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国制造

大国制造 第258节

当然,钟白是第二天上午开完会才知道有自己的电报的。

在看到这封电报之前,钟白自然是早早的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等傅冲山到了之后,技术处和设备处两个处室立刻开了一个简短的商量会。

小会议室内,傅冲山和苗立荣两位处长的话不多,他们主要是来倾听和表态的。

具体的内容,自然是参与了督导组前两天下和源市督导的贺翔磊与钟白提出自己的意见。

“……总体来说,坑木数量不足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二号子矿山,后面我们去的三号子矿山也是同样的状态。随着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增加,安全风险也大大提升,所以我的判断是,即使抛开短时间购买坑木增加的大量成本之外,这个措施并不能有效的提升支护强度,确保产量能够进一步提升。”

贺翔磊的发言精简而又实在,短短几句话就把壁式崩落法在设备上的不足给说得一清二楚。

这也正和钟白的判断一模一样:那就是问题其实出在壁式崩落法已经不再适用于这种深度远超之前的连续开采作业中,如果不更换开采方法,或者大幅度的调整目前开采过程中的各项元素,那基本上谈产量增加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也是这个意见,老傅。”苗立荣清了清嗓子,道:“通过在设备方面改进所能获取的效果微乎其微,昨天我听贺处长说了之后,基本也认为以目前和源市地下铝土矿山已经很老旧的配套设备来看,想要提升产量到去年同期水平,难度极大,至少要投入七百万到一千万元以上,但这个决策我们设备处是没有任何可能做出的。”

苗立荣的话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如果想要通过更换现有设备来满足提升产量要求的话,投入的资金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不要说以矿山本身目前窘迫的财力了,就算省厅或者地方银行想给他们主动想办法、找资金,但是在这种效果不明显、投入又巨大的局面下,没有哪位领导会判断不出来其中的可行性。

所以,不改变核心技术,只想通过更新设备来达到目标的做法,现在没有任何可行性,苗立荣自然也就否定了把这个建议给吕旭东汇报的可能。

但今天两个处室之间的商量会里嘛,还是可以拿出来说一下的,毕竟光更新设备不行,那更新技术呢?

傅冲山皱着眉头道:“这的确很艰难啊,苗处长。小钟这边也同样高提出,想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改良以提升产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须要重新思考出一种新的深层连续采矿方法。我这么理解,应该是没错的吧,小钟?”

钟白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来了,他立刻点点头道:“的确是这样的。所以我在离开和源市的头天晚上就认真思考过一种新的深层连续采矿技术,目前已经有点头绪了。我这里有两张示意图,接下来我会配合着这两张示意图给大家说一下这种‘单体液压支护顶板法’的新方法。”

“单体液压支护顶板法?”

听到这个新名词,在场三人不禁同时发声问道。

“对。”钟白一边说一边打开了第一张剖面示意图,讲解道:“目前他们矿山地下开采都是用爆破-崩落-运矿-出矿的标准流程,这种单体液压支护顶板法也是一样,请大家看……”

“……首先这种方法将平巷的宽度从原有的40到60米增加至100到120米,宽度更大,整个坑道形状更规则,更加有利于设置炮眼的合理爆炸范围……”

“……胶带运输机不再使用单侧,而是随着坑道的宽度变大而使用双侧运输,这样可以极大的提升出矿效率……”

“……而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坑道增加之后坍塌应力增加,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用更大的受力顶板来承受住这一切,继续使用普通坑木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在这里提出了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通过大量的单体液压支柱排列形成阵列,它们所组成的支撑体系能够完美的承担顶板所需的受力,从而保障生产出矿的产量……”

“……这一张是立面图,我们在每个单位的支撑地需要三排单体液压支柱、每排共计30根,一共90根,这样就能确保崩落的时候的安全。”

钟白又将画好的立面示意图打开,用彩色铅笔将上面的单体液压支柱给标记出来,一拍红色的点整整齐齐的出现在示意图中间,示意着那90根液压支柱。

苗立荣很快就明白了钟白的这个思路,问道:“钟科长,这个方法说到底也是壁式崩落法啊!”

“从大概念上来说,没错。”钟白点了点头,为这位没有被几个新名词就给带偏的设备处处长内心点了个赞,解释道:“但这个方法是威力加强版的壁式崩落法,其核心就在于承重顶板的材料从坑木变成了液压支柱,这才是核心,所以我将它命名为——‘单体液压支护顶板法’!”

第三百二十七章 非常时期必然需要非常之举

一旁闷头计算的贺翔磊这下才抬起头,看着自己的计算结果念道:“我刚刚算了一下,如果按照你这种100-120米的坑道宽度和90根的液压支柱来看,每一根液压支柱所需承重力是原有坑木的6倍!可是钟科长,这种液压支柱不说我们省了,好像在那些煤矿大省也没有普遍应用吧?这得多大的成本?”

苗立荣也补充道:“是啊,据我所知液压支柱都是用在地下煤矿开采行业的,而且地下煤矿的地质结构肯定比地下铝土矿的地质结构更耐应力,那么在和源市的地下矿山用液压支柱到底有多大作用?能不能保证地层不坍塌?”

钟白有些惊讶的看着苗立荣,因为她这个问题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钟白很清楚的记得,液压支柱技术,其实在世界上出现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

1954年英国装备了第一个液压支架工作面,当时以英国和联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主要发展结构简单的支撑式支架,其重点分别为垛式和节式支架。

直至70年代之前,支撑式支架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架型,但这种支架稳定性和抗水平载荷能力差,只能用于中厚以下的缓倾斜煤层,支架损坏率高,而且挡矸封闭性差,无法适应中等稳定以下的顶板。

华国自60年代起就开始研制液压支架,70年代相继研制成功了各种主要架型,从80年代中期获得大量推广应用,而这以后,又以MD和澳大利亚为代表,液压支架结构主要朝着强力、可靠、快速和自动方向发展!

现在是1982年,国内虽然有了一些液压支架模型,但还没有到大量推广应用那一步,现有的应用,也是在那些已经挖到很深的大型地下煤矿中使用,使用范围很小。

至少在天河省这种非产煤大省几乎是没有的,所以钟白在听到她和贺翔磊似乎都对液压支柱技术有所了解,感到十分惊讶。

这说明两位设备处的处长平时除了工作之外,还很注意全国其他省份的相关新设备运用情况,至少他们都听说过,也知道这玩意儿的成本不低。

的确是,钟白也很清楚如果在过三年时间,等到1985年,液压支柱就会全面取代坑木,至少在一定规模的地下矿山里大面积应用。

这个时候提出液压支柱替代坑木,无疑有点天方夜谭的意思,要不是因为说出这个点子的人是钟白,恐怕苗立荣早就怒斥“荒唐”了!

“如果使用国内现有生产的普通液压支柱,您提到的问题的确存在。”钟白思索片刻,道:“但如果使用单体、外柱式、悬浮式技术原理的液压支柱,也就是一种全新的DWX液压支柱,就能有效的保障安全性、减少用量!”

“DWX液压支柱?”苗立荣显然对这个名词极其陌生,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没错,就是DWX液压支柱,其实它的全程就叫做单体外柱式悬浮技术液压支柱,我取三个形容词的拼音首字母作为简写,就这样称呼它好了。”钟白微笑道。

“这……”很显然,即使是一位省工业厅的设备处处长,对于这种从未听到过的新技术设备概念第一次出现在自己面前,她也没法彻底理解,只好问道:“这个DWX液压支柱哪里有?”

“目前我们国家应该还没有,但很快就会有。”钟白这才抛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会很快的把DWX液压支柱的具体设计图、相关准确数据和一些研究心得以内部资料的方式拿出来给大家先看看,如果咱们两个处能够在查看这些资料后一致认为它能够成为新的顶板支撑对象的话,我再来给大家汇报下一步的做法。”

“等一下,小钟。”面对刚才爆炸的信息量,傅冲山明显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问道:“你的意思是,为了解决坑木支撑力不足的问题,你建议使用液压支柱替代坑木,对吧?”

“对。”

“然后,苗处长刚才提到那种目前大型地下煤矿矿山使用的液压支柱不合适,所以你又提出了这个DWX液压支柱的新产品来替代普通的液压支柱,对吧?”

“对。”

“可这玩意儿现在不都只是你的个人设想么?没有任何实物,我们两个处怎么敢一致认为它就能够成为和源市地下铝土矿山为了提升产量所必须使用的新设备呢?”傅冲山抛出了自己最大的疑问。

当然,如果按照常规的回答,钟白自然应该告诉对方“那我们可以做出样品然后进行反复测试得出有效结论后再上马”的标准答案。

可这种标准答案的背后,起码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

要知道,在前世这种DWX液压支柱技术从1992年开始列题研究一直到真正通过国家验收、并于2003年被华国国家科学技术部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推广全国使用,中间经历了整整11年的时间!

但督导组或者说省工业厅要求和源市地下铝土矿山扭转产量下降困境的时间是多久?

首节 上一节 258/5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流1977

下一篇:重生之我为书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