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华娱:纵情名利场

华娱:纵情名利场 第247节

  因为普通观众要看懂文艺电影就得学会这十来个重要指标中的各种含义是什么,要学会视听语言表达什么。

  但这怎么可能呢?视听语言作为一门语言,你让一个这门语言的门外汉听懂你讲什么,这有多难知道吗?

  这就好比你让一个只懂伦敦乡下口语英语的人要去听懂汉语这种高级的二维语言一样,他们怎么可能听得懂?他们又怎么可能一下子学的懂?

  所以,你这不是把观众给推走吗?观众都推走了,你的文艺电影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要表达给谁看?

  好吧,就算你文艺电影只给懂得文艺电影视听语言的人看,那这么多年了,就那十来条的条条框框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所以,何方举例毕加索。毕加索为什么伟大?因为他打破了绘画的条条框框,他没有按照绘画的约定成俗的定义去画画。所以,他的画是自由的,是抽象的,是超越了画面本身想象的。

  别的不说,就说何方提出来的这一个概念就足以震撼到了大家,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与探索。

  而他说的新自由主义与文艺电影的框框对比,这就让人很简单的理解了是什么意思。这些文艺电影的框框在限制思想自由,也在限制思想的情感的自由表达。

  何方提议的去掉条条框框,只保留‘探讨与挖掘世界本质的思想与情感’这样的文艺电影的新形式。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设想,一个电影大师对电影的剖析与思考,不说何方这种说法成不成立,光是他这种思考就足以称得上是大师了。

  所以……媒体与电影人看完这篇采访后先是沉默,后是疯狂,有些电影人仿佛顿悟了一般,终于看到了限制他的电影的桎梏在哪里了。

  学习毕加索,学习新自由主义,打掉阻碍,放开枷锁,找到文艺电影的新形式。

  于是乎……

  好多的电影人都跑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酒店,一致要求要见何方,想听听他对文艺电影新形式的讲解……

  莱昂纳多有点懵,杰瑞德犯了傻,珍妮弗没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直到他们的助理去打听了之后他们才搞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哦买噶,原来我们一直在与上帝共事。”杰瑞德夸张的说了一句。

  “何确实是一个大师,他的思考是划时代的,他注定要留名电影史的。”莱昂纳多点头赞同道。

  “哈,走走,看看何给那些电影人讲什么……”珍妮弗很感兴趣的说道。

  于是三人来到了何方的房间,但他已经出门了。

  三又打听了之后去到了酒店楼下的咖啡厅,何方在这里与大聊天呢。

  “何,你怎么会觉得文艺电影的表达方式会是枷锁呢?”

  何方坐在咖啡厅靠墙的一个位置,而他对面已经围坐了十几号电影人,都是文艺气质浓厚的人,还有十来个记者正录着像,而且他们人手一杯咖啡。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白人男子在问何方,莱昂纳多他们三个过来了之后,也没有打岔,只是招了招手之后,便找个位置坐下来了。

  “如果电影是思想及情感的表达方式,那就得是自由的。而现在文艺电影的表达方式你们自己觉得自由吗?凭什么情感要用长镜头表达?为什么要追求一种类似于纪实的影像形式?自然的音响就一定是真实的话吗?那么思想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何方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不等有人回答他便继续说道。

  “作者电影一边要求拍摄者尽力追求真实化、纪实化、客观化、,一边又要求电影得是导演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这不矛盾吗?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表达怎么可能做到纪实化、客观化?个人的思想与情感永远都主观的,哪怕他尽量的贴近客观也不能做到完全客观。

  所以,要追求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就不该要求纪实化、客观化。而要求纪实化、客观化就不能有创作者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这两者不能几乎不可能同时能表达。”

  “不对,作者电影不是你这么理解的。”这时有人提出了反驳,是一个意气风发的三十多岁的白人青年。

  “作者电影是要求导演在用尽量纪实化、客观化等元素,就是希望导演用接近真实的客观事物来表达导演的思想与情感。比如,他看到了社会对一个女人的残酷,于是导演拿起了摄像机来拍摄这个女人受到的压迫,以此来表达导演对社会的不满的情绪,对追求公平的思想。

  这不存在两者不能兼得,事实证明这些年的文艺电影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个青年人越说越激动,仿佛辩倒了何方他就能一举成名一样。

  何方没有打断他的说话,任他在那举出各种例子,等这个人说完何方点了点头。

  “那这是纪录片,还是有故事的电影?如果是纪录片,它不是属于故事片,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纪录片电影节,不用说是故事片电影节了。

  其次,如果这不是纪录片,是有了人为的剧本设计的,那这还真不真实呢?真实性从何而来?因为设计过的情节它就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

  就像有些中国导演他们想拍摄上海的一些脏乱差,可是上海很少有这样的地方了,于是他们找了一片破旧的地方,搭建了一些这样场景,请了几个演员,假装成社会的底层与流浪者。

  请问,这样的是属纪实的、客观的艺术?还是属于导演人为的主观的摆拍?这到底是不是你说的两者可兼得的东西?而我们这些年在三大电影节上看到的获奖电影,哪一部不是人为设计过的剧情电影?有几部是真正的完全纪实、客观的呢?”

  何方的反问难住了这个青年电影人,他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但是,另一个年纪约六十来岁的电影人说话了。

  “文艺电影是在追求尽量客观的同时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取的是中间值,要是偏纪实化,也要去戏剧化,这样可以做到既客观又有思想,这才是文艺电影的独特之处。”

  这个老者的回答就要精准的多。

  “那就说这是一种伪客观的主观表达了,打着追求纪实的幌子实在是出售作者思想与情感的行为。这是在教导演们做虚假且欺骗观众的事,这样的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一大批的导演罔顾事实,伪造真相,然后帮助他去批判以达到出售他的思想与情感的目的。

  这不是一个好的品德,好品德的人不该是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再表达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吗?当一个导演用伪造的‘真相’去参奖时,一群人去赋予了这个伪造的‘真相’以荣誉,那这群人的行为叫什么呢?”

  何方讽刺道,顿时所有的文艺电影人都不高兴了,但一时反驳不出来。

  “你这是故意抹黑,文艺电影不是这样的。”

  “是不是这样的我不敢评判,我只是说如果按你们所说这样去拍,那是不是就会有这种可能的结果?”何方摸出一支烟点上。

  而此时咖啡厅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人数已经增长了到上百人了。

  “那你说你在探索文艺电影的新形式,请问《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哪文艺了?你探索到了什么?”有人问道。

  何方抽了口烟,耸了耸肩。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追求两种东西,一是纪实,二是电影的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我觉得电影做到了这其中的两点。”

  “瓦特?你这是商业电影,哪里做到了纪实,哪里……”这人反驳到一半的时候不说话,他仿佛想到了什么。

  众人不解的看着他,而何方却笑了。

  “看到没,他想明白了。我想这个世界最为接近于客观的纪实那就是已经发生过且被证实的历史,很显然罗恩·伍德鲁夫的事件是被证实的事情,所以,这是不是纪实?

  其次,这个电影在纪实的基础进行了一定程的艺术化处理,特别是对美国的医疗制度上的批判。那么,请问这是不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谁说一定要用长镜头、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去故事化……等等十来种框架才能表达出艺术电影的真谛的?那么,请问,我这是不是一种探索?”

  何方的反问,让一群电影人懵逼了,因为何方说的合情合理啊。

  而坐在一旁的莱昂纳多与杰瑞德三人都笑了,何方说的真解气,真到位。

  “不对,那照你这么说,那些拍传记电影的岂不是都是艺术电影了?”有人提出了反驳。

  “可以这么说,但是大部分的传记电影加工的太过于严重,而且不具有批判性与思想性。但就算如此,你们可以看到每年在好莱坞依然有一大批传记电影成为奥斯卡的获奖热门。这说明了什么?所以,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去探索一种可能性。”

  何方说的有理有据似的。

  “那你探索到哪种可有性了吗?”有人饶有兴趣的问道。

  “没有,我尽力了,但是脑海里还没有一种概念,我说了,这是探索。”何方摊了摊手。

  “何,你说要去掉枷锁,学习新自由主义与毕加索的做法,你认为具体可以采用哪些行动?”

  “哦,这个……”

  接下来,何方就电影人关心的他提出来的新形式的文艺电影进行了探讨,主要是探讨去怎么更自由,怎么做新形式的文艺电影……

  ……

  虽然评委会去不到外界,但是外界的杂志、报纸、新闻等他们还是能看到的。

  姜文拿着《电影手册》看完何方的访谈之后,他激动的抽着烟走来走去。

  “我这个小老弟牛逼啊,真他M的牛逼啊,大师,这是真大师的思考了。”姜文佩服的摇头感叹,“为什么我没想到呢?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打破边界,让创作更自由,学习毕加索……啧啧,真有你的,何方老弟。”

  而评委会的其他几个评委也看到了这篇访谈,顿时每个人有了每个人的思考。

  仿佛,他们之前没有正确的认识何方的电影,难道他真的是在探索?用商业片的形式探索?没看出什么啊。

  而何方与电影人在咖啡厅探讨的情况并没有结束,虽然何方还要去参加采访以及其电影活动,但是一等他做完活动,就有人邀请他去咖啡厅探讨。

  何方坐的那个位置一直空中,就是给何方留着的。这让何方哭笑不得,感觉自己做了一件给自己挖坑的事,为什么要去吹这个牛?为什么要去胡诌一番?

  这下好了,一直有人围着他做探讨了。

  而且这种探讨一做就是好些天,媒体们把这个俗称《电影咖啡馆变革》,而且是连日的报道,甚至有媒体放出录像,完全的纪实。

  《路透社》:这是一届最失败的威尼斯电影节,但也是最能铭记历史的电影节。因为威尼斯糟糕的开幕式与组织能力,真让让人惊呼威尼斯办了一届问题层出的电影节。但是又因为何方的新方的新文艺电影理论,现在正吸引着全球电影人的热烈讨论,仿佛这是一场电影界的革命,一次进步的酝酿。那么,何方会成为新时代的特吕弗吗?

  《BBC》:电影起源于西方,也变革于西方,但是本届的威尼斯电影节中迎来了一个东方面孔,他试图用他的方法来颠覆成熟已久的欧洲文艺电影的发展……

第292章 两个欧洲?东欧与西欧!

  这一切都是阴差阳错,确实是出乎何方意料之外的,他把自己坑成了文艺电影的探索者与创新者了。

  现在都这样了还能怎么办?硬着头皮继续吹呗,幸好他的电影知识比较扎实,在面对诸多的电影人追问时他至少还能吹出来一些东西来。

  就算吹不出来,他也可以他正在探索,这属于他的思考范围。

  别说,还真能糊弄人。

  “没想到何方在电影的理论与探索方面也成长的这么厉害了,佩服啊。”此时已经回到国内正在找人写剧本的张艺谋看到了相关的报道震惊了。

  不是从来理论都是外国人先想好,然后中国人学习的吗?怎么到了电影界会有一个中国人提出了新的理论然后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风潮的?

  所以,这件事很是轰动。

  特别是何方举例有导演想拍上海脏乱差去人为制造这样的话时,国内一些导演怒了,这是在暗指他们在做假。

  “有些人以为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然后可以随意的污蔑别人,我们拍电影一向客观公正,严格秉承着为社会发声、为底层发展的原则,不会弄虚作假。”贾科长沉不住气跳出来反驳。

  他下面的留言顿时就炸了,纷纷指责他。

  “你哪部不是自己编的故事?你的哪个故事是真实的了?你拿着瞎编的故事当成是社会事件,呸,还假惺惺的说自己客观公正。”

  “或许贾科长确实拍出了一些社会现象,有些也确实存在。但是,电影里的故事绝对是编造的,这个是肯定的。《小武》、《三峡好人》、《天注定》哪部是根据真实事件来的?不都是编的么。所以吹自己客观公正,这个有点扯了。”

  “除了《二十四城记》打着纪录片的名义,实际拍了个剧情片,其它的哪部电影客观公正了?还说何方取得点小成小成绩沾沾自喜。你年纪比何方大一截,可是取的成绩比何方差远了,有什么资格说何方取的只是小绩?就因为今年戛纳你拿了最佳编剧奖?”

  “何方都没有指名道姓的说你,你跳的那么急干嘛?你想蹭何方的热度啊?你有资格吗?除了拍点脏乱差的点电影,你拍过一部能让观众认可的电影吗?”

  ……

  国内的电影人没有一个站出来帮贾科长说话的,没办法啊,在国内何方是行业的老大,在国外,人家现隐隐有领导电影变革的大动作,仿佛要成为全球电影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关键是不仅在文艺圈他现在的起势,在商业圈,人家也是全球连续多部电影拿到高票房的,还好莱坞大厂邀请去拍超英电影。

  所以无论国内国外,何方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你一个贾科长算啥?这种情况下,谁敢站队你?

  威尼斯电影节的十天,何方感觉当了回辩论手,天天与人辩论,然后晚上查资料,写文档,就是为了慢慢完善他的想法。

  这一切他都是被逼的,他压根没想要这么做。

  直到9月6日,何方在与各种电影人做完最后一次辩论之后,晚上他完成了一篇近十万字的想法,然后把这篇想法定名为《二十一世纪电影艺术的探索》。

  在睡觉之前,把他这篇文章分别发给了《电影手册》、《视与听》、《电影评论》、《当代电影》、《电影旬报》等全球最有名的电影学术期刊与评论杂志,并不是何方想去博这个名,而是这些期刊纷纷要求何方把这些天他与交流的内容形成一个文章,然后发给他们。

  这些都杂志都是什么?它们在电影圈的地位就像是《科学》、《自然》、《细胞》这类的杂志在科学界的地位,普通的电影工作研究者要是能在《电影手册》、《视与听》、《电影评论》、《当代电影》、《电影旬报》等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那就可以得奖金以及评级晋职加薪了。

首节 上一节 247/3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悠闲人生:我有万亩草原

下一篇:港片:穿越洪兴,你让我做善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