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仙侠版水浒

仙侠版水浒 第356节

  吴用说:“两国已和,又来劫寨,何也?”

  杨可胜回答说:“可胜以勤王兵到京师,三军欲战,故可胜率之以来,非朝廷之意也。”

  杨可胜还主动说他怀中有一份奏检,可以证明他所说的。

  杨可胜是陕西勇将杨可世的兄弟,忠肝义胆,视死如归。

  吴用一看,就知道,杨可胜是个硬骨头,从他那里肯定问不出来东西。

  吴用再一看看似视死如归却一声不吭的姚平仲,嘴角一翘,然后让人将杨可胜带下去。

  等到杨可胜被带走,吴用亲自为姚平仲松绑,同时说:“将军错矣,赵宋已有亡国之象,而我大元却如日初升,将军舍了性命为赵宋来偷袭我大元军营,何其不智也。”

  姚平仲故做豪气地说:“要杀便杀,要刮便刮,休要说降于我,我姚家世受皇恩,我岂能叛国,背信弃义?”

  吴用说:“将军言重矣,吴某只是惋惜将军英雄,欲于将军说几句实话。”

  给姚平仲解绑后,吴用看着姚平仲“推心置腹”地又说:“将军必知韩世忠将军、吴玠将军、吴璘将军、王彦将军、李彦仙将军等自赵宋那边过来的将军罢?今他等在我大元皆受重用也,各个为一方边帅,坐镇一方,吴某听说,他几个中还有将军部将,将军若早来投我大元,现今便是未做到三公,三孤也定做得……”

  吴用此言一出,自以为怀才不遇的姚平仲,心中不禁泛酸!

  就像吴用所说的那样,韩世忠、吴玠、吴璘、王彦、李彦仙等人,在西军时,全都是无权无势的底层小校,给姚平仲提鞋都不配,他们见到姚平仲,不说点头哈腰,也得敬畏有加,客客气气地称一声“小太尉”。

  可是现在,韩世忠等人全都是名动一方的大将,授以节钺,而姚平仲,却连个经略使都还没有混上,就更别提获得授以节钺这种体现了皇帝对将领的高度信任和授权的荣誉了。

  如此,姚平仲难免去想:“若是我早投大元……”

  ……

第346章 高太尉,你的报应来了

  2024-06-08

  …

  历史上,姚平仲偷袭金营那次失败,损失其实并不大,所折者不过千余人。

  可是,姚平仲却觉得自己没达到预期目的,害怕被种师道以违令抗命为由而斩首,天亮前就独自一人跑了,据说他辗转逃进了深山老林之中隐居起来,后来还成仙得道了。

  成不成仙、得不得道的,另说。

  姚平仲能干出来畏罪潜逃的事,却是板上钉钉的。

  这样根本没有以死报国之心的姚平仲,很难不被特别会“劝人”的吴用给劝反。

  在吴用的哄骗、威逼利诱之下,姚平仲一咬牙,写下了认罪书,交代了他和赵桓的密谋,还签字画押,并表示他愿意出面作证,他率大军来劫大元军军营,受得是赵桓的命令。

  如此一来,大元帝国就掌握了赵宋王朝先起战端撕毁元宋两国签署的和约的完整证据。

  很快,姚平仲的认罪书和姚平仲就被送到了元大都。

  江鸿飞看完姚平仲手书的认罪书,看向南方,悠悠地说:“赵桓,这可是你先动手的,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江鸿飞当即就召集一众宰执、重臣,与他们商量伐宋的事宜……

  再说回赵宋王朝。

  姚平仲率兵偷渡黄河去奇袭大元军军营之日,赵桓一夜没睡。他焦急地等待姚平仲的捷报!哪怕他也知道,就算姚平仲的奇袭一切顺利,就算姚平仲派八百里加急往回送捷报,那也得明天白天捷报才能到。

  犹豫再三,赵桓再一次下令,派快马去浚州,让梁方平务必出兵支援并接应姚平仲。

  又想了想,赵桓觉得,还得告诉种师道一声,让种师道立即率领勤王之师北上,以防万一。

  赵桓派人给种师道送去一封御笔:“平仲已举事,决成大功,卿可率大军北上,为之应。”

  种师道这才知道,赵桓和姚平仲干得好事,他赶紧下令勤王大军集结。

  天快亮时,第一支勤王军,前军统制张撝、右军统制石濬、中军统制辛康宗、左军统制刘佃、后军统制王师古、敢战军统制范琼,集合完毕,他们立即向河北挺进。

  接着,勤王之师陆续北上。

  种师道也亲率泾源军,在第一时间北上了。

  等种师道到了浚州,才知道,姚平仲虽然全军覆灭,但梁方平接应时,大败大元军,他亲冒矢石,追杀大元军百里,斩杀了三万多大元军的将士,凯旋而归。

  种师道何等老练,他一听,就知道,梁方平在谎报军情。

  梁方平手下都是一群什么货色,种师道太清楚不过了,顺风浪,逆风投,都抬举他们了。

  而姚平仲、杨可胜等,绝对是西军中的悍将。

  试问,姚平仲、杨可胜率领的七千熙河军精锐都被大元军给全歼了,梁方平他们那群酒囊饭袋怎么可能打出这么辉煌的战果?

  种师道又让人去调查了一下梁方平部的损失。

  结果得知,梁方平部只损失了三百多人。

  种师道听完,更加确定,梁方平谎报军情了。

  事实上,梁方平带人想要通过黄河大桥,可是,他们刚到中间,就被大元军用神臂弓给射了回来。

  梁方平部立即退却。

  可梁方平及他的部下,既不想被西军给盖过去,又想要战功,于是他们便谎报了军情。

  这种事,在宋军中经常出现。

  更有甚者,很多宋军将士,还喜欢杀良冒功。

  对此,在宋军中混了小六十年的种师道,用脚后跟去想,都能猜到这是怎么一回事。

  可犹豫再三,种师道并没有向赵桓举报梁方平。

  种师道这么做是因为,他害怕赵桓被姚平仲的大败给吓到,再从主战变回主和。

  要是那样,那赵宋王朝可能就没有希望了。

  而有梁方平取得的“大捷”抵消,赵桓有可能就不会从主战转变为主和,进而破坏种师道挽救赵宋王朝的大计。

  然而,种师道还是太低估赵桓的软弱了。

  对于姚平仲奇袭大元军军营,赵桓满以为必定会成功,他期待着前线能传来姚平仲大获全胜的好消息。

  可是,很快宰执、台谏就一起上奏说:“西兵勤王之师,为敌所歼,无复存者,陛下,大事坏矣!!!”

  赵桓闻讯大惊,他没料到姚平仲不仅出师失利,还偷鸡不成蚀把米。

  赵桓急忙下诏,令各军不得进兵,也不得挑衅大元军。

  几日后,江鸿飞就派柴进和萧容来到东京汴梁城兴师问罪,他们还带来了江鸿飞写给赵桓的信。

  江鸿飞在信上说:“二月初一夜,你朝姚平仲、杨可胜等率军袭击我大元军营,后又有梁方平企图过桥劫阵。两国已通和,又来劫寨,你朝背盟、撕毁和约已实,多说无意。且两朝之事,若不互相容会,须至争战。夫如是,则岂惟菑危转甚,更恐生灵枉罹涂炭,是用遣人,以俟雅报……”

  见大元帝国要跟赵宋王朝开战,赵桓吓得大惊失色,连忙召集宰执召开御前会议,商议对策。

  此次劫营失败,对赵桓的打击很大。

  关键,搞不好,赵桓要弄巧成拙,为赵宋王朝引来战火,甚至是引来覆灭。

  胆小怕事的赵桓,立时就慌了!

  而且,实践似乎证明,李邦彦等宰执大臣反对出兵是正确的。

  赵桓立即就来个原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彻底倒向了李邦彦等主和派,甚至都不去搭理种师道,梁方平取得的“大捷”,赵桓就更加顾及不上了。

  换而言之,李邦彦等主和派重新获得了赵桓的信任。

  李邦彦等主和派认为,赵宋朝廷绝不能承认事先知晓劫营之事,应赶快想办法消除此事对赵宋朝廷产生的负面影响。

  赵桓决定再派人前往元大都,向江鸿飞说明情况。

  可是,赵宋王朝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敢受命前去。因为谁都知道,这时候大元帝国上下肯定是一片愤怒,江鸿飞君臣在愤怒之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得出来。

  最后,还是宇文虚中挺身而出,勇敢地接受了出使元大都的使命。

  赵桓又给江鸿飞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上一通狡辩,说赵宋朝廷事先根本就不知道姚平仲、杨可胜等人贪利要功妄作生事……

  李邦彦等主和派认为,危亡在即,仅做出这些措施是不够的,还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议和的诚意。应该命人持国书割地以和,并奉上地图;不行就再嫁两位帝姬给江鸿飞,或者是给大元帝国提供岁币。

  对此,赵桓皆表示同意。他令宇文虚中当面向江鸿飞解释,说姚平仲等擅用兵甲,几误和议,因此他特意遣使诚心求和。

  这天晚上,宰执大臣与有关各方相聚在都堂里开会。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之下必须坚决执行和议政策,不得有丝毫动摇。

  种师道也在场,他提出不同的建议:“劫寨已误,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遣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若不胜,然后据大河以守,以复前计,尤未晚也。胜负乃兵家之常,正当再击之耳,何遽丧气乎?”

  对于种师道这个建议,李邦彦等宰执皆不听。他们都是一帮文人,性格畏懦,不懂用兵之道,哪敢再向大元军用兵?

  不仅如此,李邦彦等人还认为,种师道攒落赵桓开战,致使姚平仲、杨可胜出师败绩,可正典宪,请求罢免种师道的职务。

  赵桓毫不犹豫地准奏。

  于是,种师道的宣抚使职务被罢免,改任大一宫使。

  其实,谁都知道,姚平仲劫营,并不是种师道组织的,而是赵桓亲自安排的。

  可现在劫营兵败,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责任,种师道因此便成了替罪羊。

  ——赵桓与赵宋王朝主和的大臣们打算牺牲种师道,让种师道来承担劫营的政治责任,以平定江鸿飞君臣的气愤之情。

  李邦彦甚至当着赵桓的面,对柴进和萧容说:“用兵乃大臣种师道与姚平仲结连,非朝廷之意也。”

  李邦彦等主和的人还一致认为,应将种师道捆绑起来,交给大元帝国处置。

  可是,柴进和萧容却不接受,反认为这样不可,还是由赵宋朝廷自行处置比较好。

  柴进和萧容的态度让赵桓君臣很慌!

  恰巧这时,高俅一家被童贯捉了,送回东京汴梁城。

  李邦彦等主和派,这才想起来,高俅跟大元帝国的很多高级将领都有深仇大恨,哪还有比高俅一家更好的和解礼物?

  于是,李邦彦等主和派,赶紧派人将高俅一家全都送去大元帝国,作为议和的敲门砖,用来换取赵宋王朝的苟延残喘……

  ……

  高俅很后悔!

  他后悔,听说大元帝国要南下伐宋,就吓得屁滚尿流,立即率领三千禁卫兵南下,想要去投奔赵佶,继续得到赵佶的庇护。

  当时,像高俅这样擅自离开京城,前往东南地区的官员还有很多。

  蔡京、蔡攸父子与宋焕家族,共千余人,全都跑了,蔡京、蔡攸门下的官员,也大部分弃官而逃。

  高俅是因为见此,才把心一横,也率领三千禁卫兵护送他的家族南下,想要继续赖在赵佶身边。

  可让高俅万万没想到的是,童贯先一步将赵佶给保护起来不说,还借着赵佶的命令逼着他在泗州守御浮桥,不得南来。

首节 上一节 356/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恭请陛下斩仙

下一篇:仙子怎会是反派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