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鉴仙族 第120节
“哦?”
李秋阳低了低头,没有即刻答应,盯着陈睦峰的脸庞看了一阵,见这男孩还算乖巧,陈冬河却又开口,以法力传音道:
“我听闻秋阳兄膝下诸子皆是身无灵窍,今后却是难办了……不如收下这孩子,以师徒之情悉心教导,再以一女嫁之,待到百年身故之后,子弟也能有个庇护……”
这话正中李秋阳的心结,他顿时脸上有了笑容,连连点头,沉声道:
“既然兄弟这样说了,我就收下这孩子。”
陈冬河哈哈一笑,拍了拍那孩子的背,笑道:
“叫师尊。”
“师尊!”
那男孩倒也乖巧,脆生生地叫了一声,李秋阳顿时亲切地拉过他的手,问了生辰姓名,陈冬河笑盈盈地看这两人问完,这才轻声道:
“冬河却有一事要问一问秋阳兄。”
“请说。”
李秋阳抬起头,便见陈冬河从储物袋中取出两个小杯,又取了一个葫芦,往杯中添满清酒,这才低声道:
“冬河华芊山修行多年,对家中外姓修士不甚了解,不知……秋阳兄可否为我解惑?”
“原来这事!”
李秋阳举杯正欲轻抿,望了望紧闭的石门,终是放下了玉杯,笑道:
“家中如今外姓胎息修士二十八位,叶氏复姓为李的胎息修士六名,大多在胎息一二层,不值一提,唯有几个比较早修行,天赋还不错的胎息修士值得一提。”
李秋阳瞥了一眼身边的陈睦峰,见这孩子竖着耳朵听着,微微点头,正色道:
“第一位,胎息五层,姓田,是家主……是大王之妻娘家的人。”
李秋阳用了一句大王就把两人都沉默住了,两人都是陪着李项平出生入死之人,在山越地盘上时皆叫着李项平为大王。
“大王在山越之地故去,主母数年内也郁郁而终,田家的地位滑落不少,但这人天赋不错,如今四十岁,突破练气的可能不大,但还是有。”
“现下在镇中负责总管那灵稻的种植,有不少人暗地里向着,也算得上一峰头。”
“接着便是柳家与任家,皆是胎息四层,但多半都没有突破练气的机会,各算一峰头。”
陈冬河饮着清酒,皱了皱眉,低声道:
“此事家中可知晓?”
“我却不晓得。”
李秋阳摇摇头,灵识在院里院外一扫,低声道:
“此事应该归族正院来管,秋阳对这种事避之不及,哪里还敢去插手,李家弟子哪个不怕族正院的?”
陈冬河恍然大悟,告罪一声,沉思了几息,询问道:
“其中的斗争,可还激烈?”
“往日里还好。”
李秋阳声音越发低了起来,眼角浅浅的皱纹在微光中有些明显,他轻声道:
“毕竟各家有各家的利益,每一块灵田的产出不同,给的俸禄也不同,往日里这些人净争着好的田去磨洋工,贫瘠的没有一人肯去。”
“自从修公子持家以后,几个派系越发争锋相对,不少人因为相互争执被挤兑到了贫瘠的地里,不得不吃力不讨好地种起田来……”
“我晓得了。”
陈冬河微微点头,暗忖道:
“此事恐怕还要上报家族,让玄岭几人拿主意,以防时间久了酿出恶果。”
于是告辞了李秋阳,驾风离开院子,往山上而去,留下李秋阳在院中望着他离去的方向默然不语,许久才笑道:
“河儿还是一如既往啊!”
第170章 冬河之忧
黎泾山上的石板路铺了几十年,上头已经布满了淡青色的纹路,李清虹听闻那是三叔公李项平持家之时建立起来的,铺设这条道路的工匠已经没有几个在世了。
李清虹踩着这条石板路上了山,四下里望了望,已经好几天没有看见弟弟李渊云的身影,在山上寻了一圈,这才在姑姑李景恬的侧院找到了李渊云。
男孩正端坐在院子里,捧着木简仔细读着,李清虹进了院子中,看了看他,心中有些忐忑。
“云弟……”
李清虹在山顶受了符种,至今也将近一年了,这着日子里忙着修行和练枪,李渊云又不常进大院,李清虹没有见过李渊云几次,弟弟不能修行,李清虹出现在他面前时心中总是有种莫名其妙的愧疚感。
“阿姐来了。”
李渊云倒是眼前一亮,将手中的木简一放,笑道:
“好些日子不见了。”
李清虹甜甜一笑,瞥了一眼他放在桌上的木简,见上头写着《岭海郡两百年风物.李景恬注》,心头有些稀奇,笑道:
“你往日里不是最不喜欢这些又长又臭的史书,如今怎地看起这书来了?”
李渊云嘿嘿一笑,解释道:
“我不能修行,自觉治家也万万比不上修哥,只能寻上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来到姑姑这里读书,今后说不准也能帮上她。”
这话仿佛气势汹汹,张牙舞爪地扑过来,咬了一口李清虹,让她眼神躲闪地退开几步,连忙转移话题,勉强笑道:
“你读了这书,可有什么收获?”
李渊云轻轻一叹,将木简拿起,稚气地道:
“读罢只觉得……怕。”
“怕?有什么好怕的?”
李清虹调整好了情绪,有些不解地询问道。
“族中和睦一心,山越早已经臣服,家中父母恩爱,不曾听说什么凶残的事,渊云本以为是个安定的太平天下。”
李渊云攥了攥这木简,神色有些惊惶,咬牙道:
“直到读了这书,这才晓得四境竟然是动荡不定,血流成河之地,阴谋与诡计层出不穷,你来我往,动不动就是破家灭门……我李家眼前看上去安定,谁知道暗地里有多少阴谋诡计,相互算计,这世道真叫人觉得脏。”
“阿姐,生在我李家虽然锦衣玉食,即使是个身无灵窍的凡人也能纵乐一生,我却当真怕得很,生怕哪一夜醒来家中大阵已经轰然告破,荧光闪闪的仙剑从天而降,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梦乡中。”
李清虹一阵无言,默然了几息,盯着李渊云微红的眼眶,低声道:
“父亲曾说,这世间的规则本就由仙人定下,仙人难道还会顾及凡人的道德?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阿姐。”
李渊云抬起头来盯着她,低低地开口道:
“我读了族史,华芊山是我家从卢家手中抢过来的,卢家也是母亲的娘家,如今已经覆亡…我曾见过母亲暗自垂泪,或许是因此。”
李清虹沉默了半晌,这才开口道:
“我李家若是不去占,隔夜就会被安家占去,李家没有错,卢家也没有做错什么,事情走到这一步,本就是无路可走下的唯一出路,若是那卢家家主识相,此事本可以体体面面地结束,要错只能错在他。”
“阿姐说的是。”
李渊云将木简放下,神情轻松了许多,笑道:
“可惜我看不了那么远,否则一定要写上一本《望月湖两百年风物》,其中的曲折想必不输这岭海郡。”
李清虹轻声一笑,点点头正欲开口,院门嘎吱一响,走进来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子,如瀑般的长发挽在脑后,将手中的纸伞放下,笑盈盈地道:
“清虹来啦。”
“姑姑。”
李清虹嘻嘻一笑,连忙迎上去,抱了抱李景恬,不曾想院外跟着走进来一中年男子,颇有些风度,客气地同她打了招呼,李清虹连声道:
“姑父也在。”
陈冬河微微点头,两个孩子跟着人回到了院中,自觉坐立难安,两人不常见这个练气修为的姑父,觉得严肃陌生,连忙找了借口告辞了。
李景恬点点头,笑着送走两人,这才回到院里,望见陈冬河盯着案上的一排排木简看,柔声道:
“看什么呢。”
陈冬河摸了摸下巴,赞叹道:
“李家的血脉还真是不同寻常,清虹和渊蛟突破玄景的速度简直惊人,当年玄宣和玄岭也非同寻常,看来天生就是入道的血脉。”
李景恬低了低眉,掩饰住眼中的异色,偏过头去,笑道:
“毕竟是筑基仙修的血脉。”
陈冬河点点头,没有细想,灵识一扫,确定四周没有什么人影,这才低声道:
“不瞒娘子,这些日子里我也有些发现,心中不安,想着是否要上山同二伯或是玄岭说上一说,还要伱为我参详参详。”
“怎么了?”
李景恬跟着坐在桌边,便见陈冬河正色道:
“如今家中外姓修士也有几十个,虽然大多数都是胎息一二层的小修,却不可小觑,这些人被分配到各地培养灵田,或是担任各个镇的镇守,负责除妖和治病等要务。”
“这些人代表了李家之外各个势力的声音,其中派系林立,以三个胎息四五层的修士为首,多有龌龊,族中的族正院对他们管束不多,恐怕时间久了会出问题……”
李景恬思忖了几息,白嫩的纤手拿起桌面上的木简,将其一一摆放整齐,这才轻声道:
“族正院的耳目遍布,你说的东西难道会毫无察觉?恐怕早就摆在了修儿的案前,说不准如今已经送到了眉尺峰洞府,族中迟迟没有处理,恐怕也有别的考量。”
“这些人并不仅仅代表着他们自己,还连带着代表了身后入赘的支脉和小宗的利益……有斗争是难免的,说不准……”
见陈冬河抬头来看他,李景恬凑近了一点,贴着他的耳朵,朱唇轻启,轻轻柔柔地道:
“让他们斗起来的,说不准就是我家修儿。”
三章~所以有些晚,三章写的太赶总觉得质量会差一些。
第171章 族正院
族正院坐落在黎泾山下,紧紧贴着山脚,曾经是李家在山下的大院,左右两个院子拱卫着,整个宅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
前院由石砖砌成,是个露天的场地,每一块石砖都由当年李家四兄弟亲手夯实,李长湖与李通崖砌砖,李项平与李尺泾和缝,若是在那墙缝中仔细观察,说不准还能见到剑仙当时尚稚嫩的指纹,自家人的活计干得贴心,严丝合缝,至今风吹雨打不曾有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