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末求生记

明末求生记 第1343节

“如果早知此人。何至于今日之败?”多尔衮恨恨的说道。

洪承畴知道,即便是早就知道这个人。多尔衮也未必能用。虽然清廷本身还算比较重视技术上的问题,但是却远远比不上张轩。张轩在夏朝一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推广这个技术。

在从中间尝到其中好处之后,不用张轩推广,罗玉龙也会自己推广。

清廷这边得到这个技术之后,也并非没有用。而是按照原本的节奏来推广。自然慢夏朝一拍。

不吃亏,多尔衮不会多重视这一件事情。

洪承畴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说道:“其实这一败未必不好。”

多尔衮目光扫过来,说道:“洪先生的意思是?”

“摄政王。我们该撤退了。”洪承畴说道:“南朝镇海将军郑成功已经从海上而来,各地叛乱层出不穷,各部有疲于奔命之感。正逢此败,正是契机。摄政王可记着,我们之前的计划。”

多尔衮闭上眼睛说道:“智取,智取,我知道。”

但是有些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不容易。

多尔衮从军以来,不敢说有进无退,但是却没有退的如此憋屈。他明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心中总就意未平。

多尔衮沉默了好有一阵子,他实在找不到其他办法了,说道:“传令各部按计划撤军。”

只是多尔衮的命令还没有执行,就有人闯到了多尔衮面前,说道:“摄政王,不过区区小败,就不战而退,我大清兴兵以来,何曾有过这样的事情?还请摄政王以大局为重。”

多尔衮一看,闯过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鳌拜。

多尔衮向鳌拜身后一看,却发现,鳌拜仅仅是一个代表而已,鳌拜身后各旗将领,或许两白旗将领不敢过来,但是其他的各旗将领。

多尔衮说道:“你们都进来吧。”

一会儿功夫,这些将领都站在多尔衮房间之中。

“你们是第一次打仗吗?”多尔衮厉声训斥道:“这样的话也说出来,一群蠢货。他们也与南朝交过手了,如果你们能大破南朝。就不用这种手段了,还是你们在质疑我的决策。”

多尔衮的威信颇重,一番话说了出来,让所有将领都不敢吱声。

多尔衮死死的盯着鳌拜,说道:“都给我滚出去,该怎么就怎么,将来自然有用你们的时候。”

“喳。”这些将领不敢有二话,立即乖乖的退了出去:“奴才们告退。”

多尔衮看着鳌拜离开,一股杀意涌上心头,他知道这一件事情,看上去仅仅下面将领不满。但是多尔衮却从中感受到了两黄旗的手臂,尤其是鳌拜。

鳌拜作为两黄旗的后起之秀,对与多尔衮从来不是多服顺的,当然鳌拜也不是傻瓜,让多尔衮抓不住他的痛脚,再加上两黄旗并非没有人了,豪格之死,已经让双方关系到达冰点了。

杀一个鳌拜,对于多尔衮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为之引起内讧,就有一点得不偿失了。

这一件事情,仅仅是一个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

只是八旗上下都憋着一股气,那种几乎一点就炸的情绪。

即便如此,多尔衮的命令,也不大折扣的执行了。清军沿着运河缓缓的退却。山东,河南,河北的一些地方,都在放弃之列。夏军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第一百三十一章 局势三(修)

清军的撤退,反应在罗玉龙这边,就是连绵不断的捷报。

不管那一路,不管那一方向,都是报捷,报捷。一时间罗玉龙就有一种错觉,就是大局以定了。

罗玉龙还是有一点自制力的,知道满清主力损失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毕竟夏军处于进攻之中,即便有大量火炮在,伤亡也免不了。

不过罗玉龙欢喜,归欢喜,但是并非没有坏消息的。

高士衡从洛阳城下撤兵了。

这一件事情,却也怪不得高士衡。高士衡所部本就是偏师,面对陕西清军打不过也是正常,高士衡很明白,如果在继续下去,这一场洛阳之战,襄阳镇的损失就太大了。

高士衡虽然撤退了,但是并没有撤多远,就在汝州,时刻威胁洛阳城。

这样的情况下,陕西清军也不得不留下来不少士卒固守洛阳。剩下的才能东进。

罗玉龙需要选一人去防御河南方向。罗玉龙没有多想,就选中袁时中。

袁时中是河南人,对河南地方熟悉,又是一员宿将,资历也够。于是乎袁时中得令之后,立即西进牵制住陕西清军。

除却这一件事情之外,还有一些事情,让罗玉龙烦恼。

清军虽然撤退了,但是清军在撤退的时候,将所有的船闸,所有的维护运河上的人手,全部给带走了,带不走的也都杀掉了。这数百里运河,根本不能通行,甚至也因为船闸的问题,有一些地方,还闹出起了水灾,总之是一塌糊涂。

不维护运河的话,根本不可能继续前进。

罗玉龙不得不命令不能贸然进军,将战线稳定下来了。

并从中枢招来一批官员,分配到新占领的地方为官。

大夏在南方数年,虽然根基还有些浅薄,但是最基本的人才储备,还是有的,这样一来,刚刚占领的各地,顿时大为安定了。

而消息传到南方之后。士林先是失声,然后又起了不知道多少称赞罗玉龙的话,一时间似乎天下人都知道罗玉龙是定鼎之君,能使得天下重归一统,声望之隆,不管是福临,还是李自成都无法与之相比。

甚至有人拿罗玉龙与柴荣相比。

当然了,这么多赞誉,有些不大正常,这幕后的总推手,就是钱谦益。

钱谦益是反对北伐之中的一员,在阮大铖下台之后,钱谦益立即改变的态度,但也没有支持,而是保持沉默。不过,见罗玉龙北伐有大胜的希望。不管是为了弥补他在罗玉龙心中的地位,还是他作为丞相的安定人心的任务。

总之,他将这一股舆论推上了高潮。

一时间,南京所有人都忘记了,大夏入主南京还不足十年。他们之前还是大明的子民。而今都将自己当成了大夏的子民。

首节 上一节 1343/1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为王/重生当首富继承人

下一篇:我的美利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