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小神农 第142节
杨云迪看出来两人的不舍,安慰道:“它们生来的宿命就是如此,就算我答应你们推迟几天,结果还是注定的。”
“嗯,那好吧。”两女对视一眼,知道杨云迪说的没错。
山上有两人闲着没事用藤条编织的草笼子,杨云迪随便捡了几只第一批的竹鼠,塞了进去,用来做样品。
先是来带小南山,张国硕张口就要每星期一千只,杨云迪好说歹说,才降到一星期五百只。
后山的竹鼠繁衍速度虽然很快,但目前顶天也就七八千只,听起来是不少,平均下去并没多少。
“哟,十七,你这么大的老板今天怎么亲自来送菜了?”杨云迪刚到悠云阁,像是心有想通一样,韩云珍正好走出来。
看着动人的韩云珍,杨云迪撇了撇嘴巴道:“唉,看来某人不欢迎啊,还想给你推荐点肉制品呢,我看还是散了吧。”杨云迪关上车厢门,作势要上车离开。
“唉唉唉,好弟弟,姐姐错了,真错了。”韩云珍跑过来,抱住杨云迪的胳膊,有意无意间在两个宏伟的山峰上蹭了蹭。
感受着胳膊上传来的压迫感,杨云迪微微侧头看了眼两团傲挺,这资本够大的啊。
“咯咯,好弟弟,有什么好东西要给姐姐分享啊?”拉着杨云迪来到办公室里的沙发上,整个上半身的重量都靠在身上。
杨云迪尴尬一笑道:“东西在车上呢,没来的及拿。”刚一下车就被拽进来了,杨云迪根本就没有机会说竹鼠的事。
“额……”韩云珍脸上闪过意思羞红,支起身子道:“是什么好东西啊?”
“竹鼠!”韩云珍一起来,杨云迪心里倍感可惜,还没刚享受一秒呢,就完事了,太不爽了。
“竹鼠?”韩云珍惊喜道:“野生的?”
“不是野生的。”
韩云珍还没刚准备叹气呢,就听见杨云迪的声音。
“我养殖的,比野生还要好。”
抬头看着杨云迪自信的笑容,韩云珍半信半疑道:“养殖的能比野生的还要好?”
杨云迪嘴角扬起自信道:“我种植的水果质量差吗?蔬菜差吗?”
韩云珍听了杨云迪的话,一脸尴尬之色,“十七,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不是不相信你,只是,店里需要高品质的食材,希望你能理解。”
生怕和杨云迪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韩云珍赶紧解释了起来。
杨云迪拜拜手,笑道:“韩姐,我理解,那竹鼠你要不要订购啊?”
“要,当然要了,你每星期能给我提供多少?”韩云珍也不要求看样品了,开门见山的问道。
杨云迪计算了下,小南山每星期五百,那悠云阁也不能特殊对待,“每星期五百只。”
“价格哪?”每星期五百只已经不少了,而且,杨云迪手里出品的东西质量都能达到特优级别,需要考虑的只有成本价格。
第一百七十三章一通电话
“三十一斤。”杨云迪早在来的路上就定好了价位,凡是青山秀水出品,必属精品。
“那到不贵。”点点头,这个价格在韩云珍的接受范围内,而且,还要低一点。
“那咱么签合约呗?”韩云珍嫣然一笑道。
“好。”
两人这次签了好多合约,除去竹鼠的,还有悠云阁一些快要过期的食材提供,大小一下子签了十多个。
陶萱月这段时间都在忙着开分店的事,杨云迪只是把竹鼠上架的事给她说了一下。陶萱月告诉他,全由他来负责。
柏油路的修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道路上每天都是轰鸣声不断,风尘阵阵。令人奇怪的是,相亲们不仅没有方案,反而更吃的香睡的美。
杨云迪回来的时候,郑梦璐正戴着安全帽在现场指挥着。杨云迪把建造学校的事情给她说一声,顺道又转过去三百万,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
庄稼已经种上了,杨太平闲不住的性格促使他扛着锄头下了地。
回到家只剩下大小三只饿坏了的狗,看见主人立即扑上来。大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杨云迪也不为它们担心,它们本就应该生活在山林中,有养活自己的天分与本领,不会饿着的。
凯撒和虎子成年了,牙齿胃口很好,能自己上山捕猎吃,但是,空间泉水却只能杨云迪来喂。
狮子还是认准杨云迪,晃着头扑到杨云迪脚上,一跳一跳的。杨云迪在前面走,摇着小尾巴突突跟在后面。
杨云迪将东西放在卧室的床上,倒在上面休息一会儿。虽然送货并不累人,但累的是心呀,一天转下来,加上还要开车,不见身体上有什么不适,却总感到一股累劲儿。
晚饭是素菜汤面,但里面少量炒了些来时买的肉,既不显得油腻又不毫无油水,正合杨云迪和杨太平的胃口。杨云迪连吃带喝总共来了两老碗,杨太平干了一天的活,也吃了一碗半。
杨云迪在享受初秋绚丽的同时,还没有忘记手中的活计,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拿出刻刀雕刻木雕。毕竟不能忘了对兄弟的承诺。
这样平淡而又温馨的生活持续了三四天,直到接到张猛的电话。
“七哥,最近有时间没?”张猛笑嘻嘻的问道。
“有什么事你说就是了。”杨云迪也不知道这个小弟找自己是什么事。但,别人既然认了自己做老大,那自己该做的事还是要做好。
张猛听杨云迪说话语气还不错,笑道:“我想带几个朋友去找你进山玩几天。”
“听说你们山上还有熊瞎子,我们想去见识见识。”张猛跃跃欲试道。
杨云迪翻了个白眼道:“不仅仅有熊瞎子,还有食人兽呢。”
“嘿嘿,那感情更好了,让咱们来此大冒险。”张猛知道杨云迪是开玩笑的,起哄道。
“行了,别贫了。”
“你们一共几个人,什么时候来,让我也提前准备准备。”杨云迪询问道。正巧,他也有进山“淘宝”的想法,正好趁着这次众人一起,能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