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国制造

大国制造 第446节

上一回听说是徐院士亲自过来找领导说项卖人情的,这一回则是通过华科院的函件来的意见,这两者就大大的不一样了。

简单来说,这一回的借调方案,引起了华科院的重视。

华科院这个单位在京城很特别,它不隶属于任何国家部委,是一个单独而又超然的存在。

它也是华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一般来说,抽调人员这种事情都是从它们自家系统下属的各分院、高校或者是公共支撑单位里选人。

但这一次,却把目标瞄准了工业部,选中的人才行业又是一个平时很难被提及的工业小类——稀土冶金业。

这种事情,自己这个做副部长的当然不会做任何阻拦,因为它是部长才该管的事。

但向盼好奇的是,为什么这里面又有钟白的名字?

他在上面签署了“同意”二字和自己的名字后,陷入了思考……

“小钟啊,部里抽调你的文件已经发到厅里了,目前暂定结束时间为12月30日,你手里的日常工作都交给宋科长在弄,不用担心,认真做好后面的工作就行。”傅冲山的电话里充满着喜气:“你小子,年底写总结这些事儿又给溜掉了!”

“嗨,不怕给您抱怨,在徐院士这边都不知道写了多少材料了!”钟白假装不满的回答道:“不过听您这么一说,我们科室的年度总结就不用我写了呃?”

“科室总结不写,个人总结不能少,你到时候写了寄回来!考核要用的!”傅冲山立刻打碎了钟白的美梦。

不过,好歹躲过了写科室总结这种无聊的事情不是么?

由于硫酸低温焙烧分解工艺实验的成功,虽然培训班在既定时间结束,但回到京城之后,徐光先当机立断的先把钟白、米斌和颜玉田三人给留了下来,并没有让他们按时返回各自单位报道。

和培训班不同,借调可就要走一些比较固定的人事手续了,不可能简简单单的只发一个通知了事,光靠京城大学的牌子已经不够看了。

所以徐院士这次直接去找了华国科学院的领导,要求以华科院的名义给工业部发函,否则这三个优秀苗子根本留不下来。

钟白对于这个名单并不感到意外,事实上,在宁远稀土冶金厂剩下的日子里,除了他之外,就数同组的米斌,以及一小组的组长颜玉田各方面表现最优异。

颜玉田这人虽然一开始对自己的言论不服气,但后面随着实验的铺开,完美的结果印证之后,他便不再在理论上质疑钟白,转而全心投入到后续的实验中去,加之自身基础也过硬,很快也入了徐光先的法眼,被最终留了下来。

但在外人看来没想到的是,二十人的名单里最后以华国科学院的名义借调三人,其中两人都是企业干部身份,只有钟白一人是正儿八经的体制内公务员。

这份通知,在工业口会引起多大的波澜,钟白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从借调开始,恐怕自己的工作重心就真的要转移到稀土冶金上来了……

……

等天河省工业厅的借调通知文件拿到手上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

今天正好也是崔振川教授带队返回京城的日子,反正要明天才会重返白云鄂博矿区,钟白今天便在找余东峰问到了航班信息之后,主动去机场接机。

勘探小队在首都机场出口出现很显眼,因为老刘是杵着拐杖出来的,钟白赶紧迎了上去。

“崔教授,你们辛苦了!出租车我已经打好了,上车吧!”

京城的出租车可是一直很贵的,不管在哪个年代,所以钟白主动打车的举动又让崔振川十分高兴。

先送受伤的老刘回家,最后钟白才和崔振川一起,去了地质部,崔振川所在的办公室。

今天除了顺手之劳接他们之外,钟白还想借着这个机会问一下对方,希腊那些矿山企业究竟在发现矿脉之后表现怎么样,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潜力可挖的。

“这帮希腊人啊,那可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说起来这段时间的希腊之行,崔振川就颇为感叹。

第五百七十四章 准备诬告咱们?

随行外事部门同志的经验根本就没有派上用场,要不是当时自己咬紧牙关坚信钟白的提示不会出错的前提下,后面那一出惊天大逆转也根本没有机会上演。

“您在离开的时候,那群希腊人有没有挽留?”钟白问道。

“哈哈,他们开了各种条件,就差没抱着大腿求我们不要走了。”提到这个崔振川就异常开心:“不过我肯定不会答应的,签证已经延了一次了,而且后面甚至还来了一些西德的企业,我给部里打电话汇报了之后,领导说还是先回来才行。对了,你在这儿休息下,我回单位还没给领导汇报呢。”

说完,崔振川起身匆匆而去。

钟白注意到了对方提到有西德的企业来找专家勘探队,这个信息得好好记下通知余东峰,看来打开西德市场也有眉目了!

从工业规模和现代化程度来讲,西德和希腊,虽然中文听上去只有一字之差,但两个国家的体量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西德是欧洲大陆第一工业强国,不管是法国还是英吉利海峡另一端的英国,都不能和它相提并论,甚至到了21世纪的欧盟年代,那时候的德国也一样是欧洲工业的扛把子,名副其实的NO.1。

这一次崔振川他们在希腊的勘探,为华西机械厂带来了3600万的订单,以及50%预付货款的条件,那么如果在年前能够争取打开西德市场的话,华西机械厂和白峰集团的这个年,就好过多了!

等崔振川从领导那儿回来,钟白又和他闲聊几句之后便说道:“崔教授,如果西德那些企业联系您,请您务必把他们的企业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告诉我。”

“没有问题。”崔振川点头答应,但心里却想到,那些西德企业怎么会想到联系我?再说他们也没有我的联系方式啊。

可就在崔振川纳闷儿的时候,他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一接通,崔振川就听到对方口音浓重的英语,第一句话就是“您好,我是西德的巴伐利亚乌尔思贝格矿山的……”

崔振川一边回答着,一边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对面的钟白,那眼神的意思“卧槽你简直神了”的节奏!

一下午两个多小时之内,崔振川居然连续接到了六家西德矿山企业的电话,你敢信?!

而钟白干脆不走了,等崔振川每接通一个电话,他就等对方口述记录一遍,然后再等下一个。

后来等到电话铃声终于不响的时候,崔振川还不得不专门跑去给地质部里的纪律检查部门汇报——这种上班时间接到多起外国人电话的事项,在这年头属于必须备案的情况之一,崔振川自然不想因为这个而受到处分。

带着六家西德矿山企业的资料,钟白满意的返回了京城大学的招待所,马上把这个消息通过电话告诉给了余东峰!

还没等余东峰说话,钟白就兴奋得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东峰,机会来了。这是我刚刚从崔振川教授那里获取的一手信息……”

“……这些,都是咱们的潜在客户,他们想要勘探更多的矿山,就意味着他们想要扩大产能,即使在没有发现新矿山之前,他们也有足够的动力更换目前的支护设备!”

等钟白一口气说完,又建议余东峰可以指示华西机械厂的销售部门主动出击的时候,电话那头才传来了余东峰略显沉重的声音:“钟白,现在不是扩大产能的时候……”

首节 上一节 446/5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流1977

下一篇:重生之我为书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