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诗歌斩妖除魔 第286节
众人也是连连点头,文朝文人至上,家中有子孙能踏上文人大道,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那些商贾,自然舍得为这花钱。
宋穆此番也是有些匪夷所思,似乎这一切,弄出点学区房的感觉来了。
“宋某也有所耳闻豫章的情况,只是这般将功劳归到在下的头上,却是太看得起我了。”
宋穆当下苦笑着说道,几人却是纷纷摇头,那滕少杰更是笑着看向宋穆,打趣着说道。
“解元可别说这些,说来我家也有个铺子在贡院边,到时会试,我家那小子也等着解元福泽一番呢。”
“滕兄说的极是,我也有这般打算。”
那王峪也跟着说道,看起来很有几分兴致勃勃。
几人当下这般闲聊着,或许是因为都是待考的举子,话题多是离不开会试殿试,期间还交流了不少的学习心得,宋穆这一番下来也算是多有心得。
不过宋穆还听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如今这长安城中竟然还有人拿会试来开盘口,挑了不少实力强悍的举子排名,猜其中何人能得那会元。
宋穆的名字也在其中,赔率颇高,几人还怂恿宋穆去押自己一笔银子。
不过更有趣的是,那档口知晓宋穆来长安后,还开了个新的盘口,专门猜宋穆此番能引动几次异象。
听说是这几日档口里最热闹的一个盘口。
宋穆对此只是付之一笑,对于这等趣事,宋穆无所谓参与,但是这般看来,长安城中对于此番会试,却是有不同的看法了。
这或许将会是一次十分艰辛,却又有趣的会试。
……
今日真要老命了,到八点来了删了改好的两章,狠心直接删了……
因为想着现在李墨儿的剧情多说无益,那两章贴上属实有点;乱来,风险太大,就把后面的提上来了,改来改去,唉,今日就两章吧,改不动了……
第380章 诗册详解
宋穆与几人交流了许久,谭伟一还留的宋穆中午一同用饭,此番交谈甚欢,直到下午时分才各自心满意足的拱手告别。
宋穆也觉得不虚此行,谭伟一这几人,其实已经是赴考学子的一个缩影,与他们交谈,无论是会试情形,还是往年解题策略,都多有收获。
宋穆从潭宅之中出来之后,便立刻往着会馆的方向而去。
回到会馆,宋穆刚刚迈步进了房中,陶风明正坐在房内看着书,见到宋穆推门进来,然后立马向着宋穆招手。
宋穆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走过去,陶风明此刻则是将手中的书页翻转过来,对着宋穆说道。
“文荣大儒的这本诗册,与你来说也多有裨益,只是不知是对你的文好,还是对你的武好了。”
昨日从李墨儿那里回来之后,宋穆便先将这本诗册给了陶风明一观,陶风明见到是宋文荣的真迹也是颇有诧然。
宋家文脉传承数百年,出过十数位进士,众多儒士流传下来的古籍经典本是数不胜数,但因为诸位先祖履历变动,其中大多被各处城池的登文楼阁收录,剩下的原本存于宋氏宗祠,也在变动中流失了大半。
到后来回到石阳的宋家,所留存的祖先书册也不过数箱,传到宋穆手中,也就只有一两箱书册,大多还锈蚀难以翻阅。
不过即使如此,宋穆也从先祖的书册之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尤其是宋文荣的念力新法,更是令人惊喜的宝物。
因而此番这本文荣诗册,宋穆也是给予了厚望,希冀能够从祖辈的荣光之中,再学到一点东西来。
陶风明昨日拿过了这本册子之后,也是潜心研读,给宋穆做了不少关于其中的解释判断。
这本诗册上的诗词解释,其实并不能完全代表宋文荣,其中的大多诗词,乃是当初宋文荣在长安做官的几年写下的东西。
不过宋文荣毕竟是成就大儒境界的文人,这随意所做成的诗册内容依旧是造诣不凡,陶风明与宋穆解释了几首诗,宋穆也得以窥见宋家先祖的风貌。
这其中的诗词,基本无那种无病呻吟的句子,多是表示当时朝政的事情,还有一些当时文朝发展的政策。
陶风明对这些历史似乎颇为熟悉,每次都能为宋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而从其中,宋穆能够看到一位大儒为文朝发展呕心沥血的成就。
当下陶风明就指着上面的一首诗,对着宋穆说道。
“这首诗里的内容,或许对你接下来的会试有所帮助。”
“当是大儒箴言。”
宋穆当下低头看去,轻轻的读出了上面的句子。
“不惧雪与风,耕收夏与秋。”
“家贫田野兴,人丁自可期。”
一首很简单的五言律诗,意思也是简单明了,但是从陶风明的口中却又有了一番解释。
“这还是仁宗在位之时,当初蜀地南疆、云滇大片失地重新由我文朝掌控,但是有大量的田地荒废,当初朝野便为此争论田人之策。”
“初是提议移人种田,但是周遭区域人丁不盛,移人之策不仅仅劳民伤财,更是于民众不愿,国库不可。”
“文荣大儒当是主张边军屯田,而后也用了这个策略,这几地历经数十年,再度繁荣,且期间国库未有过多支出,三年不税之期后,每年粮食、布匹、铁器、药草、木材供给不断。”
宋穆听着陶风明这么解释,一时间也是连连点头,而陶风明则是看向宋穆,当下开口说道。
“会试比之院试、乡试,更对实论倚重,且不是令你记住这等策略良方,而是记住这背后的东西。”
“背后的东西?”
宋穆当下接过这东西,仔细的看了看,细细的思索着,片刻后才抬头说道。
“师父说的是,这等惜用民力国力,却仍成大事之法?”
陶风明满意的点了点头,喝了口热茶,轻声继续说道。
“文朝立国本艰难,这四方百姓生长,仍逢水旱灾,更有妖魔作祟,蝗虫兽鸟,不论天灾它祸,已是民众苦矣,文朝赈济不断,颇感压力。”
“更何况还有庞大边军要养,每年耗费巨量银两,又是连年征战,国库且无充实过一日,所以治国之策,多是以小博大。”
宋穆听得这番教导也是点头,文朝治国,多是不选最优之策,而是最省之策,为维护大局,有些东西却也粗犷了不少。
不过宋穆心中还是多有些不解,当下开口说道。
“师父,那若是由此谈到开源之策呢?”
陶风明抬头看了宋穆一眼,此番却是有些疑惑,宋穆却是说道。
“师父您也说过,海阔天空外,自有人族立于世间,过往张骞使西域,且我等何不如此开源?”
陶风明却是点了点头,开口解释道。
“开源之策已是久方矣,不过当下,西北妖国繁盛,陆上暂无可能,倒是水路,可有一试。”
“只是……”
陶风明脸上露出几分无奈,看向宋穆,宋穆则是沉出一口气沉声说道。
“弟子也明白其中难处,但仍旧对其报以厚望。”
“若是以省治国,却是多有桎梏,且不是长久之计。”
宋穆表达了一句自己的看法,听得这话的陶风明微笑着点了点头。
从宋穆的身上,陶风明总是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自己的这个弟子,似乎对这许多陈年旧制,总有自己很独到的看法。
不循旧制,利弊且难说,但于今日文朝,旧制并非良方。
当下陶风明作罢,笑着说道。
“有此信念当不错,速速做篇文章来,就论这开源之事,若是念头通达,则此番会试,你当无忧矣。”
宋穆也是连忙起身,收拾出一张桌案,就坐在陶风明一侧,提笔开始书写。
陶风明便就在一旁继续看着这本诗册,偶尔也为宋穆解读几句,再问问宋穆的看法。
两人一问一答,倒是都有所收获,宋穆也沉下心来,继续学习。
这一年多的游历,如今的宋穆已经能将陶风明所讲解的东西都记在心中,并按照自己的设想排布文章。
虽有时仍被陶风明批判异想天开,但也能见得陶风明更多的点头。
如此,师徒二人继续为会试努力,笔耕不辍。
每日宋穆做完手中之文章,也会翻阅那本诗册,见着过往先祖在朝堂之上所做之事,也是抬头望向窗外。
“若是我,当有不同了。”
宋穆喃喃的说道,透过一片琉璃,似乎看到了遥远未来,自己为文朝谋划的场景。
……呜呜呜,晨星大佬的书太好看了,看得人不想码字,我有罪o(╥﹏╥)o
第381章 赴会试
二十多天一晃眼便过去了,转眼便到了二月十五,崇文三十年的会试终于到来。
这些天这个长安之中的学子都开始躁动了起来,全城的百姓议论的话题也多是关于会试的。
各个会馆之中到处能见到苦学的举子,各个书肆之中关于解题的书卷已经是销售一空。
二月十五,是考生入场的日子,晚间酉时将会正式开考,不同于乡试三场三天,会试是三场九天,且从头到尾不允许出考场。
这对于举子境界的一众学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这几日天空阴云密布,偶尔夜间还有小雪落下,天气还是过分寒冷。
不少学子都在准备东西,尤其是一些炊具,吃食,更有甚者甚至带着厚厚的被褥,准备舒舒服服的面对这寒冷的九日。
宋穆自然也是不落人后,趁着这几日学习的间隙,也将这些东西准备妥当,只是考试不准带任何纳具进入,如今的这些东西多是得自己扛进考场。
“宋兄,你准备的如何了?”
宋穆正在房中做最后的整理,外面传来一个粗糙的声音,宋穆当下起身,门口走来一道粗壮的身影。
“刘兄,我已经准备妥当了,我们这就出发吧。”
站在门口的举子名叫刘凯东,是崇文二十五年的举子,而且还是当年江南西道的解元,这几日也与宋穆多有打交道,颇是熟络。
对方点头,直言到楼下等着宋穆,宋穆则是将面前打包好的这些东西放下,此刻扭身看向陶风明。
陶风明似乎苍老的更厉害了,如今还不时咳嗽,令宋穆很是有些担心。
“师父,与我同去吧,我与滕兄说过了,你就在那边的铺子里休息。”
宋穆当下关心的开口说道。
宋穆想将陶风明带到那贡院旁边去,若是到时候有人引动异象,或许能够对陶风明的病情多有纾解。
上一篇:我的修仙过于温馨了
下一篇:万法道君,从小云雨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