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蜀山镇世地仙

蜀山镇世地仙 第238节

  “真君年少时已经功参造化,常在峨眉、青城两山往来,隐世修行,采药炼丹。也就是在那时,结识了在青城山下都江堰灌口修行的二郎显圣真君,被显圣真君所赏,引为忘年兄弟。”

  “隋朝末年,蜀地孽蛟作祟,妖魔四起,《巴蜀搜神广记》里说,当时真君在峨眉山采药,听得山下哭声震天,心有不忍,随即舍了药篓,提剑下山,救民于水火。书中有真君作《入世歌》为证:

  采药霄琼云满襟,

  忽闻山下有哀音。

  玄机不在丹炉里,

  且负青芒渡世辛!”

  吟罢了诗,酩酊散人又满饮一杯,这才继续道,

  “《广记》曰:真君下峨眉,首入嘉州,涉岷江,仗剑没水。须臾,天地晦冥,江水丰隆,作殷雷响。少顷,蛟首浮波,不计其数,岷江赤,害遂除。是时,州人顶戴,拜为神真上人。真君时甫二十六岁。

  “自此后,每遇巴蜀水涨,民众均可见赵真君手提长剑,与其徒众随从现于峨眉云雾之中,则水位立降,世尊:「峨眉剑仙」。”

  程心瞻听的心神激荡,同样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叹道,

  “修行者当如是也!”

  酩酊散人听闻此言,不由会心一笑,看来天下隐士都一样,在选择遁世之前都曾心怀大志,只是自己是因为师门倾覆而避世,眼前这位小友又是为何呢?

  不过涉及个人私密,酩酊散人自然不会去问,而是接着说,

  “赵真君舍丹提剑,言明大道玄机不在山上,而在渡世之举中,这便是蜀中玄门「玄」之一字的源头。赵真君在峨眉、青城之上都有建庐修行,均曾留书收徒,这便是蜀中峨嵋派、青城派的法脉源头,所以峨眉青城实乃同祖同源。

  “在这其中,又因为青城山临近都江堰,可以俯视灌口,而后者又是二郎显圣真君的道场,赵真君守礼尊兄,所以偶居青城,常居峨眉,于是门下弟子自然就是峨眉者众,青城者寡。

  “所以时至今日,蜀中称玄不称道,玄门以峨眉青城为尊,又以峨眉为首尊,如此种种,皆源自赵真君一人。”

  程心瞻缓缓点头,只觉获益匪浅,道了一声,

  “原来如此。”

  不过说到此处,酩酊散人又是话锋一转,语出不屑,说道,

  “真君慈悲心肠,雷霆手段,不过他老人家所传峨眉一系,却是只习得了雷霆手段,忘了祖师的慈悲心肠!至于真君留下来的道法,峨眉也只学到了剑典,余者,尽数被束之高阁了!”

  程心瞻神色一动,再给酩酊散人斟满了酒,问道,

  “何出此言?”

  酩酊散人拿起酒杯,冷笑两声,

  “呵,玄机本从道中来,因时而变,民苦则入世,太平则避世,如此浅显的道理峨眉却不懂,反而以真君法脉正统自居,屡屡插手峨眉山外事,好似个蜀中土皇帝!

  “近百年来,他峨眉更是矫命称制,妄解玄意,以玄代道,引发玄道对立,把蜀中玄门的名声败了个干干净净净,实在是鼠目寸光之辈!厚颜无耻之徒!”

第231章 上居阳台,筹编地书

  “贫道是蜀中玄门出身不假,可却不是云来想的那种玄门,更不是峨眉想要的那种玄门,贫道之玄,源自真君义举,源自济世之念,同样源自于道。

  “玄与道从来不冲突,玄来源于道,蜀中之玄门便如南方之正一、北方之全真,我等亦是三清门徒。”

  酩酊散人说。

  而此时,醰白散人和醐清散人也都是一脸肃容点头。

  程心瞻闻言轻轻点头,却是没有问出,为何秉承济世之念的酩酊散人会出现在这片雪山上,还是这样一副隐士打扮。

  看来天下隐士都一样,在选择遁世之前都曾心怀大志,只不过自己是假隐,眼前这位老者又是为何呢?

  “所以道玄自然可以共居一山,我等亦信奉老庄。在燕徊山里,像贫道这样的玄门弟子还有很多。云来,且随我入山吧。”

  酩酊散人起身,邀请程心瞻入山。

  程心瞻自然是点头应好。

  于是几人走出亭子,继续登阶而上,迈入了呼啸的风雪之中,瞬间就消失不见了,唯余酒香仍在梁上萦绕。

  ————

  穿过风雪,程心瞻眼前一亮,只觉豁然开朗,这里面又是一处世外桃源。

  山顶上冰雪如龙,蜿蜒飞腾,从一座山头飞往另一座山头,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歇。

  山中有阵法,隔绝了呼啸的风声,山顶是冬,山腰是春,山脚是夏,青白分明,唯不见悲秋。

  白雪青树映入眼帘,鸟鸣涧响声声入耳。

  从外面看,风雪遮掩,阵法阻隔,看不真切,只觉雪山高大,绵延成片,此刻穿过了风月来到这处清凉胜境里面,才始知仙山真面目。

  十二座高山其实并非一字排开,而是呈现偃月型,无论从哪座山上看,都能望到其余十一座,不同山头的修士往来,也不用从其他山头跨过。

  酩酊散人带着程心瞻来到北数第三座山,燕徊山。

  程心瞻一落到山里就知道山名的缘由了,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白羽雪燕起起落落。

  酩酊散人见状也解释了一句,

  “燕徊山上多生雪球杜鹃,雪球杜鹃极为美丽,白瓣蓝蕊,却易生一种叫冰蠹的害虫。这种害虫毒性大,杜鹃沾之,一月则黄,二月则落,三月则死,但这种冰蠹又是雪燕口中的美食。

  “我们驱逐雪鹫,雪燕便没了天敌,在雪山上繁衍生息,所以才有了这漫山的雪球和纷飞的雪燕。”

  程心瞻点了点头,雪鹫、雪燕、冰蠹、杜鹃,可谓一物降一物,而修者喜花喜燕,厌恶小虫与猛禽,不过稍加干预,便是另一番光景了。

  “云来,你瞧。”

  酩酊散人手指大山,为程心瞻介绍,

  “咱们燕徊山山顶山脚景色大不相同,山顶可赏雪,亦可采罡风炼丹炼宝,要是碰上天气好,还能领略日照金山之景,是摄紫餐霞、吞风饮雪的好去处。

  “山腰有花有草,有松有篁,有泉有涧,美景怡人,是隐修的好去处。

  “山脚近地,与大江为邻,是摄取地气与水气的好去处,而且山脚地方广袤,围个院子,放养坐骑是很方便的。另外,如果云来喜垂钓泛舟,山脚也是极合适的。”

  粗略介绍后,酩酊散人望向程心瞻。

  程心瞻觉得都挺好,这时他被飞舞的雪燕吸引,兴许是山腰处杜鹃多,所以雪燕多筑巢在山腰,于是他便道,

  “不知康地风俗,在我家那边,燕子筑巢意味着此地有福,所以我还是住在山腰,在向阳坡选一个有燕子落脚的地方吧!”

  酩酊散人笑着说好,于是又带着程心瞻在大山东向的山腰处晃了一圈,并告知哪些地方是有主的,哪些是无主的。

  “那就这吧。”

  程心瞻指着一个地方说。

  那里是山腰靠北边凸出来的一处正向东的平台,像个探出来的虎头,虎头顶上生着许多翠绿的芭蕉和雪白的杜鹃花,更有燕子在衔泥做窝。

  虎颈末端的崖壁上开凿有一个现成的洞府,洞府里应该是开了天井,有光透进来,即便是远望着也不显得阴暗。

  酩酊散人看着那处,有些迟疑,说道,

  “那处现在虽然无主,不过上一任主人在此羽化还不足一月,要不云来还是换一个?换一个老洞或者是新辟一个洞府也成呀。”

  程心瞻闻言笑了笑,说道,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酩酊散人闻言一愣,随即朝程心瞻拱了拱手,惭道,

  “贫道枉读《鸿烈》,愧对贤人。”

  程心瞻笑着牵住酩酊散人,往那处平台落去。

  这里风光宜人,正面东方,旁边有雪山涧水飞流直下,水打芭蕉,仿佛乐章,也把芭蕉洗的愈发苍翠。芭蕉绿意盎然,同时也把芭蕉丛中的绣球杜鹃凸显的亮白如月。

  阳光照在涧水上,打出一道彩虹落在崖壁上,正好给洞口镶上了一道虹边。

  洞顶上篆刻着三个字:

  「虎头洞」。

  程心瞻抬头望着这三个字,不禁哑然失笑,朝着酩酊散人道,

  “这上任洞主想来也是个不拘小节的,给洞府取名也是这般直白。”

  他随口说着,又抬手拂袖一挥,几点灵光落在石壁上,那三个字便变成了,

  「东阳台」。

  “童儿,且去洒扫迎客。”

  程心瞻说。

  白龙应是,迈入洞府中,他是修行风法的,灵风一过,什么尘埃污浊都被吹的一干二净。炤璃也跟着进去,再吐出金烟一灼,去了湿气,这洞府便能住了。

  随即,两个童儿开始往外掏东西,首先便是程心瞻最心爱的那张葛缕八卦纹地衣与那方巨大的沉香书案,紧接着,鹤灯,蒲团,以及各类典籍都被拿出来,一一摆放好。

  这次程心瞻带出来的典籍都是三清山搜集来的各地的地志,不是什么大派宝典,所以就可以堂而皇之摆出来。

  程心瞻这次是打算出来久住的,所以常用的家当都带出来了。

  “老爷,洒扫干净了。”

  两个童儿站在洞口,请人进去。

  程心瞻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三位酒友先进。

  “云来好雅致,也是好家底。”

  几人进来后,酩酊散人看着洞中马上充裕起来的陈设,不由赞叹。

  尤其是那沉香书案,旁人都是拿来刮粉燃香的,他倒好,竟寻来这么一方巨木用作书案。

  程心瞻只是笑笑,道,

  “不过机缘巧合。”

  “云来好读地志?”

  酩酊散人也看见了书桌书架上的堆码整齐的书。

  程心瞻点点头,解释道,

  “贫道好游山玩水,访古寻幽,也好搜罗一些神话传说,是既好丹青,又好文字,所以最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

  程心瞻说着,眼中泛起光彩来,

  “贫道准备编制一本书,一本集舆图、地志、游记为一体的书,上面既有地方山水图样,又有当地神仙故事,再加上贫道自身的游记随笔,或文或诗。贫道边游边写,直至踏遍整个寰宇,亦或是此身寿尽。”

  三位散人听着脸上也浮现起振奋之色,其中,醰白散人似乎很感兴趣,便道,

  “云来好志向、好雅兴!只是这样的文体,似乎未曾听过。”

首节 上一节 238/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