
如今基业未尽,底蕴未发,雄师未出。
何至于舍金玉而拿木石,弃根本而捡微末。以万乘之尊而搏蛮鄙之户,自降身份而行险事呢?”
不是所有人,都有白义安那个魄力,敢于赌上一切,拼个未来的。
厅内众多臣子,大半出生世家,再次也是州郡豪强,亦或宗门子弟。
此类之人,皆有家有业,有妻有女,有亲有族,富贵无限也。
此时白义安让他们拿出自己一切,去和此时凶名赫赫,所向披靡,气势不可挡的楚军决一死战,玩呢?
朝廷才给我几个钱啊?
就想让我抛家舍业,致性命于不顾,拿着祖宗基业去赌。
是你在做梦,还是我傻?
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指使下面人去为自己一点赏赐,而死命搏杀的公卿大族们,已经没了那种先辈拼搏一切的血勇之气。
面对想要改变这一切,触犯了自己利益的白义安,本能的就选择了反驳与抵制。
而且他们反驳的理由也很正当。
与出声草莽的楚国不同,他们可都是千年世家,天潢贵胄,身份尊贵,底蕴深厚,怎么能如同一个匹夫一样,动不动就想拼命呢?
宁国底层的贱民,还没死完呢!
府库内的金银米粮,还没耗尽呢!
有着如此丰厚家底的他们,有必要行险,何意一无所有的楚贼拼命吗?
就如李明浩所说,宁国还有千万之民,还有十年积储,这些全都拿出来,顷刻间,可再募百万之兵。
你先别管这些兵马,质量怎么样,首先数量上就上来了。
把人招募出来,哪怕指望不了他们像现在的精兵一样,能在正面战场上,和楚人硬拼。
但让他们像州县兵一样,只是守城卫土,这总是做得到的。
眼下他们是主动进攻一方,楚人一意防守,己方强攻不下,连连挫败,损失惨重,这其实也没什么。
毕竟,防守方总是要比进攻方,更有优势的。
但一时的失利,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彻底失败了。
这只能证明楚国确实强大,哪怕宁国联合了岭南三国,也消灭不了而已。
并不能说明宁国就弱小了。
白义安的提议,虽有一定道理,但也难掩其中的危言耸听之意。
反正沈丘听到这个提议之后,心中也和在场众多大臣一样,觉得离谱荒唐,下意识的就反对抵触。
不过,考虑到刚刚白义安的暗讽,还有自己现在的地位隐有不稳,他也不想过于得罪,这位世家主战派的代表。
因此沈丘委婉道:“武安侯此言有理,此时确实是需要拼搏之时。但我大宁还有余力,却也没必要赌上一切,去和楚贼拼命。
祖宗将社稷传于我等,是让我等绵延万载,香火不绝的。
而非令我等行险疏忽,以天下之器而争一时之气。
此刻孤以为稍有不妥,不知武安侯第二策为何?”
没有丝毫意外,沈丘顺从了民意,否决了白义安的提议。
而对此,白义安却是早有所觉,不过看满堂畏战惧战之气,心中人忍不住失望叹息。
对于千年繁华腐蚀下来后的临海世家,再也不抱丝毫希望了。
所以听到沈丘询问第二个策略,他也没遮掩,直接道:“既然大王与众臣,皆以为决战不妥,那便如此吧。
可即不愿决战,那仅靠我等如今实力,想要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楚国,已经是微乎其微,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因此,以臣之见,既然正面战场上取胜,已不可行,还不如干脆放弃攻灭楚国之念,转而保存社稷。
臣请大王尽撤西征之兵,率师返回国内。
然后以我等数倍于楚国之水师,封锁江面,阻贼东进,护佑长江天险。
同时豫章郡以西、以南,建安郡以南等,与楚贼交界之处,广修堡垒,建城立关,凭借山川之险,拦贼于国门之外。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令山河永固,以我大宁如今六十万兵马,还有不够。
臣听说,暴楚之贼,为了增厚军力,如今在国内执行两户征一丁的国策,这才能以贫瘠国力,供养七十万大军。
此策可强国强军,臣请大王舍弃仁爱百姓之念,效仿楚策,于国内广征兵马,强我军力。
如此,以我大宁三百四十万之户口,足可再得百万之兵。
同时大王还可派出舟师,泛海而下,想去南海、苏、宋等地,接引三国之师回国。
此三国虽为楚贼所败,但国中精锐还存,合计也有二三十万人马,另有两位先天宗师。
若能全都接回国内,那我大宁举国上下,兵马便可达两百万众,先天宗师亦有十六人之多。
同时紫云道、六阳派等仙门武宗,门内亦有不少先天宗师存留。
其等处于我国宁国境内,这是我宁国之民,当受天子之命。
大王可派遣使者,征召两门之宗师,或可再得三四位先天。
如此尽发国内,广修堡垒,纵楚国夺了江北岭南之土,面对我两百万之师,二十位先天,只要我一意死守,其又能奈何?”
不知道白义安是故意如此,还是性格使然。
在厅内众人,否决了他上一个震惊全场提议之后,接着提出的第二个提议,又是这么的惊世骇俗,专门往极端走。
完全从刚才的极端主战,变成了极端避战,着实又吓了众人一跳。
不过相比于先前的冒险,白义安消极逼战的主张,众人接受度却好上许多,甚至颇为深合一部分人的心意。
毕竟,若真按白义安所言来办,宁国难不难看,丢不丢人,先且不说。
但那个安全感,绝对是有的。
有两百万大军,二十位先天守护,给楚国一百年,都别想打破这铁桶防御。
这可真是老成谋国之言啊!
许多人脸上不由露出了认同之色。
故而,等白义安说完之后,倒也没人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发出反对之声。
第359章 中庸之道
眼看着随白义安最后一个御楚之策说出,厅内众臣隐隐有着赞成之势,沈丘总算坐不住,站出来开口说话了。
“武安侯此策,确实老成谋国,乃是稳妥之计。”
沈丘先是出言肯定了,白义安最后一策的实用性和正确性,然后话锋一转,道:“不过一味龟缩,避守不出,却也实在太灭己方志气,长楚人威风了。
要是传出去,让天下人知道了,岂不都以为我宁国怕了楚贼?
故而,不顾一切的退兵,这是不行的。
我等虽然要撤,但也不能如此撤,须得讲求方略。”
说到此处沈丘顿了顿,然后看了下方望过来的群臣,视线着重在白义安身上顿了顿,才继续说道:“武安侯方才一共提了御楚二策,以朕看来,这两策,其实都有可取之处,不过都有些太过偏执极端了。
不是赌上一切的决战,就是放弃一切的保守,极战极守,有失中庸之道。
但若是将两策综合一下,兼取其长,摒弃其短,便是可行的良策了。
朕以为,武安侯第一策,其实也不错。
我大宁国力深厚,如今在战场上所动员的力量,远未尽全力,方才使得楚贼得以逞凶。
若将后方之军,调集而来,未必不能与楚贼争锋。
在豫章彭蠡大营处,我军还有十万兵马,以及两位武侯,此等实力,足可再开一二处战场了。
朕欲将营中之兵,分成两军,各由另一位武侯率领,分别袭击楚国之衡阳、庐阳二府。
此二府与长沙一般,虽号称有十万之众,但大多不过是征集而来的民夫,留守的楚贼主力其实并不多,皆不过两万禁军,或郡府县兵罢了。
如今楚国之内,尚可调动的先天宗师,随着该国左相孙思文,赶赴长沙支援之后,便无任何余力。
最多,听闻陆贼新近纳入宫中的一个蕃妃,似乎是什么雪原蕃人的邪教灵女,好像也是先天宗师一级的人物。
但也就仅此一人而已。
陆贼即便将其派出,也最多保住一府不失,庐阳衡阳之中,依旧有一府缺少先天宗师镇守。
故而,若有两位武侯率兵攻打此二府,以武侯之力,我大宁精兵之强,攻打没有宗师坐镇的两府,大有攻破之可能。
两路兵马,只要有一路能成,便可杀入楚国腹地。
上一篇:综武:瞎眼说书,曝光十大通天路
下一篇:人在综武钓鱼,修炼天赋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