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养殖 第165节
不过,那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徐开贵是老木匠,他生了四个儿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四个儿子有三个不健全。
老大老二是双胞胎,全是聋哑人,老三健全,但外出打工十几年没回来,老四有点智商低。
再到下一代——老大没有结婚,前几年得病死了,老二娶了个瘫子,生了个儿子居然是完全健全的;老三生了两个女儿,在外面躲计划生育十几年不回来,不过现在开放了,估计生了儿子。
老四智商低,也娶了个比较傻的,但没过一年,人家娘家就来人,把姑娘接回去了,没有孩子。
也就是说,徐开贵家第三代,就剩下一个独苗了。这个独苗比周恒小了近十岁,他小时候还跟在周恒后面当过跟屁虫的。
后来周恒去上学,再加上年龄差距大,就没怎么一起玩了。对于他后来的发展,也不是很清楚。
学历倒是只读了个初中,像这样的家庭,哪供得起啊!
想想也是可怜,不过村里其余人家也只是个温饱,除了偶做什么好菜叫他去吃点,也没能力过多的照顾他家。
徐开贵以前是老木匠,教的儿子们都有点木匠手艺,可惜后来没什么人要做木工了,难以靠手艺赚钱,也就靠点薄田地过日子。
这些年来,徐开贵也老了,但还得操孙子的心——儿子是聋哑人,那年月也没读个书,什么都不知道,就会点木匠手艺。
手艺养不了家了,也只能跟着种田地。
但儿子就连平时种田地,还得他带着种,比如什么时候该种什么、什么时候该打药除虫,都需要跟他说。
像什么药是除草的、什么药是除虫的,不说也分不清。
那样的人,带个孩子最多就是不让他饿着冻着,哪懂操额外的心呢。
孙子是端午节出生的,这里也叫端阳节,所以名字就叫徐端阳。
周恒还不知道,这孩子这些年在干些什么。
“嗯,他说学了开车的,跟他姑父都开一年多车了。”周发强回答。
这个姑父也是不亲的,堂姑父,隔得稍有点远。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求到周恒家来了,说想帮着开车送货。徐开贵求了几次了,还提了东西来,不过周发强没要。
这怎么好意思要呢。
周恒思索着问:“那孩子性格怎么样?”
虽然小时候一起玩过,但到底年龄差距大,再又过了这么多年了,谁知道性格啊。
周恒虽然觉得那孩子可怜,但这跟请人不能混为一谈,开车送货是大事,出了问题他的麻烦很大,一定得问清楚了。
帮人归帮人,但不能拖累自己。如果不能胜任也不能勉强,最多是自己赚了钱后,关照他家里一些了。
周发强思索着说道:“倒是很老实,话特别少,上初中起就不太跟人说话了。”
特殊家庭的孩子,估计内心也自尊敏感,不愿意跟别人一起玩。
“那他在他姑父那里,怎么不想干了?”
“估计也有点合不来吧,他姑父那个人,话有点多,喜欢吹嘴,又喜欢喝点酒,嘴巴像是没把门一样。”
村里的女婿,回来次数多了,村里人多少也是有印象的。
有时候,跟着亲戚做事,处理不好就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甚至翻脸成仇的都有,这很正常。
周恒想了想,性格老实、话少的话,倒是应该可以。其实他总归也是想找人,徐开贵估计也是听到消息才求来的,要不就试用一下吧。
如果性格和做事方式都还行的话,交给他做也无妨。
其实他也知道,养殖场在家里办着,总是免不了这些那些的事情,不过如果那孩子做事还行的话,帮一帮也是无所谓的。
……
而他帮着宣传了的皮影戏短片,也慢慢开始在网络发酵开来。
第一百七十章 引发了话题
那部名为《黄粱一梦》的短片,渐渐开始有了一点热度,和一些评论。
有意思的是,评论已经现出了两个比较极端的苗头。
夸的把这部短片奉为经典,无数的溢美之词全都用上了,恨不得一下子推到天上去;
骂的把这部短片骂为垃圾,亵渎经典艺术,完全不尊重皮影戏的本来面貌,哗众取宠,胡改瞎改,甚至有些还要求主创方谢罪。
夸的那面,周恒很明白,因为他自己也想夸;然而骂的那面,人家也是引经据典、逐条而批、头头是道。
一时间,两方形成了极端的派别,竟然还掐了起来。
一般好电影出现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要是黑一部好电影,那些自来水不会放过你的,会跟你死磕到底。
现在情况就是这样,主创方完全无力的看着事情的发酵,双方已经越吵越烈了。
而争吵本身,再次让更多的人关注起了这部短片,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短片,争辩双方也越发变大。
等周恒闲下来了的时候,也开始去看这些争议了——没法不看,这跟他太有关系了。
从暑假开始,那拔学生们偶尔来到村里,说是想见识见识这里的皮影戏,他们的吃住问题,还是自家给安排的。
一住个把月,大家朝夕相见,一起趴体都不止一次,到后来听说他们去国外参奖了,然后又自己帮人推荐,共同的经历真是太多了。
老实说,他这个“皮影戏之乡”的本地人,完全接受皮影戏以这样的形式重新面对市场。
原本的二维平面世界,虽然流传使用了二千多年,但现在改用三维去体现,并没有影响原本的艺术理念。
甚至说,这算是一些小小的进步——为什么要拒绝进步呢?
这么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并被很多人接受,这不好吗?
当然,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他现在也在逐步看看那些不同意见的人,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可做的。
他也算是当了三个月的网红了,见过各种捧自己的、黑自己的,内心已经颇为强大,但是面对这样的争议,他还是有点束手无策。
而与他的关注焦虑相比,江晓萱则淡定得多——她似乎一直就比较置身事外,这样看事情就比较冷静些。
她给周恒端了一杯新做的酸枣蜜茶,让他袪袪秋燥,说道:“照我说呢,这事儿也不全是坏事。你想啊,黑粉不是粉吗?也是的啊。”
山上的野山枣这时候熟了,他们摘了一些回来,做点开胃润燥的蜜茶喝喝。
一句话提醒了周恒,对啊,黑粉也是粉啊。
得亏了这些黑粉们上纲上线,所以这部片的自来水就越来越多,还越来越护着这部片说话。
也正因为这些争议,所以这部片现在的关注度也与时俱进,被不少大v号给议论转发过。
短短几天,一部本以为无人问津的短片,却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了大众们的视野。
到底是获过两次奖项的,经得起推敲,除了那些上纲上线的指责引人争议外,这部短片无论是制作、还是色彩、光效处理、人物设计、台词、配乐等等,全都可圈可点。
虽然被更多人关注后,也有了更多批评的声音,但总的来说,这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有了大量的黑粉,但它的自来水也更紧密、更团结了。
这就是网络现象啊,谁也把持不住这个风向,也无法掌握。
有些人拼命想用水军造势,但是可能钱花了,却起不到一点儿效应;而有些人随手一作,却偏偏引来网络的浪潮。
其实,争论本身还引来了新一番的争论,比如说,像皮影戏等等这些老去了的艺术,究竟还值不值得再复兴?还是任其消亡?咱们看得见的,是这部短片,而看不见的,还有多少正在消失的老艺术?
一些并没有见过真正皮影戏的小年轻们,也加入了争议中,侃侃而谈。
这其实是好现象,起码引起了思考,人们不再做复读机。
而与之相应也受了关注的,则是村里的刘老师和老何——他们是短片结束后,拥有大号字体名字的人。
随着影片的受关注,主创方还放出了一些相应的花絮,就是他们在村里学习皮影戏时的一些日常。
有时候跟刘老师开些玩笑啊,有时候是龙溪村的一些乡下美食啊,有时候是一些奇怪的节日啊,之类的。
刘老师那种乡音教学的方式,也让一些人捧腹——刘老师偶尔也会有些幽默的时候。
想想也是让人感动,年届七十、暑期大热天,免费教学那么长时间,无怨无悔,也不求回报。
如果不是短片意外的火了,谁也不知道他们的默默付出。
所以说,除了关注短片本身外,还有些人的关注点,给放到这些方面上来了。
很多人私念短片的官方微博,问这个皮影戏村到底在哪里?他们也想去拜访一下刘老师,感谢一下,也想见见真正的老艺术。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就是短片中那唯美似仙境般的取景。
那些取景有出处吗?来自哪里?这比那些网红景点好看多了吧?这种地方住着,住一辈子也不想离开啊!
于是,更多的私信,是想问问取景地在哪里。
网络上对比着视频来看,不少人猜测这是哪里,还有人贴图出来作对比,振振有词说这是哪里哪里。
主创方一直保持缄默——主要是还没习惯,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到万千瞩目,捧的有、踩的也有,让他们有些惶惶不知所措。
主创方从导演到配乐到打杂,全部都是一帮学生,虽然有导师作过一些指导,但都是没出过名的,突然之间变成这样,谁都没有想到。
由于前几天被黑得太惨,还上纲上线让他们谢罪,他们哪敢出声?到后来有人私信要地址,于是也不敢出声了。
这时候随便说什么都可能会是错的,还是沉默着吧——应了江晓萱说的,冷处理,自然会没事的。
其实,学校方也是这么安排的,不管它,任它继续发酵吧。
舆论还能把人吃了不成?
过一阵他们又关注别的事情了,这波热度自然会消下去。
归根结底,他们其实也是受益的一方,这部短片受了如此大的关注,虽然有黑的,但也有好评的啊!
有了关注,有了名气,就等于是有了资本!
虽然还是学生,但第一部作品就有了这样的成就,还有了关注,那下一部作品就容易得多了。
而现在,校方都已经接到了好几个合作项目要准备洽谈,全都想是找这一组人马的。
这真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学生毕业前就能找到工作,就能开始规划以后的事业,这是很难得的,很多人毕业了都没办法就业呢。
等学生们终于敢直面网络了,于是才开始回复一些问题,比如面对自来水的辛苦维护道谢啊,对黑粉的据理力争等等;
有问刘老师地址的,也客气的回复了,请示过刘老师,但因为他年龄已经不轻,体力方面不方便接待拜访者,心意领了,但来村里观光就很欢迎;
对咨询地址的,也在回复之前先说明,这块地方是他们心中最美的地方,是他们聚积了所有青春与热血的梦想之地,如果有人想慕名前去旅游的,请一定一定爱护好那个地方,不要破坏那里的环境。
他们还说了,在那个村子,他们度过了有生最难忘的一个月,以后即使再做别的作品,但“第一次”是永远忘记不了的。
说得真诚而文艺,简直都让人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