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末求生记

明末求生记 第1791节

“你准备怎么做?”张轩淡淡的问姚启圣道。

姚启圣心中轻轻松了一口气,就知道已经过关了。说道:“臣准备今年预决算表,只做中央,明年再做地方的,请陛下给我一年时间,臣愿意巡视各府,将这一件事情做下去。”

张轩说道:“好。这一件事,你去与张首辅说。各地方官员有不肖的,张首辅自然会为你清理了,这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怠慢。”

姚启圣心中一动,他知道张轩的话里,有敲打的意思。

张质与他的纷争,虽然局限在小圈子。但是张轩哪里能不知道啊,下面的人关系太好了,张轩担心,下面的关系太不好了,张轩又担心国政了。

姚启圣立即表态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想首辅大人请示。”

张质说道:“这事情先放一放,今年财政尚且宽裕。姚卿做得好。”

姚启圣说道:“此事乃方大人之功。臣不敢居功。”

昭武二年的秋税,对大夏来说。是一剂强心针。给夏军财政很大补充。

江南,浙江一带。本就是中国传统财政重点区域。大规模清丈之后,税收就有了很大的气色,不过,江南的税负本来就不轻,再增加也增加不到哪里去了。不过顺顺利利的收上来赋税,就比昭武元年全国的赋税。

可见其中增幅之大。

更让张轩高兴的是,这样的收税,百姓增加的负担并不是太重的。

再加上其他各省,有些地方已经清丈好了,有些地方还没有清丈。但是张轩预计今年税收能超过两千万两。即便是差一些,也差不多。

这还仅仅是田税。

除却田税之外,张轩还有很多其他收入,如海关关税,长江个港口的过税,已经南京,苏州那些大城市中商户的坐税。特别是那些数千张织机,近乎工厂的作坊。

张轩一有空就研究怎么从上面收到税,既不能打击积极性,有利于产能扩张,又要让政府在这样的产业之中分一杯羹,因为只有利益才是政府扶持资本发展的源动力。

否则,张轩在世的时候,还能鼓励,等他一命呜呼了。局势也维持不下去。

当然了,除却这些,最重要的两项还是国债与铸币收入。

国债收入就不用说了,而铸币收入更是接近田税的大项了。在张轩的规划之下,西方输入的银元直接在港口换成制式银元之后,才能采买中国物品,要知道流入中国的银元,大多是张轩所模仿银币的母本,也就是西班牙银元,但是偏偏张轩要将西班牙银元以银两记重,而大夏银币,却要一枚抵一两银子,要知道张轩银币虽然也是一两重,但实际上只有七钱银子。等于凭空多收两成关税。

西方人也无可奈何。只能当做成本。

当然这仅仅铸币局银子来源之一。毕竟大夏国内储备的银两决计不在少数。在张轩禁止流动银两,只准流通银币的政令下。每天有大量银子在各地兑换成银币。

张轩从中看到滚滚的财源,也是张轩财政收入之中的另外一条腿。

当然了,即便如此,也支撑不起战争的庞大开销,只能说,大夏财政恢复超过张轩的预期。甚至张轩与内阁商议觉得,如果没有天灾的话,昭武三年,昭武四年,这几年的财政收入,应该能保持一个相当高的增长率。

这也是碧蹄馆之战后,郑成功与阿济格相安无事的重要原因。

因为打仗,就是打钱,只有有钱才能打下去,没有钱是什么办法都没有的。之前的朝鲜战事,已经将南京府库都烧完了,特别是跨海征伐,物资消耗不少,但是价格上翻了好几倍。

或许夏军本是也不是太熟悉这种运作方式,总之海运的成本极高。

但同时因为财政前景良好,张轩胆子就大了起来,想给清廷找些麻烦,这也是朝鲜主将突然吃香。以至于郑成功不得不先回来一趟的原因。

第三章 主战朝鲜之争

“不管怎么说,姚卿主管大夏财政,朕还是满意的。”张轩淡淡的说道:“只是我朝新立,欲为子孙立基业,有些事情万万怠慢不得,今年的预决算,按姚卿的来,不过明年如果还是这样-----”

“臣自当退位让闲。”姚启圣立即说道。

“姚卿无须如此。”张轩淡淡一笑,说道:“何至于此,只要姚卿尽力而为,朕还能亏待了姚卿不成。”

姚启圣听张轩的话,表面上心悦诚服。但是不知道怎么了,心中却有一阵寒意。

当皇帝久了,张轩不得不将自己的心思藏起来,甚至故意表现出一些相反的态度,就是要表现出天心难测。

因为张轩发现,真正坐在内阁,枢密院,都察院前几把交椅上的人物,谁也不是省油的灯,看似一心一意为张轩做事,私下里面的小动作,从来没有少过。

看上去水面上平静之下,但是下面的暗潮涌动,却有谁知道啊?

姚启圣与张质之间的矛盾,张轩都有些看不清楚,是真的因为部门利益上升到党派之争,还是姚启圣与张质之间有一些默契。

人心是最难揣摩的。

张轩本身也不是什么揣摩人心的高手。

想要一个揣摩出下面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却是不可能的。他慢慢选会了一招,就是除却自己特别在意的事情,都是不发言。不表态,牢牢握住决策权之外,表现出高深莫测。

之所以如此,他之前的态度太明显,让很多幸进之徒,上了台面。

比如张轩曾经明确表明过北伐的态度。

于是,清州城大捷的消息传来,一时间南京居然有一股风潮,一些说大不小的官员,纷纷上书主张北伐。这些官员,说是小官,他们都是京官,是大夏朝廷的中坚力量。

毕竟即便是有名将名臣,事情总是要下面人做的。如果官职太小了,连上书都未必能到张轩这里。官职太小了,上书也是内阁处理,张轩看到了仅仅节略而已。

如果不是张轩对而今的局势还算了解。知道不是北伐时节,都以为下面有多少与清廷不共戴天的仇人。

于是乎,渐渐的张轩也变得一丝心意不外泄。

张轩对姚启圣敲打一番,就含笑让人送他回去了。

等人走了,张轩揉揉眉间,靠在太师椅的椅背之上,说道:“后面还有谁?”

李辅国说道:“陛下,刚刚卫王来了。”

“哦。”张轩直起身来,说道:“让他进来。”

袁时中进来如何行礼自然不用提了。寒暄几句,张轩径直问道:“查清楚了吗?”

首节 上一节 1791/1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为王/重生当首富继承人

下一篇:我的美利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