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版水浒 第388节
原本高丽肃宗凭借平定李资义之乱夺位,三代与高丽王室联姻的仁州李氏外戚家族遭到了限制,李资谦等被迫蛰伏。
但随着高丽睿宗纳李资谦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为妃,他的二女儿还为高丽睿宗生育了王楷,李氏家族死灰复燃,势力重新膨胀起来。
王楷即位后,封李资谦为协谋安社功臣、守太师、中书令、邵城侯,同年十月加封汉阳公。
而且,李资谦又将他的三女儿、四女儿(也就是王楷的三姨母和四姨母)嫁给了王楷。
这样一来,李资谦就既是王楷的外公,又是王楷的双科岳父,还是高丽的太师,又兼任三省长官及判吏、兵部,开府建宫,而权倾朝野。
后来,李资谦借口韩安仁、文公美等图谋拥戴带方公王俌,整肃了一批反对派,从而巩固了权力。
这使得,王楷出乾德殿门外亲传诏书,百官先进宫祝贺,后到李资谦府上祝贺,礼数比肩高丽王,生日也如同帝王一般被称为“仁寿节”。
可以说,李资谦已经位极人臣。
可即便如此,李资谦还不满足,他见自己的权力都已经这么大了,哪还能甘心让王楷一直当高丽王?
所以,李资谦便想弄死王楷,取而代之。
实际上,李资谦都已经向王楷下过好几次毒了,想要毒死王楷,然后谋朝篡位。
可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王楷的三姨母和四姨母见自己的父亲想毒死自己的丈夫,赶紧出手阻止,救下了王楷的小命。
毫不夸张地说,王楷和李资谦之间的争斗,都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如果跟历史上一样,金人将攻略的重心放在了更富饶的赵宋王朝上,想要向更富饶的南方发展,高丽王朝还能在这样的局势下幸免,王楷君臣和李资谦所率领的外戚集团还可以慢慢内斗。
可如今江鸿飞堵死了金人南下的所有通道,逼得金人不得不另辟蹊径。
完颜宗望便将主意打到了高丽的头上。
年初的时候,也就是在江鸿飞伐宋的时候,完颜宗望以“高丽派报聘的使者前往金国,只带国书,没有带去降表,且不向金国称臣”为借口,向高丽发动了侵略战争。
当时,高丽国内正在内斗得紧,根本没有人想到,金人会突袭高丽。
结果,完颜宗望只率领五万人马,就跟他三弟完颜宗辅、四弟金兀术等冲过国境线,杀向高丽,接着长驱直入。
过程就不赘述了。
仅仅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金军就趁着高丽不备,杀到了高丽的首都开京城下,并且大败了高丽的二军六卫。
而且,完颜宗望等人还收编了不少高丽溃军,将之编为五个猛安,其兵力一下子就达到了十几万。
见声势如此浩大的金军兵临城下,王楷和李资谦也顾不上内斗了,赶紧不顾一切跟金国议和。
结果就是,高丽被金人勒索了大量的女人和财富。
形象一点形容就是,完颜宗望几乎复制了历史上金人第一次包围东京汴梁城。
不同的是,在那之后,王楷和李资谦并没有像赵桓那个蠢货那样选择战和不定以及挑衅金军,而是选择充分发挥了他们高丽人那种墙头草的生存本能,坚定不移地认了金国当宗主国。
用李资谦的话来说就是:“金昔为小国,事辽及我,今既暴兴,政修兵强,日以强大,又与我境壤相接,势不得不事;且以小事大,先王之道,宜先遣使聘问。”
李资谦都这么说了,处于劣势的王楷也只好下旨向金国称臣纳表。
——而且,因为这是李资谦的主张,将来王楷还可以将这个责任推诿给李资谦,让李资谦来背这个锅、负这个责。
高丽这么痛快认怂,使得金人没有第二次侵略高丽,进而也就使得高丽没有发生“靖康之耻”。
不过,这也是建立在,高丽愿意再借十万大军给金国的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在江鸿飞伐宋的这段时间,完颜宗望壮大到了手上有二十多万人马的地步。
而这,还不是金国最大的爆发。
在完颜宗望向东发展的这段时间,历史上靖康之耻的另一个罪魁祸首完颜宗翰选择了向西发展。
大辽王朝的疆土,可不只金国和大元帝国现在占领的这点。
大辽王朝强盛时期疆域,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西至阿尔泰山。
换而言之,大元帝国只是夺取了大辽王朝的南部地区,金国也只不过夺取了大辽王朝的东北地区,往北和往西还有大辽王朝广阔的疆土。
历史上,耶律大石就是占据了这片疆土,又西征一些,建立了西辽王朝。
不能向南发展了之后,完颜宗翰就将主意打到了这片土地上。
完颜宗翰听投降金国的辽人说,可敦城由于始终都没有被卷入到战火中,又闷头发展了二百多年,拥有数十万匹灵马。
完颜宗翰觉得,只要得到这几十万匹灵马,他就能横扫世界,包括大元帝国,建无上之功。
另一方面,因为江鸿飞将耶律大石和原本创建西辽的辽人全都收编了,以至于这片土地群龙无首,生活在其上的草原诸部各自为战,他们又怎么可能抵抗得了完颜宗翰所率领的百战精锐金人的入侵?
过程也不赘述了。
只说,完颜宗翰率领其手下的五万大军,一路向北,穿过沙漠,到了可敦城,然后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北辽小政权(也就是由耶律雅里建立的残辽政权),缴获了那几十万匹战马。
不仅如此,完颜宗翰还率领其手下人马,征服了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个军州的辽人和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等十八个部族。
这些小势力,每个都不大,但架不住它们众多。
完颜宗翰收编了这些小势力了之后,得可战人马近二十万。
结果,论实力,完颜宗翰的实力还在完颜宗望之上。
也就是说,金国以另一种方式壮大起来了。
如今,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率领各自的二三十万大军,再次前来大元边境叩关,想要一雪前耻。
得知这个消息了之后,江鸿飞从东京汴梁城返回燕京元大都,准备亲自应对金国的这次入侵……
……
第374章 江衍对话赵佶
2024-07-07
…
当赵佶知道,江鸿飞要将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都迁到燕京元大都安置后,他让姜尧臣替他写信给江鸿飞,希望江鸿飞能大发慈悲让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留在赵宋王朝的境内,他在信中表达了这一意愿:
“某素慕山林,谢事罢政之后,止管教门公事。某之罪固不可逃责,念兹神御远迁异国,欲乞大宋故地一郡,以享祖宗血食,不胜大愿之至。”
将赵宋王朝废掉以后,江鸿飞就已经不再见赵佶和赵桓了,就是真有什么事需要与赵宋王朝交接,江鸿飞也会派人去找赵桓,而不是去找赵佶。
至于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从职位上讲,别管赵桓干得多差,他都是赵宋王朝的末位皇帝,而赵佶早已禅位下台,所以,真正拥有决定权还是赵桓,从礼法上来说,对于赵宋王朝,赵佶是没有发言权的,他的意见最多也就是参考而已。
二乃,从性格来看,赵桓软弱可欺,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非常好说话,可以说,他对江鸿飞的命令,是百分百的服从,而赵佶的性格相对来说就比较刚烈了,而且他能言善辩,据理力争,不太好对付,关键,事到如今,曾经贪生怕死的赵佶,幡然醒悟,竟然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这可不是无的放矢。
先不说,赵佶初见江鸿飞时,就准备自杀殉国。
只说,后来大元帝国礼部的官员想要证明江鸿飞造反有理、赵宋王朝灭亡完全是咎由自取、江鸿飞成为天下共主是众望所归,就去找赵佶索要他当年同意西城所、下令搜集花石纲等有关文件。
结果,赵佶直接很不客气地说:“今城破国亡,祸变及此,何文字之有?死生一切惟命,不必以此为目也!”
赵佶一副要杀便杀别整这些没用的态度,让大元帝国礼部的官员实在是拿他没有办法。
后来,大元帝国礼部的官员只能去找赵桓要这些文件。
结果,赵桓赶紧在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人员带大元帝国礼部的官员去取这些文件,后来干脆将赵宋王朝的所有文件都转交给了大元帝国。
从这件事上,就不难看出,赵佶和赵桓谁更好对付。
柿子当然要挑软的捏了。
赵佶思来想去,决定由自己承担一切责任,希望江鸿飞能放过赵桓,放过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
于是,赵佶自写了一份札子,令人交给江鸿飞,表示,所有的过错,都是他所犯,与赵桓和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无关系,他任打任罚任杀,只求江鸿飞将赵桓及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流放到广南烟瘴小郡,以奉祖宗遗祀,终其天年。
见赵佶这么有担当,又有赵宋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在江鸿飞的耳边吹枕边风,江鸿飞想了想之后,便召见了赵佶。
这次见面,江鸿飞让其他人全都下去,房中只剩下陈丽卿、花宝燕、扈三娘、琼英、宿金娘、庞秋霞、梁红玉、晏贞姑、耶律答里孛。
而且,陈丽卿等女还只在稍远一些的地方保护江鸿飞。
见此,赵佶敏锐地感觉到,江鸿飞要跟他推心置腹地谈一谈。
果然!
在赵佶大礼参拜过江鸿飞了之后,江鸿飞对耶律答里孛说:“给道君搬把椅子。”
江鸿飞用“道君”来称呼赵佶,让赵佶意识到,江鸿飞已经不在乎他曾经的身份了,更不怕他复国。
这让赵佶心中一沉:“莫非我大宋真无复国之希望?”
赵佶只是迟疑了一下,就谢恩道:“谢陛下赐座。”,然后就正襟坐下了。
坐下不久,赵佶的腰就直了起来。
——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说,赵佶也想跟江鸿飞平等地、好好地对一次话。
江鸿飞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而是直言不讳地说:“自古贤圣之君,无过尧舜,犹有揖逊,归于有德。历代革运底事,想道君心下煞会得。本国比收契丹所得嫔妃公主,为绝后患,尽为朕收入后宫。到你赵宋这里,朕亦如此。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见江鸿飞没有遮遮掩掩自己抢他妃嫔、女儿、族妇一事,赵佶心中满是苦涩!
不过与此同时,赵佶也欣赏江鸿飞的敢作敢当和坦坦荡荡。
当然,这主要还是,到了赵佶这种高度,他对自己的女人和女儿虽然有感情,却不会感情用事。
所以赵佶亦真亦假地说:“成王败寇,她等应为陛下所得。”
觉得他自己这么说,气势上有些弱了。
又见江鸿飞有推心置腹之心,心想他若是遮遮掩掩,可能会毁了这次机会。
赵佶忍不住说一句心里话:“若胜者是某,只怕亦然也。”
见赵佶能承认这一点,江鸿飞点点头,赞扬了赵佶的坦荡。
江鸿飞忍不住点评赵佶道:“你空有时运,却昏庸大意,骄奢淫逸,放任贪腐,不敢大刀阔斧改革赵宋弊政,更有不抑制土地兼并这必败之政追命,故虽教你等到了成为千古一帝之机,却因你所做不好,准备不充,以至天下大乱,而功败垂成。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赵佶听言,长长一叹!
不只赵宋王朝灭亡后的这段时间,早在被赵桓软禁的那段时间,不,甚至在更早的一段时间,也就是赵宋王朝露出败亡之象时,赵佶就已经在思考他为什么会失败了。
老实说,江鸿飞的观点,赵佶不可能完全认同。
但话又说回来,赵佶也知道,江鸿飞指出的这些,也确实不是无的放矢。
无疑,赵佶现在满心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