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以诗歌斩妖除魔

我以诗歌斩妖除魔 第184节

  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文人著书立传极为繁盛,这等立传,却也更是诗人风范,诗名远扬的好方式。

  宋穆之前也看过这其中的句子,不过此刻却也是笑着摇了摇头。

  不同于院试赋题给个中心思想让随意写一篇赋,乡试因为十分注重实务,赋也算得上一种公文体裁,所以更考验的是这赋的辞藻华丽,还有韵脚是否齐全。

  宋穆虽也多有训练,但是此刻看到这等题目也多有头疼。

  因为这要自己用这‘慷慨悲歌,临风怀古’八个字来压韵脚的同时,还要将这题目之中几句带过的事情做个详细的叙述,并且要将诗人们对酒当歌,直抒胸臆的境况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此,才算是做成了一篇赋。

  这便也是乡试卷子的一道坎,也是为何年年都有人写不下去,就此落榜。

  宋穆也是紧皱着眉头,此刻在心中思索。

  因为这题目的缘由,宋穆却还是得靠自己了,而且还多要写的好些。

  宋穆在草稿纸上写下多个可以压韵脚的字,在心中仔细的组织了一番语句,而后才缓缓落笔。

  “拨云彰,识松柏。云鸟高飞,有泉溅山侧。天地为之一新,万物芸芸所成,皆浮云海,而入南水山兀。”

  “坐亭帐,叹人哀,半生宏伟,却杯落人各。望今生之所行,乃与群友相逢,举杯言才,原一身多孤。”

  宋穆提笔艰难写出开头,此刻思绪却是更加活泛了起来。

  这篇赋,若要写好,也不是随意辞藻堆砌,押韵平仄便可得。

  相反若要想写出做其中真意,却要融入到这件高李杜三人相遇登台的事情之去。

  那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归家途中路遇杜甫,又见高适,三人便一番同游。

  那时三人的身份多有几番坎坷,李白是誉满天下,杜甫是屡应不第,高适则是求丐取给,不过三人却意外聊得来,甚至多有几分惺惺相惜,一个个心中也多有抱负,颇有几分怀才不遇。

  于是三人结伴同游,在汴州梁孝王吹台怀古凭吊,相谈甚欢。

  如此,这赋的描写之中,不仅要有触景生情,更要有借景抒情,而且写不同人时意境还要有所分别,否则成文便多不饱满。

  宋穆也一路往下,期间还停顿了一下。

  因为宋穆想到了三人之后的事情,在自己原来的时空之中,三人虽然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之后却几乎分道扬镳。

  但是这片时空之中,他们都没有死在纷乱之中,而是各自有了一番建树,虽未能开天辟地,却也由子孙铸成诗宗,万世传扬。

  所以到了这里,便当是歌颂读书人当胸怀大志,故而经历风雨,便总有一日拨得云开见日来。

  宋穆心中也是长长叹了口气,这首赋的内容要点颇多,写来也是多为不易。

  宋穆缓缓写完,然后才有一道文气涌动,引得文星震动三次,放出三道青芒,便也没了太多的动静。

  宋穆没觉得有多少颓败,至少这番写来,这个故事,让人心中多有几分感慨。

  于是宋穆再次移开目光,看向下一个题目。

  “以摩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论诗词各一首”。

  宋穆此刻看到这题目也是狠狠挑了挑眉毛。

  这是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题意就是要求论述此句诗,然后作诗词各一首,简言之就是提取中心思想,再做诗篇。

  这首诗是王维手上一手极华丽的诗词,乃是年轻气盛之时所做,讲述的也是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的皇宫氛围和的皇帝威仪。

  而当然,本来叫做《早朝大明宫》,乃是有四首诗词,分别是贾至,王维,杜甫和岑参所写。

  不过这里只是截取了王维的一句,而这也是这四首诗之中最好的一句,此刻倒是让宋穆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

  

  这句诗的释义是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言尽之意便是一朝光复唐朝,又见繁盛之势,成四海之内鼎盛所在。

  换到如今来说,便也是说文朝就如这王维笔下的情况,盛极一时。

  原来算是一篇歌功颂德题目。

  宋穆当下摸了摸鼻子,倒是觉得这出题官也有几分意思,不过当下也是沉下心来,细细的思索着。

  如今自己要写的东西,是最好能够让自己的念力得到一次升华。

  刚刚的赋没能做到,只是让自己的举人境界稳固了半分,所以如今,宋穆倒是想着,一定要写出不错的诗词,至少这诗词要勾动的起异境。

  只有让念力发挥作用,或许才能真正引得一次足够的文星触动。

  当下宋穆静静的思索着,也是眉头微蹙,片刻后,突然却是会心一笑。

  这个题目虽说辞藻无比繁华,异境也那般宏大,但是若是让自己对其做论,此刻自己倒是有一个有些高明的立意。

  宋穆心中大定,此刻也是缓缓落笔。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

  “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龟万叠,汹汹欲崩空。”

  “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筋,此地独从容。”

  “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宋穆笔下生花,只是下一刻,便有升腾文气涌动,撩动发衫,带起阵阵狂风。

  晴朗天空传来一声奔雷,宋穆已落下此词之名。

  《水调歌头·夜观山中大雨》

  ……

  嘿嘿,标题是不是有些唬人?这首词也很不错的,而且嘿嘿,这是个铺垫,嘿嘿~~

第243章 异境再起

  水调歌头这词牌名,最早却是源于隋代的隋炀帝自制的《水调歌》,后背糖人演为大曲,又被称作《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而这首词,乃宋代著名词人张孝祥的《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这是一首辞藻极为华丽的词,通篇洋洋洒洒,从大雨前,到大雨中,乃至大雨之后皆有细致的描写。

  虽然全篇的词都是在写景,且用词极为华丽豪迈,读来就已经让人觉得甚是赞叹,但是更深层次之中,当人读到了这最后几句,心中却不免有几分激扬。

  大雨滂沱而下,而后涤荡人间尘垢,日出东方,世界重新光亮。

  雨歇天明,此刻展现在面前的,乃是大雨冲刷洗涤后的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今在这个考题的加持下,宋穆这番徐徐写出,却更让人感觉无比的贴切和惊喜。

  早朝大明宫此诗,本来成诗于公元758年,安史之乱刚定,妖魔之势还未动荡国本,那时的世界,还算是走在正轨之上。

  平定叛乱,唐皇重回大明宫执掌天下,这一日在所有人看来,是唐朝的新气象所在。

  而这首诗词,乃正是歌颂了那一刻的盛景。

  但是自己若是去跟着写诗词同贺当日之盛景,那却是中了考官的圈套。

  这四首诗的诗人哪一位不是集大成者,其中更是还有杜圣,自己一个小小的秀才举人,真的能仿出媲美他们的诗词?

  所以与其去强行附和,却不如顺着这些诗词的意境,往着之后所想。

  那一日天下大定,那是不是意味着新的气象已经到来?

  宋穆本苦思冥想,那一刻却是忽然神情了然,想着昨夜所下的那一场大雨,那一刻思绪勾动,诗词而来。

  如今的这首词,可以说是极其贴切这番意境。

  用一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大雨,来形容之前神州遭受的劫难,再用雨后降尘,红日东升,说明新的气象已经到来,崭新的未来已经展现在了面前。

  这番立意鲜明,且多有升华赞颂,与那万国来朝,岂不相互呼应,更会让人拍案叫绝。

  而此刻,那汹涌的文气也从答卷上蓬勃而出,宋穆手握着墨笔,却是沉吟思索。

  这首水调歌头,乃是一首极其不错的写景诗词,它也同样具备了造境所有的要求。

  宋穆此刻放出念力,勾动这词涌起的道道文气,竭力助其张开异境。

  也正是如此,天空奔雷声响,那声音清脆炸裂,无数人抬头仰望,却见到豫章城上晴空万里,正疑惑不解之时,一道狂风乍起。

  那风无处不过,却是带来的更多的沉闷,考场之中,此刻犹如桑拿场一般,无数学子正不由自主的擦着额头的汗水,然后满是疑惑的看着今日的天空。

  而下一刻,他们便猛然瞪大了眼睛。

  因为一道红芒,闪烁而过!

  文星震动!

  这红芒足够粗重,也带来滚滚威势,在无数人头顶扫荡而过,红色晕染,久久不去!

  考院中,浔阳府的易雪生抬起头,狠狠皱了皱眉头。

  “这红芒……”

  他还未觉其中蹊跷,却听得阵阵喧闹而来。

  考院外,无数百姓都在惊雷炸响之后抬起头,便见到考院内的红芒涌出,扫荡而过,无数百姓惊呼连连,正要问其所何,却突觉灼热传来。

  狂风平地而起,灼热让人汗流浃背。

  可就在下一刻,他们却突然发现天空的太阳似乎被遮盖了。

  本来万里无云的豫章城,竟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道道乌云。

  众人纷纷神情惊愕,却发觉那黑云已经层层凝聚,整座城池似乎都在这一刻笼罩在这黑云之中。

  不明所以的百姓此刻有些骚乱,那正在考院之上的王也却是猛然一顿,然后神情哑然的对着周遭的官员说道。

  “不对,这周遭都是文力气息!”

  “这里已经是异境!”

  一语惊人,听到这句话的众人都猛然惊起,然后纷纷朝着四周看去,见到那黑云让整座城池已经变得黑暗无比,当下却也是带着几分惊骇的说道。

  “这是何人所为?!”

首节 上一节 184/6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修仙过于温馨了

下一篇:万法道君,从小云雨术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