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诗歌斩妖除魔 第369节
此刻宋穆心中有些释然,却又感觉更加沉重了几分。
这必定是一份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成就词宗的道路,道阻且长。
站在山巅,能眺望远方,但也要忍受寒风吹拂。
宋穆沉吟片刻,朝着杜克勤躬身拱手。
“宋穆谨记杜圣企盼,必将为此倾力而为。”
杜圣满意的点头,再勉励了几句,便也转身离去。
宋穆则是抬头看向四周,此刻稍有两份恍惚,刚刚发现先祖诗册的兴奋已经渐渐扫去,只是摩挲着手中的令牌,往着住处而去。
推开门,陶风明早已经休息,宋穆没有去打扰他,只是坐在一侧桌边,点亮烛灯,推开窗户,看着外面皎洁的月光,重新回忆着刚刚杜克勤与自己所说的一番话。
今日杜圣的言语,给宋穆带来了太多的震撼,无论是先祖的往事,还是诗宗的困局,都令宋穆知晓这世间万事不易。
而那最后,自己才知晓自己的身上,竟还被赋予了这样的一番意义。
此刻一阵微风从窗外吹来,吹动桌案上宋穆所书写的纸卷,一张草稿缓缓摊开,那是宋穆所写的游记的开篇。
借着灯光,宋穆重新看着上面自己所写的一个个内容,此番心中却是忽然一松,嘴角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
或许有些事情,本就不需要自己过分担忧与胆怯。
有时候顺其自然,谁又能说接下来不会有好的一面呢?
词宗之事还虚无缥缈,自己与其忧虑这等事,不如好好将自己面前的东西做好。
黎民百姓,文道昌荣,并非鱼与熊掌。
自己已经见到这一切最深远的意义,便要学会如何去做了。
黑夜之中,宋穆看着外面的情景,收起思绪,此刻重新展开书卷落笔。
……
一日清晨,修行一夜的宋穆久违的没有起身,此刻抱膝盘坐,身上文力涌动。
随着阳光照耀而来,宋穆身上忽的就气息一涌,然后一股威压瞬间荡漾开来。
只是片刻,这威压便被宋穆收回,睁开眼,宋穆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个欣喜的笑容。
宋穆来到这杜氏诗宗不过两月,竟就从七品境界升到了六品境界。
抬目,陶风明此刻也正看着宋穆,感受到宋穆身上突然提升的气息,此刻也是微微点头。
“不错,这般突破,比之诗宗弟子都要强悍不少。”
“想来是你在这诗宗之中,也有所感悟。”
宋穆听闻此刻也是笑着点了点头,起身和陶风明交流了一番。
在诗宗的这两个月,宋穆不用再惹尘世的喧嚣,少了几分名声吹捧和忧国忧民,收心之后却也是更上一层楼。
这一切其实都得益于自己的古书和念力新法。
古书的翻动让宋穆对不少先祖的诗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凭借着《念力新法》的奇异背诵法门,宋穆能做到过目不忘,甚至在冥想之中,还能一目十行。
厚积薄发之下,才顺利的突破了。
而不多时,当下就有这宗门子弟前来拜访,还递上了来了一封书信。
宋穆当着陶风明面前打开,看完之后笑着说道。
“师父,是李氏诗宗来信,明日或许我们便要动身前往了。”
陶风明自然也是点了点头,此番看向宋穆,心中却是更加欣慰了几分。
长安之事情虽然在文朝闹出了一片风雨,但是风雨过后,却意外的没有什么满地狼藉。
失火一案因为陛下的恩威而无所怨言,而文朝士子更觉这是一番冤案,最后归咎于妖魔蛮,声讨之势更甚。
但此事对宋穆也有益处,如今少了两分功利,却也让文心更稳。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一日,宋穆先是与杜氏诗宗中认识的前辈子弟告别,然后又特意拜托杜燃,让其帮忙将几份书信发出。
里面有宋穆所写给的陛下的呈文和徐云才的民书一卷,都要送到长安去。
此外还有与金陵及石阳县的书信,再报上一份平安。
宋穆虽不在长安,但仍旧可为文朝献力。
……
第488章 李白诗宗
次日,宋穆一切准备妥当,便和陶风明一同到了这小宗门的广场之上。
期间不少杜氏诗宗子弟知晓宋穆要前往李氏诗宗,不少人都有几分不舍,虽然与宋穆相处不长,但在这律令严明的宗门之中,能有一位平易近人的前辈交流已经是幸事。
更何况宋穆在这期间也是倾囊相授,给不少诗宗子弟排忧解惑。
尤其是宋穆的那首《竹石》,杜燃等人征得门内长老同意,从山间取下一块巨石,将那诗句镌刻其上,放于山间竹林,竟有人因此境界大涨。
更在一时引得诗宗子弟趋之若鹜。
而这时候天边已有一道飞舟朝着这边而来。
众弟子纷纷与宋穆告别,而那飞舟也落在广场之上,当下下来两人,宋穆看去却是一愣。
那走在前面的,竟然是李氏诗宗的宗主李文正。
李文正当下也是面带诧然的看着那些杜氏子弟,又转头看向宋穆,迈步走来,拱手说道。
“李某来晚了,宋状元,看来这几月你与诗宗子弟相处很是融洽啊。”
“宋穆见过前辈,宋穆在这两月,也是多受照拂,此番却是又要叨扰了。”
李文正将宋穆恭声说着,笑着摆手,当下与杜氏诗宗的长老交谈一番,便邀着宋穆离去。
“说来圣人也在宗门等着呢,我宗门子弟,也早已期盼宋状元的到来。”
宋穆和陶风明踏上飞舟,此番也是连连拱手。
飞舟飘然离去,杜氏宗门再次掩映于云雾之中。
飞舟上,李文正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的与宋穆询问了一番近况,宋穆自是恭敬的一一回答,李文正也是连连点头。
“宋状元能够这么快适应诗宗的修行,倒也能有诸多裨益。”
“此番到了我李氏诗宗,或许还能更上一层楼。”
宋穆笑着拱手,自己刚刚突破境界,可不敢如此托大。
杜氏小宗门和李氏诗宗所在的绵州相隔并不算远,飞舟一日千里,几乎是顷刻便到。
日头只是升到了正中,这飞舟穿过一片群山,宋穆于此看到了一座浩瀚的城池。
城池广大,在群山之间更显巍峨,而且放眼望去,城池竟多为白色,于这山间极为亮眼。
李文正也适时地与宋穆介绍了起来。
“此处乃我诗宗脚下的青莲城,距今也有数百年历史,巍峨壮阔,百姓富庶,他日状元可于其中一观!”
宋穆也是点头,这座为李白所造之城,听闻固若金汤,其中解释李白后人,又因这等华丽外观,常常为人称道不已。
而当下飞舟并未下降,只是在云中穿梭,很快,青莲城已远去,而宋穆面前的情形立刻发生了变化。
待到飞舟前云雾拨开之时,面前出现的竟然是环山之中的一处山涧,而飞舟此刻正直直的朝着这山涧而去。
“此处是宗门入口,所用异境化境造景布阵,用的乃是先祖《望庐山瀑布》的真迹,倒也多有一番奇妙。”
李文正满脸蔚然的与宋穆介绍,宋穆听到这话也是顿时咋舌。
异境化境,其实是异境中一种巧妙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方式。
但是此等情形操作繁杂,且威能大减,故而并不受文人重用,却是没有想到能够在这李氏诗宗的面前见到这番景象。
而随着这飞舟逼近这扑腾而下的湍急水流,宋穆耳畔已经充满了水流落下的撞击之声,甚至面前水雾飞溅,一切都是十分的真实。
飞舟的速度仍旧没有减慢,此刻直直的冲入这水幕之中,那泛起无数白水泡的水流就在头顶重重浇下。
此等奇景在宋穆面前呈现,令宋穆也是叹为观止。
而那水流将要落到身上之时,却是自动的分开,带着巨大的威势砸进下方的深潭。
宋穆虽未感觉到任何的异样,但也能察觉,若是擅自闯入,这异境必然能重伤来犯之人。
刹那间,这飞舟已经穿过瀑布的水流,哗啦声消散一空,此刻面前豁然开朗。
云山雾绕,山峦拥簇之间,阳光静静洒落,与云雾交织缠绕。
而清风带动山间云雾,滚动之间,似乎正在洗净这一方天地至美景。
宋穆看着面前的景色也是陡然瞪大了眼睛。
此处,山中环抱之中,是无数的殿宇耸立。
一座座孤峰从云下耸立而上,再有锁链将一座座孤峰相连,孤峰顶端,殿宇耸立,其中有弟子行走。
飞舟从这其中穿过,宋穆再定睛看向那交织的锁链,发现上面竟然是一片青色,而仔细看去,上面甚至有光芒流转,一个个小字似乎缓缓浮现再隐藏起来。
一切都显得十分的玄妙,
这里才是真正的仙家险境。
世人传言,杜甫诗宗,抬头皆是奇宇;李白诗宗,入眼便是仙宫。
当下飞舟在这其中继续穿梭,很快就朝着这山间最中央的一处主峰上落去。
此刻在那里,此刻已经有不少的人等候。
宋穆到来之时,这宽阔的殿前广场上其中竟然吹响了号角,声音渊源绵长,似乎顷刻传遍四海八方。
穿着纯白衣袍的子弟此刻从各处纷纷抬头,便看到那一叶扁舟缓缓落下。
宋穆见到此番隆重也稍有拘谨,李文正则是笑着伸手示意。
上一篇:我的修仙过于温馨了
下一篇:万法道君,从小云雨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