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诗歌斩妖除魔 第365节
山间殿宇多是悟道场和藏书楼,是一处极为清净的修行之地。
而于这里修行的杜氏诗宗子弟,其中最差的也是秀才境界,举目望去竟有上百人,举人境界的弟子也络绎不绝。
宋穆不过一路走来,便见到这山间有十数位进士气息,数位翰林文人,甚至在那杜圣的殿中,还见到一位大学士境界的文人。
而依照杜省身所言,此处小宗门的体量不过是杜氏大宗门的五分之一,一个杜氏诗宗所拥有的童生境界及以上的文人,竟可数以万计。
宋穆也是狠狠的咬了一下舌尖。
而后其又与宋穆再说了一些李氏诗宗的情形,同样是令宋穆咋舌。
李氏诗宗,有两位半圣,六位大学士,数十翰林,上百进士,其余境界子弟稍逊杜氏诗宗一筹。
杜氏诗宗,同样也有两位半圣,只是于高端战力上与李氏诗宗稍有不及。
宋穆也能明白其中缘由。
杜甫诗词流传广泛,数量众多,而且领悟使用快捷,故而在文朝声望颇高,宗门中基础境界的弟子众多。
而李白诗词多数高洁缥缈,意境大多奇诡,领悟起来极难,可一旦成功,便将一举攀升,战力卓群。
两大宗门在诗宗发展上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却拥有同样深厚的底蕴。
从杜省身的口中得知这些事情,宋穆一时间也是难以释怀,淡淡这般算来,这两大超级诗宗就拥有四位大儒,十位大学士,翰林进士上百,还有上千的举人秀才。
两大诗宗几乎就能比之文朝朝廷近三成的战力。
另外这世间还有许多体量不一的诗宗,如此算来,也难怪陛下要推行‘宗国法’,令诗宗子弟入世。
宋穆对着世间诗宗总算有了一番不同的认识,也不禁畅想,这样一番战力,能让文朝在对抗妖魔战斗中占据怎样的一份优势。
此刻宋穆到了这山间一处楼阁之中落脚,辞别杜省身,宋穆当下推开面前窗户,便见到万里风云在眼前翻腾,极远处似乎还有耸入天际的山脉波动,看来令人觉得无比的宏伟。
当下宋穆也是慨叹一声,与旁边的陶风明说道。
“师父,此等万里江山入眼,真如仙境般。”
陶风明此刻倒是面色平静,这等清净之地,也是心旷神怡,此番也是微微点头。
宋穆却是心中一动。
“师父,今日我看杜圣对您赞赏有加,想来也是师父过去,也在杜圣面前有耀眼的功绩吧?”
陶风明回过神来,看向宋穆,神色却是微微迟疑。
片刻后陶风明却是微微一笑,然后与宋穆轻声说道。
“当是这般吧,只是杜圣原本或许看重的,并不是我这个人,而是当初站在我背后的诗宗吧。”
宋穆再一次听到了陶氏诗宗,此刻也是抬目。
宋穆其实从来都只在乎师父一路走来的经历,只是这一路看来,这文朝无数人,更在意的似乎却是陶风明的陶氏诗宗背景?
陶风明此刻似乎也是看到了宋穆脸上的疑惑,当下忽的说道。
“敬昭,你觉得诗宗如何?”
“底蕴深厚,而且实力强悍,不愧为文朝中流砥柱。”
听到这话的陶风明却是微微一笑,似乎有些赞成这样的说法,只是微微垂目,再次开口说道。
“的确,在大多数人看来便是如此。”
宋穆有些不明,而陶风明已经继续说道。
“诗宗耸立于世间,是仰仗着先辈的强悍诗词,但毕竟先祖已逝,后辈为了让这些强大诗词继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便有了血脉一说。”
“甚至于这世间的诗宗,都将血脉当做诗宗存续关键。”
宋穆一愣,陶风明已经看向宋穆。
“而也正是这血脉,催生出了真正的残酷,无数的诗宗后人在诗宗的主导下拼命诞生后代,再由宗门筛选,血脉鲜明者一步登天,无用者立刻成为垫脚石。”
这是宋穆从未听过的言语,陶风明则是伸出手指向了窗外的风景,与宋穆沉声说道。
“敬昭,你可知道这琼楼玉宇,都是由谁建起的?”
宋穆想着刚刚陶风明的一番言语,心中忽的冒出一个想法,陶风明依然说道。
“不是差使这天下黎民劳役而成,而是由无数杜氏中最底层之人垒砌而成。”
“今日的仙宫缥缈,城池巍峨,却是无数代诗宗后人的苦痛,他们被所谓的诗宗理想彻底束缚,然后强行绑在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之上。”
“诗宗啊,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
陶风明说到这里万分慨然,似乎想到了什么过去的痛苦事情,与宋穆感叹了一句。
“李杜诗宗是如此,陶氏诗宗亦是如此,天下诗宗,皆是如此。”
宋穆听到这番话此刻神色也是陡然震动。
刚刚的惊奇瑰丽被陶风明一把拉回现实,宋穆心中无所谓觉得不妥,却是渐渐明晰,或许这就是陶风明曾经经历过的苦痛。
无所谓悲观,那是陶风明试图挣扎而未能反抗之事,如今只能将这份不忍不甘,说与宋穆听。
陶风明则是与宋穆解释了一句。
“敬昭,我说此事,只与你有一句所托,若是他日,真有诗宗,词宗可立,这等苦难,不必过分强加后人。”
宋穆恍然点头,陶风明不愿意再在这话题停留,此番又是偏过头看着窗外,与宋穆问了一句。
“入诗宗修行想来是陛下如今为你做的权宜之计,接下来你可有什么打算?”
宋穆听到这个问题也是立刻调整过来,当下垂目微微思索了一番,才与陶风明开口说道。
“弟子自然当潜心修习,不过在长安时,弟子有个想法,如今也能乘着诗宗的东风。”
听到这话的陶风明似乎也来了兴趣,当下看着宋穆,宋穆缓缓说道。
“弟子准备再写一本民书。”
“一本关于文朝美食的游记,而这诗宗中有许多藏书,倒也省了许多麻烦。”
“那这本民书,当不是消遣吧?”
陶风明与宋穆问了一句,宋穆微微顿挫,此番稍有迟疑,片刻后还是说道。
“或许能为师父一直所期,带来一些不同的改变。”
听到这话的陶风明深深的看了宋穆一眼,师徒之间已经有了一番默契,此刻轻轻点头,只是与宋穆告诫了一句。
“如此甚好,少了一些杂事,倒也能放开些手脚了。”
……
第483章 《竹石》
“前辈,今日我便带您在宗门中四处走走,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我询问。”
宋穆在杜氏诗宗的第二日,杜氏诗宗便派遣了一个少年,来给宋穆做向导。
少年名叫杜燃,虽然不过十五六岁,但已经是秀才丙中境界,已经颇有一番文人的威严。
只是对方与自己说话时那份拘谨的态度,令宋穆稍有不适。
今日不过是刚刚见面,对方便深深躬首,满口称呼宋穆为宋前辈,而且脸上那股随时紧绷的神色,似乎宋穆只要稍有不耐,他杜燃就要有性命之危。
宋穆也不习惯这种称呼,而对方只说这是宗门规矩,万不可胡乱触犯,宋穆也只能是点头接受。
昨日宋穆只是稍稍的知晓了这杜氏诗宗小宗门的大概情况,今日有人做向导,宋穆也是欣然往四处一观。
“此处是杜氏诗宗的小宗门,主要由七峰构成,其中建造有七座悟道堂,四座藏书阁,另外四座是悟道殿堂,前辈有我诗宗圣人令牌,杜燃这次也是沾了前辈的光了。”
杜燃当下带着宋穆从一座山上往下,其间参观了一座进士等阶的悟道堂,杜燃也是十分高兴,一路在前面为宋穆介绍四周的情况。
当下到了这处山脚下的时候,此番还能一路往下通往极远处的草堂,而此刻这里却是有些热闹,宋穆见到正有不少穿着麻布衣服的百姓在此做工。
其中有人见到宋穆两人悠悠的往着这边来,那些人都眼中有些火热,却是赶忙垂手站立,甚至低头不敢直视。
其中一位工头打扮的人往前与杜燃说明了如今情况,杜燃倒是一副老成的点头,然后挥手让这些人继续做事。
“前辈,此处暂时修缮,我们往旁边那处山隘去,还能见到一座藏书楼。”
宋穆点头,只是当下目光不免看向那些布衣,也想起了昨日陶风明与自己说的话。
显然这些便是杜氏后人中的平民子弟,负责这山间建造。
而再看那副拘谨的模样,以及刚刚杜燃稍有变动的神态,宋穆在心底暗暗叹了口气。
这杜氏诗宗想来也是宗法森严,阶层明确。
宋穆跟随杜燃指引登上一处台阶,此刻前方山隘中藏着一座三层的楼阁,在树林中掩映,多有几分秀丽。
不少弟子从其中出入,脚步匆匆。
而在这楼阁之上,则是竖立着一块牌匾,上面书写着“望岳楼”三个字。
“这是宗门的藏书阁,前辈往里,自有师叔为前辈介绍。”
杜燃在宋穆身侧说道,跟随宋穆迈步进去,然后快步上前,与这楼阁前一位打坐休息的中年人躬身说道。
“师叔,弟子杜燃,今日带宋状元在宗门各处游历,有所叨扰,此是圣人令牌。”
这般说着,那中年人便立刻睁眼,确认无误后立刻起身,然后朝着宋穆躬身,恭声说道。
“在下杜泽龙,掌管小宗门一号藏书楼,宋状元请往其中来。”
宋穆连忙拱手,对方却是面露惶恐,甚至不敢与宋穆有目光接触。
宋穆稍有诧异,此刻也只能是转移话题,询问对方这藏书楼中的情形。
“典史阁收藏图书共七万九千余卷,所有藏书都是有记载以来的各种史册典籍,宋状元有圣人手令,所有图书都可观阅。”
宋穆听闻倒是有些兴趣,当下问道。
“宋某听闻宗门内有四处藏书阁,此处收藏的是史书典籍,那其他地方收藏的是?”
“其他三处分别是绝句楼,登高楼,以及春望楼,收藏文朝所有诗词、文章、传记等。”
对方此刻娓娓道来,一番介绍之下,宋穆也是微微咋舌。
这一处小宗门的藏书,竟有数十万卷。
若是在现代,宋穆此番自然是不足为奇,但是在这样的古代,还能收罗这等数量之书册,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上一篇:我的修仙过于温馨了
下一篇:万法道君,从小云雨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