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528节

  现在人口少的时候,迁移民众,总比以后人口繁衍到数百上千万,再来迁移要划算的多。

  碰到的阻力与耗费,也要少不少。

  只是这样一下子放弃西南、岭南四个郡,几乎等同于楚国疆域缩小了三分之一,面子上的极为难看,先不去说。

  就说少这么多领土,陆渊自身获得的气运的减少,就够让人难受的了。

  先前吞并了岭南三国,直接令楚国的气运上涨了两成,刚好填补了他失去洞天的灵气亏损。

  此时放弃四郡,虽人口没有损失多少,但对于气运的影响,还是有那么些的。

  说不定就会少个一成、半成气运。

  所以南边放弃可以,但这气运却不能令他减少。

  “看来这方面,还得落到江东那里去了。”

  陆渊嘴中念叨着,人已走到一边,看向墙壁上挂着的扬州鱼图,视线紧盯着江东宁国占据的二郡。

  自从这几月来,楚国拆分西南、岭南三国,一口气扩增了八个附庸国,尽收其地的消息传回后。

  不仅楚国国内一片欢声鼓舞,和楚国紧邻的周边各国,也瞬间风声鹤唳,紧张兮兮起来。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

  随着楚国一步步梳理内政,解决完后顾之忧后,已经能整合更多力量的楚军,定然不会安坐于国内,而是会转而图谋扩张的。

  而那扩张第一步,自然是如今扬州最后一个还未臣服的国家,前扬州霸主,占据了江东二郡的宁国了

第389章 江东问题

  自从西征之战败北后,沈丘领着一干残兵败将返回国内,就一直没过上什么安生日子。

  这一年来。

  先是拼命的扩征兵马,在国内到处拉丁,临海各世家也是出钱出粮,如此拼尽全力,好不容易是将全国兵马,重新恢复到了战前八十万之众。

  可兵马虽然恢复了,但也只是数目罢了。

  恢复过后的宁军,不管是兵源素质,还是训练时间,都远不及战前那些宁国花了十年,才养训而出的精锐。

  唯一让宁国安心的一点是,虽然常备兵马的实力大为衰退,但他国内的顶层战力,先天宗师的人数,在得到了紫云道的全力帮助下,还保持着十三人的规模。

  这等先天数量,放在天下之中,都已经是不落的了。

  要知道,北边徐州,那个坐拥六郡的徐国,先天宗师也才十二人。

  冀州的赵国,先天也只有十六人。

  宁国却有十三位先天,再加八十万兵马,只从纸面的武力上来看,根本与当世的霸国无异。

  唯一有些弱的,也就是地盘有点小,人口有点少罢了。

  宁国如今只掌握了两郡十七府,其中广陵郡有三百万人口,临海郡有五百万人口,两者合计,人口不过八百万而已,疆域面积也不过堪堪万里之土。

  从底蕴上来看,宁国无疑是跌落了霸国之位。

  但从武力上看,却依旧可以被称作霸国。

  靠着十三位先天和八十万大军,如今偏居江东一隅,龟缩在金陵城中的宁国,倒也足以维持霸国体面。

  而天下各国,也因为宁国的武力,倒也没太过看轻他。

  依旧认为对方算是个霸国,给予了相应的认可和地位。

  毕竟从如今形势来看,虽然楚国统一江东,已经是大势所趋。

  可宁国掌握的兵马和先天宗师,依旧是极为可观的。

  有八十万大军和十三位先天坐镇宁国,只是全力防守的话,就算楚国倾国之力来攻打,怕也没那么容易吃下。

  只要宁国不犯错误,出现什么太大纰漏,那么这场楚宁之间的战事,注定是一个残酷无比的血肉磨坊。

  打个一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若是再有外国的力量插手,楚国甚至都没可能统一江东。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局面。

  实际上以宁国八百万的人口,想要供养如今八十万大军,注定是一个极其艰难,甚至难以为继的负担。

  事实上也是如此。

  宁国国内的八十万兵马,除了三十万老兵组成的精锐,给予的是常备战兵的待遇。

  其他五十万新募的新兵,都是按照府县兵,甚至屯田兵的待遇来安置的。

  这五十万新兵,平时生产耕种,战时征募为兵,其中战力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屯田兵根本打不了硬仗,也就只能守守城,维持一下治安罢了。

  不过以宁国如今面临的恶劣局面,向外开拓基本是不可能了,他要做的也就是防守而已。

  所以以三十万精锐为骨干,再搭配上五十万屯田兵作为羽翼,倒也确实能支撑起宁国的防御体系了。

  这也算是一种物尽其用。

  可即便是采用了屯田兵制,以举国之力供养八十万大军,依旧压得宁国的财政,透不过气来。

  不仅是财政。

  因为大量男丁被征募为军的缘故,宁国境内三分之一的成年壮丁脱离了生产,地方上的手工业、商业、以及农业,无不受到严重影响。

  地方上的农田,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抛荒现象,就算一些有人耕种的农田,也因为缺少足够劳力,无法精心侍弄,导致粮产减少。

  如今的宁国境内,虽然得益于土地的富庶,出产的粮食能勉强自给自足,还没出现粮荒。

  但只要与楚国的战争一开始,随着更多的百姓被征发为劳役,后方生产人口的进一步减少,宁国出现饥荒是肯定的。

  可能战争维持个半年一载,顶多两三年,宁国就会因为缺粮导致的饥荒,最终不战自溃。

  所以宁国如今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

  足够的士兵和强大的武力,让宁国能与楚国的战争中自保,可它浅薄的底蕴,却又无法维持这份武力,难以支撑战争长时间化。

  灭国的危机,始终笼罩在其头上。

  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自北方的朋友,那个统一了青州,成为当世第一强国的梁国,向金陵派出了使臣。

  “按照玄成子传来的消息,梁国向宁国派出使臣,不仅签订了结盟互助的协议,还对宁国展开了大量援助。

  每年愿意给宁国提供两千万两银子,以及一千万石粮食的援助。

  这些钱粮,足够让宁国再武装起三十万常备战兵,如果换成府县兵的话,宁国那五十万屯田兵都能安置了。

  这样有三十万战兵,五十万府县兵,正常情况下,只要我不亲自出手,楚国想吞下宁国,还真的棘手无比。

  不碰个头破血流,花个十几年时间,死个百万人,恐怕还真拿不下它。”

  陆渊回想着近些时日来,梁国在宁国的活动,不由冷哼一声,心中颇为愤怒。

  很显然,随着楚国击败宁国,渐渐开始统一扬州,北方那个雄霸中州半域的梁国,已经开始对南方正在崛起的楚国感到忌惮。

  这是对宁国的资助,便就是如此。

  有了梁国的援助宁国,不仅可以加如今的八十万兵马维持下去,可能将其训练到一个较为精锐的程度。

  将来两国开战了,梁国也会资助大量钱粮,帮助宁国维持大军,将这场战争不断打下去。

  甚至梁国也可能直接出兵,帮助宁国抵御楚国,或者直接攻打楚国本土,从其它战线牵制楚国力量。

  以梁国的实力,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据陆渊所知,或者说梁国明面上摆出的力量,便有三百万常备兵马,其中大半都为战兵,皆是天下精锐。

  此外,梁国还得到了其国内两大仙门,丹鼎道与苍龙道的全力扶持,这几年来培养出的先天宗师,极其之多。

  算上其往年底蕴,如今梁国先天人数,已有四十三人之多。

  其暗地里,还不知是否有所隐藏。

  而且丹鼎道与苍龙道中,应该也还有十名左右的先天留守宗门,没有出仕梁国。

  这些都可算作梁国的高手底蕴。

  所以梁国境内的先天数量,或许有六十之多,甚至七十也不一定。

  以这份实力,就算扣除国内地方留守,以及必要的防备边境各国的人手,梁国都可轻易抽调出一二十位先天,上百万兵马,用来发动针对楚国的战事。

  对方如今之所以没有对楚国用兵,一是忌惮楚国实力强大,如今摆在明面上的实力,便有百余万常备兵马,以及直属的二十二位先天。

  另外楚国还有十一个藩国,也可动员出五六十万兵马,十一位先天。

  以这等实力,梁国就算发兵来攻,也不一定能赢,倒是损失惨重是可以肯定的。

  二是因为如今攻打中州之外的疆土,完全就是赔本买卖,打下来了,也守不住几年。

  所以冒着耗费以亿计的钱粮,承受以百万计的兵马损失,以及很可能多达数位、甚至上十位的先天陨落的代价,发动一场对楚国的战争。

  最终所能夺得的利益,只不过是仅能使用个几十年的土地,还是被战争打烂了,完全荒废的那种。

  面对这么个结果,梁国上下的君臣,脑子就是再抽筋,也不可能去做这种赔本买卖啊。

  而且那还是打赢了的结果。

  要是战争打输了,梁国在南线损失百万大军,死伤十余位先天,一下丢了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几乎可以说是国本动摇了。

  没了这些武力,不仅其境内统治会出问题,周边各国,怕也会像是闻到腥味的鲨鱼,跟着楚国一起扑上来,来分食梁国这个美味的大餐。

  已经差不多统一了扬州的楚国,不管是实力上,还是潜力上,都已经和梁国处在差不多相等的地位了。

  面对这样一个可怕敌人,梁国就算再是忌惮,也不可能贸然擅起边衅,发起一场国战。

  就算陆渊也知道梁国可怕,却也没立刻对梁国北伐一样。

  两国都知道彼此必有一战,但两国也都在避免开战。

  免得两败俱伤,给他人做嫁衣。

  所以陆渊在等,想先统一扬州,然后等北方诸如魏、周、赵、徐等,被寒潮逼迫的各国不断南下,先发起对梁国的战争。

  到时等这些梁家吸引了梁国的火力,消耗了梁国的兵马后,那才是楚国北伐的时机。

  反正四极将废也是讲顺序的。

  先是北冥幽都的寒潮,然后才是西边的地震,南边的毒火,东边的风暴。

首节 上一节 528/8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瞎眼说书,曝光十大通天路

下一篇:人在综武钓鱼,修炼天赋逆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