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镜 第197节
顾芳尘心里叹了口气。
长公主也是真会借坡下驴啊……他可还什么都没说,就自动变成要给萧盈好做事了。
但是这种时候,他如果说不要,那就是各种意义上的不要了。
从这一点来看,他还是被狠狠拿捏了。
不过,在找到真相之前,夺嫡之争,顾芳尘肯定是支持萧盈好的,和他的立场并不冲突。
顾于野在剧情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手上的兵权。
只要萧盈好逐渐壮大,便可蚕食瓜分顾于野的玄黄军,彻底瓦解掉他最大的倚仗。
本来,顾芳尘眼里的真结局,应该是彻底推翻大魏的统治,建立下一个全新的政权。
但是现在,他觉得【六尘归真】,也不是真正的结局。
如果按照本来的路线走,有可能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轮回,只是一个陷阱,所以在确定天门山遗言的意义之前,他不会决定结局,只控制支线走向相对好的路线。
而萧盈好当政,就是【人心万钧】结局当中,最好也最容易的一条支线。
协助萧盈好本来就是他的意愿。
现在又能拿来让长公主为了拉拢他,给他发工资……
双赢,赢两次。
顾芳尘目不斜视,真诚地道:
“是在下修为浅薄,心志不坚,还请长公主指教历练一番,才好将来为长公主事业尽心尽力。”
萧盈好对他这么上道十分满意,心里怀揣着几分好奇,纤长手指薅了薅嫩草,目光水盈盈地看了一眼顾芳尘,往后一挪。
顾芳尘的衣服上,顿时拖出一道水痕。
对于他们这种武道修士来说,就算隔着衣服,也依旧触感鲜明。
感到顾芳尘紧绷,脸色涨红,她笑着哼了一声,道:
“为了本公主的名声,你可不能发出半点声音,本公主那位驸马最擅长隐匿之道,说不准现下就在外头偷偷藏着呢。”
顾芳尘:“……”
真是一点亏都不愿意吃。
但他还能说什么呢,当然只能顺从长公主点头了。
房间内,被冷落在旁边的热水桶,散发出浓浓雾气,缭绕在室内,摇晃着的水声,掩盖了低低的呵斥声。
“长公主,我……”
“嘘——不许!躺着!”
“……”
但长公主沐浴太久,还是引起了侍女的注意。
“叩叩!”
“长公主殿下,可要换水?”
“唔……不用,我睡下了,你们不用伺候了。”
“是。”
只蹭蹭的坏女人萧盈好伏趴在顾芳尘身上,轻轻喘了口气。
顾芳尘的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十分没规矩地放在了她的腰上,但是萧盈好此刻也不想计较这些。
懒懒地道:
“顾于野在天牢里,从那个马夫口中,问出了点新东西。”
“他可能又要拿你的身世做文章了。”
顾芳尘一愣,眯起眼睛:
“我也不是那马夫的儿子,对吧?”
……
江南,鹿台道。
读书人心中的圣地——尧山,便坐落在这鹿台道的深林之中。
而鹿台道独孤氏,也是出了当今皇后的第一修行世家。
不过,独孤氏繁衍昌盛,势力遍布江南,也不止有鹿台道一支,只是这一支最大。
而第二大的分支,便是姑孰道独孤氏,也便是独孤月所在的派系。
尧山书院内,几位大儒正在一处石台上,盘腿而坐。
第165章 夺了他的剑(二合一)
尧山书院,自一千三百年前大魏立国时,便由儒圣谢谦在尧山建立。
分为戒律院、文华院、天工院、经世院四个部分组成。
尧山在江南,而不在中原,初衷是为了远离皇权和政治中心,求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清净环境。
建立之初,书院弟子的心思还是很纯粹的,读书便是读书,若过多沾染到了世俗权力,这书自然也是读不进去了,满脑子只有功名利禄,又能看到书中几分真意?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是他们的追求。
但作为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名头一日比一日响亮,威望自然也如平地起高楼,拦也拦不住。
在尧山周围,在一千三百年前,就只有山清水秀的幽雅景致,可如今,早已遍布了各种所谓的“名胜古迹”,各种楼、塔、碑,五步一处,目不暇接。
前来瞻仰之人络绎不绝,门前踏出的路更是数不胜数。
也只有最中心的书院周围百里山峦,还有一丝清净的意味。
可光是看书院本身,门前一座座御赐的高大牌坊,写满了这一千三百年间所出的状元名字,密密麻麻,足有百余座。
气象恢宏,文气如云,便知道如今的书院,早已没有了当初那般纯质,人心所图的清净也一去不复返了。
这当中,自然也有顾元道的名字在内。
不过,他中状元的时候,尚且还叫做“张元道”,所以那牌坊上面写的名字,也是“张元道”。
之前真假世子并未分明,上头没有旨意下来,书院也不能擅自去修改那御赐之物上面永安帝的亲笔题字。
如今嘛,顾芳尘又当回了世子,朝堂上情况莫测,更没人敢去改。
就这么不尴不尬地一个“张元道”晾在这里,倒显得有几分讽刺……
而书院会有此变化,和两件事脱不了干系。
其一,是千年以来,江南的众多世家子弟,都以进入尧山书院求学为荣。
久而久之,世家与书院彼此利益交错,难以分割。
甚至,如今书院之中的经世院首座,便姓独孤。
其二,是朝廷的主动靠近和拉拢,在世家介入之后,除了文华院当中的部分清高学子,书院本就不再排斥“货与帝王家”。
朝廷如此看重,他们自然更加卖力。
如今朝堂之上,得有大半都是书院弟子,也是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过,书院也并非不懂得避嫌。
在朝为官的书院弟子,一般不会超过四品修为,五品就已经是极限了。
若是修为太高,当下又没有什么非常必要的政务,就会选择主动辞官,回书院教书了。
永安帝一般也就象征性地挽留一下。
正如现下,这石台之上几位大儒。
这石台位于书院后山之内,瀑布寒潭中心,其上刻有“明心明智、同心同德”八个字,乃是“书仙”步苍苔所写。
这步苍苔与李忘机齐名,两人再加上一个“画仙”贞名士,并称为书院的“诗书画”三绝。
乃是平日里几位书院大儒议事之处。
书院之中,能称为大儒的,共有八人,皆为三品修为。
此际,便聚集了三位。
戒律院首座,孟守正。
文华院首座,刘闻清。
经世院首座,独孤玉。
此外,还有“儒圣”闭关时的代院长——“心圣”陆鸣渊,乃是二品修为。
一座尧山,就有二圣坐镇,放眼所有的仙宗,也唯此一例。
再往上算,那就是大魏朝廷了。
原本,这石台上,应当还有一个位置,留给天工院首座。
但这位首座,刚刚因为勾结魔教,帮忙构建“龙蛇起陆”大阵,被谢谦一个脑瓜崩敲碎了天灵盖,只剩个神魂被关进了山河图,和顾元道坐一桌了。
孟守正率先开口,道:
“我已顺藤摸瓜,查明天工院与魔教勾结一事……”
他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工’道的人混入天工院中,只将‘龙蛇起陆’大阵的构思和一部分图纸带给了这帮傻子,他们就帮着全部完善了。”
孟守正调查的时候目瞪口呆,‘工’道的人真就什么都没有做,甚至连进学院都是合理合规地通过考核进来的。
还在天工院的帮助下,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达成了一次“合作”。
可谓是真正地把“灯下黑”玩明白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首座失察,没能发现这大阵的用途和‘工’道之人的身份。
但天工院……本来就是一群痴迷工道、阵道、术数之道的,人情世故一窍不通,指望他们识人,实在是为难了。
这大概也是谢谦之所以对天工院首座小惩大诫的原因。
上一篇:仙命在我
下一篇:少年白马:稷下学宫,我以琴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