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秦时:我在天宗误入歧途

秦时:我在天宗误入歧途 第7节

  陈修缘心里轻轻一叹,欲言又止,单凭这些东西,他还无法确定目前是什么情况。

  后世关于道家的记载,流传在世面的并不多,多是关于老子、庄子等记载。

  更确切地说,这个时候纸张还未造出,对于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很多东西无法落实到书面上,后世之人,以讹传讹,让那些经典最后变得不伦不类。

  “对了,邯郸城是不是有一座闻名天下的舞阁?”

  陈修缘想了想,再度出声,只是随后他又摇了摇头,姚依是来自赵国的一个小山村,对于外界的事情,了解的并不多,他这一问,有些多此一举了。

  “这”

  姚依眉头一皱,看向陈修缘的目光有些奇怪,陈修缘是三羊村的,按理说接触不到外界才是,怎么会知道邯郸、舞阁这些东西?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她也不清楚,不过她却知道赵舞婀娜,闻名天下,因为有不少外地人会去邯郸学舞,她有幸见到过一次。

  “我不太清楚邯郸是否有小恩公说的舞阁,不过赵舞婀娜,舞姿柔美,又刚柔并济,各国送舞姬前去邯郸学舞者甚多,我在两年前就遇到过一位前往邯郸学舞的姑娘。”

  陈修缘听到这话,轻轻点了点头。

  关于赵国舞蹈一事,史料中是有记载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吸收游牧民族舞蹈元素,形成赵国舞蹈“雄浑豪放、刚柔相济”的风格。

  成语长袖善舞、邯郸学步说的便是这个事情。

  “不过舞蹈都是富贵人家喜欢的东西,我们寻常百姓家是用不到的。”

  提起歌舞便不得不提到各国的上层社会,姚依眼底划过一丝羡慕,陈修缘对此却摇了摇头。

  在他的眼中,眼下各国战乱不断,不过是权力阶层贪欲不足,挑起战火纷争,若非始皇帝一统六国,恐怕这段岁月死的人会更多。

  所以对于各国的高层,他的印象并不好,战国,这是一个上下级对立极为严重的时期,寻常平民百姓几乎没有人权,对上权贵,只有等死的份。

  不过对于战国时期的舞蹈文化,他心里却并不抵触,舞蹈最初的功能并不是用来取乐,而是用来祭祀,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渐渐变得没有那么正式。

  除了宴享表演还有民间娱乐,成为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

  “若是以后有时间,倒是可以去长长见识。”

  姚依听到这话,双眼中闪过一丝异样,似乎她对眼前这个小孩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了解。

  “姚依,找到了.”

  就在这时,小琳快步走了过来,此时她的脸上挂满了惊喜。

  “找到了?”

  姚依先是一愣,随后便反应了过来,小琳这是找到自己的叔父了?

  小琳猛地点了点头。

  姚依脸上不觉也露出了笑容,漂泊在外,风餐露宿,还担惊受怕,如今这样的日子终于算是结束了。

  “小恩公”

  姚依转身看向陈修缘,眼里露出询问之意。

  “嗯,我随你们一起去。”

  尽管打听到了消息,但让她们两人自己过去,他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索性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他心下打算与两人一起过去。

  随后三人收拾了一下行囊,按照掌柜所说的地方找了过去。

  这一次,很幸运,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毕竟在城里,还是有官兵在巡逻,治安要比荒郊野外好很多。

  见到人之后,小琳与叔父一番抱头痛哭,其叔父在了解完情况后,脸色也很难看,只是一想起飞虎寨,他似乎又无能为力,只得轻声安慰。

  当对方听到是陈修缘救了两女,他还不太相信,毕竟看起来,陈修缘还是一个孩童,在他看来,对方能够在飞虎寨手上活下来便已经不容易了,更何谈救人?

  只不过当姚依也明确表态后,他这才半信半疑地打量起陈修缘。

  “感谢这位小壮士出手相救,许某感激不尽,若是小壮士不嫌弃.”

  陈修缘见对方是一个实诚之人,心里也大体有个数了。

  随后他开口说道:“救人之事,不过是同病相怜,那些人也将三羊村尽数屠灭,一路上我们三人结伴,两位姐姐对我也颇有照顾,此番背井离乡,我也有自己的打算,不劳先生费心。”

  “不过姚依姐姐与小琳姐姐同出一村,又同遭大难,恐还望先生收留。”

  对方听到这话,目露惊奇,心里却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陈修缘言辞恳切,而又周到,现在他有些相信是对方救了自己的侄女了。

  “小恩公”

  听到这话,姚依眼睛一红,陈修缘一路上其实对她们颇为照顾,眼下又替自己谋了一份生路,作为萍水相逢的两人,对方能做到这一步,她心里只觉得热乎乎。

  “乱世之中,人命太贱,既然两位姐姐有幸活下来,那就好好珍惜,替那些逝去的人好好活着”

  看着陈修缘离去的背影,男子轻轻拍了拍小琳的肩膀。

  “小琳还有姚依,你们两个以后就安心在这里住下吧!”

  随后他不禁又感慨了一句。

  “英雄出少年啊~~”

  路上,陈修缘颠了颠手里的一个小布袋,眼睛一眯,小琳的叔父不愧是经商之人,行事老道让人不得不佩服。

  许是对方看出了自己的不凡,给了自己这些东西作为答谢之礼,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算是结了一份善缘。

  他抬起头看向天空,目光也渐渐凝实,此事已了,那自己也该去做下一件事儿了。

  道家,

  太乙山。

  “听说道家收徒看资质、看缘分,就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缘分.”

  一道小小的身影渐渐混入了人群之中,正如这芸芸众生的一员,只是这一位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一员,又将给未来带去多少变化,恐怕没有人知晓。

第12章 登山问道,“修缘”修缘

  “终于到了。”

  看着眼前这座钟灵毓秀的大山,陈修缘眼中闪过一丝向往。

  “寻仙问道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当年青莲居士一生都在寻仙访道,常常出入名山大川,但最后却不曾找到那个答案,大多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据传,当时李太白想找的其实就是先秦的炼气士,可惜最后却一无所获。

  拾级而上,陈修缘放眼整座大山,此山巍峨高耸,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

  山势起伏,层峦叠嶂,苍翠的松柏扎根于峭壁之间,枝叶间偶尔掠过几只白鹤,清唳之声回荡山谷,更添几分出尘气象。

  山间有清泉飞瀑,如银练垂落,水声潺潺,与林间风声相和,散发着天地间最自然的道韵。

  只是走了一段时间,陈修缘却始终未曾见到山门,让他心里升起几分古怪之意。

  天宗虽超然于世,但吃喝拉撒得有吧,山门若是建在半山腰又或是山顶,也不符合当下的情景,宗门弟子修炼有成,或许还不把这些台阶放在眼里,但是那些送菜的百姓,又或是掌勺的大厨呢?

  当然,虽觉得有些古怪,但是他的脚步也并未停下,一路向上登山而去。

  太乙山的后山,一处收拾的很得体的小院中,有两位老者忽然睁开了眼睛。

  “师叔,又有人登天路了。”

  另外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伸手抚了抚自己的胡须,平静的目光中荡起点点涟漪。

  天路,

  道家天宗设置的独特考核方式,一般来讲,拜入天宗的弟子是不用走天路的,只有那些想跳过外门,直接拜入内门长老门下的年轻人,才会选择这种方式。

  而内门的长老在收徒一事上,看重的更多是缘分,所以他们收徒一般都是自己下山寻找自己的徒弟,加之闯天路难度极大,那些资质普通之人也不会选择,一来二去这天路便成了摆设。

  道家收徒五年一招,寻常时间,这边几乎是见不到人的,更多的是山脚另一处小院,那边常年有弟子在,各家拜访一般也都会先去那边打声招呼,然后才通知他们宗内的长老。

  “阳关大道不走,却走了这条登山的小路,倒是一个有意思的年轻人。”

  老者淡然开口,随后又闭上了眼睛。

  另外一位老者,见到这种情况,朝天路方向看了一眼,随后又摇了摇头。

  天宗立派,这些年也收了不少天资极佳的年轻人,不过那些人大都是长老们下山亲自收的徒弟,而通过正式招人进来的,投机之辈也不少,不过天宗从来不曾搭理,求仙问道需要的是天赋,投机之辈注定在这条路上走不远。

  等这些人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大多数便会灰溜溜地离开,这种情况,他们见多了。

  如今见到陈修缘踏上天路,他们下意识便认为陈修缘是一个投机之辈,旋即不再关注。

  而另一侧,陈修缘在到达太乙山山脚的时候,的确注意到了另一侧的小院,也有不少香客,只是在他的意识中,这种上香的地方自然不会是天宗门派所在。

  就像是现世的龙虎山,身为道教祖庭之一,却也成了景区,山前是旅游景区,里面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普通人,香客游客络绎不绝,甚是热闹,但热闹归热闹,真人却半个也见不到。

  甚至他曾见过一些报道,那些想真正去寻一些高人指点的香客,被景区的工作人员以相信科学等理由给打发了,周遭哄笑一片,让那香客更是尴尬。

  所以下意识地他就没有往热闹的地方凑,反而走上了这一条上山的小路,心里打算着若是见不到人,再折回去打听,省的到时候被人当猴看。

  时间匆匆而过,一晃又是半个时辰,陈修缘站在台阶上,眉头下意识皱了起来,算起来,从他上山,差不多得有一个时辰了,这一路上自己根本就不曾停下,再加上自己的天赋异禀,爬了少说也有八千个台阶,可当他抬头望去,还是一眼望不到头,身后差不多也是相同的情况,如此诡异的情况,一时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鬼打墙?”

  这是他能想到的东西,只是随后一个想法又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入门测试。

  道家收人看重天资根骨,这一点在他来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路上他还在考虑天资根骨道家又是如何判断的,眼下他心里便有了几分明悟。

  生于现代,一个信息交互堪称大爆炸的时代,脑海中的想法自然五花八门,对于入门测试他心里也开始嘀咕起来。

  “是考验毅力还是别的”

  站了片刻,他抬起头看向前方,依旧是一望无际的台阶。

  “天宗超然物外,讲究天人合一,或者说大道无情,犯不着用如此迷阵来为难一个小孩子”

  陈修缘在心里嘀咕了一阵,随后便直接在台阶上盘膝坐了下来,如何破局,他需要好好想一想。

  纷繁复杂的思绪渐渐被他一一清除,心底也渐渐安静下来,耳边有风吹过,荡起他耳边的头发,鼻尖是山雾那种湿润的气息,偶尔有白鹤长鸣声划破天际,为这寂静带来一丝生机。

  眼前灰蒙蒙的,不知过了多久,他感觉自己的意识似乎是跳出了自己的身体,可以从高空俯瞰自己的肉身,除了自己之外,放眼外界,一片虚无。

  后山,那两位老者不知什么时候再度睁开了眼睛,率先开口的还是那位老者。

  “师叔,此子”

  老者伸手抚须,眼神忽然变得有几分复杂。

  “走眼了,本以为是一个投机钻营的娃娃,没想到如此年纪便有此等心境。”

首节 上一节 7/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地仙只想种田

下一篇:你越信我越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