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逆天铁骑

逆天铁骑 第575节

陈锦亮又转头,令人捧上一口木盒,递给张鼐:“张将军,还有一份薄礼,请笑纳。”

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颗人头,张鼐定睛一看,那是程九伯外甥金二狗的首级!

当时李自成同手持锄头的程九伯搏斗,因为刀没有抽出,李自成把程九伯打翻在地上之后,骑在他的身上以拳头痛打,结果金二狗带着一群人赶到,一铁铲打死了李自成。

“是金二狗的首级!就是此贼亲手害死了父亲!”张鼐大喊道。

高桂英落下热泪:“你们锦衣卫送来杀害先帝的凶手,此等大恩大德,老身感激流涕,鼐儿,快向恩人磕头!”

闯军上下将士齐齐戴孝,高桂英请出李自成的灵位,她率众将郑重行礼拜祭,又一刀刺入程九伯心窝,喷出的鲜血调成血酒,先在灵位前洒了一碗,然后分给众人共饮。

陈锦亮取出圣旨,递给高桂英:“陛下有意让何腾蛟招抚闯军,改编成忠贞营,只可很那何腾蛟竟然抗旨!高夫人,虽然何腾蛟老儿不肯接收你们归顺,可是我们楚国公愿意接受各位。各位原本乃大明子民,只因贪官污吏横行,各位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扯旗造反。如今建奴入侵中原,意图吞并华夏,希望各位能不计前嫌,跟随楚国公共同抗击建奴!”

“原来是楚国公啊,”高桂英眼中含泪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国公爷之前对我们义军就有恩,既然楚国公肯接受我们,那么老身愿意为国公爷抗击建奴!”

第832章 扬州会战前夕

收编了闯军,改编成忠贞营,这是一件大好事。根据历史的进程,豪格将会入川,到时候张献忠阵亡,李国栋又能收编大西军了。不过李国栋还顾不上高兴,就要面临清军主力入侵扬州的战事。

阿济格收编的左梦庚部,留下金声桓和王德仁留守南昌,阿济格亲自率军攻打池州,却被黄得功和李本深所阻拦,迂回小路奔袭南京,半路上有李成栋的埋伏,清军无法绕过池州前往南京。

为了集中兵力进行扬州会战,阿济格令谭泰留守江西,负责监督金声桓和王德仁的降军,自己奉了多尔衮之命返回京城,左梦庚率领二十万降军赶去濠州,同多铎的三十万大军会师,准备与李国栋在扬州进行一场大会战。

留守凤阳的唐王朱聿键抵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势,凤阳失守,驻守凤阳的张天福、张天禄兄弟率两万多大军降清。

唐王朱聿键因为惧怕失地之罪准备自尽,被部下所救。之后唐王朱聿键隐姓埋名躲藏起来,他知道崇祯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因为朱聿键这是第二次犯法了,第一次是擅自出兵,准备进京勤王,这才被崇祯剥夺了王爵,发配到凤阳看守祖坟,结果凤阳又丢了,若是这时候朱聿键落入崇祯手里,下场就是一条白绫或者一杯毒酒。

唐王不敢回南京,也不敢去扬州,而是一路南逃,逃去了广东,同桂王朱由榔遥相呼应。

提起朱聿键,李国栋心中暗暗为他可惜,若是朱聿键和崇祯调换一下位置,说不定还真的是一位中兴之主,可是他空有大志,却不是帝王。在崇祯九年的时候,朱聿键率军进京勤王,却惹怒了崇祯,被废为庶人,然后被锦衣卫押送去凤阳看守祖坟。这下可好了,祖坟也丢了,他敢去南京那岂不是去送死?

原本历史上的朱聿键,后来当上了隆武帝,只可惜被郑芝龙出卖,后在汀州遇害。

无论是哪个时空的朱聿键,注定都是一场悲剧。

崇祯十八年九月,六十万清军大军进犯扬州,清军进攻扬州的时间比原本时空的时间晚了半年多。这是因为多铎去了一趟山东,耽搁了时间,准备杀去扬州的时候,气候已经转热。之前进入江西和南直隶西部的八旗兵因为气候炎热苦不堪言,不少八旗兵竟然还未见到明军的面,就热死在半路上,战马更是倒毙无数。

六月份的南方,哪怕是打赤膊坐在那一动不动都是一身汗,更别说身上穿着厚厚的棉甲,里面还有锁子甲,而且还是在烈日下行军了。

因此多尔衮得到了阿济格的奏报之后,为了避免多铎在扬州吃亏,他下令让清军在秋后出征,等天气凉爽了,再发兵扬州,同他的死敌李国栋决一死战。

淮扬地区,先是经过厂卫的清洗,大批北方盐商入狱,或是被杀,或是被抄家,原本在淮扬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的晋商几乎绝迹了,只剩下和北方没有瓜葛的徽商了。因此,运河上通往北方的重要中转站淮安变得萧条,各种烟花场所生意也差了许多,连带着扬州瘦马价格也下降了。

毕竟淮扬是一家,淮安萧条了,扬州的烟花酒巷自然也萧条了。

而现在的扬州,闲杂人等基本上都被赶出扬州,有钱的人跑去江南了,没钱的人家由官府安排,去了东面的南通州。

扬州城被李国栋改造成一座专业化军事城市,倘若固守扬州八个月,熬到天气转热,让清军自行退军,完全没有问题。可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李国栋是决定歼灭这股清军,他的要求是一举全歼,彻底斩断多尔衮南下江南的希望。

收编了忠贞营,至少在湖广一带已经是安全了。江西和南直隶交界处,有黄得功部和高杰旧部阻拦左梦庚的绿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可是这次左梦庚也奉了多尔衮之令,发兵扬州,李国栋就打算连同左梦庚的绿营一并歼灭了,再率军西进,攻下九江和南昌,彻底解决了这支绿营对江南的威胁。

要全歼敌军,就不能仅仅是死守城池。守城战是可以做到守军伤亡远小于进攻方,可是守城战不可能全歼对手,而且也伤不到对手的主力,因为对手完全可以利用炮灰来攻城,实在打不下了,还能撤军。想要全歼敌军,就必须拥有一定的野战能力。

驻守凤阳的大明总兵张天福、张天禄兄弟降清了,驻守淮安、高邮等地的胡尚友、王之纲等将领也不可靠,李国栋根本就不指望以那些乌合之众杂牌军能守住城池,反正现在淮安已经萧条,丢给清军也无所谓了。

“大帅,建奴未必敢攻打淮安,”王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洪泽湖这个地面悬湖悬在建奴头顶,他们只会绕过淮安,直奔高邮。”

多铎可不是傻子,清军也有他们的情报部门,得知李国栋在洪泽湖边上修建了一座坚固得简直可以用变态来形容的斗湖城堡,而且明军在水盛季节蓄水,进入了旱季之后,根本不开闸放水,把洪泽湖的水位储存得满满的,就是为了随时可以借助洪泽湖的水来对付清军,所以多铎的行军路线都是尽可能的避开高家堰溃坝之后的洪涝首发

扬州城内,淮军和辅兵们忙忙碌碌,在城墙外面修建凸起的敌台,打造各种守城武器。

“在城墙后面布置炮台,把守城臼炮放在炮台上,这样鞑子进攻的时候,我们可以隔山打牛,以臼炮轰击建奴。”李国栋亲自指挥辅兵在城墙后面布置臼炮炮台。

辅兵们把城墙后面的房屋都给推倒了,然后利用原来的地基,在上面堆起土方,外面围上一圈沙袋,布置成一座座臼炮炮台。

精心打造的六十四磅臼炮被人搬运到炮台上,这种六十四磅臼炮的自身重量只有五百多斤,由于膛压低,炮弹可以做出皮薄馅大,内中装填的火药多,一枚炮弹落地,尽管是爆炸威力最小的黑色火药,可是爆炸波及的范围也能达到一个篮球场大小。

“大帅不是打算放弃扬州,引诱建奴进城,再给他们来一个火烧新野?为何还要加强城防工事?”刚刚获知李国栋作战计划的曹变蛟问道。

李国栋回道:“就算要引诱建奴进入扬州城内,我们也不能让他们轻轻松松进城,若是不战放弃了扬州,给建奴一座空城,那么如果你是多铎的话,你会上当吗?”

“不会。”曹变蛟摇了摇头。

“所以我们需要死守扬州一个月左右,让建奴相信我们是实在守不住了,才不得不放弃扬州。”李国栋回道。

至于如何引火和撤离的问题,扬州不比济南,这里的地下水位非常高,挖掘地下三尺,就会出现涌水了,所以根本无法挖掘地道,也就不难采取留人在地道内,等到清军进城之后,从地道内钻出放火的办法,但是不能挖掘地道对于守军来讲也有好处,就是清军也无法穴攻。

李国栋的引火之术,是采取在墙壁内设置夹层的方法,引火的敢死队躲在墙壁夹层之中,点燃引火物之后,从水门撤离。

第833章 扬州外围战

南京的崇祯得知闯军归顺大明,并被改编为忠贞营的消息,他心里高兴,肆虐了大明十九年之久的流贼终于投降了,而且这次是真正的投降。根据锦衣卫送回来的消息,清军要求投降的明军都要剃发,之前投降大清的闯军将领王德仁和他麾下都剃发了,就因为剃发一事,在闯军中引起了愤怒,闯军将士宁死不肯降清。闯军渡江南下之后,驻守武昌附近,十多万闯军将士斗志高昂,誓死挡住清军渡江的道路。

但是还有两个坏消息,第一个坏消息是,何腾蛟竟然抗旨!说自己的圣旨是中旨,拒绝接旨,结果引起闯军将士大怒,准备渡江攻打武昌。锦衣卫急中生智,派人抓了杀害李自成的程九伯送给闯军,这才平息了闯军的怒官心底觉得,投降满清和给大明效力没有什么两样,在文官心目中,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满清,而是闯军。可是这种话不能在皇帝面前说起,那些文官是没有节操,换了个人当皇帝,哪怕是异族也无所谓,只是这种事不能摆在明面上,现在崇祯加强了厂卫,那些锦衣卫可是虎视眈眈盯着呢,谁敢乱说投降大清,还不被下昭狱,灭九族了?

众文官纷纷痛骂洪承畴,就好像洪承畴给他们的爷爷和老爸都戴了绿帽子一样。

这时候没有人敢说投降大清啊,不仅仅崇祯皇帝对满清深恶痛绝,就连江南民间,都出现了不少戏班子,每天上演各种建奴暴行的戏,甚至在秦淮河上,那些青楼女子也开始唱满清暴行的戏文了,谁还敢说崇祯招降闯贼不对?敢说不对的,你是不是打算投降鞑子了?那好,让锦衣卫把你家抄一抄。

朝中的事情,李国栋都知道。不管现在抗清情绪多么高昂,最关键的还是扬州这一战他必须打赢。倘若淮军败了,那么谁都将无法阻止清军渡江南下。

若是两淮之地失守,即便有郑芝龙的水师,也无法阻挡清军渡江。因为长江实在太长了,郑芝龙的水师也不可能把所有位置全部照顾到,更不可能不分白天黑夜的守住长江,清军总是有机会渡江,所以说守江必守淮。

“国公爷,我们大顺军都降明了?”郝摇旗问道。

“是啊,”李国栋点了点头,“其实我们官兵和你们顺军大家都是汉人,国难当头,华夏即将沦陷,所有汉人就应该联手对抗异族入侵!永忠,当年你若是不肯归顺本国公,李某也不会为难你,会放你走,因为李某知道,迟早大家都要联手起来对抗鞑子!”

“老爷,我们什么时候出征?”被红娘子送到李国栋身边当丫鬟的小云和小翠异口同声问道。

首节 上一节 575/7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带着手机闯大明

下一篇:大明之五好青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