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第154节

“如果那时候西方世界还是我行我素呢?”

顾知秋耸了耸肩,平静道:“让他听话,或者让他不得不听话。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了。”

“好。”李老道:“听你的。”

王奕在一旁听着,关于水波的事情,他作为参事长,略闻一二,但作为主要负责国际事务的智囊,他对水波事件的了解并不深入,所以也就没有插话。

直到两人说完后,他才接着发言:“如果通过了西方九国的退出申请,可能面临以下几个问题,我选出几个科技和军工方向上的问题,希望知秋能给出一些答复。”

“好。”顾知秋点头。

“第一个问题,这次西方世界的联合退出,基本可以断定,一个以丑国为首的新联盟将同时出现,而西方世界对华夏的仇视程度也将空前高涨,西方的一些技术,将会与我们彻底断开连接,比如芯片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生态等领域,我们是否能在短时间追赶上去。”

第188章 解决三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西方联盟联合之后,毫无疑问将会采用军事共享联合防御模式,而华夏联盟主要的军事力量有我国和苏俄,其余的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够抵消掉西方联盟的军工威胁?”

“第三个问题,对于以丑国为首的西方联盟,我们对他们的技术储备是否有足够把握,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范围内的联盟对抗,无论哪方失败,代价都是无比巨大的,如果这一场联盟对抗真的要拉开帷幕,那必须要保证持续的领先。”

王奕缓缓点头:“目前急需考虑的就是这三个问题。”

顾知秋缓缓低下了头:“等我先想一下,再给你答案。”

第一个问题,他基本是可以肯定的。

虽然在光刻机技术上,他不算是专家,也不可能手搓一个光刻机出来。

但是前世软禁在丑国的二十年,他是目睹了计算机的蓬勃发展时期的。

计算机第一定律,也叫摩尔定律,说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之后,人类的常规光刻机技术就已经基本达到摩尔定律的极限。

因为芯片的大小就那么大,从100纳米缩减到10纳米,确实可以塞更多的晶体管到芯片中。

但进入10纳米领域之后,一切就变了。

成本的大幅度增高,和性能的挤牙膏式提升不成正比。

资本都是逐利的,价格贵了一倍,但性能只强了5%的芯片,傻子才会去买。

所以,那资本对于更高制程的芯片就没有了探索热度。

从2025年到2035年,是芯片领域的黑暗时期。

甚至科学家一致认为,芯片技术已经达到了人类技术的巅峰。

而华夏,也在2030年,完成了芯片的追赶,凭借完全自主,追赶上了世界第一梯队。

或许是因为华夏落后的太久了,所以在资本世界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华夏仍旧在继续攀登。

终于,在2035年,一台嵌入式光子光刻机在华夏半导体研究所落地。

自此,人类芯片经过十年的停滞之后,大幅度提升两个数量级,达到了飞米领域。

第一台紫龙HX-01,48飞米芯片的计算机,从中科院面试。

在光刻机领域,顾知秋当时身陷丑国,没有参与任何一项任务,虽然华夏的驻丑国大使馆的外交人员曾经向他咨询过意见,但因为术业有专攻,他也没能给出过任何有用的建议。

一切的一切,都是华夏半导体实验室的那一批科研人员,卧薪尝胆数十年之后的成就。

因此,顾知秋对自己的国家,对半导体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有足够的自信。

虽然自己无法贡献力量,但只要能够给华夏一个正确的研发方向,他相信那一批又一批艰苦奋斗的科研人员,能够很快实现弯道超车。

更庆幸的是,因为前世他被困丑国,所以量子共规装置一直都处于理论阶段,所以2035年,华夏的光子光刻技术,采用的是单光子刻蚀。

而现在量子共轨装置的成功,证明了量子共轨方程的正确性,如果用在光子光刻机上,也能让华夏的光刻技术如虎添翼,实现光子波刻蚀。

从而大幅度的减少工作难度。

光刻机问题一旦解决,至于光刻机之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的多了。

计算机环境、操作系统这些,说的简单一些,靠政治支持和人海战术很快就能组建完成。

顾知秋琢磨透彻之后,这才点了点头:“第一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没问题,我们能够很快追赶上去,并且超越西方世界。”

王奕看着顾知秋,从他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毋庸置疑:“好,我相信你。”

当然,王奕的坚定回答,不仅仅是对顾知秋的信任。

更重要的是,在被丑国制裁的这么多年以来,华夏的科技已经被迫全面发展,并且达到了一流或者二流的水准。

靠自主生产,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的生活生产需求。

换句话说,哪怕顾知秋估量错了,华夏也能扛很长时间。

“第二个问题呢?”王奕接着问。

顾知秋几乎没有思考:“不需要苏俄,华夏的军工在三年内可以达到以一己之力单挑全世界,我坚信我们可以做到。”

一旁已经很久没说话的李老,身子突然一抖。

然后很快恢复了平静。

就像做梦的时候梦到自己掉下悬崖,然后突然惊醒的那种感觉。

说不上来的心情,很神奇。

王奕的脸上也有些明显的变化,因为顾知秋的回答,十分干脆利落。

“靠青龙战机吗?”

顾知秋摇头道:“青龙战机因为有材料的局限,所以无法量产,需要用别的方法。”

“比如?”李老问道。

“其实我一直猜测,在环太演戏之前,世界的军事格局就已经很明显了,”顾知秋琢磨到:“按我对现代化战争的预估,我国、苏俄和丑国,这三个国家可以单挑除另外两个国家之外的地球上的所有国家。”

李老没有反驳,意思就是等同于默认。

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拿一个最不起眼的事情来说。

每个人手机上都必然装的有地图软件。

GPS(高精度无线电导航定位)技术,每天都会有软件申请调用。

对,就是这个还要看我们脸色的GPS功能。

全世界掌握这个技术的,只有四个。

丑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欧盟的“伽利略”系统。

苏俄的“格洛纳斯”系统。

以及,华夏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这意味着什么呢?

科技的发展是从军工主线蔓延而出的支线任务。

GPS的真正目的,在于导弹的精准导航。

也就是说,如果开始打仗,一旦华夏、丑国等国把GPS系统关闭。

那其他国家的导弹,将会直接失控。

华夏引以为傲的反导系统连亮剑的机会都没有,威胁就能直接消除。

更不用说,华夏、丑国、苏俄,是整个世界的军火供应商,而且卖给别国的都还是次代军工产品。

一旦上战场和三大流氓国打架,立马变成玩具。

这仗还打个锤子?

第189章 这个木头又开始气人了

这个世界和平的太久。

久到很多国家、很多人已经开始对真实的战争脱节。

不少人对战争还抱着海陆空协作、飞机大炮乱轰的顽固想法。

但实际上,经过几个大国不停的折腾,如今的现代化战争,已经到了神仙打架的地步。

因此,实际上华夏距离单挑全球的那一天,并不算远。

青龙战机已经做到了在更高层次的军事碾压,现在华夏有两条路径。

一,大力发展材料学,在解决钫元素碎片的材料问题之后,将青龙进行量产。

二,继续研发与青龙同等威慑力的其他武器,从而达到多方位的碾压。

显而易见,后者要更合理和稳妥一些。

而且对顾知秋来说也更轻松一些。

李老开口道:“军事方面的发展需要全方位,我们除了要有最锋利的矛,还要有最坚固的盾。”

“您是考虑到了核威慑的事情吧。”

顾知秋思索了起来。

这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有拥有核技术的国家,都在疯狂的增加自己核武的存量。

当然,他们不是为了炸平地球。

而是为了告诉其他人,老子有炸平地球的实力,都别惹我。

这个威慑,才是决定战争能否开始和能否取胜的重要原因。

核武过于无赖,无赖到把一方惨败的底线提高到了两败俱伤。

赢得战争不难,赢了战争的同时,自己毫发无伤才最难。

“我觉得为了应对未来的形势变化,我们可以开始着手研发核武反制手段了。”顾知秋道:“我之前有一个天盾计划的猜想。”

李老满意的点了点头:“好,具体的事项,等你回了京都,我们再细谈。”

“那只剩最后一个问题了。”王奕道:“一旦对抗开始,我们就必须保持领先!”

首节 上一节 154/2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走夜路遇见呆萌巫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