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577节
而如今,两国大战,魏国原本作为腹地的河南、南阳二郡,都被楚军杀了进来,搅了个天翻地覆。
两郡男丁几乎全都被征召入伍,剩下留在地方的,只有一些老弱妇孺。
靠这些老弱妇孺,能种多少田,能耕几亩地?
所以毫无疑问,今年两郡内,魏国控制区域的粮食产量,将迎来一轮暴跌,是肯定的。
到时粮食欠收,这两郡未能的缺粮,问题可就不是二分之一,可能是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了。
大半人将吃不饱饭。
他们吃不饱饭,就只能活活饿死。
吃土,吃草,甚至互相食人,这种种惨剧,都将在这片土地上的上演。
这一幕,若是真的出现。
试问,若你作为被强征入伍的魏人,在知晓了自己的妻儿老小,在家里竟然是这种惨状后,还有心思跟楚人打仗拼命吗?
甚至,可能他们自己都要饿肚子,亲身经历这种惨状。
这些要是真的爆发了,魏军必然士气暴跌,人心涣散。
别说打仗了,不来个哗变起义,杀光造反,都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仅仅一个缺粮问题,就是两军魏人的致命死穴。
这也是为什么陆渊预估魏国潜力之后,明明知晓对方实力不弱,仅靠两个行营可能拿支不下,却还依旧出兵的原因。
那就是对方缺粮。
只要抓住了这个要害,便抓住了整个魏国。
因此,此时在这两郡的进展缓慢,青云子并不着急。
他只是让人固守现有区域,同时清理占领区域内的魏人抵抗力量,配合陆渊发动的铁拳行动,对两郡地方来一次净化。
然后做的最多的,就是传讯后方,让他们抓紧运粮过来了。
是的,就是运粮。
既然已经知道,魏国控制区域内,将要发生一个惨剧。
那么楚国怎么可能不做准备?
在两郡之内,魏国控制的人口,约还有两千万左右。
这么多魏人,可都是三帝苗裔,和楚人并没有太多的文化隔阂,能够直接同化吸收的。
对于陆渊来说,这些人更是给自己提供气运,提供兵马,并且生产各种资源的宝贵财富。
他虽然曾经说过,为了中州安稳,不惜杀光一半,乃至大半人。
但这也只是表决心而已。
若能不杀人就安定地方,陆渊自然也不想去造杀孽。
所以哪怕是魏人,可要是能救一个的话,他还是愿意尽力去救的。
天下动荡,苍生何辜?
九州群雄为了那一尊帝位争霸,本就已经苦了太多百姓。
如今陆渊有志于扫平天下,还九州一个安宁,自然要从此时做起。
视各国百姓为自己百姓,是九州天下为自己天下,是苍生黎明为自己庶子,方不负自己通过他们攫取的一切。
这也勉强算,自己的一丝仁心吧。
当然,他也并不是纯做圣母。
青云子调集大量粮食,囤积在河南南阳二郡,本身也有瓦解魏军抵抗的用处。
想想看。
你这边在饿着肚子,在易子而食,在发生人伦惨剧。
我这边顿顿吃饱,米饭飘香,甚至还有酒有肉,日子过得别提多潇洒。
两边一对比,你是魏军,你会怎么选择?
怕是到时候,给一口吃的,就能轻易诱惑魏军倒戈。
给一袋大米,就能让一个城池开门。
这不是笑话,而是为了生存做出的血淋淋的事实。
屯粮,囤的不是粮,而是人心,是大势,是天下。
河南、南阳二郡,魏军固然还顽强抵抗着,甚至还控制了大半区域。
但这两郡,实质上,已经成了死地。
魏国的长安君臣,若真的选择东狩,固然能得一时之安宁。
但太平不了两月,就要陪着举国臣民一起饿肚子,一起人竞相食了。
而且他们要是跑到那里,楚国把关内、朔方一堵,他们可就真成瓮中鳖,插翅难逃了。
面对这种未来,傻了才会去那里。
反倒是北狩朔方,固然偏远了些,也穷苦了些。
可这里东边是草原,那里还有自己的百万大军。
南边是关内长安,这里还留守了十万大军,还有那响应征召而来,汇集的数十万乡勇民夫。
这些人还在固守西都长安,还在关内郡的各个重城死守,同样可以作为南部屏障。
东边则是赵国,是魏国的小弟。
好吧,现在魏国落魄了,对方肯定不愿意当他的小弟。
但好歹,两国也是几十年的盟友了。
魏国落难了,楚国雄起了,开始威胁到了各国的安全。
有这份前提在,魏国向赵国求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赵国就算不出兵相助,但学着徐国帮梁国一样,给魏国提供一些钱粮资助,还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只要赵国能给粮,那么魏国最大的缺粮问题,便能得到缓解。
你说解决全国人的吃饭问题,这的确勉强。
毕竟魏国现如今控制的人口,也有两千多万。
只靠一个赵国,确实养不起。
但是解决魏国临时征召的几百万大军的吃饭问题,还是勉强能撑一会的。
只要能撑住,魏国就还能顶住,国祚就还能保持。
就算最后真扛不住了。
在朔方这里,魏国也还有一条北方退路。
大不了就返回兖州老家,重新和那些南迁蛮夷争地盘去。
虽然如今的兖州,在寒潮的侵袭下,只剩下南部两三个郡,还能供人生存。
并且,这些适合生存的地盘,还在越来越缩小。
可能过不了十几年,兖州就完了。
但在这十几年内,到底还能住人不是?
而且兖州南部之地,南迁的蛮人,人口也差不多有近千万。
原先魏国看不上这些人,觉得他们难以教化,吸收进来只是国中的隐患。
可如今自己都落魄成这样了,哪还有资格挑三拣四?
上千万人口,整合一下,也是一个霸国之基。
最后真在雍州这边呆不住了,跑回兖州老家,打服那些蛮人,再建一个魏国,也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所以,河南是死地,朔方才是生机。
魏国的长安君臣,对此看得很清楚。
因此在痛快迁都,并留下重臣守备长安后。
魏国便宣布,在朔方郡城灵寿,设立北都,皇帝大臣驻跸于此,处理国内政务。
同时派出使者,出使赵国。
请求这个曾经的小弟,现在的靠山,进行援助。
另外传命,设立关内防区与河阳防区,分派重臣和宗室之王,前往两处防区,筹备抵抗楚军之事。
嗯,经过这么一番折腾,魏国这个破落的小朝廷,在楚国一记重拳之下,倒是勉强立下了脚跟,继续维持了下去。
但也只是苟延残喘而已。
最终的未来前途,实在渺茫难料。
第420章 难捱的寒冬
魏国朝堂那边打着的主意,稍稍细思,陆渊便知晓了对方心思。
不过对于此事,他倒没有太过担忧。
梁国能够对抗楚国,除了它本身底蕴确实强大之外,固然少不了徐国在背后的支持。
可徐国能放心支持梁国,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徐国处在后方,并没有和楚国直接接壤,它的本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正是得益于国内的安稳,所以徐国才可以不被其他事情分心,牵扯自身精力,能抽出足够的资源来,用来扶持梁国。
这才是事情的核心本质。
但徐国能有这个条件,是因为梁国挡在了前面,所以保证了他的安全。
可你赵国,有这个条件能耐吗?
上一篇:综武:瞎眼说书,曝光十大通天路
下一篇:人在综武钓鱼,修炼天赋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