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654节
但到了今年,才经过一年战争消耗,我等府库就已经耗尽。
到了此时,我大唐仅能拿出去年一半的兵马,用来对抗楚人。
你等也是如此。
我们不过打了一年,便难以支应,这等举国之战。
你说楚贼初次北伐时,用兵千余万,这个我信。
不然当时,也不能一举打垮梁国和魏国,击败赵国,甚至顺带反击郑国,扫荡豫州。
没有千余万兵马,根本做不到此事。
当时楚贼休养生息三四十年,也确实有这个府库财力,支撑这场战争。
可现在,已经是楚贼北伐第四年了。
先前连续三次北伐,楚贼在中州取得的战果,虽然一次比一次多,地盘也一次比一次大。
但众人所见,楚贼的用兵规模,也在逐年减小中。
从初次北伐时,一路行营三四百万人,下降到第二次的两三百万人,以及第三次的百万人出头。
这每路行营的人数,已经最直观的向我等表明,楚贼已经财力枯竭,力有不殆了。
想想也是再怎么丰厚的家底,也禁不住对方连续三次,千万人规模的大战。
事实上,从去年楚国和梁徐二国的战争表现看,对方第三次北伐动用的兵马,就已经不足千万人了。
按各方面情报估算,对方去年最多用了七八百万人,甚至可能还有不如。
以此推算。
去年财力尚有余裕的情况下,楚人就只能动用七八百万兵马。今年楚国财力进一步枯竭,能动的兵马必然更少,或许只有五六百万人。
而此次我唐国,能出一百八十万兵马。许国一百五十万人,晋国一百万人,郑国七十万人。
我们四国合计相加,兵马便有五百万人。
只从兵力上,便已不弱于楚贼了。
至于先天宗师?
我等四国合计,也有七十余人,实力已然不弱了。
楚贼说他有三百先天,此等笑话,也好意思放出来贻笑大方。
就算楚国北伐前,整个九州之地,能否有三百先天都是个问题。
楚国才占据了半个九州,何德何能,敢说自己有三百先天?
是,那楚帝本人,或许真的有仙术,可分出傀儡分身,实力可比先天。
但朕就不信,对方这些能耐,就真是那么毫无限制,能无限复制出分身傀儡来。
那是上古灵气充沛时,仙神大能尚存的时代,那些高高在上的仙人们,才有的本事。
楚帝若真有此能耐,哪还用得着分出傀儡来,直接施展仙术,自可轻而易举的取了我的性命。
仙神之威下,哪个敢不服?
九州还不是直接臣服,哪还用得着现在这样,辛辛苦苦的攻城略地,耗费无数人命统一中州。
所以,三百先天,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照朕看,这次楚贼出兵,能有一百先天,就是极限了。
甚至可能连一百先天都没有。
我等有七十余位先天,还有坚城依托,只要不莽撞,主动出城与对方浪战,小心防守的话,楚贼又能奈我何?”
唐帝长篇大论,说了这么许多,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
那就是楚国已是强弩之末。
其虽强,但不能穿鲁缟。
他们只要坚守下去,撑过楚国北伐的最后一丝力气,便可安然度过这场劫难。
楚贼消耗了最后一丝底蕴后,纵然体格潜力依旧极大。
但想要再积蓄出,足够发动又一次北伐的底蕴,没个三五年,甚至十年的积累,那是想也别想。
而三五年,乃至十年后。
他们自然能够进一步完善,现在的豫州防御体系,真正将整个豫州打造的铜墙铁壁一样,任谁也插不进手来。
甚至那个时候,已经被楚国打残了的徐国,此时也差不多恢复了元气过来。
到时他们的四国联盟,说不定就要变成五国联盟了。
有了徐国相助,他们这个军事同盟体系,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届时对抗楚国的把握,自然而然的也就更足了。
总之,未来是光明的,前途是美好的。
楚人是注定得逞不了的。
黑暗之中,总是要有一些希望与光明的。
此时唐帝做的,就是给他们四国联盟头上笼罩的黑暗,注入那一线光明,给众人带来希望。
果然,他这话说完,其他几人,尤其是郑晋二国皇帝脸上的神色,就好看了许多。
唐帝说的不错嘛。
虽然楚国强大,看上去威风凛凛。
但说不定只是表面虚胖,看起来吓人,实际却并非如此呢?
而他们这边,看起来弱势,是以豫州一隅,对抗大半个天下。
但这只是表面。
他们需要对抗的,并不是整个楚国。而是已经筋疲力尽后,只能抽出一小部分力量的楚国。
四国联合,加起来打不过整个楚国。
但打小半个楚国,这总没问题吧?
抱着这个想法,转念之后,两人心中就安稳了不少。
“既然众位都没什么意见了,那事情,就按原定计划来吧。”
许国皇帝见在唐帝话后,士气有所提振,心中满意点头,于是拿起面前酒樽,起身道:“我等戮力同心,共抗暴楚。诸君,满饮此杯,见证此誓,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胜利,共贺。”
“共贺!”
其他三位皇帝纷纷起身,举杯共饮。
伴随着碰杯声响,豫州四国联盟,在楚国北伐后,正式达成了共识,开始动员起来了。
……
正当豫州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动员,各处兵马陆续抵达前线,在军官的安排下,入驻了各处堡垒要塞之后。
在这个铜墙铁壁一样的防线前,楚军的身影,也开始慢慢逼近出现。
旌旗蔽日,漫野无边。
陆渊率着大军主力,抵达了阳夏郡。
作为楚国最早入手的中州之郡,也是最早入手的豫州之郡,阳夏郡虽然曾经孤悬豫州,与楚国本土仅靠着海路联系,沟通十分不变。
但在第二次北伐打通了东西通道后,楚国豫州和青州的领土,瞬间有了路上的直接联系。
于是作为这个东进豫州的桥头堡,阳夏军自然而然的,就受到了楚国重点开发。
去年整个一整年,楚国已经陆续向这里迁移了两百万人口,来源主要以来自兖州的北地蛮夷和魏国遗民为主。
这是楚国的政策。
开发较为浅薄的豫州,这种不怎么宜居的地方,自然不能让作为核心的楚国人来住。
那些蛮夷和被击败的敌国之民,才是来这些偏远地方开发的主力军。
不过对于那些蛮夷和魏国遗民来说,能够不用付出血战,就来到以往梦寐以求的中州安家,这本就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了。
所以,他们也不嫌开荒辛苦。
去年抵达阳夏郡后,这些移民就以本地人的村落城镇为中心,开始在外围进行着开垦,逐步试探着扩张出更多的生存之地。
此时一年过去,已经初有成效。
陆渊率军一路而来,沿途就看到了不少新的移民村落,以及在这些村落外面,开垦出来的,稀稀拉拉的一些田地。
虽然看上去,还是很原始、很蛮荒,但已经有了几分文明气息了。
只要坚持下去,持续开发个几年十几年,在经历两三代人的生养,这就是一处合格的鱼米之乡,钱粮产地了。
青州那边大片的熟地,都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
豫州这边,只是在遵循着这个脚步,慢慢前进罢了。
视察了一圈阳夏郡的移民工作后,对于移民适合当地官府工作很满意的陆渊,心满意足的返回的大营,然后就召开了军事会议。
这次出征,目的是为了击败四国,夺取整个豫州。
巡视一下移民工作,不过顺带罢了。
战争,才是主要目的。
不过就跟移民,也要分批次,分情况,分策略一样。
这第四次北伐该如何打,也是一个极讲谋略的事情。
豫州四国猜的不错,这是陆渊北伐,就五百万大军,先天宗师也就一百人。
整体数字,与对面估算的差不多。
相较于此前三次北伐来说,规模方面,可以称得上寒酸了。
所以如何用好这捉襟见肘的兵力,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就成了楚国必须考虑的事情。
而在综合了皇城司,从四国那边,探知的各方面情报后,陆渊最后定下了强干弱枝,不管几路来,只往一路去的策略。
即,直往四国最薄弱的一环攻去,先消灭一个敌人,在它们打造的这个豫州铁璧防线上,取得一个突破口。
上一篇:综武:瞎眼说书,曝光十大通天路
下一篇:人在综武钓鱼,修炼天赋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