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蜀山镇世地仙

蜀山镇世地仙 第187节

  或许这才是大教子弟吧,他这样想着。

  此刻,感受到压力的洪长豹缓缓点头,他本身也有这样的想法,现在,只是下定决心而已,“等迷踪湖稍微安定,我自会尝试孕育道胎,到时候,还得请诸位道长替我看护看护迷踪湖。”

  如此甚好,浩然盟众人点头应下。

  随后,便是清点战利品,这一次,灭了数个金丹,捣毁两个魔教,战利品不少,不过最可惜的就是姚开江的金丹境傀儡被几人打的七零八落,然后杨玄蜡的法宝都被「青索」击碎了。

  其余法宝灵药这些天之骄子基本都看不上,不过该分的账还是要分,自己虽然用不上,但交给盟里换取功劳给那些小辈用用还是可以的。

  几人商定了一下,该有人把战利品带回去,也要交还令箭复命,首先宋纪枢不能走,洪长豹要重建护山大阵,宋纪枢要帮着建阵。这对双方都是好事,阁皂山的法阵天下闻名,宋纪枢又是山里道种一级的人物,必然能指点一二,而红木岭底蕴并不差,用红发老祖的遗藏重建大阵也定然不简单,参与其中对提升宋纪枢的阵法造诣也有大好处。

  程心瞻、沈照冥、李成晏、王成夷都不想走,八大金刚还剩七个呢,南疆这里更有小魔头无数,不如以迷踪湖为歇息据点,留在南疆杀个痛快,顺便也帮这迷踪湖看着,保一时平安。

  方为敏对斩妖除魔兴趣不大,按他的意思还不如回去炼几炉好丹,这次出来是应心瞻之邀,既然事情办的差不多了那自然要回。

  见方为敏要回,程心瞻便特意请他带上一具破破烂烂的青铜傀儡武士回去给朱兼墨,看这古夜郎国的傀儡对他有没有启发。

  黄妙罗和孟家兄妹三个人也不想回去,但是也不想和程心瞻他们一起行动了,因为境界不一样,在一起只会是累赘,所以他们三个决定同伴出游,在南疆大地上闯一闯,寻求结丹机缘。

  留天房答应了做红木岭的护法长老,会暂待一段时间,估计也是不想回去面对那几个临阵脱逃的同门,而青龙洞和仙人洞也不可能会被纳入浩然盟了。

  ————

  两个月后,巴蜀境内,夔州。

  话说龙为天下鳞虫之长,有九相,为鹿角、牛耳、驼头、兔眼、蛇项、蜃腹、鱼鳞、虎掌、鹰爪。

  凡形似龙又九相不齐者,称假龙、属龙、龙种,其中有几个有名的,即所谓:无角者称螭,独角者称蛟,蛇尾者称虬、长鬃者称锦、黑腹者称骊,无爪者称蟠。

  在这其中,又因为草蛇、树蚺、山蟒、水虺皆可渡劫而化为蛟,所以龙属中以蛟最为常见,故而时常以蛟代称所有龙属。

  蛟龙亲水,天下水蛟大抵分作两类,为海蛟与陆蛟。

  海蛟为龙裔,多是血脉不纯的龙族交媾所生,居于海,相传四海龙族鼎盛时,曾豢养数万蛟兵征讨四方。

  陆蛟为蛇属,多为陆地上蛰伏于山水之间修炼多年的水蚺山蟒渡过雷劫后所化。

  相传在大禹帝君治水时,有大批陆地蛟龙追随,听命于帝君,疏通水路。治水成功后,帝君于现在金陵境内的南镇会稽山论功行赏,对于手下那一群功劳苦劳皆重的陆蛟们,帝君毫不吝啬,大手一划,便将那时的蜀州和夔州两块地方封给了这群陆蛟,放到眼下,都在巴蜀境内。

  蜀州处处山水峻秀,夔州常年天雷滚滚,是两处上好的养蛟地,也是上古蛟龙的栖息之所。不过这些蛟龙有了封地后,天下太平,大禹帝君功德圆满后遁世,无人再来管束这些蛟龙,这些蛟龙便时常在蜀夔两地嬉戏作乐,兴风起浪,搅得一方不得安宁。

  等到了商时,上古真神二郎显圣真君治蜀州,便出手替大禹帝君好好教导了一番这些蛟龙,使蜀地安宁了好些年。

  随后真君遁世,这帮蛟龙也再次故态萌发,又开始胡作非为了,不过这帮蛟龙没有眼力劲,恰好撞上了许天师成道。许天师没什么耐性,说了不听,那杀就是了,等蛟血染红三峡,这帮蛟龙就彻底听话了,不过那时候,蜀地蛟龙也所剩不多了。

  等到了唐时,蜀地道门大兴,剑仙无数,蛟龙更是不敢触霉头,只在人迹罕至之地隐修,更别提什么兴风作浪。而且随着数次古神真仙遁世,天地灵机晦暗,化龙者越来越少,蛟龙境界晋升也越来越难,到现在,不说什么四境五境,能到三境的都少。

  蛟龙一身是宝,境界高的又极少,自然惹来觊觎,自唐宋以来,蜀地便掀起过数次斩蛟浪潮,以至于现在,蜀地的蛟龙越来越少,除了被高修收为坐骑,养在仙山之中,野外已经很少能见到蛟龙了。

  “真说起来,我家祖师,杀性确实是重了些。”

  这日,沈照冥和程心瞻来到夔州赤甲山下,望着被蛟血染成红褐色的山壁,沈照冥不禁感叹道。

第183章 淬丹

  自迷踪湖危机暂解后,程心瞻等五人继续留在那待了一阵子,谨防魔头卷土重来,同时协助洪长豹重建护山大阵。

  红木岭的护山大阵很有意思,阵基依托于一种红杉,红木岭的人称之为盘龙锦杉,这种杉木的叶子又细又软,风吹时像火一样,又像树上盘着锦龙,是红发老祖从海外寻来的灵木。

  原先的红木岭就因为遍植红杉木而得名,现在的迷踪湖也全是这玩意。

  红杉虽属火,但却是海外岛木,根喜水,所以很适合迷踪湖,洪长豹领门人种下后又以秘术催发,现在已经长成一片了。

  种植红木的不光是迷踪湖里的一片零星小岛,这里地方太小,光是红木岭余部住着都嫌拥挤,更别提洪长豹还想把南荒旁门都招进来。

  所以这次,红木岭的人把乌江北侧岸边的十来个大山上都种上了红木,护山大阵也是囊括了迷踪湖所在的大江一段再加上这十余个山头。

  新的护山大阵由宋纪枢主持调和阴阳,这里面名堂很多,在红木岭原先的护山大阵上做了很多调整与改进,山根与水脉,水上与水下,明江与暗窟,火木与水雾,这里面的灵机流转都由宋纪枢把控。

  而且既然地处江边,那敌人引发江洪实施水攻就不得不防,为此他让乌玄缈在湖底下把暗河规模进一步扩大,以便泄洪,要求洪长豹必须把红衫的根深深扎进地下、扎进水里,以便固土吸洪。

  现在,湖下水窟与树根交织,水下通道比之前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连乌玄缈下去都要小心翼翼了。

  布阵过程,洪长豹和乌玄缈全程紧张的盯着,因为现在的阵法他们已经全然不认识了,可自家的大阵弄不明白能成么?

  宋纪枢自然不会藏私,他只把这座大阵当作他的得意之作,来使自己的阵道造诣飞跃进步,可是他却不会想把这座大阵据为己有。

  不过旁门偏修和阁皂山这种千年大教出来的道种差距还是太大了,这种差距不是说在法力境界上,不是在斗法意识上,而是在五行阴阳的玄机理解上,任凭宋纪枢如何倾力指导,但洪长豹和乌玄缈云里雾里只听得一知半解,很多地方程心瞻这个门外汉都听明白了,他俩还是一头雾水。

  到后面,眼见大阵规模越来越大,汇聚来的灵气愈发旺盛,这两位教主索性也不管了,阁皂山门人亲力亲为布阵,往日里求都求不来,眼下还有什么好防备的,等大阵完了请宋道长教一下怎么用就成了。

  现在,乌江这一段,江上迷雾依旧,笼罩大江与岸边山林,同时雾里又可见红光一片,把雾照成了霞。

  于是,在程心瞻几人的建议下,洪长豹与乌玄缈一商量,把迷踪湖改名成伏霞湖,一来迷踪湖听着小气,二来以表新气象。教名还是称红木岭教,以表不忘总坛之志,洪长豹自命教主,任乌玄缈为副教主。

  程心瞻几人推脱不过,在洪长豹的苦苦哀求下,也挂名了伏霞湖的客卿长老。

  伏霞湖重获生机,南派魔教这段时间也没继续派人过来,听说是他们在往庾阳扩张以及吞并琼州岛时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而绿袍的意思是庾阳紧邻南海,同南荒一样重要,庾阳沿岸一定要拿下,而琼州岛更不必多说,所以他们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那边,倒是让伏霞湖有了喘息之机。

  大阵建成后,宋纪枢依旧不想走,选择继续留在伏霞湖,对护山大阵做一些查缺补漏精益求精的工作,看得出来,他已经对这座被他命名为「赤明渌水枢衡通岳大阵」的阵法爱不释手了。

  为此,他还不顾众人反对,将出入大阵的咒语设定为一首他自己做的诗,是为:

  赤木焚天引离火,沧波凝炁化坎精。

  乌龙长吟山岳定,周天轮转道枢明。

  道枢明,道枢明,这意思不就是进出大阵的人都得道一声他宋纪枢厉害么。

  大阵基本建成后,程心瞻、沈照冥、李成晏和王成夷便动身了,几人决定分开。

  李成晏和王成夷准备南下诛魔,而程心瞻想着乌江这里已经离巴蜀很近了,便想着北上到蜀东一带去,沈照冥听说程心瞻要去蜀东,便也要跟着来。

  ————

  蜀东,夔州,赤甲山下,江心巨石之上,两个人影并肩而立。

  此时天暗着,残星未去,黑黢黢的赤甲山投下来的影子铺在江面上,使那两个人影更显孤高。

  不久后,东边开始有暗红的光翻上青灰色的云,此时大半的天仍是暗着,但赤甲山壁不再是黑黢黢的,而是像是用了多年的茶缸,显出褐色的茶垢来。

  等到太阳彻底跃出云海,橙光劈开夔门,整片山体突然活了——铁锈色的岩层吐出金砂,脏污的茶渍忽然就化成了流动的琥珀。江中的暗礁大石使得江面并非那么绸滑,而是泛起点点碎金,波浪簇拥着霞光挤向山脚,崖壁上“赤甲”两个古篆大字泛起潮气,像未干的血迹。

  “没有许天师入蜀出海,天下蛟龙哪有现在这般安分。”

  程心瞻回应着沈照冥的话。

  沈照冥点点头,心中与有荣焉。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人乃万物灵长,知阴阳天数,善假物求真,往往数百年就能抵妖精之流千年修行。所以对于作恶的妖魔,自然要镇杀以还天地清明,但对于那些安分守己的妖精,应念其修行不易,更该施以淳淳教化,而非打着除妖的幌子,谋人皮肉。”

  程心瞻这话的指向不言而喻,沈照冥便说,

  “心瞻指的是蜀中玄门数次伐蛟?”

  程心瞻点头,嗯了一声。

  蜀中玄门最近的一次伐蛟,就是由顾逸手里的「天风松雪」引起,说的是斩妖除魔,实际上却是搜刮宝物给什么妙一夫人贺寿,岂不可笑?

  “自从峨眉兴起,行事霸道的名头就从我净明派头上摘去了,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

  沈照冥摇头说。

  程心瞻不再言语,只是欣赏着日出,朝霞扫去黑暗。

  等欣赏完日照赤甲,明明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但天上极高处,却陡然响起雷声。

  程心瞻抬头望去,心道一声:来了。

  他之所以来夔州,就是因为听说此地常年天雷滚滚,他要借此地修行他的「太乙混元丹胎雷火煅形秘法」。

  而沈照冥听说他要来夔州,心中却念起祖师当年在蜀地斩蛟,在夔州留下了许多事迹,想着循江访古,顺道观水炼法,所以跟着同来,还可以替心瞻护法,心瞻对此自然是欢迎,外放金丹有不小的风险,有人护法是最好。

  “轰隆——”

  旱雷窜动,在江峡中反复回荡,震耳欲聋。

  “有劳照冥。”

  程心瞻说了一声。

  “心瞻只管放心炼法。”

  沈照冥笑着说。

  于是程心瞻身化遁光,飞身直上,没入云霄。

  此处天象还真是稀奇,云光堂堂,不见墨色,不见雨滴,但是雷霆不止,轰隆作响。抬眼望去,白云如早春时节盛放的玉兰林,其中的青紫色的枝桠就是雷霆。

  他站在云里,运转着「太乙秘法」中的行丹诀窍,金丹顺着督脉上行,从百会穴跃出,这是程心瞻金丹头次出世,有龙眼大小,光耀十里,又有龙吟虎啸之声。

  不过金丹一露面,便察觉到外面是雷霆攒动,立时就像雪天里露头的野兔见到了山鹰,马上就想重新回到他体内去,不过被他硬生生控制住了。金丹如此畏惧雷霆,想要它主动去承雷淬洗肯定是指望不上了,不过好在「太乙秘法」中还有专门引雷的符咒。

  他祭出「高真」,手腕轻动,剑尖行笔,雷炁为墨,摄云为纸,当空书符。符头即为:敕令·雷部九天应元府,符窍是一个扭曲繁复的“靐”,当符窍成型时,云中的雷霆便被惊动,往这边涌来,等最后以北斗星罡符脚收尾,一张白底紫字的云雷符便成了,是为:

  「九天应元引雷符」

  他手掐一个雷局,按在符上,符箓便如离弦之箭去追已经感觉到不对劲的金丹了,金丹围着程心瞻打转,就是不想被雷符撵上,不过程心瞻是拉偏架的,猛地出手挡住金丹,雷符便印了上去。

  “九天应元尊,雷声动乾坤!”

  他口念雷咒,丹上雷符闪起亮光,天雷便被引过来,不过雷霆的分量和落点被控制的极好,连续的雷霆只是擦着金丹过,以电芒虚灼金丹,没有一个是真正打到的。

  但即便这样,金丹也像是暴雨下的芭蕉叶,抖动不休,似乎都要跌落云头。

  金丹是一身灵气所系,金丹被雷霆擦拭,程心瞻自己也好似被雷车反复碾压,全身似被针扎,轰鸣声响彻内景世界。

  不过程心瞻是经历过真煞冲穴的人,这些苦楚对他而言还算不得什么,并不受影响,甚至连表情都没变化。

  等到一连串八十一道雷霆擦过,金丹总算是适应了些,于是程心瞻马上就起了第二道符,「五方雷鼓镇煞符」。

  他指尖在法剑上一划,鲜血融入雷炁之中,法剑被挽出一朵剑花,符头号令五雷印刚成,中央的“轟”已引动五色雷光,以四方雷兽踏云纹做符脚,第二道雷符也被打入金丹。

  “五雷炼煞炁,破秽见元真!”

  这是一道去除天雷中狂暴煞意的符,真正的以雷淬丹才开始呢。

  随后,他又连续绘制了「紫青神霄真雷符」、「天蓬伏魔驭雷符」、「阴阳双炁合雷符」「混元一炁融雷符」,龘、灥、龑、四道符窍印在金丹上,便引来雷霆似龙,视丹为珠,反复吞吐。

  不知金丹如何,但程心瞻就感觉有上百个人在拿着凿子往自己身上凿,哪一处都疼,又有上千个人提着锣在耳边敲,脑子里都在响。

  程心瞻始终注视着金丹,但好在金丹是挺过来了,没看到一丝破损的迹象,而且那上面的龙虎仿佛要活过来。

  历经三十六道雷霆锻打后,金丹周身裹着一层紫蒙蒙的雷光,雷霆打到金丹上,发出编钟般的清鸣,金丹对待雷霆也没那般畏惧了,反而是觉着好玩,主动去找雷霆嬉戏。

首节 上一节 187/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