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傻柱从破处开始觉醒

傻柱从破处开始觉醒 第55节

你脑子可以想象一下,在冰天雪地,漫天飞雪时,静坐窗前看雪飞,泡壶热茶暖身回,那是多惬意的一件事。你可以尝试喝喝茶,等你哪天觉得苦尽甘来时,那就是你入门了。”

“切!好像你过的很苦似的。”

第124章 教育子女,酝酿公司

晚上,孙淑红饭后一起收拾桌子的时候就问呢。

“哥,娄姐走了?”

“嗯,中午的飞机。下午我就回单位上班了。”

碰巧何红叶进到后厨突然来一句“爸,你大太太回去了,没说让我啥时候去?”

孙淑红很严厉的对何红叶说:“何红叶,让你去香江读书你就这么没大没小,祸从口出的道理难道不懂吗?以后再随便乱出口,小心我抽不死你。”

何红叶吐了吐舌头,哀求的看着何雨柱。

何雨柱也很正式的看着何红叶“秋秋啊你妈教训的对,不要随便开玩笑,尤其是对长辈开玩笑。这不是危言耸听。这院子里也好,社会上也好,有很多人会很喜欢关心别人的私事。对,你娄姨和我的问题,我和你妈也好好的沟通过了,以前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是爸也想改变一下我们家的格局才做的决定。以后你不要随便乱出口,对爸妈,对娄姨都是有很大影响的,以前的岁月虽然你还小,你也是从头到脚经历过的。你学校的有些老师,突然就不教书了,改去街道扫马路了,然后突然就失踪了,你难道没有记忆嘛?你大了要有自己的观察社会的能力,要学会保护自己。”

“那个淑红,既然今天秋秋说起这个事件,我们仨就讨论一下。我们坐下说,秋秋给爸去泡杯茶过来。”

“那个淑红,昨天我和娄晓娥聊到很久,主要几件事,其中一件事与秋秋有关。”

“那个秋秋,娄姨说让你稍微努力一点,争取在香江高中念完去不列颠留学,你哥何晓是不是秋季就去不列颠了?你在香江要勤快点,努力一些,在外面没有父母在身边,要学会照顾自己,照顾身边的人,还有要在复杂的环境中看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朝那个方向去努力。你能明白爸说的意思嘛?”

“嗯,知道一些吧,我在那边还是很努力的。明白的,娄姨对我好,谭外婆对我也不错,不过我知道毕竟那不是我自己家,娄姨也不是我妈。晓得的。”

“嗯,有这个认识,证明你还不错,继续加油。你自己努力吧,娄姨说了去不列颠是需要你自己拿成绩去申请的,通不过你就只能回来了。爸是希望你去深造的,造完了回来给阳阳和夏夏做一个好的榜样。下个月你到时买25号的机票,自己记得提醒我们,说好了,那天娄姨接机。我和你妈也正好休息,可以送你。现在你可以去睡了,明天在家管着点弟弟,妹妹。”

“哦,好吧。”

“秋秋,爸也再和你强调一遍,刚才你妈说你的那些个话要记得,不该说的以后不要随便出口。”

“嗯,我记住了。爸,妈,晚安。”

等秋秋离开后,何雨柱点了根烟,

“淑红,别担心了,秋秋知道了。”

“嗯,我只是提醒她而已,秋秋在外面一年多了,应该长大一点了。”

“媳妇,还有个事儿,就是你合适的时候问一下安主任,街道办是不是能向上级审批一个出租车管理公司的可能。”

“啥意思,哥,没明白。”

“就是,昨晚我和晓娥商量,想以她的外商的名义做一些投资,一来呢,积攒些好名声,二来呢也帮着你这边安置一些青年的岗位,三来呢,也可以让街道办积累一些管理费。当然我们挣钱肯定也是要挣的。开个出租车公司。”

“我听着还是有点懵。”

“就是这样,娄晓娥出面投资买车,让红星街道辖区的会驾车的青年租用,每月向街道和公司交一定的费用,剩下的就是他们的收入,这样三方受益。具体现在啥政策不知道,车型基本上已经有意向了,面包车,投资不算太大,车辆省油,座位比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能拉人,能拉货,这样承包租车的驾驶员相对来说能有效提高收入。管理放在你们街道,也可以给您们街道提供几个管理岗位,比如经理,财务,服务跟踪员等。现在你听懂了吗?”

“似懂非懂,不如你去找安主任说吧。”

“不,不,我不适合出面,这里面我不能参与,参与了就复杂了。你去说你还能捞到一点成绩,我去说到时候扯不清。毕竟这里面有很大利益的。而且我估计一时半会也批不下来,你只是先去告诉安主任,以娄晓娥想为红星街道做点实事的出发点去说,他如果有意向往上爬,肯定会去关注的,毕竟这是很大的政绩。他年龄也有机会往上走。”

“哥,我现在有点明白了,等我想几天,想明白了去说吧?娄姐没说啥时候回来?”

“她说可能回来过年,把孩子带回来,你看看乡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找个合适的带孩子,反正也不急,慢慢寻摸。”

“哥,晚了,咱也回房吧,明儿还上班呢。”

“行,我再抽根烟,刷了牙就过去,这茶才泡,不喝一口可惜了。”

“你也真是,睡前喝茶,也不怕睡不着。行吧,我先洗,完了你。”

“天气热,干脆你泡个澡呗。我给你搓背。”

“去,去,孩子们都在家,你搓哪门子背,我冲一冲就好了。你也别太晚了。待会我还得检查你功课呢!”

“哦,那你快点,我也马上过去冲凉。”

孙淑红的主动要求家庭作业倒还真是次数有限。

何雨柱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很优秀,完了后他采访孙淑红,

“媳妇,今儿你咋这么主动?是不是我昨儿没回来的缘故。”

孙淑红也不隐瞒,“是啊,我就是要检查一下你昨天有没有做坏事?”

“那检查结果呢?”

“应该,可能,估计没有吧。”

“嗯,媳妇还是厉害,确实没有做坏事,昨天几个事情聊着聊着,娄晓娥就想起他爹来了,哭了半天,最后直接睡着了,害得我在外面沙发上对付一宿。”

“活该,谁让你蔫坏,秋秋还真的没说错,她就是你大媳妇。”

“媳妇,这就算你说的对,你见书上写的也好,以前你听说的也好,男人最终不还是疼小媳妇嘛。”

“你就两面哄人吧,男人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媳妇,讲真话,你还记得咱俩第一次见面吗?那时候你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姿飒爽的样子,跟你爹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样子,一直在我脑海里,你记得我怎么说的嘛?”

“你当时有说话吗?我怎么不记得。”

“我当时说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125章 还原笔筒,循循善诱

趁着休息天,何雨柱带着何佑椿,孙淑红带着何木槿,何红叶自己单骑一辆车,一家人游街串巷,领略京城的隐藏的文化角落,顺带着给三位小朋友普及普及知识,也尝一尝以前没吃过的小吃。何雨柱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不光是父母陪伴孩子,也是孩子陪伴父母,自行车出行是最便捷的方式。

过太平湖时,何雨柱就停下来给孩子们讲一讲舒先生的事情,尤其是引用舒先生的原话来表达一些情怀。“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把死看成生,把侵略者与威胁利诱都看成仇敌,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也许当年稍稍隐藏一点点气节,……哎,气节很重要,文人,不能失了气节,士可杀不可辱。何雨柱也提到于谦,石灰吟!

过了太平湖,再游,来到宣武门的象来街。何雨柱又开始讲解员附体具体讲象来街的来由:明清时期从东南亚小国给泱泱华夏进贡大象来经,这里是必经之地,由此产生在象来之前宣武门外临时搭建茶坊,小吃摊等,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六月六的洗象节,附近的训象坊由此产生等。

何雨柱走着讲着,居然发现角落里还有人摆着摊,卖小玩意的,有玉,有石头,有笔筒,有铜钱。仔细瞧瞧,不止一个摊呢。

何雨柱在钢厂团委上班时,去过潘家园,探过大柳树早市,也闲逛过报国寺,也时不时收过几件像样的玩意儿的。今天这象来街有这些摊,也算是有缘分。那就瞜瞜。

一堆各色的铜钱,几样小瓷,几样玉石,几只笔筒,何雨柱瞥见其中一只木质笔筒,看着泛黑,但黄花梨花纹犹在,上刻米庵二字,小篆体,颇有汉碑石刻风格,俩字稍左下又刻了止敬二字,明显隶书体,字的对称面,寥寥几刀,看着一副极简单的兰石图。何雨柱突然想起《江左石刻文编》作者来,脑海里默默搜索着,哦,对,就是他,吴大澂,他不就有个号叫止敬的嘛。应该没错。

他漫不经心的对着仨孩过来,“那个你们仨,其他东西不要碰,在铜钱里找一找,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通宝,找出来。”

“小哥,你这铜钱怎么个价?”

“一毛钱一枚。概不还价。”

“倒也不贵。这俩笔筒呢?那个瓷的带画那只。”

“两块,笔筒都是两块。”

“呵,还真的贵。”

“孩子们,找到没有?”

秋秋最快,找到几枚,嘉庆通宝没有,乾隆的最多,“那就一人挑几枚,阳阳,挑好没?”

夏夏最喜欢比较黄澄澄的康熙通宝,挑了俩。

三人一起把十五枚铜钱交到何雨柱手里,何雨柱稍微看了看,也就那样,

“小哥,我仨孩读书呢,正好路过这也挑了东西了,一共十五枚,你要不要数一数?”

“不用,1块五。”

“正好我儿子,小女准备习练毛笔字了,那俩笔筒也一起卖给我,便宜点行不?”

“加起来也就五块五,能便宜到哪去?”

“我是带孩子存心买的,你看这样,也不多便宜,五块,取个整。”

小哥这一天也没开张了,五块也不亏。

“行吧,那就五块吧。”

何雨柱连忙喊孙淑红,“媳妇,口袋里掏五块钱,我给孩子买学习用品呢。”

孙淑红隐约感觉何雨柱是不是有点捡便宜的手段在里面,还装模作样,气呼呼的说,“啥玩意需要五块钱的,你不知道五块钱能买四斤肉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就这一回,给孩子买笔筒写毛笔字呢。”孙淑红掏了一张工人炼钢铁的五块递给何雨柱,何雨柱接了递给练摊小哥,顺手把十五枚硬币扔进黄花梨笔筒,一手一个提了笔筒,起身,有说有笑的又看其他摊了。

晚上,干脆一家人去了陋室吃饭。何大清看见孙子孙女过来吃饭,那就是喜欢。大约是老了。

孙淑红边吃边问何雨柱,“哥,今天你捡到啥宝贝了?看你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估计就是有你喜欢的东西。”

何雨柱笑了笑,对着秋秋说,“秋秋,去把我包拿过来,然后那边温热的毛巾取一块来。”

秋秋拿了包,然后又递了温暖的小方巾给何雨柱。

何雨柱从包里取出那黄花梨笔筒,轻轻的倒出里面的铜钱扔包里,然后用温热的毛巾擦拭笔筒,慢慢的,细致的,不一会儿,黄花梨特有的纹理,颜色跃然眼前,尤其坐在旁边的何红叶,“哦哦,这是刚才那袖械耐嬉饴铮俊�

“孩子们,其实这东西不在于以后值,而是告诉你们,任何好的东西都需要珍惜和认真对待。这是一个笔筒,大约是清代晚期的,我没看错的话,大约一百多年前的物件,主人应该是一个金石专家,江苏人氏,叫吴大澂,三十几岁才考中进士,是一位很爱国的学者。我们今天不谈这个物件值不值钱。你们仨,尤其是秋秋你,现在在香江读书,因为啥知道吗?是因为你们有福气,生在了一个能让你们读书的时代,能吃饱,穿暖。

以前啊,社会的人是分阶层的,简单讲就是三六九等,你该种地就一直种地,改做工就一直做工,世世代代相传,直到隋代,大约1300多年前,开凿大运河的那位皇帝开始了科举制度,才有了一般人出人头地的可能。在明朝,江西的有一个县,叫吉水县,就出过一千多位进士。你们不要以为进士是很容易考的。历史上从隋朝开始到清代结束,一共也就16万多人,明朝清朝两代也就五万多一点,一个县出一千多,是不是很厉害。一门三进士,隔河两都堂,五里三状元,百步两尚书,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佳话现在依然传颂。为啥,传统,榜样,教养。”

“直到清朝开始,江浙读书人开始赶上,取状元的人排在前面。字写的好也是很重要的,江苏考生由于书写比较浙江考生更为工整,取状元人次超过浙江。所以今天看到这个笔筒,买下来,我希望你们仨也要学习好好学习写书法,不知道你们仨愿不愿意。”

何红叶有些意动,“爸,这个笔筒能不能送给我,我好好学习。”

“可以,不过你不能带去香江。在家里,这东西就是属于你,我先替你保管。它属于你。”

“行,我一定好好学习书法。”

“秋秋,我刚才说的榜样,你也要做到哦,吉水县一门三进士的故事就是你们的榜样,你也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

“我记住了。”

第126章 混办公室也是心累

8月17日,何雨柱借了服装厂的车带着孙淑红和孩子们回了一趟潭柘寺乡,看望了孩子姥爷姥姥,又去了潭柘寺乡政府,孙淑红在何雨柱的激励下,委托乡里向以前所在的乡中学款了2000元,献给第一个教师节。

18日回到京都后,何红叶订了25日飞机票,何雨柱才觉得这个月主要的事情告一段落。何红叶怕孩也知道原来自己的妈妈以前还是老师。于是见到三大爷不叫三大爷了,改称阎老师。三大爷有些不适应,还跑过来问何雨柱,“柱子,你家几个孩子不叫我三大爷了,是啥原由?”

“阎老师,是因为她们仨知道她妈妈原来是教师,现在,今年,也就是下月十号,第一个教师节了,你没收到红星小学的邀请,参加教师节嘛?”

“哦,原来如此,我在新闻里倒是看到消息了,学校还没通知,我都退了,可能不通知了吧?”

“退休了那也是教师。等着吧,一定会通知的。”

三大爷很开心的回去了,何雨柱也很高兴自己孩子的变化。

他自己也有了变化,把上次象来街买的那个瓷笔筒放在办公桌右角,买了毛笔、字帖开始复习毛笔字,临帖,他还是在行的。没宣纸,不用,报纸每天会送来,旧报纸单位一摞一摞的。写完收起来就是了。

首节 上一节 55/1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宇宙文明盘点:科幻天庭被发现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