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重生后,我身许华夏,国士无双 第236节

“流火号离开天宫空间站。”

……

火星载人飞船离开天宫国际空间站之后,直播画面转回京都飞行控制中心。

各大平台的同步直播间内,飘满了无数弹幕。

接下来便是为期两天的地火轨道飞行时间。

因为这条轨道是华夏首创的地火转移轨道,因此为了避免技术外泄,故而并不对外直播。

国外最想看的无非就是华夏的飞船到底是怎样将地火之间的航程缩短到两天的,可到关键时候,却丝毫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网络上不少以发达国家政府为首、大v带节奏的质疑声铺天盖地。

声讨华夏违反科技同盟条约,不共享科技成果。

而华夏就变得异常淡定。

官方人员用十分官方的话语回复道:“科技共享条约中有以下规定,对于新技术、新方法,任何国家有一段保密期,最高不超过十年。华夏秉承着互惠共赢的态度打造更加开放的世界环境,并承诺在航天技术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尽快在五年之内完成技术分享。”

这个回复太官方,以至于一眼就能看出来有多假。

一个月的火星土壤运载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且现在五名科研人员都上去了,还说不安全,鬼才信。

不过也容不得他们质疑,因为国内的大文豪们比较直接的说明了原因:

“过去,你们在华夏疆域外围上了一堵墙,卡了华夏的脖子,你们称之为科技制裁。

现在华夏什么也没有做,只是还没有来得及把这堵墙拆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把这些义愤填膺的国际同胞们给弄自闭了。

第309章 关于重生的猜想

流火号飞船。

在宇阶引力切面航线上,这艘飞船如同大海中的一页扁舟。

在顾知秋的理论支持和星链卫星的引力修正之下,整个飞船以将近千分之一的光速在地火之间的引力航线上快速飞行。

克里看着窗外幽深的黑暗,感叹道:“这是人类的航行速度第一次和光速建立联系,尽管只有千分之一,但也已经是之前从未能有设想的速度。”

顾知秋躺在椅子上,目光看着飞船上密密麻麻的航行数据和驾驶舱反馈,喃喃道:“按照理论模型,沿着宇阶引力切面航行的上限速度应该是光速的二至五倍,只不过材料学的局限,导致了最大速度严重受限。”

路曼曼困惑道:“人类怎么可能超光速呢?按照相对论来说,超光速不就时光倒流了?”

顾知秋道:“按照现代物理的粒子底层框架来说,是会出现时光倒流的现象,但那并不是真的时光倒流,因为在那个框架中 ,当你超过光速,那你眼睛看到的就是过去的画面。”

“物理学上对现在的解释,是人类接收到的当下信息并在瞬时完成信息处理的时刻,就是现在。”

“实际上人类无时无刻不活在过去。”

“我现在看到你笑了一下,实际上当你微笑的画面传到我眼里的时候,你已经笑过了,实际上当我大脑处理结束,得到了你在笑的反馈的时候,你或许已经不笑了。”

顾知秋喃喃道:“说超过光速就会时光倒流,实际上是一个经典的谣言了,在这个熵增的世界根本不可能回到过去,哪怕你以数百倍的光速,追上了一千多年前从地球上发出去的光线,那你看到的,也只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画面,你并不可能参与其中,也不可能改变什么。”

“所以,用粒子为底层逻辑物理体系是不可能实现时光倒流的可能的。”

克里提了一嘴:“那如果用弦论来解释呢?”

顾知秋沉默了半晌。

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例子。

在过去,因为一直在不停的科研科研,他并没有思考自己重生的原理。

他甚至在心里将这件事看作玄学来对待,因为在现代物理的框架之下,重生是不现实的。

但直到新的未来物理体系提出,弦论得到了可靠的实验印证之后,他才第一次思考自己的经历。

重生,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呢?

顾知秋猜测到:“如果用弦论来解释,按照理论数据是有可能时光倒流的。”

“人造奇点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弦的坍缩特性。”

“量子缠绕现象,证明了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世界都是无数根弦的震动而产生的一个弦宇宙。”

“常规的弦震动是符合熵增定律的,但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坍缩。”

“按照正常来说,无数条弦互相影响,波频会不断的受上一个时刻的波频影响,从而不断的演化出下一个时刻的波频。”

“就仿佛下雨的池塘,他的波纹随着雨滴的增多会越发的不可控和复杂,几乎不可能重复。”

“但当这个池塘出现了坍缩,所有物质重新洗牌,原有的水波消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平静的水面,这个时候是有可能出现重复的波频。”

“这个该怎么解释呢……”

顾知秋停顿了半晌,在思考一个能够通俗易懂的阐述案例。

“就好像人类经常会有的一种错觉,就是当你看到什么画面,或者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突然愣了下来,意识到这件事情自己曾经似乎做过,或者这个画面自己曾经见过。”

“在过去的粒子基础物理体系中,这个现象是无法被解释的,但在弦论物理中,就很简单了。”

“在曾经的某一个时刻,组成个人的无数弦中,出现过这个波频。”

“而因为坍缩,这个波频受到了一些阻碍,导致滞后了一些,以至于让你又经历了一次这样的波频,这才产生了不知从何而生的熟悉感。”

“而时光倒流,则需要组成整个宇宙的弦出现坍缩。”

“这样会将这个世界很长一段的波频清除……”顾知秋解释道:“当这个世界查错机制生效之后,再次读取,就回到了消除前的频段。”

“于是就时光倒流了。”

等顾知秋说完,飞船上其他几人已经有些陷入了逻辑的死循环之中。

不过顾知秋这会儿反而生出了更多的疑惑。

如果自己的重生是因为这个宇宙经历过一次巨大的坍缩,那会清除多久的波频?

为什么会在2023年?

这个节点宇宙发生过什么?

这个宇宙发生过几次坍缩?

而且重生过后,整个宇宙的波频只在这个节点发生了重置。

在这个节点之后,一切的事情都没有按照原来的剧情进行发展。

这是否意味着这个宇宙有一套依托于坍缩为基础的修正程序?

那怎麽样才能触发宇宙进行修正?

坍缩的具体现象是什么样的?

无数的疑问,将唯一一个逻辑还算清晰的顾知秋,也给弄得有些迷茫。

对于这个宇宙的困惑,无疑是新的物理体系需要解决的终极目标。

陷入逻辑死循环之后,时间过得出奇的快。

地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缩小,这时候就只有大米一般大小。

“还有十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火星了。”

克里道:“一束光从地球到火星要五分钟,我们什么时候材料能够维持飞船光速运行,那我一定在火星盖一个度假别墅。”

杜共龙道:“本来以为这么快的速度航行,身体会有很大的反应,没想到……似乎没什么影响。”

顾知秋道:“因为现在的飞行模式和之前的工质飞船不同。”

之前的飞船以燃料提供推力,在太空这种几乎无阻力的环境下飞行,推力越大,人体所承受损伤就越大。

但依靠引力波的流火号飞船则是按照引力波进行飞行。

一个很直白的解释,就是过去的飞船增加速度以缩短飞行时间。

而引力飞船,靠缩短距离,来缩短飞行时间。

第310章 尺缩效应

传统物理给人类打造了一套自圆其说的认知。

后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些认知被人当作了真理。

就比如距离。

如果按照传统物理的认知来看,地球到火星的距离是固定的。

如果拉近距离,似乎要把火星拉到地球周围。

的确,这是一个途径。

在星链的底层逻辑与宇阶引力切面提出之前,人类是这样做的。

火星和地球的运转轨道是一个椭圆,且近似看作在一个平面上。

于是,在两者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远地点和一个近地点,比如说两颗行星都运行到了轨道的同侧,这样登陆火星的路程就得到了大幅度缩短。

所以很容易发现,各国探索火星,几乎都是在同一个发射窗口期。

而这个窗口期是五年。

也就是说,在往常的情况下,地球和火星,每五年会出现在同侧。

人类总是惯以偷懒,并将科技的进步归功于偷懒这个天性上。

且不说这个民科的说法是否具有说服力,总之,顾知秋是坚决的反对者。

人类的科技之所以进步,就在于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人类善于与天斗争。

靠天吃饭的日子很不好过。

所以这是宇阶引力切面得以提出的主要原因。

宇阶引力切面的理论,完全凌驾于传统物理框架之上。

这里可以提出一个思考题,什么是距离,如何判断距离的远近。

人类直觉对距离的判断,依靠于目测。

首节 上一节 236/2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走夜路遇见呆萌巫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