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第158节

但谁都知道,这种激情澎湃的演讲所带来的热情只是暂时的。

不过,有一丝丝的触动,便已经足够让人欣慰。

至少这个开场白不至于让人昏昏欲睡。

顾知秋接着道:“这次的公开课,科教总署的领导让我给大家讲一些航空航天的知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是华夏未来的方向。”

“科技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新地图的开启。”

“而华夏的新地图,就是广袤的天空。”

“但是这个话题非常的复杂,我会尽可能通俗简单的和大家讲述,但大家还是要认真听讲。”

“说一个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吧,最熟悉的太阳。”

“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百分之三十被大气层反射,百分之二十三被大气层吸收,剩下到达地球表面的,功率大概是八百万亿千瓦。”

“也就是说太阳每秒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五百万吨煤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

“一吨煤的发电量大概是三千度,一般正常四人家庭一天用电在十度左右。”

“也就是说一吨煤可以支持三百户人家一天的用电。”

“而五百万吨煤,就是十五亿户人家一天的用电,这差不多是地球的总人口了。”

“我们每天都在晒的太阳,居然有这么庞大的一股能量,很难想象吧。”

“但是,这还是被大气层反射和吸收之后的剩下部分的能量。”

“假如我们在太阳外围撞上一个发电机呢?”

“哪怕传输的效率只有百分之一,也足够完全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再说个更吸引人的,按照最低价五毛钱一度电。”

“你的太阳能能源采集飞船,在太阳外面停留一秒,就能赚几个亿。”

“想当首富的同学,想必很难不心动吧?”

顾知秋战术喝了口茶水。

弹幕也在热烈的互动。

在全国各大中小学中,所有学生已经听得津津有味。

一秒钟就十个小目标,那一天……简直都算不过来了。

不过不等他们多想,顾知秋就放下了水杯,及时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当然啊,光想是不行的,如果不付诸努力,那就只能看着太阳一秒一秒的烧钱了。”

“今天我的任务就是,给这个计划开个头,带领着大家,走出太空探索的第一步——”

“飞出地球。”

顾知秋笑道:“大家稍等一下,我把答题卡发送一下。”

他在电脑前面简单的推送出一个选项卡,随后才开始提问。

“如果想飞出地球,大家是要垂直向星空直接冲出去,还是沿着地球的切线方向发射?”

因为担心低年级的同学不知道切线是什么意思,他特意拿起一个苹果,把两种升空方式比划了一下。

答题卡就推送到每个观看者屏幕上。

因为参与人数过于庞大,所以在顾知秋的显示器上只显示每个选项的百分比。

选择直接冲出地球的占比83%。

选择切线方向冲出去的占17%。

而且选择切线方向飞出去的,其中也有不少是乱选瞎蒙的。

顾知秋依旧微笑着,但心里已经隐隐有些担忧。

那么多人选直接冲出去……这完全是靠直觉选择,而非靠知识去选择。

现在的教育方式完全为考试服务,仿佛教会了公式计算,就算万事大吉。

但从科研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方式十分差劲。

如果孩子们连火箭的原理都不知道,那很可能在学习万有引力和天体力学的时候,脑海中的物理框架都是错误的。

这样的情况,事半功倍倒是次要的,最严重的是很可能学到的知识和认知,都是错误的。

等待了五分钟左右,顾知秋关闭了答题窗口。

“好,我已经看到了有很多同学完成了答题,接下来公布答案。”

“两个都是正确的,但由于现在的科技局限,人类目前航空应用的方法,是沿着切线方向,也就是地球的自传方向发射。”

“但我看到很多同学没有选择这个选项。”顾知秋道:“不过不要紧,接下来我会带着大家模拟一遍冲出地球的过程。”

“首先,从选项的比例上我发现,很多同学对火箭怎么飞的,并不是十分理解,他并不是像我们直觉那样,朝着天空,一路飞到太空。”

“他是像扔铅球一样飞出去的。”

“如果直上直下,固然是好,但问题是想要把飞机送进太空,需要大量的能量,以我们现在的推进技术,需要非常非常重的燃料储备才有可能把飞船送入太空,但问题来了,燃料本身也有重量,携带的太多了,反而飞不起来了。”

“所以我们需要想一个更容易实现的方法,把火箭推出地球。”

第194章 第一宇宙速度

“我们都知道地球在自转。以地面为参考系上我们是在站着不动就是速度为0,但如果以地外为参考系,我们则是在以地球的自转速度飞速运动。”

“所以,在地球的自转方向上,我们是有四百多米每秒的一个速度,那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

“于是,丢铅球的方式就进入了科学家的视线。”

“相信有很多同学已经开始琢磨了,丢铅球也能发射飞船吗?”

“对,大家可以想一下,地球是圆的,如果你朝着方向一直走,不管走的多慢,总有一天你会走回到起点。”

“那如果你力气很大,让铅球有一个很大的速度,让他在落地之前回到原点,是不是就制造了一个绕飞地球一圈的飞行器。”

“但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扔铅球是个类平抛运动,”顾知秋拿着苹果比划道:“就像这个苹果,你从水平面扔出去,无论你扔的再快,他总有一天会掉在地上。”

“那飞船是怎么做到不掉下来的?”

“秘密就在于——地球是圆的。”

“是的,地球是有弧度的,这个弧度是怎么样呢?有人测量过,你站在原地,向水平方向打一束激光,然后在八公里外的人,能看到这束激光在头顶五米的地方。”

“所以,地球的弧度就是水平八公里,下降五米。”

“然后,上过初中的我们知道加速度和位移的公式,x=1/2at?,而重力加速度约等于10,也就是说一秒钟下落的高度,恰好也是五米。”

“到这儿,我相信很多同学出现了有趣的想法,如果你扔出的铅球在一秒内跑了8公里,那下降的距离,和地球的弧度是不是就完全抵消了,一秒前距离地面多高,到现在距离地面还是多高?”

“然后因为地球是圆的,你第二秒又在重复第一秒的运动。”

“第三秒又在重复第二秒的运动……”

“直到铅球绕着地球转了一圈,他距离地面的高度居然一直没有变化,这岂不是永远也不会落下来了?”

顾知秋微笑道:“是的,你靠蛮力,发明了一个永远不会落地的近地卫星。”

“当然,一秒跑八公里是我们近似的数字,经过科学家的计算,这个数值精确在7.9千米每秒。”

“这个速度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也称为环绕速度和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

……

顾知秋声音落下。

实时反馈的弹幕数据平静了很久,才突然变得热烈了起来。

无数把物理视作仇敌的所谓的被老师划分成三六九等的“下等生”,也纷纷欣喜若狂的发起了弹幕。

“妈的,这什么玩意儿,我听懂了!”

“原来第一宇宙是这样来的!”

“顾神当我老师,我物理铁定不是十几分!”

“我一个文科生,觉得自己可以文理双修了。”

“文科+1,我觉得物理还挺有意思的。”

……

一些初中高中就毕业打工的社会人员,居然也都听明白了。

甚至一个个跃跃欲试,开始想办法怎么发射一个7.9公里每秒的铅球了。

顾知秋看着呈指数上升的弹幕活跃度,缓缓的松了口气。

他知道,孩子们听懂了。

物理就是这样。

那些麻烦的公式和繁琐的计算,不该是考试的重点。

给孩子讲明白为什么,什么原理,比刷题,计算要重要的多。

当孩子们对一些事情感兴趣了,他们自己就会想方设法去计算、去推论。

这也是顾知秋希望看到的,所谓的属于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课程最后半个小时,顾知秋给全国的中小学生分享了一下关于物理的学习心得。

因为他不但是最年轻的国士,更是2023届的豫省高考状元。

因此这份经验,也让所有学生竖耳聆听。

说是学习心得,从某种角度来讲,他所说的经验并不仅仅是针对考试,更多是对科研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观。

物理不是枯燥的字母数字游戏,而是这个世界的天道法则。

弄明白每一个原理背后的原因,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顾知秋道:“回到第一个问题,答题卡收集上来的数据显示,近乎九成的同学选择了火箭是垂直升空。”

“这就属于用直觉来面对这个世界,可直觉并不一定是对的,比如在自由落体实验之前,全世界都认为石头要比羽毛先落地,当认知都是错误的时候,又怎么能学好物理呢?”

首节 上一节 158/2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走夜路遇见呆萌巫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