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辞职后,我要回村种红薯

辞职后,我要回村种红薯 第5节

“大志哥,你没听严哥哥说过红薯可以有上百种吃法,制作成上百种美食吗?”

“林溪,那是你严哥哥这个记者写报道呢,记者不是总能把一点屁事写成天大的事吗?”

“大志哥,你别埋汰我,我们继续说红薯。你说红薯只能是老三样,难道你忘记天天离不了的红薯清酒和红薯粉条吗?”

“哎,这个我忘记了呢。”

“大志哥,红薯产品和竹制产品,总是被我们山里人熟视无睹。我们除了要开发系列红薯食品和红薯菜肴外,我们还可以把红薯地作为城里人的劳动基地,让来清水湾旅游的人们参与种红薯、挖红薯,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那看来我家的红薯地还能生钱?收完这一季,我本来不想种了呢。”林大志挠挠后脑勺。

“小严,水果你打算怎么弄?”村委副主任林德民家种了很多果树。

“刺绣真的可以赚钱吗?”村妇女主任林满月是个刺绣能手。

“还有石屋,我家那破石屋一直空在那里呢。”村会计林长生平时算盘打的精细。

村班子成员纷纷向庄严发问,而火亮依在古树上一声不响看庄严说话。

“德民叔,物以稀为贵,我们的高山水果和高山稻米一样,不但可以打季节牌,还因为口味独特,完全能使之成为水果中的贵族。接下去只要我们好好规划,淘汰那些普通品种,扩种优质水果,特别是我们清水湾特有的水果,肯定能卖上大价钱。”

“小严这么一说,我们清水湾还真就宝贝满山呢。”林德民很满意庄严的回答。

“小严,你快说说刺绣吧。”林满月催促庄严。

“满月婶,这刺绣更是我们清水湾的宝贝,你知道吗?水州县城有一位刺绣巧妇的绣品价值可以和黄金媲美,国外商人排队要货呢。”

“绣品怎么可能和金子比?小严,你是不是因为满月婶没出过远门,哄我开心?”

“满月婶,我说的可是事实,我去采访过那位刺绣巧娘,她还是我们一位同事的奶奶。对了,那位刺绣巧妇用的绣法也是我们清水湾的双针刺绣,我记得我奶奶说过,这双针刺绣可是我们清水湾特有的一门传统刺绣技艺。”

“小严……”

“你说什么?”

不等林满月回应庄严,庄肃蹭地站起身来。

第7章 解惑

庄肃一听庄严说水州县城里那个刺绣巧娘用的是清水湾独有的双针刺绣技艺,脸色大变,急急站起身过来抓庄严的手臂。

庄严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这样激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记忆中的他总是坦然自若,今天这是怎么了呀?

庄严刚要去扶庄肃,庄肃伸出的手迅速撤回,重新坐回到长石条凳上,面色恢复正常,平静地对林满月说道:

“你,继续问小严。”

“我、我、我问什么?”

林满月一下子回不过神来。

“满月婶,我继续和你说村里成立绣品加工场的事情。”

庄严见庄肃这个样子,明白自己所说的那个刺绣巧娘肯定和清水湾有关系,肯定和自己的爷爷有关系,而且关系还不一般,但爷爷不想追问下去,自己也不能刨根问底,现在是村班子成员考问他,这关系到他回村后能不能顺利实施自己的计划,便主动向林满月讲解他如何打算发展清水湾的绣品业。

庄严说,眼下手工刺绣产品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实用和点缀概念,还成为装饰和收藏的首先,尤其是国外,对我们传统的手工刺绣十分青睐,出口量与日俱增。清水湾的双针刺绣因为针法复杂、立体感强,独树一帜,市场前景广阔。

林满月说,以前清水湾的女人个个会双针刺绣,像她自己从五岁起学习双针刺绣,可现在,自己基本荒废了这门技艺不说,女孩子们大多不肯学。

庄严说,这个不用担心,先建立刺绣加工场,集中年长的妇女练练手,技艺很快能重新捡拾起来。然后吸收那些想学刺绣的女孩子进工场,以老带新,发扬光大我们清水湾的双针刺绣,使之成为真正的宝贝。

“小严,到时候能不能请你说的那位刺绣巧娘来我们清水湾给我们传授技艺?我们可以给她付工钱,否则我没有那个信心。”

“满月婶,这个我可以通过我的那位同事先去探探她奶奶的口风。不过,估计有难度,她的一件绣品据说有位海外大佬出几千万收购,她都不卖,她平时更不轻易见人。”

“一件绣品几千万?小严,你又说笑了吧?”

“满月婶,我不是说过一件好的手工绣品可以和黄金媲美吗?”

“和黄金媲美我们不敢想,我们的绣品能赚点油盐酱醋的小钱就心满意足。”

“满月婶,你要有信心,我们清水湾的双针刺绣绝对是宝贝,一定能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一门绝技。”

“小严,水州那位刺绣巧娘知道你是清水湾人吗?”庄肃插话。

庄严听庄肃这样问他,更加确定那位绣娘和自己的爷爷、和清水湾有关系,就实话实说道:

“爷爷,我只见过她一面,一开始她无论如何不肯接受我们的采访,后来好不容易通过她孙女才答应让我们进她的小院,但事先约定,她不露脸,不说话,我们不能进她的绣房,只能挑几样她的绣品到院子里拍。”

“嗯,是她的风格。”庄肃若有所思。

“爷爷,你认识她?”庄严追问。

“哦,什么?满月,绣品的事情你问完了吧?接下去谁还有要问小严的呀?”庄肃睁开眼,装作没听清庄严的问话,头转向林满月。

“庄爷,我还想问问小严,这清泉水怎么也能是宝贝呢?”

“满月婶,我们清水湾的清泉水百分之百是宝贝。”

“小严,我们的清泉水确实清,可除了烧水喝和洗漱之外,其余的不是全部白白流向水河了吗?谁稀罕?”

“满月婶,你看到过城里超市卖的矿泉水吗?我想我们的清泉水一点也不比那些矿泉水差,我们完全可以像他们那样一瓶一瓶灌装起来卖。

当然,这要经过卫生部门的鉴定并由专业厂家进行无菌生产。”

“这个小严没说错,那好几元一瓶的矿泉水哪有我们清水湾的清泉水好喝?我每次去镇上和城里送红薯,就带一大壶清泉水解渴。”林大志说完仰起脖子咕嘟咕嘟灌下半壶清泉水。

“你们都问得差不多了吧?是不是应该轮到小严回答我的问题了呀?”

村会计林长生站起来说话,他中等身材,和林大志完全两种外貌两种性格,一个五大三粗,一个干瘦精明;一个咋咋呼呼,一个慢条斯理。

庄严知道林长生算盘打得精,平时轻易不主动发话,和火亮走得很近。前几年火亮和林德生唱反弹,要不是有庄肃镇在那里,清水湾说不定不再是清水湾。

“长生叔,我们清水湾的石屋虽然破旧,但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本身可以是旅游景点,还可以通过它发展民宿,创造财富。”

“小严,你不要说的那么文绉绉,既然你想要回清水湾来,还是实实在在说一些接地气的话吧。”

“长生叔,一间房屋全部用石头砌成,恐怕只有我们清水湾吧?”

“那还不是因为我们清水湾以前太穷太偏僻,运砖运瓦进来好比登天,只能住石头砌起来的屋子。”

“长生叔,现在我们应该感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宝贝,给我们致富的机会。”

“小严,我说过你还是实在点,不要动不动什么宝贝?什么致富?”

“长生叔,我们可以对石屋进行整修,搞民宿。”

“民宿?什么意思?”

“就是让来清水湾旅游的客人住进各家各户的石屋,我们赚他们的住宿钱、饭钱等等。”

“小严,你还是不实在,这破石屋我们自己都不想住,外面大城市来的人愿意住吗?”

“长生叔,我不是说先要对石屋进行整修吗?”

“小严,你即使把石屋整修成皇宫一样,我看也不可能有大城市的人来我们这里旅什么游?”

“长生叔,我们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来带动石屋民宿。”

“旅游还不是有钱人太空闲游山玩水么,还分什么红色和绿色?”

“长生叔,红色旅游就是指以值得弘扬民族精神的地域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我们清水湾战争年代是游击队的驻地,有三十烈士合葬墓,完全值得大家前来瞻仰。”

“这个确实应该,后人千万不能忘记先烈。”

“长生叔,你在电视上应该看到过一些山区乡村通过民宿来发展旅游业致富的事例吧?他们有的村根本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什么资源,无中生有而已。而我们清水湾有那么好的自然生态和红色资源,只要整修好石屋,以红色旅游来带动吉祥八宝的开发,乡亲们一定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小严,你这样一说,长生叔还真热血沸腾了呢,看到一张张大钞票在眼前飘啊飘,乡亲们用箩筐装也装不完。”

“长生叔,有你这样说话的吗?”林溪听不得别人说庄严不好,尤其是林长生这样阴阳怪气地讥讽庄严。

“纸上谈兵有用吗?办事要钱!”林长生肩膀一耸双手一摊。

第8章 无助

林长生一说到启动资金,村班子成员又一边倒,一个个神情激越地向庄严开炮:

“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发展?”

“以前我们不是不想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启动资金。”

“建设红色纪念馆要钱,整修石屋要钱,开办食品加工厂要钱,还有竹制品加工场、刺绣加工场等等,哪个不要钱?”

“没有启动资金,说的最好也还不是那墙上的画像?中看不中用。”

“……”

面对大家对庄严的责问,庄肃和林德生低头不语,林溪望望老人,看看庄严,有些手足无措。

火亮懒洋洋地依靠在古树上,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好啦,好啦,我看大家还是散了吧。庄叔,您老多劝劝小严,回去水州做他的大记者才是正道。我们不会怪他耽误一上午的功夫,多少也算是听了一个天花乱坠的大故事。”

林长生第一个离开古树,林德民、林大志、林满月紧随其后,火亮踢了一脚古树,骂骂咧咧道:

“白活这么多年,像模像样地杵在这里也不怕丢人现眼。回去吃中饭喽,红薯清酒,红薯丸子,红薯糯米饭,绝配,红薯屁放得舒畅呀,呀呀咿呀咿呀呦……”

火亮的干嚎着破嗓子走向自己家。

“爷爷……”

“大爹……”

庄严和林溪见庄肃和林德生倒背双手默默离开古树,想追上前去又迈不开步。

眼泪在林溪的眼眶里打转,她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心爱的严哥哥像今天这样无助过。

“小溪,回去吃中饭吧。”

庄重从古树后面转了出来。

“大爸爸,我……”

林溪的泪水夺眶而出。

“回吧,他也需要好好静一静。”

庄重语气平和。

“那我回去了啊。”

林溪拉起自己的行李箱回家。

待林溪离开后,庄重走到长石条凳上坐下,没有招呼庄严,也没有看庄严,只是一动不动地静静地坐在那里,眼望清石桥下潺潺流淌的清水河。

首节 上一节 5/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华娱之实绩为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