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世地仙 第220节
想到此处,董守仁心里忽然生出了一股紧迫感,他又问起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真人,那您认为何时才是这八百地仙的成仙之机呢?”
保元真人想了想,便回道,
“关于成仙的具体时机,谶语所言模糊,但按贫道理解,地师所收弟子,应当遵其师命,斩灭为害人间的蛟龙水怪,等到功德圆满后自然成就地仙果位。”
这时,保元真人又看着董守仁,问道,
“道友,你说现在,为害人间的蛟龙水怪又在哪里呢?”
“南派魔教与海外魔教。”
程心瞻回答道。
保元真人一拍手,大声说,
“是了,地仙之师已发谕,那自然是斩灭南派魔教与海外魔教之时,便是地仙成仙之机!”
众人若有所思,许久都没再说话。
“真人,那今日求取真经?”
好半晌后,董守仁打破安静,笑呵呵换了一个话题,这龙沙谶语之事太大,各方都要静静消化一段时间才是,想要今日论个明白那肯定不可能的。
“万寿宫一应典籍,无不任由心瞻阅览!”
保元真人大声说。
保元真人在许诺后又说,
“等道友归宗了,还要替我问一问和合真人的时间,贫道要登门拜访,到时还要与和合真人详谈一些事。”
董守仁了然,点点头应下。
这里面需要谈的事就太多了,最关键的自然是八百名额的分配,当然,谈论此事时,心瞻自然也要在场。
另外,还有一些不好公开谈论的事,心瞻也不便在场,比如说,目前已经有师承的人该如何转投程地师门下,这里面,甚至不乏有四境乃是五境的大修士动心思,到时候,辈分又该怎么算……
保元真人此刻也无比感慨,为什么这样的仙种却生在三清山呢?要是生在万寿宫,哪里会让他人捡便宜?
不过保元真人不知道,句曲山的承初真人,就曾经和他生过一模一样的感慨。
————
两日后,三清山的取经仪仗满载而出散原山,仪仗里的玉制经轿宝光四射。
见到此情此景,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浩然盟的人见了,自然开心,三清山、句曲山、散原山结成稳固同盟,这对浩然盟的发展是天大好事,结盟的好处不光是体现在除魔卫道上,平日里讲经说道以及易物换丹,依靠着大宗联盟都要方便许多。
而正一盟的人见了自然不痛快,这三家在东方道门的话语权很大,关系走的太近,对龙虎山的领袖地位自然不利,而且近些年来,明显能感受到浩然盟里的人对龙虎山是愈发不敬了。
不过万寿宫不管他人怎么想,多位高功大修亲自出门相送,将三清山的仪仗队伍送过了赣江,一时宾主尽欢。
而南昌附近的百姓,自然无法猜测仙家心思,他们更惊诧于江心忽然新生出一座亮眼的白山,他们称作白龙山。
世隔五千年,白龙山被大江从赣南挪移到赣北,除了位置变化,似乎其余的什么也没变。
白龙山此刻离鄱阳湖极近,如果龙母还有灵,那么在此处就可以远眺鄱阳湖了,只不过物是人非,大湖白山依旧在,可鄱阳龙宫却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而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停仪观水」和「扬沙山垒」这两个成语在南昌一带广为流传,用来诉说神仙的慈悲心肠和无穷伟力。
————
而等到董守仁和程心瞻回了三清山,自然第一时间上了三清宫,把这个消息说给纪和合听。
董守仁为了防止消息失泄引发滔天波澜,甚至没敢以元神之念隔空说明此事,非要当面说清楚才行。
纪和合在听说了龙沙谶之后,也是震惊非常,并把山内的几位四境大修士都喊了过来。
这些大修士听了,同样是久久沉默不语,眼中闪烁着亮光。
这一次,这些人的震惊程度恐怕比上一次亲眼见到人参果还要高出三分。
毕竟人参果种下,等到开花结果那天,在座的恐怕都已成了一堆枯骨,但八百地仙之谶,就在当下!八百地仙之师,就在眼前!
而这种谶纬之事,在修行界里是屡见不鲜的,有些应验了,有些没有应验。
但修行界里普遍认为,谶纬之道是天机大道,那些没有应验的,不过是做谶之人不时天数,妄言乱语。只要是境界高深的大修士,一旦洞悉天机,所作的谶语是一定会应验的。
修行界历史上最著名的谶语自然是黄帝先祖在乘龙飞升时留下的那句谶语:「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精准的预测了商周时期的人神混战。
最近的一次谶语应验是三丰真人在冲举飞升时留下的谶语:「天命登极,真武当兴」。在那不久后,便有明太宗皇帝奉天靖难拿下皇位,随即天下大兴真武宫观。
许逊真君是何等人物?在飞升前便被奉为在世天师,开创净明派,称宗道祖的真仙!他老人家在拔宅飞升时留下的谶语,即便是这般骇人,也不由人不信呐!
几位玄在默默消化完谶语后,上下打量着程心瞻。
好嘛,害怕人家不愿意给真经,自家多番打点求人,又加封一个万法经师以充面皮。净明派那边倒好,见着人后立马给出个地仙之师的名头来,这孩子还真是到哪都是个宝。
程心瞻被众人看的不自在,便道,
“许祖亦非圣人,谶语也不一定……”
“住嘴!”
纪和合当即喝住了程心瞻,并且肃声道,
“你是应谶之人,这话换谁都能说,就你不能说,非但不能说,往后想也不要想!”
其余长辈也是一脸理所应当的点点头,纷纷劝告程心瞻莫要瞎想瞎说。在场之人都是知道人参果之事的,他们心里和董守仁想的一样,这孩子莫非与镇元大仙还有源法在?
面对众位长辈的殷殷目光,程心瞻只得应下。
程心瞻心里不知,这几位大修士躲着他同时在以元神之念交谈,只是在须臾之间就达成了一个共识:
既然许天师真的说过这个谶语,那即便是假的,三清山也要给他做成真的!只要心瞻座下出一个地仙徒弟,那自然便有万方来投!
明确了这件事,接下来自然便要讨论程心瞻的收徒之事。
心瞻现在是明治山嫡传,按明治山祖传的规矩,他现在还不能收徒,梨雪山法脉倒是收了两个,而且看起来资质还不错。
现在散原山要效仿句曲山旧事,想要请三清山以程心瞻为山主再开一脉,还说愿意出财物垒灵山、建道场。这倒是把三清山想寒酸了,即便是真要新建,那也是自家山头,岂会要外人出钱,况且,宗内在梨雪山隔壁就有一座云中山空着呢。
只是几位掌教一思忖,便发觉这么做有些不妥当。
心瞻传阴阳大道要在明治山,传存神法门要在梨雪山,要是再开一山传净明道法,那这种事就成了定例,往后还让心瞻怎么收徒传道?
那如果心瞻要教授雷法和剑法,难不成还要再开两山,亦或是兼任枢机山主和投剑山主?
这不可能。
心瞻是有望集万法大成于一身的人,收徒传法这种事分的太开反而不好。
这还真是个难题。
第211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程心瞻在三清宫里待了足有十来天,他感觉各位长辈们不讨论个一年半载是绝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于是就先行告辞了,到时候师长们有什么法喻传下来,自己照做就是。
长辈们现在沉浸在谶语的狂热中,净明派的高修是这样,三清山的师长们也不能免俗。
不过程心瞻自身还比较清醒,毕竟自个才三境,距离仙境还有很远的距离。空谈谈不出个地仙,收徒也不能收出个地仙,唯有道法通神,才能炼出个地仙。
自己还有好多事要做呢。
首先,这应了净明祖师的谶,总不能净明道法还不熟知吧?那谶语可还有一个“大扬吾教”在,那装满几座经轿的真经还在等着自己呢!
况且这次去散原山的本意程心瞻可没有忘,就是求经钻研斩蛟水法,太远的事暂且不去想,千里之行,总归是始于脚下的。
于是,真人、玄在们还在三清宫内钻研着谶语以及程心瞻未来的地仙之路,而程心瞻本人则是回到明治山无忧洞内,开始观经习法了。
————
从本尊筹划去净明派取经到取经归来这段日子里,程心瞻的幽精元神自然也没闲着。
他的借尸还魂之术天衣无缝,无人能发现,在彻底把控火庙一脉后,对整个天鞘山的情况也是摸得一清二楚。
首先,天鞘山是古佛余孽这件事没有错。
自达摩祖师东渡到神州大地,立下禅宗以后,神州禅宗与古西方佛教的道统之争就没有停歇过。当年的佛禅之争,可比现在的道门、玄门之间的斗争要凶猛无数倍,伐山破庙、焚经毁文不过寻常。
这种争斗一直持续到盛唐时期,那时候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提出「明心见性、立地成佛」以及「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使得一直处于神台高阁之上的无上佛法成为人人可念的家经,信徒一时间遍布神州大地,禅宗的「顿悟」修行更是造就出一大批高僧法修。
而且在唐初,禅宗与古西方佛教斗法最剧烈的那一段时间里,还发生过一场震动三界的西游故事。
不过那场可歌可泣的故事篇幅委实太过庞大,此处不便详述,只是在那场西游之后,禅宗就此大兴,威势彻底压过古西方佛教,并花费了数百年的时间将古西方佛教全部驱逐出神州大地,此后在神州大地上,禅宗即佛宗。
不过古西方佛教在神州扎根传教也有多年,禅宗扫荡驱逐时也没清理干净,有些漏网之鱼就留存了下来,天鞘山的祖上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天鞘山这帮余孽,已经完全走火入魔,说是古佛余孽都有些不合适,应该说是古佛堕魔后产生的余孽。
这些人属于古西方佛教中的尸陀林一支,被禅宗驱逐时匿踪蹑迹躲藏到鱼龙混杂的湘西天鞘山,并隐姓埋名多年。
在这期间,这群余孽被仇恨蒙蔽了心智,又发觉了湘西是一块养尸宝地,所以篡改了尸陀林的教义与法术,奉尸为陀,并改头换面以天鞘山悬棺峡的名号存世。
一开始这些人还想着报复禅宗,时不时杀一些僧侣泄愤。不过数千年下来,这些人早已发现禅宗代佛是大势所趋,西方教也再没有消息传过来,所以心底那股心思也就灭掉了,于是就彻底沦为炼尸魔道,成为湘西的一股地方势力。
到了如今,也只有悬棺峡的五大庙主与其继承人知晓古佛的传承辛秘,其余人,都只认为自家就是湘西土生土长的魔教。
这五庙便是金木水火土五庙,每一庙都有一种世代相传的脱胎于古佛尸陀林一支的炼尸秘法,炼出来的奇尸战力远超生前,而且有佛性在身,不惧雷火,这也是天鞘山位列湘西魔教第一的缘由。
火庙的传承奇尸便是旱魃,其实这旱魃也是为了适应神州本土的叫法,在古佛尸陀林一支里,原称其为火楼罗。
火庙的上一具旱魃就死在天真童子剑下,旱魃炼制难度极大,所以断了一两百年才重新炼制出来,在这期间,火庙的地位也是每况愈下,直至今日,火庙重现旱魃,而且是六手十二眼旱魃,比上一具三眼四臂旱魃还要厉害许多。
今日,程心瞻便约了水庙的庙主谈事情。
都说水火不容,但在天鞘山中,水庙和火庙的关系反而是最好的,猎杀龙伯炎,水庙也算得上是倾囊相助。
这是因为在五大庙主中,只有火庙庙主和水庙庙主同为妖族出身,那自然是要守望相助了。
程心瞻看着是孤身一人前往水庙,但实际上武青伯和猿尸都在他腰间的养尸篓里,这养尸篓本身也是一件颇为了不得的法宝,因为行尸也有法力与灵智在身,与真正的死物还不完全一样,所以也是无法放进洞石里的,只能放进特制的养尸篓中。
水庙在天鞘山的北方,这里极为潮湿,峡壁中总是往外渗水,落到地上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洼,所以在这一片黑暗中一直有雨水滴落的声音,并在峡缝中不绝回响,听着就让人心烦。
水庙中收到命令提前等着的人看到火庙庙主来了,连忙迎上来为其带路,低头走在前面,也不敢说话。
但是此人心里却很是诧异,要知道,水火两庙虽然关系不错,但是两位庙主平日碰头都是另寻一处地,因为彼此都很讨厌双方道场的环境,怎么这次,火庙庙主竟然亲自过来了。
走了好一会,带路的人便停了下来,回首躬身道,
“单庙主,您请进,我家庙主在里面等您。”
火庙山魈名为单行嵬。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