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诗歌斩妖除魔 第478节
李翱已经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此刻感受着自己身上激发出来的那道暗淡气运,还有这漫天难以想象的气运光柱。
“望气三品,古之难有……”
李翱的神色已经十分动然,李墨儿展露出的一样样东西,正在彻底的撬动他心中的那块大石。
此刻天空之中却是传来一阵轰隆响动,只见到四道光柱顷刻垂落,身影落在广场之中。
正是押送冯炁离去的两位李杜圣人,还有的则是与妖魔会战的项鹤和常大复。
“陛下!”
项鹤已经走到了李翱的面前,此刻看着这漫天的光柱,目光却是陡然锁定到了李墨儿的脸上。
“李墨儿?你竟会望气术?”
李墨儿看向对方,此刻脸上的神情少有的急迫,看向了旁边的李杜四圣。
文朝大儒,与文朝朝廷的关系并非君臣,而是一种同样互惠互利的关系。
大儒已经是站在世界巅峰超然的存在,这世间已经少有力量能对他们掣肘。
他们只是遵循儒道箴言,为文朝安定出力,虽少有干涉政事,但危机之时,依然是难以忽视的力量。
如此与文朝皇室达成约定的大儒,足足九位,并非诗宗能比肩的存在。
而显然此刻的项鹤,或许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此刻他的目光细细的扫过李墨儿,重新转身向着李翱拱手。
“陛下,此事您的意思是?”
李翱此刻神情萎靡,见到项鹤归来,此刻却未有任何神色提振,此刻只是平静的说道。
“两位大人既然也到了,不如也为朕问上几句吧?”
“若是墨儿要做文朝君王,可否?”
听到这话的项鹤此刻也是一顿,旁边的常大复却是率先冷哼了一声,咄咄逼人的质问道。
“习得望气术又如何?李墨儿,你觉得天下文人,可愿臣服于你?”
李墨儿看着常大儒,此刻却是毫不胆怯,开口说道。
“文士千万,如何人人臣服,但我能习得望气术,也能与妖魔力战。”
“再者文人何言臣服,敢为天下百姓谋福,文人莫敢不追随。”
李墨儿带着几分傲慢的神情如此言说,却是言简意赅。
我李墨儿不需要文人臣服,我并非孱弱女子,身有伟力,也愿为民而战,文人如何再有怨言?
常大复听到此话,当下哈哈笑了两声,却竟有几分畅快神色。
这令场中官员更有神色变化,但是常大复却不再言语,项鹤见此情景,此刻开口。
“那你的诗宗身份,往后又要如何?难道不会偏袒?”
项鹤却是更加直接,此刻点出了李墨儿身份的尴尬,而李杜等人也是立刻抬头看来。
毕竟刚刚就是自己等人出来,以废除宗国法要挟,这其中,若说没有勾连,却是如何也解释不过去的。
听到这话的李墨儿目光终于有了变化,此刻扫过了李杜圣人,垂下目光,沉声说道。
“自是与诗宗断绝一切,但是我会做一件事情,废除宗国法。”
李墨儿紧接着说道。
“除此之外,天下诗宗往后不可肆意豢养百姓,不可侵吞其他宗门,文朝之事,非斩妖除魔,不可再参与。”
李墨儿一字一句的将这些东西说出来,而这一次,杜克勤和李离的脸上也有了变化。
项鹤看着注视着对方,却是微微垂下目光,此刻只是重新看向李翱,拱手说道。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还是请陛下亲自决断,还请陛下三思!”
李翱看着项鹤,却也是再次接过了这个话题,此刻目光却是看向身旁的李栋,而后对着所有人说道。
“宗国法,诸位爱卿,难道真的觉得朕要推行这宗国法,是为了制衡诗宗?”
群臣默然,但是此刻李杜圣人也抬头看来。
李翱却是看着众人说道。
“先祖创业之时,我文朝诗人无数,李杜圣人为我文朝倾力而为。”
“我文朝,是建在无数文人百姓尸骨之上,才有今日诗宗繁盛,文朝昌荣。”
“可是你们,还记得几句杜圣的诗呢?”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天下诗人多忧国与民,可这百年来,你们只管吞并,争抢,甚至不愿与妖魔过起争执。”
“东海妖国数十首诗词,就可令你们逼朕点头。”
“你们还是,文朝的诗宗吗?”
李翱的语气之中充满了落寞,可是每个字都落在众人心中,杜克勤此刻也是微微抿嘴,上前拱手。
李翱却是嗤笑了一声,此刻忽的偏头,朝着一侧看了一番,出口喊道。
“敬昭,你在何处?”
面色落寞的宋穆听闻李翱呼唤,此刻抬头望去,迈步上前。
在李翱的身前站定,宋穆开口唤了一声“陛下”。
李翱却是轻轻开口说道。
“敬昭,看来朕要辜负你了,你这篇文章中事,朕却是难成了。”
这般说着,李翱忽然伸出手,然后一篇文章落到了宋穆的手中。
那正是宋穆之前所写的殿试卷子。
不少人的目光锁定在了这份卷子之上,就是李墨儿的眼中,也闪过几分希冀。
“陛下……”
宋穆抬头欲问,李翱却是看着宋穆,沉声说道。
“敬昭,你的诗词绚烂,也有一片赤诚之心,朕记得你很早之前写过一片兴文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好诗啊,若有那日,祭奠朕时,莫忘了与朕说一声。”
宋穆神色陡然一动,此刻往前伸手,李翱却是将那文章推到宋穆怀中,而后转头看向一旁的李墨儿。
“墨儿,君王之道,确有制衡。”
“但更需明八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说完这话,李翱不再停留,此刻迈步离去,要往后宫去见太后。
这一次,无人阻拦,李墨儿站在场中,竟也彻底的垂下了眼眸,脸上是从未有过的失落。
……
第633章 女帝!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春雨似乎带来了几抹夏日的微热,但寒意总会在深夜不期而至,有时只觉体肤冰凉。
于春日之中,本来的登基大典,陡然没了音讯。
转而替代它的,是皇城寒夜中,九次悠扬的钟声飘荡。
这一夜,长安百姓被钟声吵醒,却忽觉坊间步甲声动,而后是快马而过,又有缓和之声传荡。
文朝第十位君王李翱,于崇文四十五年四月初七,因病驾崩于养安殿。
而后寒夜无眠,翌日清晨,已经是满城缟素,哭声震天。
消息随着驿站传遍四方,不过三日,文朝天下,便已尽知国殇,山河皆披素缟。
而于这一日,皇城之上,也挂出了李翱所写的罪己诏。
李翱平白直言,此生未继先皇意愿,未为天下文人,一寻儒道极境,未为百姓,争得一片安乐沃土。
字字令人万分动容,更有官员文人嚎啕大哭,只觉天地不公,令文朝痛失明君。
可也有那有心之人,看出了这其中的不对。
李翱竟未为太子所做恳求,甚至不见登基一事。
李翱仙逝之后,暂由谭相与数位大儒主政,主持李翱下葬,议定谥号文成皇帝,意为安民立政。
而待到李翱的事情完毕,长安首次有九位大儒齐聚,项鹤拿出了李翱最后的圣旨。
其上所言,太子李栋身有恙,难以继任,封其为齐王,自选封地。
而文朝新皇,为公主之女,文朝明姝郡主,李墨儿。
此事一出,文朝上下满是哗然,声讨之声自是层出不穷,可待到李墨儿于皇城之上,显露大学士文力,身后又站立十数位大儒。
质疑之声开始消去,而属于李墨儿的登基大典,也在顷刻间完成。
李墨儿成为文朝第十一位君王,改年号为兴文,是为兴文元年。
文朝历史上第一位女帝顺利登基,如此情形,乃人族千年历史唯二。
登上王座的李墨儿立刻宣布了第一个政令,调集边军精锐,与诗宗子弟,速平南疆战事。
文朝朝堂之上,公布冯炁一案细节,为数个文脉之家沉冤昭雪,并寻其后人直入贡院修习,福泽三代。
其中自然也有腥风血雨,有文人不忿解下官服,归于乡野,也有人顽固反抗,落得阶下囚,甚至百官不敢再言其得位正否。
只是这一切都再未与宋穆有关。
上一篇:我的修仙过于温馨了
下一篇:万法道君,从小云雨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