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我在天宗误入歧途 第9节
前几日,他在北冥子这边的时间多,因为需要求教,但后来的这几天,他待在藏书楼的时间越发的多了起来,因为他想尽快了解这个时代。
“师叔,今天师弟没过来吗?”
对于这位刻苦勤修的师弟,赤松子的感觉还是很好的,至少不用他费半点心思。
“这几日他在藏书楼。”
北冥子收徒,看重天资和根骨,这是道家天宗的通病,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悟道修行,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并不是说努力就能成,与其误人子弟,还不如不收,所以道家的弟子就算是加上人宗,人数也并不多。
“师弟的悟性,世所罕见。”
赤松子想起之前遇到的场景,不由一阵感慨。
“来历打听清楚了吗?”
忽然,北冥子出声问道。
赤松子一甩手里的浮沉,抚须而叹。
“赵国三羊村,飞虎寨屠村的幸存者,同行的还有两个姑娘,一个名为姚依,一个名为小琳,她们两个目前都在代城。”
“家世清白,并且师弟好像在来的时候杀了六位飞虎寨凶匪”
北冥子听到这个答案,轻轻一叹。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太乙以流亡,时也命也。”
第15章 初试长青,瓷枕有异
太乙山,
月色如水,匆匆间又是几日,陈修缘看着手里的竹简,心里一动。
“是时候了。”
他将竹简放在床边,缓缓闭上了双眼,竹简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在他脑海中闪过,经过这半月时间,他不仅将长青功背的滚瓜烂熟,并且将其中自己不懂的地方也都一一弄明白。
当下便是最后一步——修炼。
对于修行进度上的事情,北冥子基本也不过问,陈修缘见此,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意外,不过在之后他便想明白了,天宗走的路线与寻常门派不同,天宗遵循的是出世原则,道法自然,遵循天道规律,不会强求。
而北冥子修行多年,对于这些事情看的极淡,只要陈修缘没有在心境或修行上出现大问题,他自然不会多管,而会选择顺其自然。
若这种情况放在其他的宗门之中,那些师父可能已经开始着急了,恨不得耳提面命,亲自督促。
这两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有优势和短板。
天宗的这种培养模式,若弟子禀赋不足,最后弟子可能会一事无成,泯然于众,而一般的江湖门派弟子,无论天赋如何,至少能够成就三流武者。
但反过来说,若弟子禀赋足够,那天宗这样的培养模式,出现强者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一般的江湖门派则不然,因为事事有师父提点,其思想很容易被禁锢,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只是要想超越前人,其所花费的时间就不是十几年、二十几年这般简单了,大多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情形也都是在自己成为师父之后。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此番优劣,或许天宗的前辈高人也都看出来,是故在收徒上,他们对天赋的要求便远胜寻常的门派。
陈修缘长长吐出一口气,将纷繁复杂的思绪尽数排出体外,此间道理究竟如何,却不是他该去关心的,眼下他要做的事情,便是入道修行。
月光洒落,穿过窗户,照在了陈修缘的身上,此刻他正盘膝坐在床上,双目微阖,呼吸渐渐平稳。
长青功的要义以及内容开始在他脑海中流转,与此同时,他的心神也变得越来越集中。
竹简上有记载,长青功分为三个部分,调息,导气,养气。
其总纲为“气若春木发新枝,意守丹田养真息。绵绵若存循周天,百脉长青自通夷。”
第一步调息,要求为“盘坐凝神抵上腭,吐纳三焦引清和。一呼一吸循天地,渐聚真元在绛宫。”
按照行功要义,陈修缘不断调整自己的呼吸,与自己周遭的气流相合,与太乙山风水相合,与天地相合。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意识渐渐从混沌中苏醒,只觉得体内有一股清凉顺着自己的天地桥直达绛宫所在。
长青功的内容之中,道家专业用语太多,类似于清和、绛宫等字眼,还是陈修缘翻了很多古籍才确定究竟指的是什么。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容他多想,心神凝一的情况下,又是一段“导气”要义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任脉沉海会阴渡,督脉升阳贯尾闾。夹脊过顶百会转,复归丹田化春泥。”
按照行功搬运的口诀,他尝试去操控体内的那股清凉之气,初试之时,懵懵懂懂,三两次后,才渐入佳境,好在之前他准备的功课很足,才不至于眼下手忙脚乱。
搬运周天之后,他的脑海中闪过最后一段“养气”要义。
“勿催勿躁如抽芽,晨昏九转固本华。待到丹田生暖玉,便是玄门筑基家。”
内容并不难理解,说的是长青功入门之后便是水磨工夫,打坐修行似乎也没有捷径可走。
后山的小院之中,北冥子缓缓睁开了眼睛,那双刻画着沧桑的眸子深处,有一丝惊艳闪过。
清虚入宗,得到长青功后,并没有急着去修炼,反而将心中疑惑逐个敲定,这期间,清虚也来询问过他,所以对清虚的底子,他心里比谁都了解。
可短短半月之后,他便能独自敲开修行的大门,今夜入门通窍,不过一炷香的时间,这等天资,就算是放眼整个天宗,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根骨奇佳。”
北冥子出声轻叹,随后又似乎想起了什么,忍不住接着说道:“悟性之高,天纵奇才。”
伸手抚了两下胡须,北冥子收回自己的意识,方才他感知到附近有灵气波动,这才有此一观,如今清虚功成,那他这个护道之人自然也该身退了。
另一侧,陈修缘这里却不是外界看到的一样。
在他修行长青功通窍之后,左手胎记处便异常的火热,并且在不断吞噬他的内力,在感知到这种情况后,陈修缘心神一震。
对于那处胎记,他在心里早就有所猜测,当初自己在潘家园带回去的那个瓷枕应该是有问题的,自己能够穿越到这个时代,罪魁祸首有九成的概率就是此物。
但在穿越之后,除了自己身体发生的这些变化,那个瓷枕便再无动静,胎记也渐渐消失,连番试探无果,这件事儿便被他抛在脑后。
没想到今日修行通窍,这个东西又起了反应。
感受到自己手背上传来的波动,他几乎是瞬间便猜到了,激活瓷枕的关键应该就是特殊的能量,比如说自己修炼出来的内力。
虽不知瓷枕究竟有什么作用,但既然他与此物有缘,又将自己带回了战国时代,那此物就值得他拼一拼。
是故陈修缘在修行长青功,搬运完周天之后,并没有立即停下,而是继续搬运,越来越多的内力被他的左手吞噬,左手处传来的波动也越来越强烈。
到最后竟是阴阳反转,那股火热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股沁润心脾的凉意,似一块温润凉玉,让他通体舒爽,整个人就好像被泡进温泉里一样。
窗外,月色依旧,正在打坐的陈修缘忽然传出一阵鼾声,似乎是.睡着了。
第16章 一梦千秋,悟道长青
欲向长青参道果,忽闻沧海夜潮生。
世间有梦,可一睡百年,是为黄粱。
悠悠醒转,陈修缘看到眼前场景不由一愣,他记得自己已经拜入天宗,此刻应该是在自己的小院之中,但眼前场景却与记忆中的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这是什么地方?”
心念一起,似乎天地生出一丝回应,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玄之又玄的感觉涌上他的心头。
他抬起头向四周细细看去,只见群山之间,云雾起伏不定,脚下是一处山巅,站在这里,俯瞰而去,不觉让人生出一种豪情。
陈修缘眉头一皱,这样波澜壮阔的场景,他并不没见过,为什么自己又会来到这个地方。
看身下千里,万里绵延,有风吹过,浩浩荡荡,这如画的群山好似一副画。
太阳东升西落,群山依旧,山河依旧,风也依旧。
四时轮转,一天接着一天,他心头不禁升起一丝疑惑,他现在是在干什么?
风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
春天在悄然间流逝,夏天蝉鸣阵阵,他依旧在这里,不过这个时候,他心底却升起一丝明悟,他并不是自己,而是另外的一个人,他在此处,是在借助那个人的视角来俯瞰这片天地,经历对方所经历的事情。
于是他的心悄然间便安静了下来,夏天伴随着秋风的到来,画上了一个句号,然后便是茱萸插满山头,春去秋来,四季开始轮转。
四季中的最后一季,冬天也在枝叶抽出新芽的之时,走过了最后的尾声。
于是这道目光又在延伸,从一天到一旬,后再到一个月,到一个季节,然后又是一年。
岁月仿佛在此成了一个玩笑,群山依旧,绿意盎然,那道目光看山间云开雾散,又目睹沧海桑田。
不知过了到底多少年,他只记得蝉鸣叫了三十六次,再回头时,青山依旧在。
“长青~~”
一道声音响起,让他从心底打了一个激灵。
那道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又似乎有对生命的眷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他眼中,群山之上,绿意恍惚间连成了一片,生机盎然。
随后山巅的一株青松,在他眼中不断地放大,时间却仿佛在此刻倒流,从这株青松幼时开始,岁月刻下第一圈年轮。
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株青松在一刻不停的生长,与那些花朵不同,花开是有时节的,花开之后,便注定有花谢之时。
而青松,却好似没有凋零的时刻,一抹绿意装点了四季,渲染了群山,好似不知疲倦,又好似永不停歇,如同岁月之河,奔流不息。
“长青~~”
又是一道声音,只是这一次,这道声音多了一分激昂,那是生命在拨动命运的琴弦。
都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但在这个轮回之中,却又不单单是草木一秋。
树木从抽芽,到绿意浓浓,最后再到华叶衰败,不过是它漫长岁月中的一段时光而已。
人只有一世,多则百年,少则几十年,人无时无刻不在成长,从年少到中年,最后到老年,岁月对人来说是残酷的。
而青山依旧是青山,青松依旧是青松,似乎是变了,但似乎又没有变。
如此,生命在此刻似乎有了不同的意义,借助它,似乎能够看到那条冥冥中存在的河,贯穿岁月,记录一切。
“长青~~”
声音似天籁,又好似狮子吼,陈修缘冷不丁的打了一个激灵,整个人好似醍醐灌顶。
目光之中多了几分明悟,他伸出自己的手,抬眼看了过去。
掌心之上刻满了岁月的纹路,这并不是自己的手,而是一个上了年纪之人的手。
他抬手挡住即将照下来的阳光,视线渐渐汇聚,最后落在了一棵青松之上,青松傲立,迎风招展,其色翠绿,岁月似乎不曾在青松上留下痕迹。
“岁月悠悠,万古长青,没想到长青二字居然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