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末求生记

明末求生记 第1625节

上面所说的,这三地的盐场,比不上两淮盐场。之前投入不多,在气候,天时上,比不上北方盐场优越。在之前,朝廷有更好的选择,自然也没有想往这里投钱的意思。

而现在张轩手头捉襟肘见,恨不得预征钱粮,向清廷学习。但是张轩也知道这万万不可。一个劲的压缩开支,全国范围之内清理胥吏,未必不是为了弄钱。哪里有钱往里面投。

其他小问题,还不知道有多少。不过姚启圣要解决的就是这三个。

姚启圣给出的方案,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承包。

将各地盐场包给商人,并划分片区,限定食盐的价格。限定各盐场的赋税总额。不管生产多少盐,总是要交这么多的税。可以说是包产包税。

张轩之所以皱眉,是因为他对失去食盐的控制权,感到不舒服,但是细细想来,这个办法,或许不错。

首先,投入扩建盐场的财政支出可以省下来了。其次,张轩夹带里面的人物,还是有些少,手中虽然有一些人才。但是应对而今庞大的朝政,张轩依旧感到人不够用。昭武元年的恩科,也在筹备之中了。

既要清理盐场,又安督促盐业生产,又要清正廉洁。这样的人才,放在什么地方不行,一定要放在盐场之上。

第三,也能从商人手中收一大笔钱,来支撑朝政开支。

想来也知道,不谈盐税,单单说这些商人想平白无故的从朝廷手中得到盐场,并专卖之权,不大出血怎么可能啊?而且正制定盐税的时候,也可以提高一些,最少要比明代的盐税要高出不少来。

但是并非没有弊端的。

首先,这样一来,就好造就一大批暴富的盐商。自从管仲提出官山海之后,盐几乎是一直是朝廷控制的,盐税其实不仅仅是对盐征税,还是一种间接对人征税的办法。

因为很多时候,朝廷不可能调查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即便现代的人口普查,到底有多少水分。都不好说,更不要说那个时代了,但是人可以不在官府登记造册,当黑户,但是他们不能不吃盐。

所以不管张轩对这些承包盐场的大盐商,怎么压榨,他们只要沾一个盐字,将来就可以富可敌国。

而且为了销盐顺利,并打击私盐。这些盐商都是挂着官衔的。当然了,这个官大多是虚的,只要在打击私盐这事情上,有权力。但是人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这本身就是一种权力,而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权力场之中,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张轩心中也是有些预料的。

更不要说,这些人商人是私人承包,也就是说他们是世业。

张轩目光的余光看向姚启圣,心中还有其他想法,比如说这一件事情,姚启圣是不是会拿去做人情,比如将朝中一些权贵引入承包盐场上面。对于某些人,张轩是允许他们富贵荣华一辈子,但是富贵荣华一辈子,与富可敌国是两个概念。但很多人并不这样觉得。

这又是一个麻烦事情。

“陛下。”姚启圣说道:“这仅仅是权宜之计而已。将来国家收复两淮,此策就可以废弃了。”

张轩长叹一声,说道:“说得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了。”

真以为皇帝就可以一言九鼎,言出必行了?放开口子容易,将来将收起来,却不容易了。但是事已如此,张轩也不敢求什么十全十美的政策,先过了眼前的难关吧。

“你且将准备好方案,几日后,内阁会议上再看看。”

姚启圣听了,就知道张轩同意了。

张轩虽然不是开国君主,但是在权威之上,与开国君主,并没有什么差别。从某种程度上,在国家大事上,张轩有一言可决的权威,但是张轩有自知之明。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天纵之才,不过是一个卷入这个时代的可怜人而已。

张轩见识广博一些,但是在很多时候,正确的未必是合适的。

所以他的任何行政方案,都要与一位尚书商议,然后在内阁会议上提出来。让所有人讨论。

甚至为了方便人说话,他甚至很多想法都是告诉其他人,让他们代为提出来。

虽然六部尚书,未必不知道。但是缓过这一层,他们也就装着不知道。

毕竟反对同僚,与反对陛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一般来说,他们也能看出来,那些方案是本人提出来的,那些方案是张轩借人之口说出来的。

一般来说,一个方案说服了张轩,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姚启圣有办法说服别人。

张轩说道:“姚卿,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张轩一摆手,让小太监送上来一个托盘。

托盘上面有着大大小小的金银币。

这些金银币,都是西人的货币,不过金银乃是硬通货,故而百姓也爱用。

姚启圣所在的会稽与宁波,也是海外贸易也是相当发达的,也是大明对外贸易的窗口葡萄牙人初来的时候,就在宁波外面的双屿岛与当地商人贸易,后来被大明朝廷围剿了。但是这种氛围还在,而且张轩在澳门开港之后,更是有大量的这种钱币流入,姚启圣岂能不知道啊?

姚启圣说道:“可是夷人的钱币。”姚启圣伸手在托盘之上捏过一枚,摊在手上,说道:“这是双柱。”

这种银币大多都是西班牙银币,从万历年间流入中国,在清代大为流传,甚至后来的大洋,就有仿造这种银币。

第四十四章 废两改元

甚至到了清末有六七千万两之多,不过因为外国赔款优先要这种银币,都被赔款拿走了。

因此到了现代这种钱币少见了不少。

而今虽然没有这么多,但在见多见多识广的姚启圣眼中,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

张轩说道:“我观过前朝钱法,洪武时,禁用白银,在宣德之后,钞法崩坏,白银流动也成为事实,甚至有金花银之税。但是白银却以斤两而论,琐碎复杂之极,不仅仅动剪碎,每收一次税,都要熔铸。动则要征收火耗,害民之极。而且即便是有银锭,分量各有不同。”

“大内银,常平银,各家私铸之银两,各种兑现频率不同。是天下一端大弊。”

“朕有正本清源之想,不知道姚卿以为如何?”

说实话,张轩所想这个办法。虽然对后世的政策有所借鉴,但本质上,也是张轩也是想要解决问题。

甚至他读书之余,也都不大明白。

我国铸钱之法,从先秦都有了。到了明代之后,反而用银子。这分明在制度上是一大倒退。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用了好几百年,明朝是刚刚开始不想用银子,后来是钞法大败,不得不用。而清廷却是根本没有改变的意思,直接继承。实在令人无语之极。

当然了,张轩数日有除弊之心,但是出发点却还是解决财政问题。

财政问题,说起来也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

但是是仅仅节流,是不可能解决大夏的财政问题的。张轩知道清丈田亩之后,大夏的财政收入定然大增,但是再怎么大增,也要等上一段时间。但是这一段时间,大夏朝廷又不能不用钱。

首节 上一节 1625/1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为王/重生当首富继承人

下一篇:我的美利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