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末求生记

明末求生记 第1488节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质领头带着文武百官,顿时下跪高喊口号,一时间犹如山崩海啸,声浪席卷数里之地。

整个登基大典,各路兵马,里三层,外三层的将这个围的结结实实的。总共有数万人之多,在礼臣的指挥之下,安排的有条不紊,不过外面的士卒,看不清楚最中间到底什么样子,他们只能等口号。

而张质这一声口号,就是信号。

一时间数万人高声齐呼。声震寰宇。张轩只觉得浑身上下汗毛都竖起来了,似乎有一股电流从内心之中一下子通到了四肢百骸之中,那种快感,让张轩如痛饮烈酒,整个人头脑发热,一时间有种晕晕乎乎的感觉。

他即便一直告诉自己,皇帝不过是权力象征,与什么总理,总统,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大权在握,称什么都一样。

但是此刻,他才知道,皇帝是真不一样,与是总理,总统是不一样的。

盖因,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之中,乃是天子,授命于天,自然带着一股神圣的意味。虽然这一股神圣之意,越往后来,就越淡薄,但是在很多古人骨子里还是有的。说起来,日本人将天皇看做半人半神,似乎才有一点中国皇帝的本意。

一登皇位,他即便再告诉自己,没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但实际上,张轩周围所有人都有极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并不是从今日开始的。但也不会在今日结束。所有人都要适应,大夏新皇帝了。

张轩带着几分耳昏脑热,登上玉辂,一路回到武昌城之中的楚王宫之中。

张轩坐在大殿之上,群臣纷纷落座。

这也算是张轩一个举动吧。

似乎从宋代之后,大臣上朝都是站班。这一次翰林院的方案,还是老一套,只是被张轩否定了。为这些大臣都安排了座位。当然了,翰林院一些文臣,既感激张轩对大臣的礼遇,但又觉得这不合传统。这种内外纠集之下,他们弄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群臣的座位是跪坐,就是秦汉之际的跪坐。

张轩也无可奈何,只能允了,很多事情不能一步到位,要慢慢的来。

大臣纷纷跪坐面前都有一张矮几。上面光滑如镜。什么都没有。

当然了,并非什么人都在御前有座位的,纵然张轩愿意,这大殿之中,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还有不少臣子,站在后面,一直排列出大殿外面去。。

张轩正欲说话,却见杨辅国悄悄的来到张轩身边,留下一纸文书。。

张轩立即知道,有意外发生了。

原因很简单,登基大典,乃至于封赏,这些事情,张轩早就与下面的人商量过了。虽然没有排练,但是大家都知道该做些什么。张轩可以肯定的是,在之前的安排之中,决计没有这一出。

而且,李辅国乃是北京内书堂出来的,又跟随罗汝才,罗玉龙两代皇帝,决计不是一个不知道轻重的人,在这样庄严的时刻,给他十八个胆子,也不敢乱来。

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还敢这样做,就一定说明,有十万火急之事发生了,一定要送到张轩面前才行。

张轩不动声色的打开文书,微微垂目瞄了一眼。呼吸顿时一乱,随即又被张轩调整好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将这文书藏在袖中。

第一百二十二章 插曲

但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发生吗?

自然不是。

张轩看到的是庐州战报。清军大队人马从江北猛攻庐州,庐州守军杨绳祖告急。

杨绳祖这个人,张轩又怎么能不知道啊?

杨承祖一部登天,成为大夏武将之首,而杨绳祖只能被压制了。不仅仅是罗玉龙的决定,也是杨承祖的决定。毕竟杨氏兄弟两人,不可能同掌大权。只能委屈一个人了。

所以杨绳祖一直在庐州当守将,镇守庐州。

退出了大夏核心决策圈。

当然了,在庐州也没有人敢小看杨绳祖。概因大家都知道,杨承祖不可能一直在枢密院使的位置上,一旦杨承祖离开这个位置,那么杨绳祖一定会得到补偿的

纵然能坐几年冷板凳。但是将来的前途也不会才差。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北伐之败,影响了多少人的命运,也包括了杨绳祖。

在大军从山东一路败退回来的时候,杨绳祖不是没有想过出并救援,但是他手头兵力根本不够。而且清军大举扫荡江北,只是两路进攻,一路从扬州南下,一路从襄阳南下,暂时忽略了庐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杨绳祖守住了庐州,而是清军忽略了。

张轩来到武昌之后,并非没有将这位故人掉过来用的。只是一来事情繁忙,二来,很多人对杨承祖的评价都不好。原因很简单,杨承祖作为大夏枢密院使,负责大夏军政,即便罗玉龙御驾亲征,他也应该尽臣子的责任,规劝皇帝。不该有如此大败。

杨承祖几乎被所有人都说成了罪臣。

这也是古代的潜规则了。皇帝总是没有错的,有错的都是大臣,再加上罗玉龙也以身殉国了。自然要为尊者讳了。罗玉龙不能说。那么这一场北伐之战,总要有人负责。

杨承祖不负责,谁负责。即便是死了也是一样。

对于这样的舆情,张轩也觉得对杨绳祖的提拔,要缓上一缓,最少不能无功而提拔,这样容易落人口舌。他也相信杨绳祖的实力,东征之际,定然能立下功劳。

只是没有想到,他这边会没有出征,清军已经打上门来了。

张轩几乎在瞬间想到,清军是为何而来了。

是为安庆城。

安庆乃是长江之上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失了安庆,就导致清军的战线直接推到了南京城下,就可以看出安庆的重要性,不管是张轩东进,还是清军西征,安庆都是必争之地。

清军很明显是下庐州,迂回到安庆以西,切断安庆与武昌的陆上联系。想要先发制人。甚至张轩觉得,清军未必没有其他布置,只是而今仅仅有这一条消息传来而已。

的确是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不过,瞬间张轩也平静下来了。没有让人从眉目之间,看出一丝半点端倪出来。张轩这么多大风大浪走过来。城府早就练成了。而且他之所以这样,也是信得过杨绳祖。

金华城能镇守数个月,数次争锋不下。杨绳祖在庐州城中,一时半会也不会有危险。张轩只是担心清军绕城而过。不过,即便是再担心,也知道,这样大事,以这个时间的反应速度,早一个时辰,晚一个时辰,相差不大。

但是在如此重大的仪式之上出了乱子,却要影响军心士气了。即便是再急,也必须先处理了眼前的事情。

张轩坐定之后,微微示意。

首节 上一节 1488/1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为王/重生当首富继承人

下一篇:我的美利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