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世地仙 第123节
“心瞻呐,你义符的名头是如雷贯耳啊!”
甘静泉笑着说。
心瞻连道不敢。
“你这一身符法是从哪里学来的呀?”
甘静泉很好奇,他听说了宗里有程义符这么一号人物后就起了兴趣,后来西昆仑剿魔,门下嫡传萧妙语回来后对这个程义符推崇备至,更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从萧妙语那拿过程心瞻画的符来看,符的品阶不算高,但符画的笔触和其中的神意却是极妙的。
程心瞻如实作答,
“弟子是以《符道初解》入门的。”
甘静泉点点头,这不意外,天下符道修士泰半都是以这本初解入门的,这在三清山书库里都属于是免费借阅的书。
“然后呢?谁教你的符箓之道?”
他又问。
程心瞻则是回答说,
“倒也没人教,就是投剑山的静思长老曾给我一本符书,对我帮助很大。通过这两本书,弟子了解了符箓绘制的要素和要义后,便自己琢磨着画,一开始也难有所体悟,后来发现符道跟咒术以及字画是可以互相借鉴的,符箓之道这才有了进益。”
说到这,程心瞻发现筏上的同门们都在听,尤其是摩崖山的,于是他便展开讲了讲,
“弟子想,念咒时咒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和绘符时落笔的轻重、缓急、转折撇捺都是异曲同工,都只是道韵和法意的不同表现而已。
“后来弟子为学法又接触了不同的字体,有云隶、雷篆、风草、龙章这些,弟子发现其实这些字都是符,同一个字,用不同的字体,呈现出的法意也不同,于是弟子后来又自学了凤纹、鬼书、蝌蚪文、花鸟文、虫鱼文这些。
“画不同的符,用不同的字体,初用时,增益或许不是很大,但用习惯了后,笔随意走,不拘泥哪一种,落笔不隶不篆,到有一天忽然就发现,增益也不容小觑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观想,多多观想神像图,心中有神,落笔时自然如有神助。我有一个自己琢磨出来的方法说与大家听一听,只是一家之言,自我感觉有用。因为许多神灵都很久远了,只是观想法图还难以领会真意,我自己有时候会搜集一些传说故事,或许是真的,或许是后人牵强附会,我会根据这些故事为神灵做传,写着写着,想着想着,心里这份神意自然就强了。
“还有一个是观想自然真形,就比如说山岳,自然真形是摆在那里的,但是观想时就不用观想整个景致,把最能代表这个山岳的线条剥离出来,比方说阴阳昏晓分界线,比方说山势起伏变化之线,比方说还有与山线关联在一起的云线和水线,有时候要远望,有时候又要近观,有了这些线条,就可以融进符里了,神意也有了依托。”
程心瞻说完,筏上静悄悄的。
“一家之言,一家之言而已。”
他补充了一句。
“谢程学师之讲!”
此时,出乎他意料,萧妙语突然站起来,对他行了一礼!
这礼仪他再熟悉不过,这是三清山门人对学师的弟子礼,自己一开始对师尊行过,后来对陶兼显学师行过,对姜为山学师也行过,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被别人行礼!
“妙语道兄,使不得。”
他上前两步,扶起了萧妙语。
“谢程学师之讲!”
其他五位同门全部起身,执弟子礼。
程心瞻一时手足无措。
甘静泉、应静松、任无失一同抚掌拍手。
“真是后生可畏!你这是以天地为师呀!我见心瞻你天资聪颖,便问你符道所学,是准备邀你去摩崖山旁听的,但现在看来,我仍是要邀你去摩崖山,但却不是旁听了,而是邀你去宣讲,希望你能答应。”
甘静泉赞叹说。
“这……”
程心瞻有些迟疑,自己才入二境,能去以符箓闻名的摩崖山宣讲?
而此时的任无失早已等不及,便道,
“心瞻呀,你就答应了吧,任何事,教别人也是教自己,别人学会了,自己必然更精进,老道再问一个,你在丹道上可有符道上这样的见解呢?”
程心瞻摇摇头,他对丹道确实不熟。
任无失急了,这孩子真的不会丹道?
“怎会如此呢?”
他问。
程心瞻想了想,自己最初没有学丹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哦。
是没钱。
一开始练剑也没钱,只能学咒与符,是第一次出门游历得了「秋水」和「桃都」,这才开始接触剑道。
后来不缺钱了,也得到了宗门的大力栽培,借铸剑之机也开始接触炼道,但除正统内丹修行外,剑、符、咒、炼、雷这几道已经足够他学的了,丹道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契机去学。
“听说丹道极难,又极为靡费,所以……”
任无失闻言,吹胡子瞪眼,
“丹道难,那是对蠢人难,对你又不难,丹道靡费,那既然投剑、枢机、白虎三山能让你旁听学法,我丹霞山还供不起你一个人的炼丹所需吗?”
程心瞻无言以对。
这时,任山主又换了一种口气,
“心瞻呐,你看这样,回去后我自去找你师尊和掌门,许你来丹霞山旁听丹法,你看可好呀?”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也是一个契机,他实在不知如何拒绝,连行了一礼,
“多谢任山主厚爱!”
任无失笑眯眯点头,又问程心瞻,
“炼丹不可不会火法,心瞻呐,你可身具法火么?”
程心瞻点点头,手掌一翻,两个火球在他掌心上翻腾,
“弟子有一丙火,有一丁火,不知可否用于炼丹?”
任无失两眼一亮,连声说好,心里更是把万无畏骂的狗血淋头,这样的苗子,为什么不早些拉到丹霞山来?
此刻,他和赵无极当年的想法一模一样。
“来,心瞻,为时尚早,老道先教你些丹论……”
任无失说着为时尚早,可是三清山和龙虎山都在豫章,又能远到哪里去,不一会功夫,龙虎山就在眼前了,他的丹论才讲了个开头。
不过这位不愧是丹霞山的山主,说话高屋建瓴,一个入门的丹论他从存精去芜讲到炼精化气,一下子就和内丹道关联起来,让程心瞻获益匪浅。
“你看,世间最有名的青龙白虎丹相就是那了。”
任无失指着竹筏缓缓落下的方向说着。
程心瞻望向那里,只见群山耸峙,连绵不绝,黄石青松处处可见,倒是与三清山之山岩形貌有些相像。
不过远看鸟瞰便知,三清山胜在清幽婉秀,而这处群山则是气势磅礴。
群山中央,是一圈大山结岭成环,环山两边又有两座高峰耸立,像是个两耳圆鼎。
圆鼎东方,群山蜿蜒,逶迤成龙,这道山岭遍植青松,好似青龙伏地,不知绵延多少里,见首不见尾。
圆鼎西方,高峰攒簇,差互如虎,此处高峰山岩裸露,仿佛白虎腾空,高峰直探云端中,见身不见头。
这三处山势便是赫赫有名的仙鼎山、青龙岭还有白虎峰。
相传当初祖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就地飞升,炼丹之鼎化作仙鼎山,龙虎异象就化作了青龙岭与白虎峰。
“当年祖天师可没有服下那枚丹,仅仅只是丹成,便就地飞升,呵呵,心瞻呐,这就是丹道!”
第129章 旧友新朋齐相会
竹筏本在云上飘行,此时见了龙虎,便慢慢沉入云下,往仙鼎山中落去。
才至仙鼎山上空,便有人来接,龙虎山道士远远的就瞧见了竹筏里坐着的人,高声唱名,
“三清山路教主携门下弟子到!”
引路的道士带领着竹筏落到一处山头,众人从竹筏上下来。
“路教主,大典明日开始,请先随小道去紫鹊楼暂住一晚。”
路笃行便笑回,“请。”
于是,几人便下榻一座高楼,楼以紫木建成,门窗梁柱上均浮雕喜鹊,楼建在梅林中,梅是春梅,此时梅花点点,正是花香浓郁时。
引路的人把三清山的二十几个人送进楼里,又说,
“路教主,诸位道长,此山唤作宜停山,在这歇息的都是客人,山上有佳肴,有温泉,有书阁,有武台等等,诸位自行其便。”
“有劳。”
道士行了一礼,便告退了。
几个师长自去往楼上歇息,弟子们都是第一次来龙虎山,则相约四处逛逛。
祝兼容、曾济年还有萧妙语三人和程心瞻熟识,又有过命的交情,此刻便来寻心瞻一起出去走走,还带了另外两个人。
“心瞻,叔祖,我来为你俩引荐。”
此时祝兼容拉过一个年轻人到程心瞻身边,张嘴道,
“心瞻,这是我的小师叔祖,道名为敏,是我师祖万山主的关门弟子,俗名方风仪,你应该是知道的。
“叔祖,这位就是程义符程心瞻了,他名头太响,应当不需我再多做介绍。”
程心瞻看过去,这分明是一个极年轻的人,比祝兼容要年轻,看着似乎比自己还小些。不过既然他是为字辈,又和祝兼容是一个法脉上的,那祝兼容是得老老实实叫声小师叔祖。
程心瞻自然不用,别说他们不在一个法脉上,若真论山里的辈分,心瞻还是他师祖。
而方风仪此人,程心瞻自然也是知道的,南斗食气榜上的道子,而且他还知道,紫烟山的山主就姓方。
“为敏无量观。”
他打了声招呼。
他在宗内,除了通玄师祖和师尊,他还没见过辈分比自己高的,所以他喊人,基本是看年纪,年纪比自己大的,喊一声道兄,再大些,喊一声道长,再大的,则叫一声道爷,有职务的称职务,听过讲的称学师,从来不看境界高低。
要是遇见比自己小的,那自然是直呼其名。
“见过师叔祖。”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